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文明意识培养和行为规范研究论文.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21308 上传时间:2022-11-0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8.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文明意识培养和行为规范研究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学生文明意识培养和行为规范研究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学生文明意识培养和行为规范研究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学生文明意识培养和行为规范研究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生文明意识培养和行为规范研究论文.docx

《小学生文明意识培养和行为规范研究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文明意识培养和行为规范研究论文.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生文明意识培养和行为规范研究论文.docx

小学生文明意识培养和行为规范研究论文

【内容摘要】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亘古常新的课题,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课程改革的深入,这一命题源源不断地增添新的内容。

然而反思我们现在的教育现状,发现学生在文明行为习惯方面存在着:

学生之间文明行为习惯差距较大,文明习惯培养内容不够宽泛,缺乏实代性,对于学生的习惯缺乏评价等不足。

本课题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阐述培养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并主要从当前学校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方面现状出发,探索研究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生行为习惯培养内容的拓宽;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形成科学系统的培养策略与方法;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状态进行多元科学的评价体系等方面着手进行小学生文明行为和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与探索。

一、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亘古常新的课题,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迁,这一命题源源不断地增添新的内容,活力常在。

时代发展和课程改革使课题具有现实价值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

“要使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特别指出:

“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文明习惯养成教育”。

全国少工委文件《关于加强少年儿童思想道德教育,深入开展体验教育的实施意见》中指出:

“要坚持以体验教育为主要方式,组织和引导少年儿童,在家庭生活中体验、在学习生活中体验、在社会生活中体验、在大自然中体验,使他们在亲身实践的体验中把做人做事的道理内化为健康的心理品格,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又特别要求:

“各级各类学校必须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把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

要科学规划不同年龄学生及各学习阶段道德教育的具体教育,坚持贯彻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加强校纪校风建设。

二、课题的研究内容及预期目标

(一)研究内容

1、少年儿童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现状分析。

通过调查问卷等形式,对本校文明行为习惯进行现状分析,并形成调查报告。

2、少年儿童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

如:

开展哪些活动课程进行文明习惯教育,文明行为习惯教育具体内容是什么等。

3、少年儿童文明习惯养成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明确了可以进行文明行为习惯教育的活动课程种类和具体进行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之后,本课题研究的另一重要方面是探索在活动课程的展开过程中进行文明行为习惯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根据课题确定目的,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均结合文明行为习惯养成的特点进行有机的渗透。

4、少年儿童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合力。

研究如何发挥学校、社会、家庭三方面的合力使少年儿童的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水平得到较大提高。

5、少年儿童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的激励机制。

6、少年儿童文明行为习惯的评价体系。

通过研究,建立一套形象直观而可靠的评价方法。

(二)预期目标

要体现时代要求和少先队教育特色,通过研究和实验,探索一套适合我校实际情况的“文明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对策,以指导本校的工作。

三、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随着《国家课程标准》的出台实施,新课程改革实验正在各地轰轰烈烈的展开。

新课程培训、各类研讨方兴未这正给课题研究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资料,及时了解国内外相关课题的研究信息,并进一步地进行分析与研究,使本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更科学。

争取使本课题研究有所突破。

(2)调查研究法:

主要采用调研、评估、观摩、访谈、比较等方法展开研究,并不断地根据实际需要,及时地调整相应的方式方法。

(3)经验总结法:

在不断地进行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研究重点,随时总结,探索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教学模式。

(4)个案分析法:

通过对个别具有典型性的学生的调查分析,来解剖提高学生道德行为和意识的内在因素和动因,从而,使我们的研究既能关注全体学生,也能关注个性的发展。

(5)纵向对比法,以实现在实践中发展,在发展中完善的理想之路。

五、课题研究主要操作策略

(一)健全组织,完善方案,加强学习,提高德育队伍整体素质

(二)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具体策略和方法

1、层次化的德育目标,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2、序列化的养成教育,促进德育行为习惯的形成

3、特色化的德育活动,增强德育活动的生动性

(1)认知与活动相结合

(2)课内外结合

(3)家校结合

(4)文化陶冶与行为训练结合

(5)自我教育与评价激励相结合

(6)过程引导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六、课题研究的效果及存在的不足

1、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位

学生文明行为养成教育的研究提高了我校教师德育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形成了明确的办学目标。

通过研究,我们把文明行为细化为三个具体的内容,即做人、做事、学习,形成了系列化的内容体系。

在每一个内容的具体的目标实施过程中,我们形成“认知明理——实践导行——评价反思”这一德育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在养成教育的研究中,我们调动了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力量,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将养成教育融入常规教育、学科教学、家庭教育和重大庆祝活动之中,并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使养成教育落到实处。

我校连续几年被评为县德育先进学校,我们还准备开发和实施德育校本课程。

2、养成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秀的道德品质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

“养成习惯必须实践,换一句话说,那不仅是知识方面的事,心里知道怎样,未必就养成好习惯,必须经常去做,才可能养成好习惯。

”叶老的话告诉我们习惯不是单靠说或学就能形成,而是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规范自己的行为,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秀的道德品质。

德育活动课程的开设为受教育者开辟了更广阔的天地,提供了更充分的条件。

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有充分准备的德育常规活动课程的开展,有利于学生用一种全新的观念看待自己和他人,及时矫正不良行为;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能力,帮助学生学会自尊、自强、自立,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七、结论和困惑

1、教育过程同样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

但我们在德育工作中仍注重教师的教育作用,轻自我教育的倾向。

如果学生缺乏自我教育能力,没有形成向真、向善、向美的内动力,那么,外在的教育必将大打折扣。

2、从德育的内容与形式相互统一的关系看,由于种种原因,重德育形式轻德育内容的现象还较为普遍,割裂了德育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还存在形式主义的隐患。

3、从德育的延续性看,在习惯培养研究中,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注重片断性教育,轻习惯培养内容的延续性、整体性。

评比中获一等奖,在班主任案例评比中有四位教师的论文分别获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营销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