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科有创诊疗准入管理.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191829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针灸科有创诊疗准入管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针灸科有创诊疗准入管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针灸科有创诊疗准入管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针灸科有创诊疗准入管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针灸科有创诊疗准入管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针灸科有创诊疗准入管理.docx

《针灸科有创诊疗准入管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针灸科有创诊疗准入管理.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针灸科有创诊疗准入管理.docx

针灸科有创诊疗准入管理

 

针灸科有创诊疗管理

 

针灸科有创诊疗管理目录

1针灸科有创诊疗准入审核小组及职责

2针灸科有创诊疗准入及退出管理制度

3针灸科有创诊疗准入名单:

4针灸科有创诊疗及准入资格目录

 

针灸科有创诊疗准入审核小组及职责

针灸科有创诊疗操作是诊断和治疗针灸科常见病的重要手段,为提高医疗水平、保障医疗安全、维护患者利益,科室成立针灸科有创诊疗操作准入审核小组,名单如下:

组长:

冯祯根

副组长:

蔡卫根

成员:

冯淑红陈荷光周蕾陈迎春陈泽丽

小组管理职责:

1.在有创诊疗资格准入审核小组组长的领导下开展有创诊疗质量控制。

2.负责对本科医务人员有创诊疗的准入。

3.负责对本科医务人员有创诊疗的暂停和退出。

4.定期对本科医务人员有创诊疗能力的抽查考核。

金华市中医院针灸科

2010-1-10

针灸科有创诊疗准入及退出标准

1.完成一助有创诊疗10例;

2.由治疗组长提出;

3.由科主任或科室副主任和治疗组长在场情况下完成手术2例;

4.通过笔试、面试提问;

5.审核小组讨论决定准入。

有创诊疗退出标准:

1.造成严重并发症;

2.治疗效果差,病人投诉2次以上。

 

金华市中医院针灸科

2010-1-10

针灸科有创诊疗准入名单

手术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准入时间

冯祯根主任中医师1987

冯淑红副主任中医师

蔡卫根副主任中医师1988

陈荷光副主任中医师1990

周蕾副主任中医师1998

陈迎春副主任中医师1997

陈泽丽副主任中医师2010

占金慰主治中医师

徐群飞主治中医师1999

周明镜主治中医师2010

利晓华住院医师2009

批准审核:

冯祯根

批准日期:

2010.1.10

针灸科有创诊疗及准入资格目录

1.毫针刺法住院医师准入

2.穴位注射住院医师准入

3.温针住院医师准入

4.穴位埋线主治中医师准入

5.锋钩针主治中医师准入

6.直接灸副主任中医师准入

7.火针副主任中医师准入

8.小针刀副主任中医师准入

9.骶管冲击疗法主任中医师准入

针灸科各级医师技能要求

主任中医师:

1.全面负责本治疗组的医疗工作。

2.负责本科室的行政管理及业务指导。

3.主持组内疑难急危重症的救治及各类病例讨论并作出诊疗决策。

因各种原因不能担任某病人的主诊医师时,在征得病人同意后及时将病人介绍给其他主诊医师。

4.对本科室医疗质量全面负责。

5.对本组满意度负责,及时处理组内病人投诉。

6.负责督促检查各项工作制度、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的执行,负责对组内副主诊医师和住院医师的工作业绩的量化与考核。

7.负责对本组下级医师(包括进修、轮转、实习医生)的培养与业务的提高。

8.及时完成会诊、查房、手术、门诊、教学等工作。

9.外出或不在岗时委托相应级别医师履行职责,或接受他人委托。

10.积极开展科研和新技术、新方法,并认真参与科研协作。

11.参加主诊医师例会,负责传达、贯彻会议精神,并督促落实。

12.履行医院另行规定的职责。

需精通以下有创诊疗手术,并指导下级医师工作:

1毫针刺法;2穴位注射;3温针;4穴位埋线;5锋钩针;6直接灸;7火针;8小针刀;9骶管冲击疗法

副主任中医师:

1.在科主任领导和主任医师指导下,负责本科一定范围的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工作。

2.按时查房,具体参加和指导住院医师进行诊断、治疗及特殊诊疗操作。

3.掌握病员的病情变化,病员发生病危、死亡、医疗事故或其他重要问题时,应及时处理,并向科主任汇报。

4.参加值班、门诊、会诊、出诊工作。

5.主持病房的临床病例讨论及会诊,检查修改下级医师书写的医疗文件,决定病员出院,审签出(转)院病历。

6.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经常检查本病房的医疗护理质量,严防差错事故。

协助护士长搞好病房管理。

7.组织本组医师学习与运用国内外先进医学科学技术,开展新技术、新疗法,进行科研工作,做好资料积累,及时总结经验。

8.担任临床教学,指导进修、实习工作

需掌握以下有创诊疗及高风险诊疗手术,并指导下级医师工作:

1毫针刺法;2穴位注射;3温针;4穴位埋线;5锋钩针;6直接灸;7火针;8小针刀

主治中医师:

1.在科主任领导和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指导下,负责本科一定范围的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工作。

2.按时查房,具体参加和指导住院医师进行诊断、治疗及特殊诊疗操作。

3.掌握病员的病情变化,病员发生病危、死亡、医疗事故或其他重要问题时,应及时处理,并向科主任汇报。

4.参加值班、门诊、会诊、出诊工作。

5.检查修改下级医师书写的医疗文件,6.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经常检查本病房的医疗护理质量,严防差错事故。

协助护士长搞好病房管理。

7.组织本组医师学习与运用国内外先进医学科学技术,开展新技术、新疗法,进行科研工作,做好资料积累,及时总结经验。

8.担任临床教学,指导进修、实习工作。

需掌握以下有创诊疗及高风险诊疗手术,并指导下级医师工作1毫针刺法;2穴位注射;3温针;4穴位埋线;5锋钩针

:

住院医师:

1.在科主任领导和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指导下,负责本科一定范围的医疗、科研、预防工作。

2.按时查房,具体参加临床诊断、治疗及特殊诊疗操作。

3.掌握病员的病情变化,病员发生病危、死亡、医疗事故或其他重要问题时,应及时处理,并向科主任汇报。

4.参加值班、门诊、会诊、出诊工作。

5..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经常检查本病房的医疗护理质量,严防差错事故。

协助护士长搞好病房管理。

需掌握以下有创诊疗及高风险诊疗手术,并指导下级医师工作:

1毫针刺法;2穴位注射;3温针。

1毫针刺法

2穴位注射

穴位注射法是用注射器的针头代为针具刺人穴位,在得气后注入药液来治疗疾病的方法。

它是把针刺与药理及药水等对穴位的渗透刺激作用结合在一起发挥综合效能,故对某些疾病提高疗效。

  操作规范

(一)用具及常用药液

  1.用具 使用消毒的注射器和针头。

根据药物的剂量大小和针刺的深度选用不同的注射器和针头。

常用的注射器规格为1毫升、2毫升、5毫升、10毫升、20毫升;常用的针头为5-7号普通注射针头,牙科用5号长针头,以及封闭用的长针头。

2.常用药物 凡是可供肌肉注射用的药物,都可供穴位注射用。

常用的药物有以下3类:

  

(1)中草药制剂:

复方当归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生脉注射液、人参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银黄注射液、柴胡注射液、板蓝根注射液、威灵仙注射液等;

(2)维生素类制剂:

维生素Bl注射液、维生素B6注射液、维生素B12注射液、维生素C注射液;

(3)其他常用药:

5%-10%葡萄糖注射液、0.9%生理盐水、注射用水、三磷酸腺苷、辅酶A、神经生长因子、硫酸阿托品、山莨菪碱、加兰他敏、强地松龙、盐酸普鲁卡因、利多卡因等。

  

  

