必修课复习要点+答案.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216148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80.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课复习要点+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必修课复习要点+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必修课复习要点+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必修课复习要点+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必修课复习要点+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必修课复习要点+答案.docx

《必修课复习要点+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课复习要点+答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必修课复习要点+答案.docx

必修课复习要点+答案

一、填空题

1.我国行业标准JTGB01—201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

公路根据使用任务、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五个等级。

2.现代交通运输方式有铁路运输、道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及管道等。

3.高速公路、一级公路能适应的交通量是指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15000辆。

二级公路能适应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是指各种车辆折合成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5000—15000辆.

6.高速公路和具有干线功能的一级公路的远景设计年限为20年;具有集散功能的一级公路和二三级公路的远景设计年限为15年。

四级公路的远景设计年限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

8.高速公路为专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全部控制出入的干线公路。

9.公路平面线形是由___直线____、___圆曲线____和___缓和曲线____三要素组成

10.圆曲线上全加宽值的大小与___平曲线半径____,___设计车辆____和____轴距___等因素有关。

11.平面线形中,转向相同的两相邻曲线称为____同向___曲线,而转向相反的相邻曲线称为__反向___曲线。

12.在两相邻同向曲线间夹直线段处,其长度一般不小于___6V____

13.在两相邻反向曲线间夹直线段处,其长度一般不小于___2V____

14.《技术标准》规定,公路平曲线最小半径可分为___极限最小半径____,___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____和____一般最小半径___三种

15.当圆曲线半径___小于等于250m____时要进行加宽。

四级公路和山岭、重丘区当设计速度小于30KM/h的三级公路采用第____1___类加宽值;其余各级公路采用第____3___类加宽值;对于不经常通行集装箱和运输半挂车的公路,可采用第___2____类加宽值。

16.平面线形组合共有基本型、____S形___、____卵形___、___凸形____、___复合形____和C型等形式。

17.汽车通过弯道时,由于横向力系数的存在,它不仅影响到乘客的舒适性,还增加了____燃油___消耗和___轮胎____磨损。

18.停车视距计算中的眼高和物高《设计规范》规定为:

眼高___1.2m____,物高___0.1m____。

19.《技术标准》规定,缓和曲线采用__回旋线_____,其方程表达式为__

____。

20.行车视距分为___停车视距____、___会车视距____、___超车视距____、三种。

21.《设计规范》按计算行车速度的___6s____行程规定了平曲线最小长度。

22.停车视距应包括___反应时间____、____制动性能___和____安全距离___三部分距离。

23.根据测定,在转角小于___7____时,司机容易产生错觉,既曲线长将被看成比实际的___短____,公路产生急转弯。

24.《技术标准》规定:

当公路平曲线半径小于___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____时,应设缓和曲线。

但___四____公路可不设缓和曲线,用直线径相连接。

25.平曲线上的视距检查有两种方法,一是___视距曲线法____;另一是___横净距计算法____。

26.在公路路线纵断面图上,有两条主要的线:

一条是____设计线___;另一条是___地面线____。

27.纵断面的设计线是由____直线___和___竖曲线____组成的。

28.纵坡度表征匀坡路段纵坡度的大小,它是以路线___高差____和____里程___之比的百分数来量度的,即i=h/l(%)。

29.汽车在公路上行驶,要受到___滚动____阻力、____空气___阻力、___坡度____阻力____惯性___阻力等四种行车阻力的作用。

30.惯性阻力包括汽车整体质量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产生的___惯性力____惯性阻力和由汽车各转动部件减、加速度所产生的____惯性力矩___惯性阻力。

31.汽车行驶的坡度阻力是指汽车行驶过程中所要克服的___自重____在路面纵坡方向上的分力,计算公式为___

____。

32.动力因数标征某型汽车在海平面高程上,满载情况下,每单位车重克服道路阻力和   惯性阻力  的能力。

33.最小坡长通常以计算行车速度行驶____9-15s___的行程来作规定。

34.凸形竖曲线的最小长度和半径主要根据____停车视距___来确定

35.凹形竖曲线的最小长度和半径主要根据___夜间行车安全和跨线桥行车视距____来确定

36.当路面为海平面处(f=0.02),解放牌汽车用Ⅲ档,以30km/h不减速行驶(D=0.083)时,可爬升的最大纵坡为

37.在确定竖曲线半径大小时,《规范》规定当条件受限制时,方可采用一般最小值,特殊困难不得巳时,才允许采用极限最小值。

38.在凸形竖曲线的顶部或凹形竖曲线的底部应避免插入小半径平曲线,或将这些顶点作为反向曲线的拐点。

39.《标准》规定:

各级公路当纵坡的设计坡长达到限制坡长时,应在不大于规定长度处设缓和坡段,缓和坡段的纵坡度不大于3%,且坡长不得小于最小坡长的规定值。

40.各级公路均应采用不小于0.5%的合成纵坡。

41.公路用地范围内,不得修建非路用建筑,开挖渠道,埋设管道、电缆、电杆等。

42.若平均运距小于免费运距时,可不计运费。

43.土石方纵向调配时,从挖方体积重心到填方体积重心的距离称为平均运距。

44.中间带由中央分隔带及两条左侧路缘带组成。

45.选线一般要经过的三个步骤是确定走向、确定具体路线、定线设计。

46.沿溪线布线时,一般应优先考虑(高低线位)

47.越岭线展线方式主要有自然展现、回头展线、螺旋展线。

48.越岭线布线应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选择垭口,确定越岭标高和垭口两侧展线。

49.公路定线有纸上定线、实地定线和自动化定线。

二、选择题

1.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容许的交通组成是(A)。

A.专供汽车行驶;B.专供小客车行驶;C.混合交通行驶

2.《技术标准》中规定的各级公路所能适应的交通量是指(A)。

A.年平均日交通量;B.日平均小时交通量;C.最大日交通量

3.公路设计交通量是指(C)。

A.公路设计时的交通量;B.公路竣工开放交通时的交通量;C.设计年限末的交通量

4.二级公路所适应的折合成小型汽车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B)。

A。

15000—30000辆;B.5000—15000辆以下;C。

5000-10000辆

5、竖曲线线形采用的是(B).

A 回旋线    B 抛物线         C 圆曲线        D 螺旋线

6、新建公路及以路肩边缘为设计高程的改建公路,设置超高的旋转方式应为    B   。

A 绕路肩内边缘旋转              B 绕路面内边缘旋转

C 绕路基内边缘旋转              D 绕路面中线旋转

7、越岭线中,过岭标高越低(A)

A 路线越短                       B 路线越长

C 平均坡度越小                   D 填方通过垭口

8、纸上定线是指在大比例尺(一般为     C   )地形图上确定公路中线。

A 1:

1000                       B 1:

5000

C 1:

500~1:

2000                 D 1:

5000~1:

10000

9.横向力系数的定义为(B)。

A.汽车所受到的横向力;B.横向力与竖向力的比值;C.横向力与垂向力的比值

10.某断链桩(K2+100)旧=(K2+150)新,则路线(A)。

A.长链50米B.短链50米

C.长链25米D.短链25米

11.当计算行车速度为60km/h时,f值取0.06,超高横坡度采用0.04,则圆曲线的一般最小半径值应为(B)。

A.1417m;B.280m;C.380m

12.超高附加纵坡度(即超高渐变率),是指超高后的(B)与旋转轴间的相对纵坡度。

A.外侧路肩边缘;B.外侧路面边缘(行车道外边缘);C.路面中心

13.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若iy=7%,f=0.15,b/2h=0.8,则(A)。

A.倾覆先于滑移;B.滑移先于倾覆;C.滑移与倾覆同时发生

14.汽车停在不设超高的弯道外侧路面上,其横向力系数应为(B)。

A.u=0;B.u>0;C.u<0

15.汽车行驶在不设超高的弯道外侧路面上,其横向力系数u为(B)。

A.u=0;B.u>0;C.u<0

16.公路弯道加宽一般在(B)进行。

A。

外侧;B.内侧;C.两侧

17.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应满足(B)视距的要求。

A.超车;B.停车;C.二倍的停车

18.新建双车道公路的超高方式一般采用(A)。

A.内边轴旋转;B.中轴旋转;C.外边轴旋转

19.一定等级的公路,其Rmin决定于(B)。

A·μmax和V;B.imax和V;C.μmax和imax

20.公路直线部分的路拱横坡度为2%,则公路圆曲线部分最小超高横坡度应是(B

A.3;B.2;C.5;D.非定值

21.反映汽车在圆曲线上行驶横向安全、稳定程度的指标是(D

A.离心力;B.横向力;巳垂向力;D.横向力系数

22.基本型平曲线,其回旋线与圆曲线与回旋线的长度之比宜为(A)

A.1:

1:

1B.1:

2:

1C.1:

2:

3;D.3:

2:

