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高分子材料.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190200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5.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用高分子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医用高分子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医用高分子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医用高分子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医用高分子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用高分子材料.docx

《医用高分子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用高分子材料.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医用高分子材料.docx

医用高分子材料

第八章医用高分子材料

1.概述

1.1医用高分子的概念及其发展简史

生命科学是21世纪备受关注的新型学科。

而与人类健康休戚相关的医学在生命科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医用材料是生物医学的分支之一,是由生物、医学、化学和材料等学科交叉形成的边缘学科。

而医用高分子材料则是生物医用材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人工器官、外科修复、理疗康复、诊断检查、患疾治疗等医疗领域。

众所周知,生物体是有机高分子存在的最基本形式,有机高分子是生命的基础。

动物体与植物体组成中最重要的物质——蛋白质、肌肉、纤维素、淀粉、生物酶和果胶等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因此,可以说,生物界是天然高分子的巨大产地。

高分子化合物在生物界的普遍存在,决定了它们在医学领域中的特殊地位。

在各种材料中,高分子材料的分子结构、化学组成和理化性质与生物体组织最为接近,因此最有可能用作医用材料。

医用高分子材料发展的动力来自医学领域的客观需求。

当人体器官或组织因疾病或外伤受到损坏时,需要器官移植。

然而,只有在很少的情况下,人体自身的器官(如少量皮肤)可以满足需要。

采用同种异体移植或异种移植,往往具有排异反应,严重时导致移植失败。

在此情况下,人们自然设想利用其他材料修复或替代受损器官或组织

早在公元前3500年,埃及人就用棉花纤维、马鬃缝合伤口。

墨西哥印地安人用木片修补受伤的颅骨。

公元前500年的中国和埃及墓葬中发现假牙、假鼻、假耳。

进入20世纪,高分子科学迅速发展,新的合成高分子材料不断出现,为医学领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余地。

1936年发明了有机玻璃后,很快就用于制作假牙和补牙,至今仍在使用。

1943年,赛璐珞薄膜开始用于血液透析。

1949年,美国首先发表了医用高分子的展望性论文。

在文章中,第一次介绍了利用PMMA作为人的头盖骨、关节和股骨,利用聚酰胺纤维作为手术缝合线的临床应用情况。

50年代,有机硅聚合物被用于医学领域,使人工器官的应用范围大大扩大,包括器官替代和整容等许多方面。

此后,一大批人工器官在50年代试用于临床。

如人工尿道(1950年)、人工血管(1951年)、人工食道(1951年)、人工心脏瓣膜(1952年)、人工肺(1953年)、人工关节(1954年)、人工肝(1958年)等。

进入60年代,医用高分子材料开始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

60年代以前,医用高分子材料的选用主要是根据特定需求,从已有的材料中筛选出合适的加以应用。

由于这些材料不是专门为生物医学目的设计和合成的,在应用中发现了许多问题,如凝血问题、炎症反应、组织病变问题、补体激活与免疫反应问题等。

人们由此意识到必须针对医学应用的特殊需要,设计合成专用的医用高分子材料。

美国国立心肺研究所在这方面做了开创性的工作,他们发展了血液相容性高分子材料,以用于与血液接触的人工器官制造,如人工心脏等。

从70年代始,高分子科学家和医学家积极开展合作研究,使医用高分子材料快速发展起来。

至8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的医用高分子材料产业化速度加快,基本形成了一个崭新的生物材料产业。

医用高分子作为一门边缘学科,融和了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生物化学、合成材料工艺学、病理学、药理学、解剖学和临床医学等多方面的知识,还涉及许多工程学问题,如各种医疗器械的设计、制造等。

上述学科的相互交融、相互渗透,促使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品种越来越丰富,性能越来越完善,功能越来越齐全。

高分子材料虽然不是万能的,不可能指望它解决一切医学问题,但通过分子设计的途径,合成出具有生物医学功能的理想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前景是十分广阔的。

有人预计,在21世纪,医用高分子将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除了大脑之外,人体的所有部位和脏器都可用高分子材料来取代。

