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史复习.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159473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史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医史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医史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医史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医史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史复习.docx

《医史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史复习.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医史复习.docx

医史复习

中国医学史复习资料

一、思考题:

1.为什么说《黄帝内经》是中医经典?

2.《千金方》作为晋唐四部综合性医著之一有何特色?

3.宋金元时期针灸学有什么突出的成就?

4.试述明清的本草学成就。

5.简述金元四大家各自的特色。

6.简述温病四大家在温病学发展上的主要贡献。

7.中西汇通四大家的著作和主张是什么?

8.简述古代针灸学发展史。

9.简述古代方药学发展史。

10.清代医家陈修园著有《医史三字经》,内容为:

“医之始,本岐黄。

灵枢作,素问详。

难经出,更洋洋。

越汉季,有南阳,六经辨,圣道彰。

伤寒著,金匮藏,垂方法,立津梁……。

”请根据您所学的中国医学史知识,试回答:

(1)文中加框的文字分别代表一位古代医家,请写出这些医家的全称或正式名字,并作简介。

(2)请列出文中提及的古代中医著作,名称不全者补充完整。

并简介其内容和成就。

医学史复习资料思考题答案

1.《内经》全面地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是我国早期的一部医学总集。

中医学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一是整体观念,二是辨证论治,两者在《内经》中均有充分反映,尤以整体观念最为突出。

《内经》关于人与天地自然之关系的学说,阴阳五行学说,脏腑经络学说,生理病理学说,诊断治疗学说,疾病预防及养生学说等,都为中医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可以说,《内经》的问世,标志着中国医学由单纯积累经验的阶段,发展到系统的理论总结阶段,它为医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和依据。

2.该书详尽地记载了唐以前主要医学著作的医论、医方、诊法、治法、食养、导引等多方面的内容。

(1)重视医德修养、详论医德规范;

(2)集唐以前医方之大成;

(3)对药物学的深入研究;

(4)强调综合治疗;

(5)重视妇女、儿童疾病的诊治;

(6)倡导积极养生,强身长寿。

3.

(1)王惟一研制了闻名世界内外的“铜人”并著成《新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使教学形象化、经络穴位排列规范化,提高针灸操作理论水平,中国针灸史上里程碑;

(2)宋·王执中著《针灸资生经》。

①明确提出“同身寸”法,公认的针灸取穴标准,一直沿用至今;②论述辨证取穴,因证配穴;③对前人成就进行了全面系统总结,对后世针灸学有重要影响;

(3)元·滑寿撰《十四经发挥》。

把任、督二脉提升到与十二经脉等同地位而成十四经脉;倡导循经取穴;

(4)元·窦默著《标幽赋》,通俗易懂,便于习诵,成为针灸学的纲领。

4.明、清时期的本草学著述,主要有两大特点:

一是数量多,其中又以个人编著者占绝大多数;二是内容丰富,编写的侧重面多种多样。

(1)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一部内容丰富、论述广泛、影响深远的医药学巨著。

A.总结了16实际以前我国的药物学B.纠正了以往本草书中的某些错误和一些反科学的见解C.提出了当时最先进的药物分类法——多级分类法,从无机到有机、从低到高D.系统地记述了各种药物的知识。

(校正、释名、集解、正误、修治、气味、主治、发明、附录、附方)E.纠正了一些反科学的见解F.丰富了世界科学宝库G.辑录保存了大量古代文献;

(2)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是继《本草纲目》之后又一部具有价值的药物学专著,载药900多种,其中700多种是《本草纲目》所未载或记载不详者;

(3)吴其浚的《植物名实图考》,对植物名称与实物进行了考证,使名与实一致;所绘植物形态图比较精细真实;所载植物较《本草纲目》增加500余种。

学术影响较大,许多国家图书馆收藏此书。

5.金元四大家

(1)刘完素——金代著名医学家,河间派的创始人。

著有《素问玄机原病式》、《宣明论方》,提倡“火热论”,强调“六气皆从火化”,临证善用寒凉药物,故后世称之为“寒凉派”。

(2)张从正——金代著名医学家。

著有《儒门事亲》,倡导“攻邪论”,反对囿于“局方”,滥用温燥,临证善用汗、吐、下三法攻邪,故世称“攻下派”。

(3)李杲——金代著名医学家。

著有《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创内伤脾胃学说,主张“内伤脾胃,百病由生”,治疗上善用温补脾胃之法,故后世称之为“补土派”。

(4)朱震亨——元代著名医学家。

著有《格致余论》、《局方发挥》,倡导“相火论”主张“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临证善用滋阴降火之剂,故后世称之为“滋阴派”。