1

23.某平曲线的半径R=200m,转角

,缓和曲线

则其回旋曲线参为(B)。

A.10mB.100m

C.250mD.300m

24.汽车转弯行驶时的理论轨迹为(D)。

A.二次抛物线;B.高次抛物线;C.双纽线;D.回旋曲线

25.《技术标准》规定各级公路最大容许合成坡度的目的是(D)。

A.控制急弯和陡坡的组合;B.控制最大超高横坡度;

C.保证冰雪路面的行车安全;D.比纵坡指标更科学合理

26.超高缓和段的横坡度由2%(或1.5%)过渡到0%路段的超高渐变率不得小于(D)。

A.1/100;B.1/150;C.1/200;D.1/330

27.某级公路平曲线半径

=60m,

=35m,采用第2类加宽,最大加宽W=1.5m,加宽过渡方式按直线比例,缓和曲线上距ZH点10m处加宽值为(C)。

由半径R和Ls可确定为三或四级公路,B=7.5m可直接认为ls=lc,所以,得到加宽值为0.428。

A.0.15mB.0.23m

C.0.43mD.0.86m

28.某平曲线HZ桩号为K2+500,其中切线长与平曲线长分别为100m与195m,则JD桩号为(B)。

A.K2+400B.K2+405

C.K2+395D.K2+500

29.不使驾驶员操纵方向盘感到困难的平曲线最小长度为计算行车速度的(C)行程。

A.3s;B.5s;C.6s;D.9s

30.装载符合要求的汽车在小半径平曲线上超速行驶时,可能产生滑移或倾覆,一般情况下是(A)。

A.滑移发生在倾覆之前;B.倾覆发生在滑移之前;C.滑移与倾覆同时发生

31.缓和曲线满足视觉上应有平顺感的要求是(C)。

A.A/3≤R≤A;B.R≤A≤3R;C。

R/9

32.各级公路超高横坡度的最小值为(D)。

A.1.5%;B.2%;C.3%;D.路拱横坡度

33.各级公路的最小合成坡度不宜小于(A)。

A.0.3%B.0.5%

C.0.7%D.0.9%

34.在积雪冰冻地区,最大超高横坡度不宜大于(C)

A。

4%;B.6%;C.8%;D.10%

35.二级公路路基设计标高一般是指(C)。

A.路基中线标高;B,路面边缘标高;C.路肩边缘标高;D.路基坡脚标高

36.凸形竖曲线最小长度和最小半径的确定,主要根据(A)来选取其中较大值。

A.行程时间、离心加速度和视距;B.行程时间和离心力;

C.行程时间和视距;D.视距和离心加速度

37.竖曲线起终点对应的里程桩号之差为竖曲线的(C)。

A.切线长;B.切曲差;C.曲线长

38.汽车在公路上行驶,当牵引力的大小等于各种行驶阻力的代数和时,汽车就(A

驶。

A.加速;B.等速;C.减速;D.无法确定

39.汽车匀速运动,则(A)

A、动力因数等于道路阻力系数B、动力因数大于道路阻力系数C、动力因数小于道路阻力系数

40.道路阻力包括(A)。

A.滚动阻力和坡度阻力B.惯性阻力和坡度阻力

C.滚动阻力和空气阻力D.惯性阻力和空气阻力

41.在某一排档时:

当道路阻力系数Ψ=Dmax时,说明该排档不能(A)。

A.加速;B.等速;C.减速

42.确定路线最小纵坡的依据是(D)。

A.汽车动力性能;B.公路等级;C.自然因素;D.排水要求

43.空气阻力大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D)。

A.汽车质量B.道路质量

C.轮胎与路面的附着条件D.汽车车速

44.根据设计规范的规定,不需设置缓和曲线时,其圆曲线半径应大于等于(C)。

A.极限最小半径B.一般最小半径

C.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D.临界半径

45.汽车下坡减速行驶时,其行使阻力中(A)为正值。

A,空气阻力与滚动阻力;B.滚动阻力与惯性阻力;C.空气阻力与坡度阻力

46.汽车下坡减速行驶时,其行使阻力中(C)为负值。

A.空气阻力与惯性阻力;B.滚动阻力与惯性阻力;C.惯性阻力与坡度阻力

47.汽车上坡减速行驶时,其行使阻力中(C)为负值。

A.惯性阻力;B.滚动阻力;C.坡度阻力

48.汽车下坡加速行驶时,其行使阻力中(A)与(B)为正值。

A.惯性阻力;B.空气阻力;C.坡度阻力

49.公路纵坡越大越长,则汽车上坡越需要(C)。

A.较高排档;B.较高车速;C.较大D值

50.《设计规范》中规定,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当纵坡大于4%时,可沿上坡方向车道右侧设置(A)。

