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态为本的文化产业园区建设西部县域文化产业园区的立项尽调和概念性规划.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18195 上传时间:2022-11-0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7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生态为本的文化产业园区建设西部县域文化产业园区的立项尽调和概念性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以生态为本的文化产业园区建设西部县域文化产业园区的立项尽调和概念性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以生态为本的文化产业园区建设西部县域文化产业园区的立项尽调和概念性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以生态为本的文化产业园区建设西部县域文化产业园区的立项尽调和概念性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以生态为本的文化产业园区建设西部县域文化产业园区的立项尽调和概念性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以生态为本的文化产业园区建设西部县域文化产业园区的立项尽调和概念性规划.doc

《以生态为本的文化产业园区建设西部县域文化产业园区的立项尽调和概念性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生态为本的文化产业园区建设西部县域文化产业园区的立项尽调和概念性规划.doc(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以生态为本的文化产业园区建设西部县域文化产业园区的立项尽调和概念性规划.doc

以生态为本的文化产业园区建设——西部县域文化产业园区的立项尽调和概念性规划

作者:

朱炜来源:

2010-11-01

摘要论证文化产业园区的商业伦理观、持续发展观,建立起园区发展的内生增长力模型,并结合西部县域的现状和西部大开发的背景,提出园区发展的根本性目标是“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是自然环境生态、历史文化生态以及自然、文化、经济、人在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倡导以生态为本的园区建设。

为园区的细化管理措施探讨性地建立了一套立项尽调的提纲和概念性规划文本的组成要素。

关键词文化产业园区内生增长力以生态为本西部县域立项尽调概念性规划

中国分类号:

G124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008-8784(2010)03-0019-08

 

2009年9月,国务院颁布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提出了十分重要的几个词语:

文化创意、文化传播渠道、文化资源整合、文化产业园区、主题公园、骨干文化企业等。

在这几个重要词语中,本文为什么着重讨论“文化产业园区”?

我国目前遍地开花的文化主题公园、文化产业园区在实践中又出现了哪些不良现象?

为什么提出以生态为本的文化产业园区建设?

以生态为本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怎样理解西部文化产业园区与西部人的生存方式、西部经济建设之间的关系?

为什么需要建立一套立项尽调的提纲和概念性规划文本的要素?

这些就是本文探讨的一些问题。

一、文化产业园区及其理想模型、内生增长力模型

文化产业园区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初期阶段的产物,并且能够在产业成熟阶段继续保持生命力,也是集中体现文化产业特殊性的一种商业模式,同时具有“文化”意义、“产业”意义、“园区”意义。

与三个“意义”相生相伴的是三个“要求”。

文化产业园区的“文化”意义要求它尊重文化属性,把握区域文化的特色;“产业”意义要求它尊重产业价值观,遵从产业经济的共性规律,整合文化资源,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园区”意义则要求它遵从一个微观经济体的商业竞争法则,发挥集聚效应和孵化功能,这也是它的主要商业特征。

根据《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文化产业园区的规划原则是,立足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坚持政府引导、统筹规划。

建设原则是,支持和加快发展具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群,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文化企业面向资本市场融资。

认识了这些意义、要求、原则,那么文化产业园区的理想模型又应该是怎样的一种形态呢?

文化产业园区的理想模型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有着健康的产业价值观和商业伦理观,能够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平衡,是自然生态、文化、经济、人的最优配置和平衡发展,可以简单地描述为“生态-人文”结构。

这个理想模型是产业定位明确的、创新模式齐备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可以理性预测的一种集约化经营模式,最终成为造福当地人民和民族的可持续的“发动机”。

摆脱短期利益的诱惑,作出正确的有利于长期发展的商业决策;不以掠夺式销售思维抢占市场,远见性地培育消费者;拒绝过度开发和毁灭性开发,以亲近当地文脉来实现推动当地文明的进步、带动当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这些主从关系构成了文化产业园区的商业伦理观。

这是一种既遵从非经济而又亲经济的商业策略观念,与产业价值观一脉相承。

在文化产业园区的立项申请、建设、发展过程中,产业定位和创新模式应该在建前得到落实,产业价值观和商业伦理观也应该贯穿于始终,并在建设、发展的过程中处处体现文化和经济的平衡关系。

成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的成都市三圣花乡,为“五朵金花”设置的文化定位和产业定位都十分明确。

