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笔记整理.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19509 上传时间:2022-11-03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56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心理学笔记整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发展心理学笔记整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发展心理学笔记整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发展心理学笔记整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发展心理学笔记整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发展心理学笔记整理.doc

《发展心理学笔记整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心理学笔记整理.doc(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发展心理学笔记整理.doc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基础)——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复习概要

发展心理学知识复习概要

心理发

展内涵

1.心理的种系发展

明确而稳定的条件反射是动物心理开始的标志(比较心理学)

一是发生:

从无到有;二是发展:

从简到繁

2.心理的种族发展

指人类心理的历史发展(民族心理学)

3.个体心理发展

(狭义)个体从出生到衰亡整个全程的心理发展规律

心理发

展性质

1.整体性

有机联系的整体,发展在相互作用中实现:

①心理活动有质的规定性,不是相加的集合;②发展是在互动关系中进行。

2.社会性

受社会环境制约,在交往过程中实现;高级心理发展由社会文化决定,通过语言符号不断内化。

3.活动性

相互作用的结果(心发的决定作用-皮亚杰),桥梁是活动,动作和活动是相互作用的中介,包括外部动作和内化活动(概括化、言语化、简约化、超越化)

4.规律性

①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②方向性和顺序性(先天排定的向性和序性程序)

③不平衡性[不匀速进展,第一年最快、婴幼儿期第一发展加速期、童年期是缓慢发展期、少年期(青春发育期)第二发展加速期]

研究

内容

一、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特征:

1.年龄特征:

心理发展各个阶段的质的规定性,即本质特征;具有普遍性。

心理发展与年龄的关系:

a.时间是心理发展的一个维度;b.大致对应,非绝对同步;c.不是因果关系;

2.年龄阶段的根源:

是由心理过程或特征的变化所规定的,不同阶段,不同的认知过程的更替起着主导作用

二、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1.遗传和环境的作用问题;2.连续性和阶段性的关系问题;3.内动力和外动力的关系问题;4.关键期问题;5.普遍性和特殊性。

功能

1.描述;2.解释;3.预测;4.控制;具有层层递进的关联

特殊性

体现的是心理发展的过程性和动态性,简称为发展性,是发心的核心特点;年龄跨度大是显著特征

研究

设计

横向研究设计(主要):

不同年龄;1.优点:

适用性;时效性;2.缺点:

人为的联接性;组群效应;

纵向研究设计:

1.优点:

能够系统地了解连续过程;量变质变的规律;2.缺点:

实效性较差(耗时、人物力);被试容易流失;可能出现练习效应和疲劳效应(因多次重复测试)

纵横交叉研究设计:

是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两个方面的取长补短;

新趋势

1.跨文化比较研究;2.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性研究;3.研究方法的整合;4.训练研究和教育实验越来越受重视

第一节概述……………………………………………………………………(195)

第一单元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95)

一、心理发展的概念和性质

(一)心理发展的内涵:

①心理的种系发展:

分支是比较心理学。

②心理的种族发展:

人类心理的历史发展,民族心理学。

③个体的心理发展。

(毕生发展的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个体从出生到衰亡的整个过程的的心理发展。

一是发生:

从无到有;二是发展:

从简到繁。

(二)心理发展的性质

1、心理发展的整体性:

各种心理过程和现象有机联系的整体,发展在相互作用中实现:

①心理活动有质的规定性,不是相加的集合;②发展是在互动关系中进行。

2、心理发展的社会性:

受社会环境制约,在交往过程中实现的;维果斯基:

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由社会文化所决定,是通过语言符号的中介作用而不断内化的结果。

3、心理发展的活动性:

⑴、主体与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心发的决定作用-皮亚杰),桥梁是活动,动作和活动是相互作用的中介。

⑵、动作和活动包括外部动作和内化活动(内化过程表现为概括化、言语化、简约化、超越化)(超越是指能够超出外部活动的界限而转化为内部的智力活动)