仿生人也将比想象中更快地来到世上。

目前用高分子材料制成的人工器官中,比较成功的有人工血管、人工食道、人工尿道、人工心脏瓣膜、人工关节、人工骨、整形材料等。

巳取得重大研究成果,但还需不断完善的有人工肾、人工心脏、人工肺、人工胰脏、人工眼球、人造血液等。

另有一些功能较为复杂的器官,如人工肝脏、人工胃、人工子宫等。

则正处于大力研究开发之中。

从应用情况看,人工器官的功能开始从部分取代向完全取代发展,从短时间应用向长时期应用发展,从大型向小型化发展,从体外应用向体内植入发展、人工器官的种类从与生命密切相关的部位向人工感觉器官、人工肢体发展。

医用高分子材料研发过程中遇到的一个巨大难题是材料的抗血栓问题。

当材料用于人工器官植入体内时,必然要与血液接触。

由于人体的自然保护性反应将产生排异现象,其中之一即为在材料与肌体接触表面产生凝血,即血栓,结果将造成手术失败,严重的还会引起生命危险。

对高分子材料的抗血栓性研究是医用高分子研究中的关键问题,至今尚未完全突破,将是今后医用高分子材料研究中的首要问题。

1.2医用高分子的分类

医用高分子是一门较年轻的学科,发展历史不长,因此医用高分子的定义至今尚不十分明确。

另外,由于医用高分子是由多学科参与的交叉学科,根据不同学科领域的习惯出现了不同的分类方式。

目前医用高分子材料随来源、应用目的等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各种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名称也很不统一。

日本医用高分子专家樱井靖久将医用高分子分成如下的五大类:

(1)与生物体组织不直接接触的材料

这类材料用于制造虽在医疗卫生部门使用,但不直接与生物体组织接触的医疗器械和用品。

如药剂容器、血浆袋、输血输液用具、注射器、化验室用品、手术室用品等。

(2)与皮肤、粘膜接触的材料

用这类材料制造的医疗器械和用品,需与人体肌肤与粘膜接触,但不与人体内部组织、血液、体液接触,因此要求无毒、无刺激,有一定的机械强度。

用这类材料制造的物品如手术用手套、麻醉用品(吸氧管、口罩、气管插管等)、诊疗用品(洗眼用具、耳镜、压舌片、灌肠用具、肠、胃、食道窥镜导管和探头、腔门镜、导尿管等)、绷带、橡皮膏等。

人体整容修复材料,例如假肢、假耳、假眼、假鼻等,也都可归入这一类中。

(3)与人体组织短期接触的材料

这类材料大多用来制造在手术中暂时使用或暂时替代病变器官的人工脏器,如人造血管、人工心脏、人工肺、人工肾脏渗析膜、人造皮肤等。

这类材料在使用中需与肌体组织或血液接触,故一般要求有较好的生物体适应性和抗血栓性。

(4)长期植入体内的材料

用这类材料制造的人工脏器或医疗器具,一经植入人体内,将伴随人的终生,不再取出。

因此要求有非常优异的生物体适应性和抗血栓性,并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和稳定的化学、物理性质。

用这类材料制备的人工脏器包括:

脑积水症髓液引流管、人造血管、人工瓣膜、人工气管、人工尿道、人工骨骼、人工关节、手术缝合线、组织粘合剂等。

(5)药用高分子

这类高分子包括大分子化药物和药物高分子。

前者是指将传统的小分子药物大分子化,如聚青霉素;后者则指本身就有药理功能的高分子,如阴离子聚合物型的干扰素诱发剂。

除此之外,还有以下一些常用的分类方法。

(1)按材料的来源分类

1)天然医用高分子材料

如胶原、明胶、丝蛋白、角质蛋白、纤维素、多糖、甲壳素及其衍生物等。

2)人工合成医用高分子材料

如聚氨酯、硅橡胶、聚酯等。

3)天然生物组织与器官

①取自患者自体的组织,例如采用自身隐静脉作为冠状动脉搭桥术的血管替代物;

②取自其他人的同种异体组织,例如利用他人角膜治疗患者的角膜疾病;

③来自其他动物的异种同类组织,例如采用猪的心脏瓣膜代替人的心脏瓣膜,治疗心脏病等

(2)按材料与活体组织的相互作用关系分类

1)生物惰性高分子材料

在体内不降解、不变性、不会引起长期组织反应的高分子材料,适合长期植入体内。

2)生物活性高分子材料

指植入生物体内能与周围组织发生相互作用,促进肌体组织、细胞等生长的材料。

3)生物吸收高分子材料

这类材料又称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

这类材料在体内逐渐降解,其降解产物能被肌体吸收代谢,或通过排泄系统排出体外,对人体健康没有影响。

如用聚乳酸制成的体内手术缝合线、体内粘合剂等。

(3)按生物医学用途分类

1)硬组织相容性高分子材料

如骨科、齿科用高分子材料;