(二)穴位的选择  

  一般可根据针灸治疗时的处方原则辨证取穴;也可结合经络、经穴的触诊法选取阳性反应点进行治疗;软组织损伤者先取最明显的压痛点。

选穴宜精练,以1-2个穴位为妥,最多不超过4个穴位,并宜选用肌肉丰满的部位进行穴位注射。

  

  (三)操作方法

  1.操作程序 根据所选穴位处方选取舒适、持久的体位,按注射药量的不同选用注射器和针头。

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用无痛快速进针法将针刺人皮下组织,然后慢慢推进或上下提插,探得酸胀等“得气”感应后,回抽一下,如无回血,即可将药物注入。

一般疾病用中等速度推人药液;慢性病或体弱者用轻刺激,将药液缓慢推人;急性病或体强者,可用强刺激,快速推人药液。

如需注入药液较多时,可由深至浅,边推药液边退针,或将注射针头向几个方向刺人注射药液。

摘自:

医学教育网

  2.注射剂量 穴位注射的用药剂量决定于注射部位及药物的性质和浓度。

作小剂量注射时,可用原药物常规剂量的1/5-1/2。

一般以穴位部位来分,头面部可注射0.3—0.5毫升,耳穴可注射0.1毫升,四肢部可注射0.5-2毫升,胸背部可注射0.5-1毫升,腰臀部可注射2-5毫升或5%-10%葡萄糖注射液10—20毫升。

  3.疗程 急症每日1-2次,慢性病一般每日或隔日1次,6-10次为1疗程。

反应强烈者,可隔2-3日1次,穴位可左右交替使用。

每疗程间可休息3—5日。

  适应症穴位注射法的适用范围非常广泛,凡是针灸的适应症大部分都可用本法治疗,如痹证、中风、痿证、扭挫伤、面瘫、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头痛、失眠、心悸、心痛、高血压、眩晕、感冒、咳嗽、哮喘、胃痛、腹痛、泄泻、痢疾、乳痈、肠痈、淋病、风疹、痤疮、银屑病、目赤肿痛、咽喉肿痛、中耳炎、鼻炎、痛经、不孕症、月经不调、崩漏、带下、小儿麻痹后遗症等。

  注意事项及禁忌症

  1.治疗时应对患者说明治疗的特点和注射后的正常反应,如注射后局部可能有酸胀感,48小时内局部有轻度不适,有时持续时间较长,但一般不超过1日。

如因消毒不严而引起局部红肿、发热等,应及时处理。

  2.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

  3.注意药物的性能、药理作用、剂量、配伍禁忌、副作用、过敏反应、药物的有效期、药物有无沉淀变质等情况。

凡能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如青霉素、链霉素、普鲁卡因等,必须做皮试,阳性反应者不可应用此药。

