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知识点精选精炼现代文阅读二.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166119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3.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知识点精选精炼现代文阅读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中考语文知识点精选精炼现代文阅读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中考语文知识点精选精炼现代文阅读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中考语文知识点精选精炼现代文阅读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中考语文知识点精选精炼现代文阅读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知识点精选精炼现代文阅读二.docx

《中考语文知识点精选精炼现代文阅读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知识点精选精炼现代文阅读二.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语文知识点精选精炼现代文阅读二.docx

中考语文知识点精选精炼现代文阅读二

2015语文知识点精选精炼

现代文阅读

(二)

(一)阅读《两棵树的守望》,完成第15—17题。

(共15分)

两棵树的守望

①一粒树种被埋在瓦罐下已有些时日了,在昏昏沉沉中

,她忽然听到一声很轻微的爆裂声,她一下子被同类的这种声音鼓舞了,开始没日没夜地试着冲出黑暗。

她的努力没有白费,在这个春天即将结束的时候,她终于咬破了瓦罐的一丝缝隙,顶出了一片嫩黄的叶子。

②好不容易探出头来的她还没来得及站稳脚跟,就开始迫不及待地寻找先她破土的那粒种子。

她发现他就在离她不远的院子里,已有半米多高了,而自己却被压在一堵高墙下。

③为了往上长,她拼命地

吮吸着阳光和雨露,不管雷雨大作还是狂风肆虐,她都挺直腰杆努力向上。

尽管瓦罐刺破了她的脚掌,墙壁划伤了她的肌肤,她都心无旁骛。

冬天到来的时候,她终于长到半米高了,但他却早已越过墙头,任她怎么努力也够不着他一根细微的枝条。

④这个冬天似乎特别漫长,她常常在朔风中抖动着细细的枝条向他招手。

他却根本没有发现她对他的仰慕。

既然牵不到他的手,那就缠绕住他的根须吧。

于是,她竭尽全力将根须向他的方向爬去,全然不顾瓦片的锋利和墙壁的挤压。

当春天到来的时候,她细小的根须终于接触到了他的根须。

⑤一股轻轻切切的缠绕终于使他注意到了她的存在,他这才发现她和她满身的伤痕。

他把自己有力的根须小心地从那些伤口绕过去,再将她密密地包裹起来。

⑥春去春又来,他的枝叶已覆盖了半个院子,他已能傲视整个院子里所有的花草树木了。

望着他伟岸挺拔的身躯,再看看自己尚嫌弱小的身躯,似乎永远也无法达到和他并肩的高度。

她有些灰心也有些胆怯了。

他仿佛看穿了她的心事,根须更有力地攀紧她。

她被他有力的筋骨提携着,一点一点地变高变粗。

现在,她也能越过高高的墙头,和他一起倾听微风的呢喃,细数天上的白云了。

⑦那是一个狂风大作的深夜,风狞笑着一次次向她发起进攻,每一次摇动都会使她的肌肤与石墙摩擦并留下道道伤痕,根部更是撕裂般的疼痛。

为了减轻她的痛苦,他的身子尽量向她倾

斜,像老鹰保护自己的雏儿一样把所有的枝条伸展开,全力遮住向她席卷而来的风暴,他的条条根须像一根根细

小的绷带,将她密密麻麻地缠绕起来;数不清的根须你缠我,我绕你,已分不清谁是谁——在暴风雨面前,他们已融为一体。

⑧斗转星移。

一个月华如水的秋夜,她感到自己的身体鼓胀得有些莫名其妙。

继而,她抑制不住内心的狂跳而颤抖了:

等待了多年的那个心愿终于就要实现了!