A.爬坡车道;B.变速车道;C.错车道;D.辅道

51.《设计规范》规定:

公路竖曲线采用(A)。

A.二次抛物线;B.三次抛物线;C.回旋曲线;D.双纽线

52.动力因数是用来(A)。

A.评价汽车的动力性能;B.克服离心力保证行车安全;

C.评价燃料消耗经济性;D,确定汽车爬坡采用哪一排档

53.设相邻两桩号的横断面面积分别为A1和A2,该两桩号间距为L,则用于计算土石方体积V的平均断面法公式为(D)。

A.V=(A1+A2)LB.V=2(A1+A2)L

C.V=(A1-A2)LD.V=(A1+A2)L/2

54.人工运输土石方时,免费运距为第一个(A)。

A.20m;B.10m;C.50m

55.人工运输超运运距单位为lOm,尾数不足l0m者(C)。

A.不计;B.按l0m计;C.不足5m不计,满5m按l0m计

56.中央分隔带不应从头至尾是封闭的,而应每隔(B)设置一处开口。

A.1km;B.2km;C.3km;D,4km

57.中间带的组成包括一条中央分隔带和(A)。

A.2条左侧路缘带B.2条右侧路缘带

C.1条左侧分车带D.1条右侧分车带

58.下面关于横断面上“经济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D)。

A.当地面横坡不大时,填挖方基本平衡的标高控制点;

B.当地面横坡较陡时,路基多挖少填的标高控制点;

C.当地面横坡很陡时,路基全挖或深挖的标高控制点;

D.纵断面上沿线各种标高控制点的统称.

59.选线的第一步工作是(C)。

A.进行路线平、纵、横综合设计B.确定所有细部控制点

C.解决路线的基本走向D.逐段解决局部路线方案

60.越岭线在选线中起主导作用的是(B)。

A.平面与纵面;B.纵坡;C.地质土质

61.已知越岭垭口两侧的纵坡均为5%,当垭口两侧的纵坡不变,过岭标高降低5m时,路线可缩短(C)。

A.50m;B.100m;C.200m

62.为在地形图上某两控制点间确定路线的导向线,此地形图等高距为2m,比例尺1:

2000,拟定此段路线平均纵坡为4%,分规所张开的宽度应为(C)。

A。

5cm;B.2cm;C.2.5cm;D.4cm

63.按照平均纵坡在等高线上所截取的长度的各个连线为(B)。

A.自由型路线;B.均坡线;C.导向线

64.展线是为了(A),将路线延展,以减小坡度的处理方法。

A.克服高差B.绕避地物障碍

C.放坡D.跨河

65.某段路线起点桩号为K1+380,终点桩号为K27+394.58,中间有两处断链,一处长链

43.36m,一处短链57.94m,则该段路线总长为(C)。

A.26029.16m;B.27.380m;C.26000m

三、问答题

1.了解我国公路现状和发展规划

答:

现状:

1.公路数量少、等级低、质量差。

2.公路网密度低、通达深度不够。

3.部分地区干线公路网技术等级偏低,难以发挥规模效益。

4.全国公路交通发展不平衡,东西部差距很大。

5.大中城市过境公路及出入口建设严重滞后。

6.公路站设施、运输装备落后。

7.公路测设和施工技术水平还比较落后。

8.城市道路的建设远远落后于交通需求。

发展规划:

7918.7条首都放射线,9条南北纵线,18条东西横线。

2.公路分哪几个等级?

如何分级?

城市道路如何分级?

答:

道路等级分为五个等级:

高速公路——四车道25000-55000.六车道45000-80000

一级公路——四车道15000-30000六车道25000-55000.

二级公路——5000-15000,三级公路——2000-6000,四级公路——2000以下。

分级原则:

按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

城市道路分级原则:

依据城市规模、设计交通量和道路所处地形。

分为:

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

3.何谓交通量?

设计交通量?

设计小时交通量?

答;交通量——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断面的车辆数,又称交通流量。

设计交通量——指预期到设计年限末,用以作为道路设计依据而确定的交通量,可分为设计年平均日交通量和设计小时交通量。

设计小时交通量——是以小时为计算时段的交通量,是确定车道数和车道宽度或评价服务水平的依据。

4.何谓计算行车速度(设计速度)?

《标准》对各级公路的设计速度是如何规定的?

