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12《孙权劝学》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162068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9.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语文12《孙权劝学》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初二语文12《孙权劝学》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初二语文12《孙权劝学》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初二语文12《孙权劝学》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初二语文12《孙权劝学》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二语文12《孙权劝学》教学设计.docx

《初二语文12《孙权劝学》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语文12《孙权劝学》教学设计.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二语文12《孙权劝学》教学设计.docx

初二语文12《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中国烟台格迈纳尔中学初二语文组

【教材分析】

《孙权劝学》选自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讲叙的是孙权规劝吕蒙要勤勉学习,开卷有益、与时俱进的故事。

文章所体现的刻苦求学,要与时代共同进步的思想,对今天的广大中学生有极强的教育意义。

本文语言简洁生动,富有情趣,尤其是通过对话塑造了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教学的重点是反复诵读,积累文中重点词句,把握文章的主旨。

难点是从品味人物的语言,分析人物形象入手,领悟学习有益于人的发展的道理。

【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对《三国演义》肯定不会陌生,从各类媒体中都会了解其中的故事情节,但大多数学生是处于感性认识阶段,没有从语言的角度来深刻理解人物形象,缺乏理性的认识。

同时此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文言知识,对文本大意的理解不会有问题。

但对文本中重点词句和人物形象的认识仍需引导和点拨。

因此,教学中要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与老师的点拨相结合来解决。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

(2)了解《资治通鉴》的相关文学常识。

(3)感知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过程与方法目标:

(1)有感情的诵读文章,能读出人物的语气、停顿及情感倾向。

(2)从文中生动的人物对话描写入手,分析人物的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理解本文勤勉求学,开卷有益的主旨,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和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积累文中重点词句,把握文章的主旨。

难点是从品味人物的语言,分析人物形象入手,领悟学习有益于人的发展的道理。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本文是文言文,文章短小精悍,人物对话极具表现力,因此,要让诵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文章的内涵和情感,同时提高对语言的感悟分析及表达能力。

2.小组合作讨论学习法。

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编演课本剧。

让学生在表演中进一步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类型】

新授课,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激趣引读

【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激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再让学生谈谈这部著作中自己印象最深的人物和故事情节。

通过交流,老师发现同学们对《三国演义》还是相当熟悉的。

那么,同学们可否知道关羽败走麦城到底是败在谁的手中呢?

他就是东吴的大将吕蒙!

那么吕蒙缘何会打败关羽,而且“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又会与他有怎样联系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孙权劝学》这篇文章,看能否从文中找到些许答案。

【学生活动:

观赏《三国演义》主题曲,讲述故事情节。

二、诵读文章,整体感知

1.出示教学目标。

2.《资治通鉴》作品简介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3.反复诵读,感知内容。

(1)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感受文章的魅力。

同时注意正音、停顿和语气。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三遍,要求第一遍读准音,第二遍读通句子,第三遍小组内比赛朗读,推荐一名诵读代表。

(3)各小组推荐的代表朗读课文,教师加以检测,看是否做到读准、读通。

然后,全班齐读。

(4)小组内分角色朗读,读出人物的情感和语气。

并组内讨论文章阐述了怎样的内容。

【学生活动:

作品了解,听录音,自由朗读,朗读展示,讨论交流。

三、合作学习,知识积累

1.小组活动。

各学习小组内部互助学习,共同解决不会的字、词、句;如仍有疑问,等待质疑,全班商讨。

明确重要词语:

(1)文言实虚词:

当涂(当道、当权)、辞(推辞)、涉猎(浏览群书,不作深入研究)、见(知道)、更(重新)、岂(难道)、往事(历史)、耳(罢了)、乃(于是,就)、见(知道)、但(只不过)

(2)古今异义:

博士(古——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学位的最高一级)。

(3)人称代词:

卿(古代君对臣、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以及朋友之间表示亲切的第二人称)、孤(古代王侯的自称)。

(4)文中成语:

吴下阿蒙(文中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吴县吕蒙。

后泛指缺少学识、文才的人)、

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2.各小组代表提出自己的问题,其他小组帮助解决。

教师适时点拨。

3.出示一组重点句子,通过讲解让学生明确疏通文意的“留、换、补、删、调”的基本方法。

明确关键语句:

(1)蒙辞以军中多务(倒装):

蒙以军中多务辞。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我难道想让你研究经书当博士吗!

(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多么晚啊!

4.各小组推选成员复述文章大意。

其他学生可以提出看法,教师随机引导纠正。

【学生活动:

文言词语识记、理解,质疑问难,翻译句子,复述故事。

四、探究赏析,品析内涵

1.试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内容。

明确:

讲叙的是孙权规劝吕蒙要勤勉学习,开卷有益,与时俱进的故事。

2.孙权是怎样劝吕蒙学习的?

从中可以看出吕蒙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

孙权首先要求吕蒙: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既表现出对吕蒙的殷切爱护,又具有王者权威。

孙权根据实际情况,不要求吕蒙“治经为博士”,而是要他“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又联系自己在学习中所受的教益劝解吕蒙: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孙权以自身为例,从学习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功用入手劝说,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层层劝解,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由此可见,孙权平易近人,而吕蒙亦能虚心听从别人的建议,闻过则改,勤勉求学,具有大将风范。

【学生活动:

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五、巩固训练:

1.解释词语:

(1)当涂

(2)涉猎

(3)见事

(4)更

(5)往事

(6)乃

(7)但

(8)博士

2.翻译句子: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蒙辞以军中多务。

(3)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4)卿言多务,孰若孤?

(5)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启发?