纷纷扬扬的米粒般的花苞铺天盖地洒满了她的树冠。

第二天,整座院子飘满了优雅的清香,他一下子被这少有的奇香唤醒了,他要叫醒她,和她一块分享这份美好。

但是他呆住了:

她正以前所未有的美丽向他微笑,她身上的每一朵细小的花瓣里都灌满了这醉人的甜香。

⑨他默默地注视着她,为她的美丽,为她的绽放而感动。

只有他知道,为了这一天,她付出了多大的痛苦和代价,那些斑斑驳驳的伤痕就是最好的证明。

⑩天大亮的时候,大院里的人们都惊叹起来:

“这棵桂树真是奇怪,一夜之间花儿全开了。

”听到人们赞美她,他的叶子舞得更响了。

⑾第二天,一些人推倒了院墙,比比划划地来到他们跟前:

“这棵桂树的花可真香啊,就留下吧,把白杨刨了。

”随着镐头的深入,他们盘根错节的根须裸露在人们面前,任人们怎么分都分不开。

“真是奇怪,两棵树的根长在一起了。

”很多人在小声嘀咕。

人们哪里知道:

为了能彼此拥有,他们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才成为现在这个样子,每一镐下去,都是在挖他们的心呀!

⑿在白杨倒下的一刹那,所有的桂花纷纷坠地,洋洋洒洒地仿佛下了一场桂花雨。

过了没几天,人们发现:

桂树死了,倾斜着倒在白杨残余的树干上……

15.作者在文中主要描写了“两棵树的守望”,请你阅读①—⑨段,填写表格。

(5分)

情境

行为、变化

破土而出

被忽视

被注视、被欣赏

16.文章第⑩段作者写道:

“听到人们赞美她,他的叶子舞得更响了”,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为什么“他的叶子舞得更响了”。

(3分)

答:

17.文章第⑿段画线句对桂树的描写生动感人,试简要

分析。

(7分)

答:

(二)阅读下列文字,完成第18—19题。

(共8分)

①雾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

当接近地面的大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状态时,大量的微小水滴或冰晶微粒悬浮在空中,形成雾茫茫的天气,使视野模糊不清,气象学上把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

②雾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

空气中容纳了一定量的水汽。

白昼的温度一般比较高,空气中可容纳较多的水汽;但是到了夜晚,地面热量的散失,使地面温度下降,同时影响接近地面的空气层,使空气的温度也降低,当温度低到空气不能容纳原先所有的水汽时,过剩的水汽便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浮游在近地面的大气中,雾就形成了。

③大雾天气不仅对交通影响很大,而且还危害农业。

如果连续几天大雾,将使农作物缺乏光照,进而影响农作物生长,诱使病害发生。

如小麦抽穗时遇上3天以上大雾,就容易引起赤霉病。

④雾对人体健康也有很大的危害。

据测定,雾滴中含有各种酸、碱、盐、胺

、酚、尘埃、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质。

人们如果在雾中锻炼或散步,就会吸收到雾中的有害物质,极易诱发或加重气管炎、咽喉炎、结膜炎等诸多疾病。

⑤既然大雾能给人们带来危害,那么人们能不能消除迷雾呢?

回答是肯定的,可以进行人工消雾。

所谓人工消雾,就是指用人工影响的方式消除局部区域内的雾以提高能见度的行为。

⑥消除雾滴的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使雾滴蒸发掉;另一种是使雾滴沉淀下来。

⑦蒸发雾滴的方法一是升高温度,就是燃烧石油等各种燃料,使雾滴汽化;二是把雾外干燥空气混入雾内,减少雾内空气的相对湿度,使雾内空气从原来的饱和状态变为不饱和状态,使雾滴蒸发掉。

⑧雾滴沉淀的方法,一般采用播撒冷却剂、人工冰核或吸湿性凝结核的办法。

例如对于过冷却雾来说,可播撒碘化银,或者在机场上风处蒸发液体丙烷,使温度下降。

这样使一部分过冷却雾滴变为冰晶。

而在实际云雾中,当气温低于0℃但高于—10℃时,有一半以上是未凝结的过冷水滴,当气温降到—20℃时,过冷水滴才大量减少,变成冰晶,未变为冰晶的过冷却雾滴蒸发化成水汽,到气温降到—40℃及更低时,云雾中无论有无凝结核,这些水汽都会凝华到冰晶中,让冰晶增大而沉淀到地面,使空中雾滴消失。

18.阅读第②段,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雾“形成的条件。

(3分)