2)软组织相容性高分子材料

3)血液相容性高分子材料

4)高分子药物和药物控释高分子材料

(4)按与肌体组织接触的关系分类

1)长期植入材料

如人工血管、人工关节、人工晶状体等。

2)短期植入(接触)材料

如透析器、心肺机管路和器件等。

3)体内体外连通使用的材料

如心脏起搏器的导线、各种插管等。

4)与体表接触材料及一次性医疗用品材料

目前在实际应用中,更实用的是仅将医用高分子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直接用于治疗人体某一病变组织、替代人体某一部位或某一脏器、修补人体某一缺陷的材料。

如用作人工管道(血管、食道、肠道、尿道等)、人造玻璃体(眼球)、人工脏器(心脏、肾脏、肺、胰脏等)、人造皮肤、人造血管,手术缝合用线、组织粘合剂、整容材料(假耳、假眼、假鼻、假肢等)的材料。

另一类则是用来制造医疗器械、用品的材料,如注射器、手术钳、血浆袋等。

这类材料用来为医疗事业服务,但本身并不具备治疗疾病、替代人体器官的功能,因此不属功能高分子的范畴。

国内通常将高分子药物单独列为一类功能性高分子,故不在医用高分子范围内讨论。

本章讨论直接用于治疗人体病变组织,替代人体病变器官、修补人体缺陷高分子材料。

1.3对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基本要求

医用高分子材料是一类特殊用途的材料。

它们在使用过程中,常需与生物肌体、血液、体液等接触,有些还须长期植入体内。

由于医用高分子与人们的健康密切相关,因此对进入临床使用阶段的医用高分子材料具有严格的要求,要求有十分优良的特性。

归纳起来,一个具备了以下七个方面性能的材料,可以考虑用作医用材料。

(1)化学隋性,不会因与体液接触而发生反应

人体环境对高分子材料主要有以下一些影响:

1)体液引起聚合物的降解、交联和相变化;

2)体内的自由基引起材料的氧化降解反应;

3)生物酶引起的聚合物分解反应;

4)在体液作用下材料中添加剂的溶出;

5)血液、体液中类脂质、类固醇及脂肪等物质渗入高分子材料,使材料增塑,强度下降。

但对医用高分子来说,在某些情况下,“老化”并不一定都是贬意的,有时甚至还有积极的意义。

如作为医用粘合剂用于组织粘合,或作为医用手术缝合线时,在发挥了相应的效用后,反倒不希望它们有太好的化学稳定性,而是希望它们尽快地被组织所分解、吸收或迅速排出体外。

在这种情况下,对材料的附加要求是:

在分解过程中,不应产生对人体有害的副产物。

(2)对人体组织不会引起炎症或异物反应

有些高分子材料本身对人体有害,不能用作医用材料。

而有些高分子材料本身对人体组织并无不良影响,但在合成、加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残留一些单体,或使用一些添加剂。

当材料植入人体以后,这些单体和添加剂会慢慢从内部迁移到表面,从而对周围组织发生作用,引起炎症或组织畸变,严重的可引起全身性反应。

(3)不会致癌

根据现代医学理论认为,人体致癌的原因是由于正常细胞发生了变异。

当这些变异细胞以极其迅速的速度增长并扩散时,就形成了癌。

而引起细胞变异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化学因素、物理因素,也有病毒引起的原因。

当医用高分子材料植入人体后,高分子材料本身的性质,如化学组成、交联度、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分子链构象、聚集态结构、高分子材料中所含的杂质、残留单体、添加剂都可能与致癌因素有关。

但研究表明,在排除了小分子渗出物的影响之外,与其他材料相比,高分子材料本身并没有比其他材料更多的致癌可能性。

(4)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

当高分子材料用于人工脏器植入人体后,必然要长时间与体内的血液接触。

因此,医用高分子对血液的相容性是所有性能中最重要的。

高分子材料的血液相容性问题是一个十分活跃的研究课题,但至今尚未制得一种能完全抗血栓的高分子材料。

这一问题的彻底解决,还有待于各国科学家的共同努力。

(5)长期植入体内不会减小机械强度

许多人工脏器一旦植入体内,将长期存留,有些甚至伴随人们的一生。

因此,要求植入体内的高分子材料在极其复杂的人体环境中,不会很快失去原有的机械强度。

事实上,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高分子材料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其性能不可能永远保持不变。

