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20687 上传时间:2022-11-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doc

《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doc

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

【摘要】营造良好的心理气氛,通过七个方面的策略:

鉴定现状;评价期望;情感感染;树立威信;信息传递;多向交往;维持心态。

【关键词】营造课堂心理气氛情感

  课堂心理气氛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心理背景,它作为学习的心理活动与学习的个性特征之间的中间因素,是通过影响课堂活动中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而制约学生课堂学习效益的。

在不同的课堂心理气氛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学习情感体验、学习注意力是有很大差异的,学习中的智力活动和操作活动也有较大区别,这些必然会影响学习效率。

我对同一个班的数学课调查发现,在不同的课堂心理气氛下效果相差悬殊。

  综上所述,课堂心理气氛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和人格发展以及社会化进程。

而良好课堂心理气氛的营造,需要教师的精心组织和主动创设,教师是良好课堂心理气氛的创设者和维护者。

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包含创设和调控两层含义,通常采取下列策略。

  

(一)正确鉴定课堂心理气氛的现状

  鉴定课堂心理气氛是营造良好课堂心理气氛的前提和基础。

鉴定方法主要有观察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心理测量法等。

其中课堂敢为因子主要调查课堂上学生是否敢于讲话、不怕出差错的倾向;课堂不适因子主要调查课堂上学生是否产生焦虑及其焦虑程度;课堂交往因子主要调查课堂上学生与他人交往的愿望、交流学习的情况;课堂态度因子主要调查学生基于对课堂学习目的的认识而产生的情绪反应。

根据调查结果可以了解课堂心理气氛的现状。

  

(二)公正评价,合理期望

  教育心理学的大量研究表明,教师期望的自我实现性预言效应是确实存在的。

教师对学生的高期望会使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教师对学生的低期望则会使学生越来越差。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是通过一些特定的行为来向学生传达他们的期望信息,只有当教师采取恰当的方式,准确把握、合理评价每位学生,坚信“只要给予足够的学习时间和适当的教学,几乎所有的学生对几乎所有的学习内容都可以达到掌握的程度”,形成适度的高期望,才可能形成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

  (三)教师要以自己积极的情感感染学生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师生在理性、情感方面的互动过程。

学生是否乐于接受教师所传授的信息,关键在于这信息能否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

课堂教学中要使师生双方的意图、观点和情感连结起来,使教师传授的知识、提供的信息能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积极的思维活动和强烈的内心体验,教师就必须增加情感投入,给知识、信息附加情感色彩,实施情感性教学,以教师自身的情感体验营造良好和谐的课堂心理气氛。

教师本身的情感状态,可以产生共鸣作用,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使课堂中出现某种心理气氛。

  (四)树立教师的教育威信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的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强的教育作用,是影响学生情感体验,制约课堂心理气氛的重要因素。

教师在课堂活动中,不应把自己看成发指令、提要求、检查执行结果的监督者,而应看作教学活动中平等的一员。

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教师应逐渐放松对学生的权力控制,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以民主的方式指导和组织教学,以适应学生日益增强的成人感和独立性的需要,促进学生自我定向和自律能力的发展。

教师在课堂活动中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用自己的良好威信影响学生,给全班学生以积极的情绪体验,以创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

  (五)教师要合理利用信息传递

教师所传递的信息也是影响课堂心理气氛的重要因素。

教师所传授的内容是否新颖、科学,教学结构是否严密,对内容的表述是否形像、生动、具体,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等都会影响知识的可信度。

另外,教学信息传递的渠道、媒体、风格等构成的传播方式也会制约信息的可接受度。

只有当学生认为教师所传递的信息是可信的、可接受的,他们的课堂心理状态才会是积极的、活跃的,课堂心理气氛才会是和谐的。

  

(六)重视课堂教学中的多向交往,建立良好的班级人际关系

  课堂教学中师生、生生之间的交叉联系,叫多向交往。

多向交往具有多层性、自主性、求异性、情趣性、差异性等特点,因此它能够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智力活动水平,符合因材施教的特点。

因此教师重视课堂教学中的多向交往,便能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

师生关系融洽,教师热爱、信任学生,学生尊重、敬仰教师,可以导致积极、健康、愉快、活跃的课堂心理气氛;不和谐、僵化、紧张的师生关系则容易酿成消极、沉闷甚至一触即发的紧张课堂心理气氛。

  

(七)维持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良好心理状态

  心理状态是个体在一定时间内心理活动相对稳定的状况与水平。

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心理状态是直接影响其学习效率和课堂心理气氛的重要条件。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观察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自觉激发学生良好心理状态,有意识消除不良心理状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营销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