答:

19.根据第⑥—⑧段的内容,说出下面两则材料介绍的内容分别属于哪一种消雾法,并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说明。

(5分)

【材料一】

1946年11月,美国做了一个消雾实验。

科学家谢弗乘一架小飞机,在层云上沿一条4.8公里的航线撒下了1.36公斤的干冰(干冰是二氧化碳在-78.5℃时凝结成的固体,把干冰洒在云雾中,可使云雾的水汽温度降低到-40℃以下……最后形成雪花掉下来。

),使整个云层变成了白雪。

【材料二】

人们曾利用大风车或直升机,让直升机在雾顶来回巡翔,并使直升机绕铅直轴的叶桨不停的转动。

把雾顶以上干燥空气驱赶下来与雾中空气混合。

这种办法对于300米厚的雾较为有效,可使雾中出现直径约300米的无雾地区,并可维持约5~10分钟。

答:

(三)阅读《给自己定位》,完成20—22题。

(共8分)

给自己定位

①著名画家叶浅予80岁生日自写寿屏分发乡人,云:

“总结我的一生,有人指出谨慎处是儒家,豁达处是道家,而我的灵魂深处是俗家,所谓俗家,乃貌似清高,实则利己。

”敢于说自己是一肚皮“利己”、“世俗”、毫无卓然建树的地地道道的“俗家”,是需要一定胆识的。

②鲁迅的弟子李霁野读完其恩师回忆性散文杰作《朝花夕拾》后,以为先生生活经验丰富,建议适时写一部自传时,鲁迅立即回信阐述自己的观点:

“我是不写自传也不热心于别人给我作传的,因为一生太平凡,倘使这样的也可作传,那么,中国一下子可以有四万万部传记,真将塞破图书馆。

我有许多小小的想头和言语,时时随风而逝,固然似乎可惜,但其实,亦不过小事情而已。

”读着这样的信,不由不让人想,像鲁迅这样包括他的“论敌”也不得不承认是个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总结自己一生,竟以“太平凡”、“小事情”概括,不是在公共场合的“作秀”,而是跟自己的学生吐露肺腑之言,那么从容、真切、平静,真个令人肃然起敬。

③立德、立功、立言是得讲究“份儿”的。

没到那“份儿”上,硬要摆出不可一世的形象来,反倒“跌价”。

【甲】

④吾生常显张狂状,没写出一两篇像样的东西,即已造出显赫辉煌“名片”,涵盖一切溢美之词,给人的感觉

是比著名还著名,比伟大还伟大,了不得啦,神仙下凡了,巨星出现了。

这类现象层出不穷,令人不屑。

实际腿脚相当稚嫩,基本功还没有练好,还只能在栅篱、茅檐间盘桓。

【乙】人家老舍都说自己是个“写家”,孙犁只说自己是个年轻作者可以跨过去的“低栏”,巴金向不承认自己是“文学家”,只是个普普通通的“作家”,你还有什么可炫耀的!

⑤实事求是给自己定位,安然、泰然、淡然地对待自己的一切,【丙】是成熟的标志,自信的标志,有希望的标志。

20.“份儿”在词典中有“地位”、“程度”、“派头”的意思,请结合第①、②段的内容,说说第③段加点词“份儿”指的是什么

(3分)

答:

21、根据文意,将下面三句话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丙】处(只填序号)(3分)

①鲲鹏就是鲲鹏,燕雀就是燕雀。

②有好些事是求之不得的,你扯着嗓子声嘶力竭般叫嚷,人家就是不买你的账,奈之何!

③失意莫悲观沮丧,得意莫忘形失态

【甲】处应填:

【乙】处应填:

【丙】处应填:

22.文章第④段列举了一些现象,说说作者列举这些现象意在表明什么?