我们仅希望变化尽可能少一些,或者说寿命尽可能长一些。

一般来说,化学稳定性好的,不含易降解基团的高分子材料,机械稳定也比较好。

如聚酰胺的酰胺基团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都易降解,因此,用作人体各部件时,均会在短期内损失其机械强度,故一般不适宜选作植入材料。

而聚四氟乙烯的化学稳定性较好,其在生物体内的稳定性也较好。

表8—1是一些高分子以纤维形式植入狗的动脉后其机械强

度的损失情况。

表8—1高分子材料在狗体内的机械稳定性

材料名称

植入天数

机械强度损失/%

尼龙-6

761

74.6

1073

80.7

涤纶树脂

780

11.4

聚丙烯酸酯

670

1.0

聚四氟乙烯

677

5.3

(6)能经受必要的清洁消毒措施而不产生变性

高分子材料在植入体内之前,都要经过严格的灭菌消毒。

目前灭菌处理一般有三种方法:

蒸汽灭菌、化学灭菌、γ射线灭菌。

国内大多采用前两种方法。

因此在选择材料时,要考虑能否耐受得了。

(7)易于加工成需要的复杂形状

人工脏器往往具有很复杂的形状,因此,用于人工脏器的高分子材料应具有优良的成型性能。

否则,即使各项性能都满足医用高分子的要求,却无法加工成所需的形状,则仍然是无法应用的。

此外还要防止在医用高分子材料生产、加工工程中引入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应严格控制原料的纯度。

加工助剂必须符合医用标准。

生产环境应当具有适宜的洁净级别,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与其他高分子材料相比,对医用高分子材料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

对于不同用途的医用高分子材料,往往又有一些具体要求。

在医用高分子材料进入临床应用之前,都必须对材料本身的物理化学性能、机械性能以及材料与生物体及人体的相互适应性进行全面评价,然后经国家管理部门批准才能进入临床使用。

2.高分子材料的生物相容性

生物相容性是指植入生物体内的材料与肌体之间的适应性。

对生物体来说,植入的材料不管其结构、性质如何,都是外来异物。

出于本能的自我保护,一般都会出现排斥现象。

这种排斥反应的严重程度,决定了材料的生物相容性。

因此提高应用高分子材料与肌体的生物相容性,是材料和医学科学家们必须面对的课题。

由于不同的高分子材料在医学中的应用目的不同,生物相容性又可分为组织相容性和血液相容性两种。

组织相容性是指材料与人体组织,如骨骼、牙齿、内部器官、肌肉、肌腱、皮肤等的相互适应性,而血液相容性则是指材料与血液接触是不是会引起凝血、溶血等不良反应。

2.1高分子材料的组织相容性

2.1.1高分子材料植入对组织反应的影响

高分子材料植入人体后,对组织反应的影响因素包括材料本身的结构和性质(如微相结构、亲水性、疏水性、电荷等)、材料中可渗出的化学成分(如残留单体、杂质、低聚物、添加剂等)、降解或代谢产物等。

