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心理疗法.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18091 上传时间:2022-11-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本主义心理疗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本主义心理疗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本主义心理疗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人本主义心理疗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人本主义心理疗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本主义心理疗法.doc

《人本主义心理疗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本主义心理疗法.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本主义心理疗法.doc

人本主义心理疗法

一、当事人中心疗法(Person-centeredtherapy)

历史:

由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于20世纪40年代创立。

n

概念:

以平等伙伴的身份去理解当事人的问题与情绪,为其提供一种无所顾忌地自由表达和宣泄的机会,并帮助其体验其自我价值,实现其人格成长。

n

罗杰斯说:

“个人中心疗法学派主要是一种存在观点,寻找适当的态度和行为的表达,而这些态度和行为乃是能够创造出促成成长的气氛。

它是一种重要的生活哲学,而不是一种简单的技术或方法。

n

治疗者应具备的三种态度:

真诚一致(congruence),即治疗者所表达的内容与他自己内在的体验是一致的,不说言不由衷的话,不摆专家的架子和说教者的姿态,而是坦诚交流。

n

无条件的积极关注(unconditionalnpositiveregard),即积极的非批判性的接纳态度,但不可与赞赏混淆。

同理心(empathicnunderstanding),即能够准确地感受到当事人所体验的情感和个人意义。

技术要点:

促进当事人发生变化的方向

从缺乏信任、封闭和畏惧人际关系,转变为对别人更具开放性和愿意探索改变的可能性。

鼓励当事人放弃排斥别人或固执己见的想法,对经验和外在的世界的可能性采取更加开放的态度,愿意探索改变的可能性。

技术要点:

完全投入与互动

治疗师如何评价或诊断当事人并不重要,当事人如何评价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给当事人作心理测量等评估可能反而不利于当事人主动积极地参与治疗过程,因为他以为治疗师对他的问题能提供一套现成的解决的办法。

n

促使当事人完全地投入治疗历程才是最重要的n

治疗过程就是咨询者与当事人共同参与的探险是双方显露人性,一起追求成长经验的过程。

n

技术要点:

兼容的实务方法

本疗法不排斥任何其他治疗学派,心理医生可以综合运用多种不同的方法来进行实务工作,而只要你始终遵守治疗的核心条件即可。

n

本疗法特别适合那些没有受过系统的临床心理学教育与训练的人士应用。

n

咨询发展的阶段或过程

 第一阶段:

求助者对个人的经验持僵化、刻板和疏远的态度。

n

 第二阶段:

可以畅谈自我以外的话题。

n

 第三阶段:

流畅地表达客观的自我。

n

 第四阶段:

自由地表达个人过去的情感。

n

 第五阶段:

自由地表达当时自己的感受,但有所迟疑。

n

 第六阶段:

完全接受过去那些被阻碍和否认的情感。

n

 第七阶段:

不需要心理医生的帮助可自由表达自己。

n

二、存在主义治疗(Existentialpsychotherapy)

基本假设:

我们是自由的,我们不是环境的牺牲品,我们大多是自身选择的结果,因此,我们对自己的选择和行为负有责任。

n

治疗的任务:

就是要引导当事人自我察觉,帮助其充分地认识自己的存在和实现自己的潜能。

n

治疗的目的:

激励当事人去发现各种替代方法并从中选择,要成为自己生活的建筑师。

n

理论要点:

以积极的态度看待焦虑

焦虑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特征,并不一定是病态的,而是成长的催化剂。

n

自由和焦虑是一体的两面,有自由时就会出现焦虑,焦虑源于“自由的眩晕”,即源于在指导不明,结果不清的情况下又不得不作出决策并要对自己行为的结果负责。

n

焦虑的作用:

它鼓励我们采取行动对了无生趣的存在作出改变。

如果我们对存在的焦虑,麻木不仁,我们就束缚了生活并限制了自己的选择。

n

理论要点:

自我察觉观

存在主义认为,人之所以能作出决定及反应,系因为人拥有自我察觉的能力。

察觉能力愈强,自由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拓展人的察觉能力也就能增进我们充分体验生活的能力。

n

察觉是个体对生命意义、自我发展的能力、人的情绪控制与行为选择自由的自我意识。

n

理论要点:

存在治疗关于自我察觉的命题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我们无法拥有无限的时间去完成生活中想要做的一切事情。

©

人有采取行动或不行动的潜能,即使不行动也是一种选策。

©

人能通过选择自己的行动而左右自己的命运。

©

人生的意义来自个体的追求和创造,并不会自动出现。

©

在某种意义上,每一个人都是孤独的,但又有与他人建立关系的机会。

©

理论要点:

存在的焦虑

焦虑使人趋于“团体化”:

焦虑毕竟是令人不舒服的,为了逃避焦虑,当事人会放弃自己的认同(潜意识的)和个性,使自己淹没于团体之中,毫不抗争地屈服于生活的情境,以及试图靠实现他人的期望而生存。

n

一个人如果找不到生活目标,或因某种挫折失去了生活目标,或因环境巨变,感到生活迷惘,就会有“存在挫折”(existentialnfrutration)和“存在空虚”(existentialVacuum)的心理困惑。

案例:

膜拜痴迷

治疗要点

存在治疗的目标不再是帮助当事人消除焦虑,使生活变得更轻松或更安全,而是鼓励当事人愿意接受和挑战生活中的正常焦虑,这同时意味着对新生活的开放态度和探险精神。

n

焦虑可被转换成当事人冒险实验的能源。

n

理论要点:

以死亡的意识作为治疗工具

人是向死而生的存在,将死亡看作是揭示生活的意义和目的的工具。

n

因为死亡,所以现有的时光才具有格外重要的价值,生活是有意义的。

现实是宝贵的,因为它们是我们所真正拥有的一切。

n

面对自己不可避免的死亡,我们就不再做历史的牺牲品,而应该有一种急迫感,激发前所未有的力量,让生活有所作为。

n

理论要点:

生命意义观

努力寻求生活中的意义和目的是人类的一个独有特征。

缺乏意义感是现代社会中存在的压力和焦虑的主要来源。

n

意义疗法(Logotherapy)并不在于告诉当事人生活中的特殊意义是什么,而在于鼓励他们为自己发现意义。

当然,意义并非凭空产生,而是来自投入创造后的副产品。

n

举例:

痛苦可因我们采取勇敢面对的立场而变为成长的源泉,并找到某种意义。

n

意义疗法奉行的箴言

“只要拥有一项生存的‘理由’,就能忍受任何生存的痛苦”(尼采)n

“那些没有将我置于死地的事物,将使我更加坚强。

”n

要真实地活着,意味着去做一切能证明我们自己的事。

n

你是谁,是上帝给你的礼物;你使自己成为谁,是你给上帝的礼物。

n

理论要点:

体验孤独和认识关联

观点:

人的处境是一种矛盾的存在:

既是一种孤独的存在又是与他人相关联的存在,但我们必须在我们能真正与别人站在一起之前,先自立起来。

n

方法:

努力建立自己的认同感,我们不能在别人身上找到有关生活的意义和目的的答案,我们是自我决定的存在,只要我们活着,就必须继续作出选择。

n

三、格式塔治疗法(Gestalttherapy)

历史:

格式塔治疗法是现象主义与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整合,它由弗里兹.佩尔斯(FritznPerls)所开创。

概念:

本治疗方法是一种经验性的而非解释性的方法,它主要经由一些促进当事人现时知觉的技术,促使其获得对自身的障碍和矛盾冲突的即使察觉,并接受个人的责任,找到自己走出困境的道路。

n

应用:

尤为合适于治疗那些过度社会化的、拘谨的、压抑的、过分挑剔的个体。

n

技术要点

了解一个人现在如何表现,比注意他为什么会如此做也许更重要。

认为真正的知识是由知觉者的及时的体验而产生的。

完形治疗的目的并不在分析,而在于逐渐整合当事人不时存在的内在冲突,让他“重新拥有”自己曾经否定的部分。

n

除了“此时此刻”,没有什么东西是存在的。

完形疗法强调现在此时此刻的体验才是最重要的,沉缅于过去实际上就是在逃避体验现在。

完形疗法的格言是:

“力量存在于现在”。

n

技术要点

完形疗法者很少问“为什么”的问题,因为“为什么”的问题不仅只会引导当事人不停地思索过去,助长其对现在体验的抗拒,而且可能导引当事人编造合理化的解释及自我欺骗。

n

应该鼓励当事人以“现在时态”进行晤谈,治疗者也只问“是什么”和“如何”,以增进当事人对现在此时此刻体验的察觉。

n

技术要点

 “未竟事务”是当事人心理困境的胶着点,心理脆弱的人为了避免面对那些未竟的事务,避免去体验因此而引发的不愉快的情绪,而不愿作必要的改变或放弃成长的可能性。

n

完形疗法就是要协助当事人突破困境,鼓励他们通过体验来整合原先曾极力排斥的自己的另一面,启发其认清并接受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而不是只希望成为怎样的人,n

技术要点:

蜕掉五层神经症之皮

治疗方法:

双椅对话试验

安排两张空椅,请当事人先坐在其中的一张椅子上,用平时自己习惯的语气和句式表达自己对某个问题(如被纳入治疗的某个问题)的看法和情感。

n

然后,换坐另一张椅子,用对立一方的语气和句式表达与上述表现相反的观点和情感。

n

治疗方法:

双椅对话试验

治疗方法:

角色翻转训练

要求当事人用语言和非语言的形式,表演他们自己平时很少或从不表现出来的另一面。

n

如让谦让的人表演霸道者的言行,殷勤的人表演懒惰者,温柔的人表演凶恶者,自卑的人表演自大者,外表坚强的人表演软弱无力者、爱奉承别人的人表演一些挖苦别人的言行等等。

n

通过训练使当事人与潜意识中那些被埋没和拒绝的另一面进行接触,从而实现人格的整合。

n

治疗方法:

句型替换训练

格式塔理论认为,一个人内在的人格特点常常投射在其习惯的语言表达的模式中,因此,我们可以经由对自己的言语习惯的关注,来增进对自我真实人格特征的察觉。

n

 用“我……”取代“他…..”的句式;n

 以“我选择……”取代“我知道…,但……”;n

 用“我不愿…..”取代“我不能…..”的句式;n

 用“我选择……”取代“我应当…..”的句式。

n

 用“我能做些什么…..”取代“我为什么这样不幸….?

”的句式。

n

治疗方法:

想象预演训练

要求当事人对恐惧的情境作想象预演的训练。

如一个害怕与异性接触的人可以想象在一个封闭的空间(如电梯内)正好遇到一个熟悉的异性的情境。

n

如果当事人能够真正体验到深层的情感,他可能就会发现,无论他对这种情感有着怎样的灾难性的预期,都不过只是幻想而不是现实,他并不会因为无助感、恐惧感而被摧毁。

n

因此,体验可怕的情绪反而会导致整合与成长。

n

  

治疗方法:

感觉留置训练(stayingwiththefeeling)

即指在当事人想逃避不愉快的情绪和情境时,治疗者鼓励当事人尽力暂时保持和体验这种不愉快的感觉,并借机深入触及这种想逃避的感觉。

忍受和体验这种痛苦可促使人对自己的察觉和引发新的成长。

n

  

治疗方法:

夸张练习(theexaggerationexercise)

即让当事人重复地和夸张地表现其欲表达但却掩饰的话语或动作,将可使之与该行为有关的情感强烈化,促使其内在隐藏的心声或意义更清楚地表现出来,提高当事人的察觉能力并开始倾听自己真正的心声。

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营销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