(2分)

答:

15.答案示例:

①被鼓舞

②努力生长(伸展根须)

③被发现,被保护

④变粗变高

⑤美丽绽放(绽放鲜花)。

(共5分。

每空1分)

16.答案示例:

为桂树走出了风风雨雨的日子获得今天的成功而自豪;为桂树的美丽绽放而感动;为人们对桂树的赞许(认可)而骄傲。

(共3分。

每个要点1分)

17.答案示例: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桂树以满树的桂花祭奠白杨,来寄托哀思的凄美情景。

其中,“一刹那”“所有的”“坠”等词语体现了桂树在白杨倒下的瞬间内心极度的悲伤和随白杨同死的决绝。

桂树把白杨作为一生追寻的目标,因此桂树甘愿用生命追随这份爱的守望,表现了桂花树令人肃然起敬的守望之情。

(共7分。

分析3分,情感2分,语言表达2分)

(二)共8分

18.答案要点:

空气中容纳一定量的水汽;温度降低到空气不能容纳原先所有的水汽。

(共3分。

第一个要点1分,第二个要点2分)

19.答案示例:

“材料一”属于雾滴沉淀法。

雾滴沉淀法一般采用播撒冷却剂、人工冰核或吸湿性凝结核的办法。

干冰属于冷却剂,科学家谢弗把干冰播撒在云雾中,这样就使一部分过冷却雾滴变成冰晶,未变成冰晶的过冷却雾随着温度的逐渐降低蒸发化成水汽,当温度降到-40℃以下时,这些水汽就凝华到冰晶中并增大而沉淀到地面,这样空中雾滴就消失了。

“材料二”属于雾滴蒸发法。

雾滴蒸发法之一是把雾外干燥空气混入雾内。

材料二中人们利用大风车、直升机,通过叶桨不停的转动,把雾顶以上干燥空气驱赶下来与雾中空气混合,减少雾内空气的相对湿度,使雾内空气从原来的饱和状态变为不饱和状态,使雾滴蒸发掉.

(共5分。

分别答出“雾滴沉淀法”“雾滴蒸发法”2分,结合材料内容简要说明2分,语言表达1分)

(三)共8分

20.答案示例:

叶浅予到了别人称为是儒家、道家的程度了,却能谦逊的评价自己是“俗家”;鲁迅到了“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地位了,却还能够从容、平静、淡然地对待自己的一切。

像叶浅予、鲁迅这样令人敬重的的胆识、成就、品德就是“份儿”。

(共3分。

每个要点1分)

21.答案说明:

答案:

21.答案:

【甲】②【乙】①【丙】③

(共3分。

共3空,每空1分)

22.答案:

我们要实事求是给自己定位

(大兴)

(一)阅读《听雨》,完成第15-17题。

(共15分)

听雨

季羡林

①从一大早就下起雨来。

下雨,本来不是什么稀罕事儿,但这是春雨,俗话说:

“春雨贵似油。

”而且又在罕见的大旱之中,其珍贵就可想而知了。

②“润物细无声”,春雨本来是声音极小极小的,小到了“无”的程度。

但是,我现在坐在隔成了一间小房子的阳台上,顶上有块大铁皮。

楼上滴下来的檐溜就打在这铁皮上,打出声音来,于是就不“细无声

”了。

按常理说,我坐在那里,同一种死文字拼命,本来应该需要极静极静的环境,极静极静的心情,才能安下心来,进入角色,来解读这天书般的玩意儿。

这种雨敲铁皮的声音应该是极为讨厌的,是必欲去之而后快的。

③然而,事实却正相反。

我静静地坐在那里,听到头顶上的雨滴声,此时有声胜无声,我心里感到无量的喜悦。

这声音时慢时急,时高时低,时断时续。

有时如弹素琴,有时如舞霹雳,有时如百鸟鸣……我浮想联翩,不能自已,心花怒放,风生笔底。

死文字仿佛活了起来,我也仿佛又溢满了青春活力。

我平生很少有这样的精神境界,更难为外人道也。

④在中国,听雨本来是雅人的事。

我虽然自认还不是完全的俗人,但能否就算是雅人,却还很难说。

我大概是介乎雅俗之间的一种动物吧。

中国古代诗词中,关于听雨的作品是颇有一些的。

最有名的一首听雨的词当然是宋朝蒋捷的《虞美人》,词不长,我索性抄它一下: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⑤蒋捷听雨时的心情,是颇为复杂的

他是用听雨这一件事来概括自己的一生的,从少年、壮年一直到老年,达到了“悲欢离合总无情”的境界。

而我已经到了望九之年,鬓边早已不是“星星也”,顶上已是“童山濯濯”了。

要讲达到“悲欢离合总无情”的境界,我很有资格。

我已经能够“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了。

⑥可我为什么今天听雨竟也兴高采烈呢?