此外,植入材料的几何形状也可能引起组织反应。

(1)材料中渗出的化学成分对生物反应的影响

材料中逐渐渗出的各种化学成分(如添加剂、杂质、单体、低聚物以及降解产物等)会导致不同类型的组织反应,例如炎症反应。

组织反应的严重程度与渗出物的毒性、浓度、总量、渗出速率和持续期限等密切相关。

一般而言,渗出物毒性越大、渗出量越多,则引起的炎症反应越强。

例如,聚氨酯和聚氯乙烯中可能存在的残余单体有较强的毒性,渗出后会引起人体严重的炎症反应。

而硅橡胶、聚丙烯、聚四氟乙烯等高分子的毒性渗出物通常较少,植入人体后表现的炎症反应较轻。

如果渗出物的持续渗出时间较长,则可能发展成慢性炎症反应。

如某些被人体分解吸收较慢的生物吸收性高分子材料容易引起慢性无菌性炎症。

(2)高分子材料的生物降解对生物反应的影响

高分子材料生物降解对人体组织反应的影响取决于降解速度、产物的毒性、降解的持续期限等因素。

降解速度慢而降解产物毒性小,一般不会引起明显的组织反应。

但若降解速度快而降解产物毒性大,可能导致严重的急性或慢性炎症反应。

如有报道采用聚酯材料作为人工喉管修补材料出现慢性炎症的情况。

(3)材料物理形态等因素对组织反应的影响

高分子材料的物理形态如大小、形状、孔度、表面平滑度等因素也会影响组织反应。

另外,试验动物的种属差异、材料植入生物体的位置等生物学因素以及植入技术等人为因素也是不容忽视的。

一般来说,植入体内材料的体积越大、表面越平滑,造成的组织反应越严重。

植入材料与生物组织之间的相对运动,也会引发较严重的组织反应。

曾对不同形状的材料植入小白鼠体内出现肿瘤的情况进行过统计,发现当植入材料为大体积薄片时,出现肿瘤的可能性比在薄片上穿大孔时高出一倍左右。

而海绵状、纤维状和粉末状材料几乎不会引起肿瘤(见表8—2)。

表8—2不同形状的材料对产生肿瘤的影响(%)

形状

材料

薄片

大孔薄片

海绵状

纤维状

粉末状

玻璃

33.3

18

0

0

0

赛璐珞

23

19

0

0

0

涤纶树脂

18

8

0

0

0

尼龙

42

7

1

0

0

聚四氟乙烯

20

5

0

0

0

聚苯乙烯

28

10

0

1

0

聚氨酯

33

11

1

1

0

聚氯乙稀

24

0

2

0

0

硅橡胶

41

16

0

0

0

原因可能是由于材料的植入使周围的细胞代谢受到障碍,营养和氧的供应不充分以及长期受到异物刺激而使细胞异常分化、产生变异所致。

而当植入材料为海绵状、纤维状和粉末状时,组织细胞可围绕材料生长,因此不会由于营养和氧的不足而变异,因此致癌危险性较小。

2.1.2高分子材料在体内的表面钙化

观察发现,高分子材料在植入人体内后,再经过一段时间的试用后,会出现钙化合物在材料表面沉积的现象,即钙化现象。

钙化现象往往是导致高分子材料在人体内应用失效的原因之一。

试验结果证明,钙化现象不仅是胶原生物材料的特征,一些高分子水溶胶,如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在大鼠、仓鼠、荷兰猪的皮下也发现有钙化现象。

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分析钙化沉积层的元素组成,发现钙化层中以钙、磷两种元素为主,钙磷比为1.61~1.69,平均值1.66,与羟基磷灰石中的钙磷比1.67几乎相同,此外还含有少量的锌和镁。

这表明,钙化现象是高分子材料植入动物体内后,对肌体组织造成刺激,促使肌体的新陈代谢加速的结果。

影响高分子材料表面钙化的因素很多,包括生物因素(如物种、年龄、激素水平、血清磷酸盐水平、脂质、蛋白质吸附、局部血流动力学、凝血等)和材料因素(亲水性、疏水性、表面缺陷)等。

一般而言,材料植入时,被植个体越年青,材料表面越可能发生钙化。

多孔材料的钙化情况比无孔材料要严重。

2.1.3高分子材料的致癌性

虽然目前尚无足够的证据说明高分子材料的植入会引起人体内的癌症。

但是,许多试验动物研究表明,当高分子材料植入鼠体内时,只要植入的材料是固体材料而且面积大于1cm2,无论材料的种类(高分子、金属或陶瓷)、形状(膜、片状或板状)以及材料本身是否具有化学致癌性,均有可能导致癌症的发生。

这种现象称为固体致癌性或异物致癌性。

根据癌症的发生率和潜伏期,高分子材料对大鼠的致癌性可分为三类。

①能释放出小分子致癌物的高分子材料,具有高发生率,潜伏期短的特征。

②本身具有癌症原性的高分子材料,发生率较高,潜伏期不定;