(可从吕蒙、孙权或劝诫的技巧等角度谈)

【学生活动:

巩固练习。

六、小结:

本节课,我们分析了三个人物,学习了两个成语,下节课,我们将把本文改编成课本剧,小组竞赛的形式,看看哪个组表演的精彩。

七、布置作业

A:

背诵并整理本文的注释和翻译。

B:

成语“吴下阿蒙”、“刮目相待”均出自于《三国演义》,那么,你还熟知这部著作中的那些成语呢?

搜集你所熟知的成语,并把这个成语故事写成小短文。

【板书设计】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孙权吕蒙鲁肃(人物)

劝学就学叹学(事件)

关切自豪惊叹(态度)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方法)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初二语文组

【教材分析】

《孙权劝学》选自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讲叙的是孙权规劝吕蒙要勤勉学习,开卷有益、与时俱进的故事。

文章所体现的刻苦求学,要与时代共同进步的思想,对今天的广大中学生有极强的教育意义。

本文语言简洁生动,富有情趣,尤其是通过对话塑造了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教学的重点是反复诵读,积累文中重点词句,把握文章的主旨。

难点是从品味人物的语言,分析人物形象入手,领悟学习有益于人的发展的道理。

【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对《三国演义》肯定不会陌生,从各类媒体中都会了解其中的故事情节,但大多数学生是处于感性认识阶段,没有从语言的角度来深刻理解人物形象,缺乏理性的认识。

同时此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文言知识,对文本大意的理解不会有问题。

但对文本中重点词句和人物形象的认识仍需引导和点拨。

因此,教学中要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与老师的点拨相结合来解决。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

(2)了解《资治通鉴》的相关文学常识。

(3)感知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过程与方法目标:

(1)有感情的诵读文章,能读出人物的语气、停顿及情感倾向。

(2)从文中生动的人物对话描写入手,分析人物的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理解本文勤勉求学,开卷有益的主旨,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和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积累文中重点词句,把握文章的主旨。

难点是从品味人物的语言,分析人物形象入手,领悟学习有益于人的发展的道理。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本文是文言文,文章短小精悍,人物对话极具表现力,因此,要让诵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文章的内涵和情感,同时提高对语言的感悟分析及表达能力。

2.小组合作讨论学习法。

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编演课本剧。

让学生在表演中进一步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类型】

新授课,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分析了《孙权劝学》中的三个人物,这节课,我们把本文改编成课本剧,小组竞赛的形式,看看哪个组表演的精彩。

二、小组长抓阄决定表演顺序。

三、表演。

【学生活动:

准备并表演。

四、评析。

【学生活动:

点评。

五、评选表演优秀小组和最佳演员。

【学生活动:

评选。

六、作业。

A:

关于读书学习的名人名言也不少,请找出一两则,如:

“读书破尤卷,下笔如有神”,“书到用时方恨少”,“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知识就是力量”,“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等等,课后收集整理到读书笔记本上。

B:

假如吕蒙碰到了仲永,他们会有怎样的对话。

试发挥想象,编写一段人物对话或故事。

【第三课时】背诵、检查

内容包括注释、翻译

【教学反思】

文言文教学该怎么教,这一直是语文老师头痛思考的问题,怎样教才会让学生喜欢听,愿意背呢,很多老师在求索,我呢,自然也是这众多头疼的语文老师中的一个,最近执教《孙权劝学》,让我颇有感触。

应该说《孙权劝学》还是一篇难度不大的文章,文章情结简单,人物形象不难把握,语言对于初二的学生虽略有难度,可是有他们熟识的时代背景在,学生要自己解决也不是问题,像这样的文章,一般老师的处理方法大概都是帮助学生“字字落实句句到位”地解释翻译,教会分析人物对话反应出的人物性格,引导分角色朗读体味人物口吻神态心理,最后是督促背诵巩固,注意思想性的老师也许还会引申让学生谈谈文章对自己的启示,这种做法本来没错,这也是我们教学参考书的教学建议。

问题是,学生不喜欢,他们觉得这种方式乏味,他们不耐烦听你说教,也懒得去揣摩去背记那些他们压根就不感兴趣的东西,所以课堂没有活力,课后学生也未必如老师所愿去巩固。

鉴于此种认识,执教《孙权劝学》时,我在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上做了一些思考和尝试:

首先、放手给学生,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合作解决文章中的难点字词,进行翻译比赛,在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我将课文人物形象的研读人物心理的揣摩转化为一个活动──改编并表演课本剧的活动,在学生充分想象尽情进行角色表演评价之后,我再抛给学生一个场景设置表演──假如吕蒙碰到了仲永,他们会有怎样的对话。

整篇课文上下来,学生的表现出乎我的意料,他们参与热情高涨,课本剧改编得有板有眼,角色表演像得模像样,他们增加不少的合理情节,进行大胆的想象,大大充实了文章的内容,表达了他们对课文的个性理解。

系列活动下来,学生解决了文章的字词背记,加深了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揣摩了文章的语言表达技巧。

学生在轻松的活动中学会了这篇他们平时根本不感兴趣的文言文。

这堂课让我得到一点启示:

其实学生不是拒绝学习,但他们拒绝他们不喜欢的学习方式,文言文教学也是如此,所以语文教师在头疼学生不爱学习文言文的同时,是不是也应该思考一下怎样改变我们早已老旧的文言文教学模式:

也许文言文欣赏我们也应该放手给学生;也许文言文教学同样需要创设情景;也许文言文教学也可以转化成活动课;是的,文言文教学同样可以精彩绝伦。

是该转变观念的时候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