幸福梅林的自然生态以梅花为主,定位民俗村,经营农家乐特色的休闲文化;东篱菊园的自然生态以菊花为主,定位摄影村,后现代摄影基地为主导的泛摄影文化为其经营特色;荷塘月色的自然生态以荷花为主,定位画意村,集聚了成都市的众多画家和一家知名的艺术品拍卖行,为艺术品搭设了一条孵化通道;江家菜地的自然生态以蔬菜为主,定位雕塑村,经营雕塑,开设中心城区市民前往租地、当地居民代种代管的特色业务;花乡农居的自然生态以时令花卉为主,吸引了著名设计师许燎原进驻并建成一座高规格的设计博物馆,开办了花卉市场。

过去的三圣百姓在盐碱地里种庄稼,收成很差,三圣也成了成都市近郊最贫穷的地方之一。

如今的三圣却成了文化人创业、发展的大舞台,不仅丰富了当地的文化生活,还使得当地百姓在经济上富裕了起来。

文化和经济的平衡发展是一个需要克服物质化思想和价值崇拜的过程。

以经济开发区的身份跻身“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的深圳华侨城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1985年11月,深圳成立华侨城建设指挥部。

华侨城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使得现代建筑艺术与地方文脉相通,极富南方海滨城市的地域特色而又兼具侨乡风格的鲜明特色,吸引了大批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前来投资。

1989年11月21日,中国第一个主题文化公园——锦绣中华,在华侨城试营业,书写了“一步迈进历史,一日游遍中国”的神话。

1991年,融民间艺术、民俗风情和民族建筑特色的民俗文化村落成。

1994年,世界之窗开业。

1998年,欢乐谷主题公园建成,从而实现了从单体主题公园产品到综合配套旅游社区的升级。

2003年,集生态旅游、娱乐休闲、郊野度假、户外运动于一体的深圳东部华侨城开始建设。

如今的华侨城,拥有一个由何香凝美术馆、OCT当代艺术中心、华·美术馆构筑的、联动的“艺术三角”,还打造了一支千人演艺队伍,创造性地把艺术表演编排为村寨景点表演。

华侨城就这样一步步地实现了旅游产业集群的层级式发展,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主题文化公园的自主创新发展之路。

在文化产业中,集约化经营很容易走向官僚化、僵硬化,强调商业模式是由文化产业的特殊性所决定的,并与商业伦理观的正效应一起,爆发出商业智慧。

集画廊、汉陶博物馆和家具艺术展览馆于一身的四川长江画院,起步于2005年,以一个微型园区的商业智慧,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

在四川国画界,自陈子庄之后的很长一段时期,市场上缺少旗帜性的中国画画家,川籍国画家的作品在整体上出现了价位低、销售率低的现象,这与成都市的文化名城身份十分的不匹配。

正是在这种市场条件下,长江画院率先推出“任何人都可以天天免费参观”的特色服务;引进公益性的汉陶博物馆和家具艺术展览馆,为参观者提供多项艺术欣赏服务;为数名画家添设个人工作室,为画家的创作提供良好环境;积极向川内的中、小城市及省外城市进军,先后在绵阳市、乐山市、南充市、重庆市、威海市、厦门市等地举办画展;深度挖掘文化资源,这对长江画院在商业上冲出重围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曾被朱德称许为“海外有个张大千,国内有个晏济元”的百岁画家晏济元,其画被张大千赞誉为“作家士气兼到”,由于种种原因,晏老的书画作品长期达不到应该享有的市场号召力,后经长江画院长达五年的持续性的市场开发和书画艺术研讨,如今在中国已跻身国画收藏价的前十位。

四川有了旗帜性人物,中国画市场也空前地繁荣了起来。

以商业模式和文化推手为表现的文化产业的特殊性,迫使文化产业园区经营者将这些特殊性寓于商业伦理观,制定一种智慧型商业策略,大处着眼,精微把握。

诸如以上园区,成功建设并良性发展的文化产业园区已不胜枚举,但近几年在发展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也不少,主要表现在以下十个方面。

一、在同一区域内,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之间联系不紧密,职能部门之间的步调不一致,特别是主管自然景区的旅游局与主管博物馆的文化局之间的协调。