答:

设计速度——又称计算行车速度,是指当气候条件良好、交通密度小、汽车运行只受道路本身条件(几何要素、路面、附属设施等)影响时,中等驾驶技术的驾驶员能保持安全顺适行驶的最大行驶速度。

《标准》规定:

高速公路的设计速度为120,一级公路为100,二级公路为80,三级公路为40,四级公路20.

5.平面线形的基本几何要素有哪些?

答:

几何要素有——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

6.在平面线形设计中,对直线段长度有何限制要求?

答:

直线段——不大于20V(合2.5km),同向圆曲线之间直线最小长度为6V(合720m),反向圆曲线之间的最小直线长为2V(合240m),回头曲线之间的直线应不小于5V。

7.汽车的行驶轨迹具有什么特点?

答:

汽车行驶轨迹的特点——汽车行驶轨迹半径随其行驶距离的增加而递减,即轨迹上的任一点半径与其距起点的距离成反比,这与回旋线方程一致,所以我国采用回旋线作为缓和曲线。

8.确定圆曲线半径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答:

因素有——1.设计车速。

2.横向力系数

3.超高值

9.为什么要限制最大超高横坡度?

答:

如果超高率过大,超出轮胎与地面间的横向附着系数,车辆有沿着路面最大合成坡度下滑的危险。

10.应用圆曲线三个最小半径应遵循怎样的原则?

答:

原则——选用圆曲线半径值时,应与当地地形、经济等条件相适应,并应尽量采用大半径曲线,但最大半径不宜超过10000m。

11.何谓超高?

简答设置超高的原因及条件。

答:

超高——在曲线上行驶的汽车,离心力对其稳定性的影响很大,它可使汽车向外侧滑移或倾覆。

为了减少离心力的作用,保证汽车在平曲线上的稳定性,一般应使平曲线上路面做成外侧高、内侧低,呈单向横坡形式,称为超高。

设置超高的条件——圆曲线半径小于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

12.设置缓和曲线的目的是什么?

答:

目的——1.通过曲率的逐渐变化,适应汽车行驶轨迹且线形顺畅、美观、视觉协调。

2.离心加速度逐渐变化,不致产生侧向冲击,以便乘车舒适。

3.可做超高变化的过渡段。

13.缓和曲线的线形特征有哪些?

答:

缓和曲线形式多样,如回旋曲线、三次抛物线、双纽线、多心复曲线。

其中,回旋曲线应用广泛,现代高等级公路上普遍采用回旋曲线。

14.简述缓和曲线的性质及其数学表达式(极坐标方程和直角坐标方程)。

答:

缓和曲线的性质——半径随着距起点的距离的增加而变化,曲率也随之变化。

数学表达式——极坐标:

15.确定缓和曲线长度应考虑哪些因素?

缓和曲线的参数如何取定?

答:

应考虑的因素——1.离心加速度2.司机操作反应时间3.允许超高渐变率4.视觉条件。

参数确定的方法:

16.哪些情况可不设缓和曲线?

答:

直线与圆直接相切——1.R>Rp2.四级公路。

1.R小

Rp

2.R临

A:

R大-R小

0.1m

圆与圆相接

3.四级公路

17.什么是行车视距?

答:

为了行驶安全,驾驶员应能随时看到汽车前面相当远的一段路程,一旦发生前面路面上有障碍物或迎面来车,能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相撞,这一必须的最短距离称为行车视距。

18.《设计规范》对各级公路的行车视距有何规定?

答:

高速、一级:

规定停车视距。

二三四级公路:

规定会车视距。

19.平面线形的组合形式有哪些?

各组合形式的定义如何?

答;平面线形的组合形式——1.基本形2.S形3.卵形4.凸形5.复合形6.C形。

定义:

基本形——直线+回旋线+圆曲线+回旋线+直线。

S形——圆曲线+回旋线+直线+回旋线+圆曲线(反向)

卵形——圆曲线+回旋线+圆曲线(同向)

凸形——直线+回旋线+回旋线+直线

复合形——回旋线+回旋线+小半径圆曲线

C形——圆曲线+回旋线+回旋线+圆曲线

20.何谓坡长?

何谓竖曲线?

答:

坡长——坡长是指纵断面上相邻两变坡点间的长度。

竖曲线——纵断面上两个坡段的转折处,为了满足行车平顺,安全、舒适以及视距和路容美观的要求,需要用一段曲线来缓和,这条曲线称为竖曲线。

(二次抛物线)

21.汽车的牵引力和速度的关系?

答:

牵引力越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