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大家庭.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20327 上传时间:2022-11-0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媒体大家庭.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多媒体大家庭.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多媒体大家庭.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多媒体大家庭.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多媒体大家庭.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多媒体大家庭.doc

《多媒体大家庭.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媒体大家庭.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多媒体大家庭.doc

多媒体大家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多媒体计算机及其应用;

了解多媒体的制作工具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了解多媒体和多媒体计算机。

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体验成功,感受到合作学习的快乐。

增强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激发学生热爱信息技术的情感。

教学重点

了解多媒体计算机及其应用;

了解多媒体的制作工具

教学难点

多媒体计算机及其应用

学习方法

情景导入法、引导讲解法。

所用课时

1课时。

学习环境

多媒体机房。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

同学们,如果把现在的计算机跟20年前的计算机相比,除了性能上的差异外,最大的区别可能就在于,以前的计算机只是一个埋头苦干的计算工具,而现在的计算机更像一个“多面手”。

除了计算外,我们还可以用计算机画画、打字、听音乐、看电影和玩游戏等。

这里我们有了一个新的名词“多媒体计算机”。

从今天开始,我们一起走进多姿多彩的多媒体世界,去感受多媒体计算机给我们带来的欢乐。

二、讲授新课

1、多媒体和多媒体计算机

师:

首先请同学们观看投影。

我们来认识一下什么是媒体。

投影广播:

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

师:

请问同学们看到了什么?

生:

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

师:

刚才同学们看到的就是媒体,媒体是指表达和传播信息的载体,如我们平时所见的文字、图片、声音等就是媒体,它们向人们传递各种信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我们能够把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集合到一个计算机应用程序中,形成一个数字化、集成化的交互系统。

一台配备了音响、光驱、声卡等硬件和相应的多媒体软件的计算机我们称之为多媒体计算机,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对多种形式的媒体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广泛运用到教学、宣传、娱乐等各个方面。

投影广播任务:

多媒体电脑图片。

2、多媒体计算机的应用

(1)文化生活

(2)教育培训

(3)网络通信

3、多媒体制作工具

(1)PowerPoint简称PPT,利用它可以制作出精美的演示文稿(幻灯片)

(2)Authorware是交互式多媒体制作软件。

(3)方正奥思多媒体创作工具是一个可视化、交互式的多媒体创作工具。

三、总结

本节课主要讲了以下知识点:

(1)了解多媒体计算机及其应用;

(2)了解多媒体的制作工具

 

4.课堂作业

(1)想一想,什么是多媒体?

(2)你知道哪些多媒体软件?

试着用一用。

 

教学反思

对学生而言,多媒体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学生对此充满了好奇。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课堂教学的时候,最好充分激发和利用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主要以形象的图片和创设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并以形象的图片来促进学生理解多媒体及多媒体计算机的概念和区别。

本课教学重点难点挖掘比较深入,内容讲解到位。

在教学过程中,本课注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并为学生的主动探索和合作交流提供机会,主要体现在,以教师的引导为基础,为学生提供交流、实践和探索的任务。

学生的学习热情的维持是需要某些外在因素的,本人的想法是,在给学生的实践操作中,对做的好同学给予积分奖励,一方面让学生体验成就感,另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探索的积极性。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多媒体作品的欣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学会欣赏和分析已有的多媒体作品,并提出自己的建议和分析结果。

过程与方法:

  1)、呈现多媒体作品,在短时间内使学生的视觉受到冲击,激活他们头脑中已有的认识体验,凭直觉对作品整体感受,然后问题引领,对作品进行认真的分析与思考,提出自己的看法,提升体验的内涵与价值;

  2)、能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看法和分析结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信息素养。

2)、体验多媒体带给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的便利,激发和保持学习多媒体技术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重点:

重点

欣赏和分析已有的多媒体作品,并提出自己的建议和分析结果。

体验多媒体的特点。

难点

体验多媒体带给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的便利,激发和保持学习多媒体技术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手段: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突出强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

所以本活动课采取的体验学习是一种符合时代精神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教学方式。

教学时间:

1课时

本活动课设计的三个环节:

准备环节、活动环节、总结环节

1、准备环节:

确定活动主题:

欣赏三个多媒体作品。

2、活动环节:

学生按照活动步骤进行自主活动。

欣赏自己喜欢的音乐、动漫等多媒体文件

3、总结环节:

总结形式比较多样,有老师的总结,老师的总结是肯定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恰当延伸,超越教材,升华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多媒体技术的兴趣和热情。

教师导学通过生活当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演示课件:

多媒体作品《雨中飘荡的回忆》。

 引领学生走进作品,品味作品。

1)、让学生体会多媒体在表达效果上的优点。

2)、让学生感受多媒体作品的技术特点。

3)、创设问题情景。

激发学生主动深入了解作品,挖掘主体的潜能,拓展他们思维的深度,加深对欣赏内容的理解

《四川省义务教育改革实验教科书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上册

第二课《用“看图软件”欣赏图片》

教学目标

知识与

技能

让学生认识ACDSee软件的界面;学会ACDSee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了解图片文件名特点和图片格式(扩展名)。

过程与

方法

在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下,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相互讨论和动手操作,认识ACDSee软件的界面,自主学习ACDSee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

教学重点

学会使用快捷操作栏

教学难点

理解“文件浏览界面”和“图片观看窗口”两种界面的关系和转换方法

课前准备

1、在每台学生电脑的“我的文档”->“MyPictures”文件夹中,放入几十张漂亮的图片,主题应为五年级学生感兴趣的动物、动漫等内容。

图片格式应该多种多样,至少应该包括jpg、bmp、gif等常见格式。

其中,有部分图片经过90、180、270等不同角度的旋转,以供学生操作。

2、学生讨论可以就近分组,也可不分组,同桌或邻近的同学进行讨论。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提出问题

引入课题

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很多漂亮的图片,(教师演示其中若干张),今天要请同学们好好欣赏。

在电脑上观看图片,需要用到“看图软件”,ACDSee就是一种很常用的“看图软件”,使用它,能方便地观看各种格式的图片。

ACDSee软件怎么使用呢?