副作用较强的药物,使用亦当谨慎。

  4.一般药液不宜注入关节腔、脊髓腔和血管内,否则会导致不良后果。

此外,应注意穴位注射法

避开神经干,以免损伤神经。

  5.孕妇的下腹部、腰骶部和三阴交、合谷等穴不宜用穴位注射,以免引起流产。

年老、体弱者,选穴宜少,药液剂量应酌减。

3温针

 温针是在应用针法的同时加以温热刺激的一种疗法。

一般多在针入皮下的毫针柄上,或针体部用艾绒燃烧,使热通过针体传入体内,达到治病的目的

操作规范

1一切准备工作均同毫针针刺疗法。

2按照针刺疗法将针进到一定深度,找到感应,施用手法,使病人取得酸麻沉胀的感觉,留针不动。

3在针尾装裹如枣核大或小枣子大的艾绒,点火使燃。

或用艾卷剪成长约2厘米一段,插入针尾,点火加温。

4一般温针燃艾可1-3炷,使针下有温热感即可。

5留针15-20分,然后缓慢起针。

适应症

   以风湿疾患,偏于寒性的一类疾病为主,如骨关节病、肌肤冷痛及腹胀、便溏等。

对糖尿病等也有较好的疗效。

禁忌症

①热性病(如发热和一切急性感染等)不宜用温针疗法。

②高血压不宜用温针疗法。

③凡不能留针的病证,如抽搐、痉挛、震颤等均不宜用温针疗法。

注意事项

1针尾上装裹的艾绒,一定要装好,以免燃烧时艾团和火星落下,造成烧伤。

2用银针治疗,装裹的艾团宜小,因银针导热作用强,点燃艾绒时,应先从下端点燃,这样可使热力直接向下辐射和传导,增强治疗效果

3如有艾火落下,可随即将艾火吹向地下,或直接熄灭。

同时嘱咐病人不要更动体位,以免针尾上装裹的艾绒一起落下,加重烧伤,同时也为了防止造成弯针事故。

,在燃烧过程中,如患者觉灼烫难忍,为了防止可能发生的烧伤,可在该穴区置一硬纸片,以稍减火力。

4其他注意事项可参看毫针疗法和艾灸疗法。

4穴位埋线

5锋钩针

锋钩针针具:

锋勾针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长约i00咖,针体中间为柄,较粗,两端渐细,针头勾回。

勾尖锋利,三面有刃,两端勾尖,大小略异,此为双头型勾针。

也可制成一

端为钩尖,另一端为针柄的单头型锋勾针。

作用机理1改善病区营养,加速患

2解除粘连挛缩,恢复机体功能

3刺激深层组织,形成针刺效应

4强调辨证施术,注重整体观念

操作规范1持针法:

右手拇指、食指、中指持捏针柄,呈持笔式。

2操作方法:

(1)一般情况下,先选好欲刺穴位,常规消毒,然后取出针具(75%乙醇或其他消毒液浸泡)即可施刺。

(2)左手食指、中指或拇指绷紧所刺部位皮肤,右手持针,针尖与皮肤呈75。

角,迅速将针头刺入皮下。

(3)刺入后,针体与皮肤垂直,挑刺、勾割皮下纤维。

(4)上下提动针柄,勾割皮下纤维,可听到喀嚓声。

(5)将针体恢复到进针时的角度出针,针尖部分顺孔而出,减轻皮损,出针后棉球按压。

(6)也可在选定部位如穴位或刺激点上迅速点刺,用于放血,同三棱针手法。

适应症适用于一些急性或痉孪性及某些慢性疾患所致的局部功能障碍,或久而不愈的顽固性疼痛,如肩关节周围炎、神经性头痛、腰背肌劳损、腱鞘炎、中风后遗症、支气管炎、哮喘、胃痉挛等。

还可适用于某些急性感染性疾病,如急性结膜炎、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或慢性)咽炎、休克、喑哑。

禁忌症糖尿病患者、严重心脏病、高血压、精神病及体质极度衰弱不适合本治疗。

6直接灸

直接灸,又称明灸、着肤灸,它是把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而施灸的一种方法。

古代称为“着肉灸”。

着肤灸因其对皮肤刺激程度及灸后有无烧伤化脓的不同,又分为化脓灸(无瘢

痕灸)和非化脓灸(瘢痕灸)两种。

化脓灸:

是用黄豆大或枣核大的艾炷直接放在穴位上施灸,以灸至皮肤起泡,并致局部产生无菌性化脓现象、结痂,脱落后留永久瘢痕,又称瘢痕灸,能改善体质,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从而起到治疗和保健作用。

该法在唐宋时期非常盛行,如《针灸资生经》中说:

“凡着艾得灸疱,所患即瘥,若不发,其病不愈”。

说明古代灸法,无论是治病,还是保健,一般要求达到化脓,即所谓“灸疮”,认为能否形成灸疮是取得疗效的关键。

操作方法:

(1)选择体位和点穴:

(2)艾炷的安放和点火:

先在施灸的穴位处涂以少量的蒜汁、香油或红花油,以增强粘附和刺激作用。

艾炷放好后,用线香将之点燃,直至艾炷全部烧尽,艾火自熄,除去艾灰,另按所需壮数,重新点燃艾炷。

每灸完一壮,以纱布蘸冷开水抹净所灸穴位,复按前法再灸,一般可灸7~9壮。

由于此种灸法较痛,故在烧近皮肤,患者感到灼痛时,可在施灸穴位周围用手指轻轻拍打,以减轻痛感。

(3)敷贴药膏:

灸治完毕后,应将局部擦拭干净,然后在施灸穴位上敷贴玉红膏,可1~2日换贴一次。

数天后,灸穴逐渐出现无菌性化脓反应,如脓液多,膏药亦应勤换,约经30~40天,灸疮结痂脱落愈合,局部留有疤痕。

在灸疮化脓时,局部应注意清洁;避免污染,以免并发其他炎症。

同时,可多食一些营养较丰富的食物,促使灸疮的正常透发,有利于提高疗效。

由于化脓灸耗伤精血较多,故古人对灸后的调养颇为注意,《针灸大成。

灸后调摄法》记载:

“灸后不可就饮茶,恐解火气;及食,恐滞经气,须少停一二时,即宜入室静卧,远人事,远色欲,平心定气,凡百俱要宽解。

尤忌大怒、大劳、大饥、大饱、受热、冒寒。

至于生冷瓜果亦宜忌之。

唯食茹淡养胃之物,使气血通流,艾火逐出病气。

若过厚毒味,酗醉,致生痰涎,阻滞病气矣”。

如偶尔发现有灸疮久不愈合者,可采用外科方法予以处理。

 适应症 适于全身各系统顽固性病症而又适于灸法者,如哮喘、肺结核、慢性胃肠病、骨髓炎、关节病等。

禁忌症糖尿病患者、严重心脏病、高血压、精神病及体质极度衰弱、皮肤病患者、疤痕体质患者不适合本治疗不宜用此法。

非化脓灸:

临床上以达轻微烫伤为度,施灸后皮肤不致起泡,或起泡后不致透发成灸疮,灸后不遗留疤痕,即称为非化脓灸,又称无瘢痕灸。

临床上多用中小艾炷。

操作方法:

先将施灸部位涂以少量香油或红花油,然后将小艾炷放在穴位上,并将之点燃,不等艾火烧到皮肤,当患者感到灼痛时,即用镊子将艾炷夹去或压灭,也可待病人感到发烫后再继续灸3~5秒钟后,更换艾炷再灸,连续灸3~7壮,以局部皮肤出现轻度红晕为度。

因其不留瘢痕,易为患者接受。

适应症 适用于气血虚弱、小儿发育不良及虚寒轻症等。

禁忌症糖尿病患者、严重心脏病、高血压、精神病及体质极度衰弱不适合本治疗。

7火针

火针疗法,古称“焠刺”、“烧针”等,是将针在火上烧红后,快速刺入人体,以治疗

疾病的方法。

操作规范

1选用粗细适宜的贺氏火针。

施术时,在患部及其周围用碘酒、酒精消毒,然后用2%-10%普鲁卡因(可混入0.2%的盐酸肾上腺素以防出血)作浸润麻醉,约2分后,将针在酒精灯上烧红,左手固定患部,右手持针。

迅速刺入患部或其周围,然后立即将针拔出。

2针刺的深度,视溃疡种类和病变深浅而定。

每次针数的多少,根据病变局部面积的大小而定,一般1-3针。

3针刺间隔,1-2周针1次为宜。

适应症近代火针使用一般有两种情况:

长针深刺,治疗瘰疬、象皮腿、痈疽排脓;短汁浅刺,治疗风湿痛、肌肤冷麻。

内科:

关节炎、胃脘痛、过敏性哮喘、肺气肿、面肌痉挛、未梢神经炎、阳痿、遗精。

外科:

乳腺炎、腱鞘囊肿、瘰疬、脂肪瘤、血管瘤、纤维瘤、静脉炎、脉管炎。

禁忌症

①火针刺激强烈,孕妇及年老体弱者禁用。

5火热证候和局部红肿者不宜用。

6高血压、心脏病、恶性肿瘤等禁用。

7糖尿病者慎用火针

注意事项

  ①施行火针后,针孔要用消毒纱布包敷,以防感染。

②使用火针时,必须细心慎重,动作敏捷、准确,避开血管、肌腱、神经干及内脏器官,以防损伤。

③火针必须把针烧红,速刺速起,不能停留,深浅适度。

操作要点:

红、准、快。

④用本法治疗前,要做好病人思想工作,解除思想顾虑,消除紧张心理,取得病人配合,然后方可进行治疗。

8小针刀

一、小针刀操作方法

(1)定点:

根据患者主诉、体征,认真检查确定病变部位后,参考局部解剖关系,在体表用紫药水做一个记号,术野消毒,铺上无菌洞巾。

(2)定向:

针刀尖部有一个0.8mm宽的刀,进行时容易造成不必要损伤,为尽量避免损伤,刀口线的方向按上述原则确定:

①与病变部位肌肉、韧带的纤维方向一致;②若手术部位较大的神经、血管通过,刀口线要与神经、血管运动方向一致;③若上述两点相互矛盾,如治疗梨状损伤时,损伤肌肉纤维方向与坐骨神经方向垂直,一般与运动方向一致,确定针刀进针时的刀口线方向。

(3)加压分离:

为避开神经、血管,进针时以左手指拇指下压肌肤之成凹陷,横向拨动一下,再下压使血管、神经被分离在手指两侧,针刀沿拇指甲背进针,若在关节部位或病变外在骨面,左手拇指用力下压,可感到坚硬的阻挡物,说明手指已压在骨面。

(4)刺刀:

将针刀刃于左手拇指甲壁,稍用力下压可刺破皮肤。

 二、小针刀的手术方法

(1)纵行切割法:

刀口线的方向与病变组织的纤维方向或附近的神经、血管方向一致,用于狭窄性腱鞘炎、条索状瘢痕、筋膜硬结等。

(2)横行摆动法:

在松解肌肉附着点外粘连时,针刀纵行疏通剥离后,再将针体与刀口线方向垂直进行摆动。

(3)捣刺法:

有些病变受组织周围并没有较大的神经、血管,如网球肘的肱骨外上髁,压痛点,可不考虑方向,反复切割,对病变组织进行彻底的破坏。

(4)提插法:

在穴位上治疗,像针刺一样,不切割,也不松解,以加强穴位刺激为主。

(5)散刺法:

骨膜或筋骨出现慢性炎症而肥厚,针刀治疗时必须将肥厚处组织较全面的松解,针刀操作宜采用同一平面散状点刺法,改善局部紧张状态,增加血液循环。

(6)松解候气法:

针刀松解手法做完,不立即出针,待所有针刀操作完毕后再依启针,留针短暂即可更好地激发经络之气血运行,更好地改善局部受力状况。

(7)旋针法:

对疼痛及压痛较局限、部位较浅在、解剖关系较简单处可使用旋针法,针体旋转一圈后,迅速出针。

(8)分层削离法:

在肌肉丰满处,病变部位在体表只是一个点,但其损伤部位或发生病理变化的组织只能是一层一层地叠加在一起的,可行层层松解剥离手法会大大提高疗效。

(9)骨膜刮动法:

在一些不适处或压痛敏感部位进行针刀治疗,针刀达骨面的过程并遇到变性软组织,即无法选择切法,也不宜采用捣法,在骨面上左右刮动可产生强烈骨膜刺激感,患者常感酸胀难忍,临床中却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10)横推法:

对筋膜、韧带损伤后变性而卡压神经、血管,针刀做切开剥离法后,为增大切口松解筋膜,韧带与神经、血管的粘连,可用左手拇、食指扶持针体在刀口线垂直的方向横推几下。

(11)皮质穿透法:

用于骨坏死的治疗,即用针刀在骨坏死区域,视大小范围不同分散选几个点,穿透皮质,穿过骨髓腔,起到骨内减压的作用。

三小针刀无菌操作规程

(1)手术环境:

在针刀治疗室,室内紫外线消毒60min,床单经常换洗、消毒。

每天工作结束时,彻底洗刷地面。

(2)手术用品消毒。

(3)医生、护士在术前必须洗手。

(4)术野皮肤充分消毒,选好治疗点,用紫药水在皮肤做记号,然后用2%碘伏消毒,用75%酒精脱碘2次,之后,覆盖上无菌小洞巾,使进针点正对洞巾的洞口中央。

(5)术时医生、护士应穿干净的白大衣,戴帽子和口罩,医生要戴无菌手套。

(6)术中护士递送针刀等手术用具时,均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程进行。

(7)一支针刀只能在一个治疗点使用,以防不同部位交叉感染。

(8)术毕,迅速用创可贴覆盖针孔,若同一部位有多个针孔,可用无菌纱布覆盖,包扎,嘱患者3日内不可在施术部位洗擦,3天后,可除去包扎。

  根据上面的操作方法、手术方法、无菌操作规程进行一步步实施,对不同种类的疾病,准确找到压痛点,严格无菌操作,选用适当的手术方法治疗,时间2~3min,术后在施术部位贴压创可贴,嘱患者3日内不沾水,以免感染。

注意:

患者在针刀治疗中发生晕针现象。

9骶管冲击疗法

作用机理:

  1、冲击原理:

即经硬膜外输入一定剂量的药液直接对神经根进行冲击,解除神经压迫,祛除疼痛。

  2、悬浮复位原理:

即输入体内的药液在椎管内形成压力。

使粘连受压的神经纤维进行分离,(液体刀)使突出的椎间盘浸润悬浮,从而回复原位和弹性。

  3、营养修复原理:

药液内含有多种营养神经细胞的成分,可促进血液循环,从而恢复神经及神经末梢的传导功能。

优越性:

  该疗法15-25天治疗一次,因药液在骶管中吸收速度极快,是皮下吸收的10倍,所以,它比口服、肌肉、静脉给药更直接,更有效,同时绝对安全可靠,不住院、无危险、无毒副作用,是目前先进的保守治疗方法。

操作规程

1穿刺方法患者取俯卧位,下腹部垫枕以抬高骨盆暴露骶部,定位骶裂孔,有两

方法:

在骶尾部触摸骶骨角,与两骶角成等边三角形的第三点作为进针点;或者医生站在患者右侧,以左手大拇指向骶尾部,尾部向上触摸,可触及一明显凹陷处为进针点,局部常规消毒,以穿刺针与皮肤成50°~60°进针,肥胖者成60°~70°,消瘦者成40°~50°,进入皮下后推入少量药物1~2ml,在进针后有突破感,回抽无血,推注无阻力即可给药。

 2药物配制注射器10ml容量配制:

2%利多卡因3~5ml+0.9%生理盐水3ml;注射器20ml容量配制:

曲安奈德针400mg+VitB1100mg+VitB12 500μg+ATP40mg+0.9%生理盐水10ml。

   1.4液体冲击给药方法有两种推注方法;以上述10ml注射推入,顺利后固定针头,换20ml注射器,再以10%葡萄糖20ml推入,以病人主诉腰骶部、下肢发胀为度,约100~200ml滴注冲击。

上述两种注射器推注完成后,固定针头,接5%葡萄糖液,以30~60滴/min,约60~90min输完,输入速度可根据病人的耐受程度进行调整,1次/周,2~3次为1个疗程。

适应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骨质增生,椎管狭窄,腰肌筋膜综合症,腰肌筋膜劳损,坐骨神经痛,梨状肌综合症,腰、骶、尾部疼痛及下肢疼痛不适等,特别对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疗效显著,可能使更多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免受手术之苦,为那些不愿意手术治疗,或因各种原因不能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病变患者,开辟了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禁忌症:

糖尿病患者、严重心脏病、高血压、精神病及体质极度衰弱不适合

附:

腰椎穿刺术适应症、禁忌症、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

神经内科手术资格(有创诊疗)技术质量管理工作持续改进:

科主任金岗生主任、诊疗组长吕莉君、郑水红副主任医师一起对全科人员手术资格(有创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