4、心理发展的规律性:

(1)心理发展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2)心理发展的方向性和顺序性(先天排定的向性和序性程序);(3)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

主要是指人一生的心理发展是按不均衡的速率向前进展的。

①出生后的第一年是个体一生中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②婴幼儿期属第一发展加速期;③童年期是发展速度较快的缓慢发展期;④少年期(主要指青春发育期)是第二个加速发展期。

青年期结束达高峰进入成熟期。

二、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一)心理发展中各年龄阶段特征:

1、年龄特征;心理发展与年龄有密切联系,一是时间是心理发展的一个维度,心理发展是在时间(年龄)中进行的;二是心理发展与年龄大致对应,而非绝对同步;三是年龄和心理发展不是因果关系。

2、年龄阶段的根源;阶段的根源是由心理过程或特征的变化所规定的,是起主导作用的认知过程的更替。

(二)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1.遗传和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问题,是心理发展的动因、本质问题;

2.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关系问题,是心理发展过程的问题;

3.心理发展的内动力和外动力的关系问题,是关于主体的自生成、自发展的心理动力与环境和教育之间通过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形成自组织发展过程的重要问题;

4.关键期问题,是关于个体早期心理发展是否具有关键期以及如何看待敏感期的问题;

5.普遍性和特殊性问题。

第二单元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198)

一、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功能和特殊性

(一)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功能:

描述、解释、预测、控制。

(二)发展心理学研究的特殊性:

关注个体从出生到死亡全过程的心理发展和变化历程,它体现心理发展的过程性和动态性,简称为发展性。

这是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核心特点。

二、发展心理学研究的设计方式:

发展心理学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是研究心理发展的动力和制约因素;二是研究心理发展的过程。

(一)横向研究设计(横向比较设计)在某一特定时间,同时对不同年龄组的被试者进行比较研究的设计方式。

⑴横向研究的优点:

具有适用性和时效性;⑵横向研究的缺点:

具有人为的联结性和可能存在组群效应。

(二)纵向研究设计(纵向跟踪研究)对相同的研究对象在不同的年龄或阶段进行的长期的反复观测的设计方式。

⑴纵向研究的优点:

①能够系统地了解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②能够揭示从量变到质变的规律。

⑵纵向研究的缺点:

①时效性差(耗费时间及人力、物力);②被试容易流失③因多次重复测试,可能会出现练习效应和疲劳效应。

(三)纵横交叉研究设计:

包括兼有横断研究和纵向研究两方面的优点的交叉设计。

三、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新趋势:

(一)跨文化比较研究:

探讨发展的相似性的跨文化比较研究;探查发展的差异性的跨文化比较研究;

(二)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性研究;(三)研究方法的整合;(四)训练研究和教育实验越来越受重视。

第三单元心理发展的动因…………………………………………………(200)

心理发展理论

代表人物

观点

遗传决定论

高尔顿

遗传决定;遗传素质的自然显现;环境(教育)起引发作用(促进或延缓自我显现)

优生学创始人:

遗传1/2父母1/4祖父母

环境决定论

华生

环境决定;片面强调和机械地看待环境或教育作用;否认遗传。

行为主义创始人、一打儿童

遗传环境共同决定论

施太伦

遗传和环境决定;二者同等成分,各自孤立;揭示单独作用的程度。

简单机械拼凑。

(二因素论)

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

习得社会行为的主要方式是观察学习和替代性强化;机制是对榜样的认同。

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

社会文化因素决定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维果茨基

心理的实质就是社会文化里是通过语言符号的中介而不断内化的结果

低级心理机能:

物人共有,受生物成熟因素制约

高级心理机能:

人特有,受社会文化历史因素制约

心理机能从低到高级的发展指标:

1.随意化、2.概括-抽象化、3.整体化、4.个性化

社会文化活动是智力发展的源泉;以语言为中介使心理活动发生质变

教育教学与心理发展:

1.最近发展区:

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实际水平和有成人指导下或与有能力的同伴合作中解决问题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2.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

3.学习和指导的最佳期限:

a.以个体的发育成熟为前提;b.要以一定的心理技能发展为条件,最重要的是某些心理特征处在开始形成而尚未达到成熟的地步时,进行有关教学效果最佳

主体客体相互作用论

皮亚杰

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

1.相互联系、制约、依存,缺一不可;2.相互转化的互动关系,遗传可控可变性,环境可改变遗传特性;3.相互作用受个体主观能动性的调解

智力(认知发展)的本质是适应;四个概念阐述适应理论和建构学说:

1.图式:

认知结构,是指心理组织,是动态的机能组织;

2.同化:

是主体将环境中的信息纳入并整合到已有的认知结构的过程;使图式得到量的变化。

3.顺应:

改变或创造新图式,以适应环境需要的过程,顺应使图式得到质的改变;

4.平衡:

是主体发展的心理动力,是主体的主动发展趋向。

主体与环境的平衡是适应的实质。

心理起源于动作,动作是心理发展的源泉

影响心理发展的4个基本因素:

1.成熟

2.经验(物理经验—客体本身特性;数理逻辑经验--主体自身动作协调的经验)、

3.社会环境(社会互动和社会传递,主动性是获得社会经验的前提)

4.平衡化:

(最重要、决定性)作用基于两个方面:

a.前三个因素的作用必须加以协调,这种协调作用正是平衡化的功能;b.每一阶段的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过程,都是连续不断的同化和顺应的自我调节活动过程,这种自我调节正是平衡化的实质所在

一、遗传因素决定心理发展(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优生学的创始人高尔顿)

遗传决定论:

①心理发展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②心理发展的过程是遗传素质的自然显现过程;③环境(包括教育)只能促进或延缓遗传素质的自我显现而已。

二、环境因素决定心理发展(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行为主义心理学派创始人华生)

环境决定论:

①心理发展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②片面强调机械地看待环境因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③否认遗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三、遗传与环境共同决定心理发展(二因素论)

①心理发展是由遗传与环境两个因素决定;②把遗传与环境视为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同等成分;看做是两种各自孤立存在的因素。

③企图揭示各因素单独发挥作用的程度。

四、通过社会学习获得行为发展(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是新行为主义的代表性理论)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主张儿童是通过观察和模仿获得社会行为的,强调儿童习得社会行为的主要方式是观察学习和替代性强化。

1.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进行学习;2.替代性强化,看到他人成功后被赞扬的行为,就会产生积极学习和模仿行为的倾向,反之,就不在模仿。

总之,儿童在言语发展、社会行为的习得、道德和价值标准的形成等都是通过社会学习得来的。

五、社会文化因素决定心理发展(维果茨基)

维果茨基的文化一历史发展理论认为心理的实质就是社会文化历史通过语言符号的中介而不断内化的结果。

1、高级心理机能的制约因素:

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观将心理机能分为低级心理机能、高级心理机能两类,认为心理发展就是由低级心理向高级心理转化的过程,转化的标志有:

①随意化:

心理活动的随意机能的形成与发展;②概括-抽象化:

心理活动的抽象概括机能的形成与发展;③整体化:

各种心理机能相互作用并重新组合,形成高级心理结构;④个性化:

心理活动越发突出个性特征。

2、文化历史因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源泉:

(1)社会文化活动是智力发展的源泉:

儿童主体和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社会交往)决定着儿童的心理发展。

(2)以语言为中介使心理活动发生质变。

3.教育和教学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⑴“最近发展区”思想:

“最近(即下一个)发展区”指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实际水平,与在成人指导下或与有能力的同伴合作中解决问题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⑵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

略前性原则。

⑶学习和指导的最佳期限:

任何学习都存着最佳期限,如果在最佳时期提供教学,能促进儿童智力发展。

学习最佳期限的前提和条件:

①、以发育成熟为前提;②、以一定的心理技能发展为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营销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