这里面并没有多少雅味,我在这里完全是一个“俗人”。

我想到的主要是麦子,是那辽阔原野上的青青的麦苗。

我生在乡下,虽然6岁就离开,谈不上干什么农活,但是我拾过麦子,捡过豆子,割过青草,劈过高粱叶。

我血管里流的是农民的血,一直到今天垂暮之年,毕生对农民和农村怀着深厚的感情。

农民最高希望是多打粮食。

天一旱,就威胁着庄稼的成长。

即使我长期住在城里,下雨一少,我就望云霓,自谓焦急之情,绝不下于农民。

北方春天,十年九旱。

今年似乎又旱得邪行。

我天天听天气预报,时时观察天上的云气。

忧心如焚,徒唤奈何。

在梦中也看到的是细雨蒙蒙。

⑦今天早晨,我的梦竞实现了。

我坐在这长宽不过几尺的阳台上,听到头顶上的雨声,不禁神驰千里,心旷神怡。

在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有的方正有的歪斜的麦田里,每一个叶片都仿佛张开了小嘴,尽情地吮吸着甜甜的雨滴,有如天降甘露,本来有点黄萎的,现在变青了;本来是青的,现在更青了。

宇宙间凭空添了一片温馨,一片祥和。

⑧我的心又收了回来,收回到了燕园,收回到了我楼旁的小山上,收回到了门前的荷塘内。

冬眠刚醒的荷花,正准备力量向水面冲击。

水当然是不缺的。

但是,细雨滴在水面上,画成了一个个的小圆圈,方逝方生.方生方逝。

这本来是人类中的诗人所欣赏的东西,小荷花看了也高兴起来,劲头更大了,肯定会很快地钻出水面。

⑨我的心又收近了一层,收到了这个阳台上,收到了自己的腔子里,头顶上叮当如故,我的心情怡悦有加。

但我时时担心,它会突然停下来。

我潜心默祷,祝愿雨声长久响下去,响下去,永远也不停。

1995年4月13日(原文有删改)

15.作者在写听雨的过程中,既写了眼前的雨景,又写了想象的雨景。

阅读文章③—⑨段,把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

(4分)

①→评价雅人听雨→②→③→④→盼望雨声长响

16.结合上下文,品味第⑦段中的“竞”字都写出了什么。

(4分)

答:

________

17.季羡林先生曾说:

“散文的精髓在于‘真情’二字。

”请你谈谈本文是怎样抒写“真情”的。

(不少于150个字)(7分)

答:

________

(二)阅读《绿色建筑》,完成第18-19题。

(共8分)

绿色建筑

①绿色建筑是一个宏观的概念,是一种崭新的设计思维和模式,它提供给使用者有益健康的建筑环境,并最大限度地保护环境,减少能耗。

建筑师应该着眼大局,将其放在整体规划中进行思考。

绿色建筑中出现的许多技术问题,比如建筑材料的选用、污水的处理、太阳能的采集和利用,需要建筑师和其他专业的工程师相互配合,共同解决。

②从设计理念上看,绿色建筑在[A]满足功能和空间需求的前提下,应强调[B]节约资源,减少污染。

正确处理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环保及满足建筑功能之间的辩证关系。

注重建材的可再生、可回用性,避免使用易破坏环境、易产生废物的建筑材料。

综合考虑建筑的直接污染和间接污染,尊重生态环境,增强时自然环境的理解,使人们的行为与自然环境的发展协调统一起来。

③发展绿色建筑,也要注意因地制宜地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因素和高效地利用自然资源。