同学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用过许多软件,对常用软件的界面和使用方法,都有一定的认识,今天,我希望同学们阅读教材,通过讨论和动手操作,自己来学会ACDSee软件的使用方法。

 

学习新课

学习任务一:

使用ACDSee软件观看老师为同学们准备的精美图片1、首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一节和第二节,然后动手试一试,用ACDSee软件观看老师为大家准备的漂亮图片。

2、(教师巡视、个别指导)3、小结(运用讲解、演示、提问和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

ACDSee软件的启动、两种界面的转换方法、快捷操作栏的位置和使用方法4、(重点讲解和演示“文件浏览界面”和“图片观看窗口”两种界面的关系和转换方法,强调在不同的需要时,使用相应的界面:

在查找图片位置、大致浏览图片的时候,使用“文件浏览界面”;在详细查看和欣赏图片的时候,使用“图片观看窗口”)

 自主阅读教材第一节和第二节;启动ACDSee软件;进入“图片观看窗口”,尝试“前翻”和“后翻”图片;

 

 

 

 

学习新课

学习任务二:

认识常见的图片文件格式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三节,了解关于图片文件格式的知识,再用ACDSee软件在老师给你们准备的图片中找找看,你认识哪些图片文件格式,把你认识的图片文件格式说给同桌的同学听一听。

2、(教师巡视、参加部分同学讨论)3、小结(运用提问和演示):

常见的三种图片文件格式

 自主阅读教材第三节;用ACDSee软件在图片中找出认识的图片文件格式,说给同桌的同学听一听。

学习任务三:

用旋转的方法调整角度不合适的图片1、刚才同学们欣赏图片的时候,有没有发现一些有问题的图片啊?

对了,有一些图片是横着的或者倒着的。

怎样才能把它们纠正过来呢?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四节,然后自己动手操作,把这些图片的方向旋转正确。

2、(教师巡视、个别指导)3、小结(请同学演示):

旋转工具的使用方法

 自主阅读教材第四节;用旋转工具把方向不正确的图片纠正过来。

整理

拓展

1、总结:

整理本课知识;小结学生学习情况。

2、拓展(“做一做”2):

我们已经学会怎样旋转图片,可你知道翻转图片有什么效果吗?

赶快动手试一试吧!

 动手操作,自主学习翻转工具的使用方法。

信息技术《声音的播放与录制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信息技术》(小学六年级下册)教材第2课,教材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充分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感受听觉媒体的功能,教材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进行声音的播放、录制与应用(设置系统声音),形成学生“了解熟悉——技巧掌握——综合运用”这一合理的知识链。

为学生提供了有利于多元智能发展的智能环境。

学生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能进行文字处理、作图绘画等。

“声音的播放与录制”一课,主要让学生学会利用的“录音机”播放和录制.wav声音文件,学会查找声音文件及对声音文件进行简单的处理(主要介绍效果(S)子菜单,如添加回音、减速等),操作较简单,学生很容易掌握。

二、[学情分析]:

作为六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Windows98的基本操作,能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进行文字处理、作图绘画等,能操作实物录音机,知道录音机的各个按钮功能。

能利用网络查阅资料。

三、[教学目的与要求]:

(1)学会使用“录音机”播放与录制声音。

(2)学会查找声音文件和学会存储录制的声音文件。

(3)初步了解“录音机”的“效果”功能。

(4)学会系统声音的设置。

四、[学习目标]:

1、认知目标:

让学生熟悉计算机的“录音机”功能的操作,体验多媒体计算机中听觉媒体的功能,掌握对声音进行效果处理的方法。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如何获取声音信息、处理声音信息和应用声音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自我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我创新、团体协作的能力。

3、情感目标:

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在不断摸索中陶冶情操。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学会使用“录音机”来播放与录制声音文件“.wav”。

[教学难点]

1、学会查找声音,学会存储录制的声音。

2、初步了解“录音机”的效果功能,能使用录音机进行简单的声音编辑。

3、系统声音的设置

六、[教法阐述]:

本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任务驱动法”、“创设情境法”等。

信息技术教学大纲明确指出:

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

因此本课采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主体式教学模式。

通过学生已经受过的音乐教育、英语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整合),创设一个优美音乐、歌曲演唱的情境(创设情境法),设置一个个任务,让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自己动手,有机结合录音机的各种操作(任务驱动法),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查漏补缺,使教学内容合理流动,水到渠成。

教学中,启发、诱导贯穿始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意调节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使课堂能在生动、有趣、高效中进行。

主动与其它学科整合,如:

用音乐教材中的歌曲《中国,中国,我爱你》,结合爱国主义教育,与音乐课程整合;让学生用英语来录制声音,与英语课程整合。

七、[学法指导]:

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接受任务——思考讨论——合作操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营销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