这既会造成文化资源的浪费,也会影响园区的综合竞争力。

二、个别区域内园区密集,造成了资源分散和空间布局不合理。

这会严重伤害到园区的集聚、孵化动能。

三、区域问题梳理不够,缺乏地域文化特色。

这种模式雷同的无差别园区建设,将使得园区的产业定位和发展重点难以形成,最终出现“开场风风火火,三、五月后冷冷清清”的局面。

四、投融资计划不完善,忽略与金融单位的对接,缺失金融工具的设置,盲目上马。

这会造成后续无力甚至出现半拉子项目、拉链式工程。

即使勉强建成园区,最终也会显现出发展动力不足的种种弊端,或因产业扩散能力不够,使得邻近区域的企业缺乏转移积极性。

我国金融改革正在进一步深化,文化与金融之间的关系也日益紧密。

2010年3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会同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等九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要求金融资本与文化产业有效对接,金融机构要根据文化企业的不同特点,积极开发适合文化产业特点的信贷产品,加大有效的信贷投放。

因此,园区的品牌运营推广商理应重视金融对于文化产业发展繁荣的重要性。

五、配套服务不健全,产业配置不完整。

这使得园区成为了一个不成熟的市场,在客观上为招商带来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门槛。

六、过分强调经济指标,粗暴开发,破坏自然生态环境,与地方文脉脱节。

这其实是一种割裂传统、忽略当地人民情感的行为,有害于文化繁荣,遗害于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七、比较优势分析不够,不用心培植潜在的内部优势资源。

这是对园区内生增长力的重要性缺乏认识,不但会因此削弱其创新发展能力,同时也忽略了园区应该在经济方面对当地人民的反哺义务。

八、政绩工程、面子工程,过分强调所谓的文化思想性以获得短期的政治利益,将园区的产业意义置诸高阁。

这严重违背了马克思关于“物质利益与思想不可分割”的观点。

马克思认为:

“‘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

”②因此,空洞无物的“高调”不但了无生趣,还会成为持续发展的阻力。

九、打着文化旗号获取土地资源,名为造园,实为房地产开发,甚至暗地里开发有小产权嫌疑的别墅。

这是引起社会强烈不满的歪风邪气,是一种丧失商业伦理观的行为,与产业价值观相悖,与发展文化产业的原始意义严重对立,是对社会资源的不公平占有。

十、在参与园区的多方博弈中,政府无边界妥协,涉嫌权力出租。

在开放性的经济社会,实行多元化主体参与,并按市场规则“兑现”各个参与主体的合法合理的利益,是市场经济的力量源泉,也应该得到鼓励,但博弈的结果必须是一个“不是最佳但各方可以接受”的方案,绝不是政府的一味妥协、让步。

分析上述的这些成功范例和出现的问题,我们可以总结出,文化产业园区由理想模型走向现实的必要条件,是创新发展模式所必须的内生增长力模型。

如今,我们处于一个开放性的经济社会,在享受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繁荣的同时,还应清醒地认识到,一个国家或区域的竞争优势的外部源泉大多已被经济全球化所抵销。

一个国家或区域想要提高自身经济地位并为当地人民带来经济繁荣,就必须具备那种能够抵制短期利益诱惑的持续发展观。

具体到一个文化产业园区,其竞争优势从哪里来?

持续发展观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园区发展的根本性目标是什么?

这就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探索研究。

在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中,文化产业园区的竞争优势主要来自于它的内生增长力。

建立内生增长力模型,是园区立项最为主要的必要条件,其内容涉及到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立足于挖掘园区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

对区域历史文化资源的历史定位和特征研究,是一个对文化价值的“梳理、发现、提炼、再发现、集中”的过程。

这样做,不仅在于培育特色文化,而且在于获得当地人民的参与热情。

二是,实施差异化的商业模式。

“现代管理之父”彼得·德鲁克一语中的,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是在商业模式之间竞争而不是在产品之间。

企业是这样,作为微观经济体的一个园区,也是这样。

三是,集群之间以及集群内部的企业,能够达到资源互补、业态关联,从而获得团体竞争优势。

这是产业配置合理化对园区的要求。

园区可以在招商公告中据此设置入程条件。

四是,文化产业的普遍性决定了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创新意识。

这就要求在立项以及建后的发展中不能盲目跟风,不得追赶时髦,像深圳华侨城那样,以自主创新发展之路,铺就产业集群的层级式发展。

五是,遵从文化产业的特殊性,重视人才。

人才是社会的财富,是园区建设的主体。

六是,突出个性化的产品,这是由文化市场的层级需求所决定的。

针对这六个方面的实际状况,分别设定相关系数,进行有效地加权处理,就将获得一个可预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营销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