建筑师在设计过程中,应当结合公众的需要,注意建筑空间的灵活性,坚持越小越好的原则,将建设运行的资源和不利因素降低到最少。

可按照当地的气候采取相应的设计策略,利用简单的实用技术,使用节能的建筑材料,加强对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营造舒适与健康的居住环境。

④发展绿色建筑,还应注重地域性,尊重民族习俗,创造出具有时代特点和地域特征的绿色建筑。

尊重当地的历史,加强对已建成环境和历史文脉的保护和再利用,尽量在建筑中融入当地独特的人文风情,充分展示人文与建筑、环境及科技的和谐统一。

18.请说出第②段中[A][B]两个划线语句不能颠倒的两个理由。

(2分)

答:

________

19.根据文章内容,说出下面两则材料分别体现了绿色建筑的哪方面设计理念,并结合材料内容作简要说明。

(6分)

【材料一】近年来建筑工程上尽可能不设置大窗户,窗户大小以满足采光要求为限。

门窗多采用透光率高的普通透明玻璃或淡色低辐射镀膜玻璃的中空玻璃。

门窗型材多采用具有良好的透气性、水密性、隔声性和抗风压性的塑料型材、断热铝合金型材。

【材料二】皖南民居以徽式民居为代表,它适合皖南山区多雨潮湿而冬季寒冷的气候。

用内天井四落水屋面、敞厅堂两厢房、回廊或半廊、外墙高直、小外窗。

内部装修极具匠心,砖、木、石雕刻堪称艺术品,从中足可领略传统民居建筑的精妙。

外观褐瓦白墙,朴实无华,且冬暖夏凉,舒适大方。

【材料一】________

【材料二】________

(三)阅读《乐趣的果实》,完成第20-22题。

(共8分)

乐趣的果实

①各种各样的乐趣时时处处充盈在我们的生活里,真可以说是像自然界五颜六色的鲜花的品种一般多。

【甲】每个人都因有自己的乐

趣而生活得有滋有味。

有的人把读书当作乐趣,在繁重的工作之余,还要从时间的隙缝中偷光苦学;有的人把运动当作乐趣,每天不跑跑跳跳,舒舒筋骨,就觉得老不自在;有的人把劳动当作乐趣,到了不能劳动的时候,还要撑持着起来干点活;自然也有人把吃喝玩乐、闲游浪荡,当作最大的乐趣。

②乐趣,可以说是一颗生命力很强的种子。

你从自己所热衷的乐趣中得来的欢娱,便是它的花朵了;你从自己为之陶醉的欢娱中,得来善的或恶的、美的或丑的、好的或坏的结果,便是它的果实了。

不同的乐趣,结不同的果实。

能够结出什么果实,完全是由它的种子——乐趣本身来决定的。

③乐趣这颗种子可以结出甜美的果实。

就以“运动”这种乐趣为例吧。

运动是一种乐趣,健康则是它的果实。

热衷于运动的人们,在科学方法指导下,长期坚持锻炼,体验着律动的生活,陶醉在汗水带来的欢乐中,健康的果实自然而然地呈现在面前了。

④乐趣这颗种子自然也可以结出恶苦的果实。

【乙】现实生活中,的确有人常常被俗艳的花朵——从低级趣味中得来的欢娱所迷,从而陷入困境,以致看不清自己所倾心的乐趣蕴藏着恶的因子;自然也预料不到它要结成的果实是恶果和苦果。

就以安逸这种“乐趣”为例吧。

热衷于安逸的人们,在轻飘飘的环境中,享受着软绵绵的生活,沉浸在感官的欢娱里,逸乐所开的花朵使他们变得醉醺醺了,还怎能使他们看到这种“乐趣”所潜藏的危机,和它必然要结成的名叫“空虚”和“腐败”的恶果呢?

⑤人人都需要有生活的乐趣和从中得到欢乐。

【丙】我们需要和寻求的是高尚的、有积极意义的乐趣,和从中得到使自己为之激越振奋的那种欢娱。

因为这种乐趣有利于健康、有利于成长。

千万不要被俗艳的欢娱之花所迷。

当你为各种各样的乐趣而心花怒放的时候,得多想一想花朵的种子,并且预见到将要结成的是什么样的果实才好。

20.选文的题目“乐趣的果实',及第⑤段中加点的词语“俗艳的欢娱之花”各指什么?