③只是作为简单异物的高分子材料,发生率较低,潜伏期长。

显然只有第三类高分子材料才有可能进行临床应用。

研究发现,异物致癌性与慢性炎症反应、纤维化特别是纤维包膜厚度密切相关。

例如当在大鼠体内植入高分子材料后,如果前3~12个月内形成的纤维包膜厚度大于0.2mm,经过一定的潜伏期后通常会出现癌症。

而低于此值,癌症很少发生。

因此,0.2mm可能是诱发鼠体癌症的临界纤维包膜厚度。

2.2高分子材料的血液相容性

2.2.1高分子材料的凝血作用

(1)血栓的形成

通常,当人体的表皮受到损伤时,流出的血液会自动凝固,称为血栓。

实际上,血液在受到下列因素影响时,都可能发生血栓:

①血管壁特性与状态发生变化;②血液的性质发生变化;③血液的流动状态发生变化。

根据现代医学的观点,对血液的循环,人体内存在两个对立系统,即促使血小板生成和血液凝固的凝血系统和由肝素、抗凝血酶以及促使纤维蛋白凝胶降解的溶纤酶等组成的抗凝血系统。

当材料植入体内与血液接触时,血液的流动状态和血管壁状态都将发生变化,凝血系统开始发挥作用,从而发生血栓。

血栓的形成机理是十分复杂的。

一般认为,异物与血液接触时,首先将吸附血浆内蛋白质,然后粘附血小板,继而血小板崩坏,放出血小板因子,在异物表面凝血,产生血栓。

此外,红血球粘附引起溶血;凝血致活酶的活化,也都是形成血栓的原因。

(见图8—1)

(2)影响血小板在材料表面粘附的因素

1)血小板的粘附与材料表面能有关

实验发现,血小板难粘附于表面能较低的有机硅聚合物,而易粘附于尼龙、玻璃等高能表面上。

此外,在聚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接枝聚乙烯醇、主链和侧链中含有聚乙二醇结构的亲水性材料表面上,血小板的粘附量都比较少。

这可能是由于容易被水介质润湿而具有较小的表面能。

因此,有理由认为,低表面能材料具有较好的抗血栓性

也有观点认为,血小板的粘附与两相界面自由能有更为直接的关系。

界面自由能越小,材料表面越不活泼,则与血液接触时,与血液中各成分的相互作用力也越小,故造成血栓的可能性就较小。

大量实验事实表明,除聚四氟乙烯外,临界表面张力小的材料,血小板都不易粘附(见表8—3)。

表8—3材料表面张力与血小板粘附量的关系

材料

临界表面张力/Pa

血小板粘附量/%

①*

②*

尼龙-66

11.6

56

37

聚四氟乙烯

2.9

30

5.4

聚二甲基硅氧烷

2.2

7.3

4.5

聚氨酯

2.0

1.8

0.2

2)血小板的粘附与材料的含水率有关

有些高分子材料与水接触后能形成高含水状态(20%~90%以上)的水凝胶。

在水凝胶中,由于含水量增加而使高分子的实质部分减少,因此,植入人体后,与血液的接触机会也减少,相应的血小板粘附数减少。

实验表明,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和带有聚乙二醇侧基的甲基丙烯酸酯与其他单体共聚或接枝共聚的水凝胶,都具有较好的抗血栓性。

一般认为,水凝胶与血液的相容性,与其交联密度、亲水性基团数量等因素有关。

含亲水基团太多的聚合物,往往抗血栓性反而不好。

因为水凝胶表面不仅对血小板粘附能力小,而且对蛋白质和其他细胞的吸附能力均较弱。

在流动的血液中,聚合物的亲水基团会不断地由于被吸附的成分被“冲走”而重新暴露出来,形成永不惰化的活性表面,使血液中血小板不断受到损坏。

研究认为,抗血栓性较好的水凝胶,其含水率应维持在65%~75%。

3)血小板的粘附与材料表面疏水-亲水平衡有关

综合上述讨沦不难看出,无论是疏水性聚合物还是亲水性聚合物,都可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抗血栓性。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材料的抗血栓性,并不简单决定于其是疏水性的还是亲水性的,而是决定于它们的平衡值。

一个亲水-疏水性调节得较合适的聚合物,往往有足够的吸附力吸附蛋白质,形成一层隋性层,从而减少血小板在其上层的粘附。

例如,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甲基丙烯酸乙酯共聚物比单纯的聚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对血液的破坏性要小;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也比单纯的聚甲基丙烯酸对血液的破坏性要小。

用作人工心脏材料的聚醚型聚氨酯,具有微相分离的结构,也是为达到这一目的而设计的。

4)血小板的粘附与材料表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