(用文中语句作答)(2分)

答:

________

21.举出你的一种乐趣带给你的果实,并结合文章第③或第④段内容简要分析。

(3分)

答:

________

22.根据文意,将下面三句话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丙】处(只填序号)。

(3分)

①孙中山曾经说过:

“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之外,就是读书。

我一天不读书,就不能够生活。

②古语有云:

“乐此不疲。

”也就是说,做自己感觉有乐趣的事情,那么自然不会感觉疲惫和劳累。

③英国诗人弥尔顿说过:

“切莫将乐趣当作目的,因为乐趣唯有在顺便享受时才是乐趣,一旦本末倒置,便会立刻陷入永不满足的困境。

【甲】处应填:

________【乙】处应填:

________【丙】处应填:

________

(房山)

(一)阅读《岁月河流上的码头》,完成第15—17题。

(共15分)

岁月河流上的码头

彭程

①一年的日子,是一条长长的河流,缓缓地、静静地流淌。

每个季节,便是河流上不同的河段。

自春到夏,经秋涉冬,便是河流由上游至中游再到下游,次第流淌不息。

水上风光,四时各异。

春天活泼骀荡,夏天喧嚣匆遽,秋天静谧澄澈,冬天白山黑水。

②对于这一片古老的华夏土地,岁月借助一系列独特的民俗节日,呈现出自己的风貌。

这样的日子,镶嵌在一年三百六十多天里,使得原本混沌迷离难以辨识的一片,显现出区域和轮廓,产生了节奏和韵律。

因为它们的存在,日子不再是物理意义上单调、枯燥的数字,而变得生动、温暖,充满了情感和韵致。

③中国人三大节日:

春节、端午和中秋,我们已经耳熟能详。

其他节日,名气虽然不如它们,但每一个也都有着丰厚的内涵和独特的魅力。

④正月的背影刚刚遁去,煮元宵的香甜糯软尚在回味之中,便走近了又一个节日:

二月二。

“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

这个时节,阳气荫发,气温升高,降雨增多,土地变得润泽松软,适宜播种。

对于一个有着悠久农耕文明传统的国度,这个节日无疑是重要的。

“二月二,龙抬头。

大仓满,小仓流”,许多地方都把这一天当作龙的生日加以祭祀,期盼雨水丰沛。

⑤当岸边蒲苇繁茂、草木飘香时,我们知道,已接近了被称为七夕节,又名乞巧节或女儿节的日子。

牛郎织女的传说,将农历七月七这天,装扮得温柔旖旎。

这个晚上,未嫁的女儿家,要向织女乞求赐以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以及美满的姻缘。

依稀记得童年的夏夜,在姑娘家院子的丝瓜架下,表姐和邻居的姐妹们指点着,高远晴朗的天穹上,横亘南北的白茫茫的银河两岸,哪是牵牛星,哪是织女星,一串轻轻的笑声。

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吟诵着王维的诗句,菊花的清香在幻觉中徐徐飘拂过来,九九重阳节来临了。

遥想故土山水佳胜之地,定是亲朋团聚,言笑晏晏,唯独自己天涯羁旅,孑然一身,能不黯然?

亲情绵绵,系念依依。

这其间的深情厚意,岂是电子邮件、手机短信能够表达和传递的?

⑦继续泛舟漂流,渐渐木叶脱尽,霜雪时作,江天寥廓。

然而尽管风景萧索,空气里却悄悄酝酿着一种欢欣,传递出一种暖意。

古代庆祝丰收、感谢祖先和神灵、驱逐瘟疫的祭祀仪式,在农历十二月初八这一天,欢快登场,这就是腊八节,腊八粥用多种粮食和果实熬制而成,鲜明生动地寓意了丰收。

⑧清明节、中元节、冬至节……古老的民俗节日,它们的起源,都和土地、和农耕时代的生活、和先民朴素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