6.温病四大家

(1)叶天士,著《温热论》A.创立卫气营血辨证理论体系B.提出温病发展四个阶段C.叙述温病辨舌验齿的诊断方法及临床意义。

(2)薛雪,著《温热条辨》,是治疗温热病的专门文献。

认为湿热病变中心在脾胃,湿邪内蕴,复感外邪,而致的一种外感热病。

分湿重于热、热重于湿、湿热并重三个类型,并对湿热化营入血、湿浊蒙蔽心包提出具体诊治方药。

(3)吴瑭,著《温病条辨》,A.创温病三焦辨证理论体系,说明温病自上而下的传变规律B.提出九种温病,使温病学说的范围得以确定C.总结温病治疗原则、有效方剂及危重阶段的药物使用。

(4)王士雄,著《温热经纬》、《霍乱论》,A.集温病名家著述之大成,推广普及了温病学说B.重视对伏气温病的辨治C.蚕矢汤为治疗霍乱名方。

7.中西医汇通四大家

(1)唐宗海,著《中西汇通医经精义》,在医学界首先明确提出“中西汇通”口号,认为中西医原理相通。

《血证论》则体现他的临床经验。

(2)朱沛文,著《华洋藏象约纂》,认为中西医“各有是非,不能偏主”,主张中西汇通“通其可通,存其互异”。

(3)恽铁樵,著《群经见智录》,主张维护中医学说体系,认识到中西医是两种不同的医学理论体系;提出发展中医,并吸收他国新文明,是中西汇通理论家。

(4)张锡纯,著《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西医理互相印证,治病中西药并用,是中西汇通的临床家。

8.古代针灸学发展史

魏晋时期

皇甫谧著有《针灸甲乙经》,是我国现存最早、并以原本形式传世的第一部针灸专著。

成就:

系统整理人体腧穴;提出了分部划线布穴的排列穴位方法;阐明针灸操作方法和针灸禁忌;总结了临床针灸的治疗经验,按病论穴。

由此建立了较完整的针灸理论体系。

宋元时期

王惟一研制了“铜人”,是古代精密的医学模型;并著有《新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使人既能了解古代的经络系统,又能便于临证的需要,是中国针灸史上新的里程碑。

宋元时期

王执中著有《针灸资生经》,明确提出“同身寸”法,公认的针灸取穴标准,一直沿用至今;论述辨证取穴,因证配穴;对前人成就进行了全面系统总结,对后世针灸学有重要影响。

宋元时期

窦默的《标幽赋》,通俗易懂,便于习诵,成为针灸学的纲领。

宋元时期

滑寿的《十四经发挥》,提出奇经八脉的督、任二脉应与十二经脉合为十四经,对针灸学发展有一定影响。

明代

高武《针灸聚英》,汇集了16世纪初以前10余种针灸文献的理论与治疗经验。

明代

杨继洲的《针灸大成》,是明代一部重要针灸学专书。

9.古代方药学发展史

东汉时期

《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

该书根据药物性能功效的不同,分为上、中、下三品,是中国药物学最早、最原始的药物分类方法。

概括地记述了君、臣、佐、使,七情和合,四气五味等药物学理论。

唐代

《新修本草》,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政府颁行的药典,分为“本草”、“药图”、“图经”3部分。

晋唐时期

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按药物自然属性分为7类,又据临证选药需要,按主治功效分类,设“诸病通用药”

宋元时期

《本草图经》,中国第一部刻版药物图谱。

宋代

唐慎微的《证类本草》,是宋代药物学最高成就,一直是本草学的范本。

宋代

寇宗奭的《本草衍义》指出前人对药物性味功用记载的一些谬误,于本草理论上提出气味新说。

金元时期

张元素的《珍珠囊》,对药物归经学说和脏腑标本用药式,有重要发展。

明清时期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总结了16世纪前我国的药物学;纠正了以往本草书中的某些错误和一些反科学的见解;提出了当时最先进的药物分类法;系统地记述了各种药物的知识;丰富了世界科学宝库。

该书的问世,对后来的本草学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很有益的资料与经验。

明清时期

汪昂的《本草备要》,论述详细,扼要实用,流行颇广,较早明确指出吸烟的祸害。

明清时期

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在医药学经验的总结和发扬上有重大的贡献。

明清时期

吴其浚的《植物名实图考》。

明代

《普济方》,是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方书。

10

(1)岐,岐伯,黄帝臣。

黄,黄帝,名轩辕,为华族祖先。

传说其曾与臣子岐伯等讨论医学,始有医药。

《黄帝内经》乃托名之作,书中以黄帝与岐伯问答形式论述写成,故后世以“岐黄”或“岐黄之术”称谓中医学。

南阳,张仲景,名机,南郡南阳人(今河南南阳人),东汉著名医学家。

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编成《伤寒杂病论》,确立辨证论治原则,被后世尊称为“医圣”。

(2)a.《黄帝内经》,内容十分丰富,全面地论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的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及疾病预防等。

b.《难经》对脉学有详悉而精当的论述。

突出成就:

脉学——提出“独取寸口”、奇经八脉、三焦、命门的论述等均为后世医家所承袭。

c.《伤寒杂病论》主要成就

①确立辨证论治原则,使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

《伤寒论》:

以六经论伤寒(外感病)据六经传变形式说明外感热病复杂病理变化

《金匮要略》:

以脏腑论杂病(内科病为主兼及外、妇等科)

②对方剂学作出贡献

载方269首,收药物214种,有“方书之祖”之称,创造多种剂型,运用八种治疗方法。

③对后世影响深远,历代医家均重视对其研究,至今发展成一门专门的学科。

二、复习资料:

1.导引是一种医疗保健方法,最初系由舞蹈动作中化裁而来。

(6)

2.砭石可谓我国最古老的医疗工具,针刺治疗即源于此。

(8)

3.灸法治疗的最基本原理是对身体某一部位进行固定的温热刺激。

(9)

4.我国发现的对疾病记载的最早文字是甲骨文。

(17)

5.我国使用化学药物的最早记录可能是《周礼》。

(19)

6.首次提出太过的情志活动会损害健康地记载是《周礼》。

(22)

7.现存文献中,最早旁涉药物的书籍是《诗经》(22)

8.在先秦文献中,收录药物最多的书籍是《山海经》(22)

9.现存文献中,最早记载药物功用的书籍是《山海经》(23)

10.《汉书》尊酒为“百药之长”。

(23)

11.首先出现“卫生”二字的书籍是《庄子》。

(25)

12.据《周礼》载,周代已建立起了一套医政组织和医疗考核制度。

(26)

13.现存文献中,最早提出“六气致病”说的医家是春秋的医和。

(28)

14.被称为《灵枢·经脉》祖本的是马王堆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

(31)

15.我国现存最早的医疗体操图是马王堆帛画《导引图》。

(32)

16.《黄帝内经》包括现存的《素问》和《灵枢》两部分。

(34)

17.现存文献中,真正系统地将阴阳五行学说引入医学的首推《黄帝内经》。

(36)

18.中医学最显著的特点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39)

19.《内经》问世,标志着中医学由单纯积累经验的阶段发展到系统的理论总结阶段。

(39)

20.现存文献中,首先提出“独取寸口”脉诊法的著作是《难经》。

(40)

21.《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

(40)

22.《伤寒杂病论》一分为二,编成为现今流行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

(43)

23.在我国医学史上,被认为正式确立了辨证论治法则的著作是《伤寒杂病论》。

(44)

24.被誉为“方书之祖”的是《伤寒杂病论》。

(44)

25.我国最早见于正史记载的医学家是淳于意。

(46)

26.我国现存最早见于文献记载的医案是淳于意的“诊籍”。

(46)

27.在我国医学史上,最早应用中药进行全身麻醉手术的医家是华佗。

(48)

28.现存最早的《黄帝内经》注本是《黄帝内经太素》。

(51)

29.注释《素问》影响较大的是王冰的《注黄帝素问》。

(51)

30.第一个对《伤寒杂病论》进行搜集整理和重新编次的医家是晋朝的王叔和。

(52)

31.在我国医学史上,首开按治法分类研究《伤寒杂病论》之先河的是王叔和。

(52)

32.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是《脉经》。

(53)

33.被《四库全书总目》誉为“证治津梁”的著作是《诸病源候论》。

(56)

34.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政府颁行的药典是唐朝的《新修本草》。

(58)

35.创用药物主治功效分类法,在书中设有“诸病通用药”的著作是《本草经集注》。

(60)

36.我国现存第一部药物炮制学专著是《雷公炮炙论》。

(60)

37.制药化学的先声是中国炼丹术。

(61)

38.我国现存最早、并以原本形式传世的第一部针灸专著是《针灸甲乙经》。

(62)

39.我国医学史上第一位女灸家是鲍姑。

(63)

40.我国现存第一本妇产科专著是《经效产宝》。

(64)

41.现存最早的儿科专著是《颅囟经》。

(64)

42.最早提出小儿体质属“纯阳”的是《颅囟经》。

(64)

43.首次记载用烙法断脐预防小儿脐风的著作是《颅囟经》。

(64)

44.现存最早的外科专书是《刘涓子鬼遗方》。

(65)

45.《肘后方》首次记载了下颌关节脱位的复位方法。

(65)

46.《肘后方》创用了竹片甲板的骨伤外固定法。

(65)

47.我国现存第一部骨伤科专著是《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65)

48.《仙授理伤续断秘方》首次采用“椅背复位法”治疗肩关节脱位。

(66)

49.被称为中医第一部临床急救手册的著作是《肘后救卒方》。

(67)

50.世界医学史上,对天花病得最早认识见于《肘后方》。

(67)

51.世界医学史上,对沙虱病的最早认识见于《肘后方》。

(67)

52.《肘后方》首创用狂犬脑组织敷贴在被咬的创口上,以防治狂犬病。

(67)

53.被誉为我国第一部医学百科全书的是《千金方》。

(68)

54.孙思邈被后人尊为“药王”。

(68)

55.《外台秘要》最早记述了“消渴者,……每发即小便至甜”。

(69)

56.《外台秘要》首次记载了观察小便以鉴别诊断黄疸病之轻重进退。

(69)

57.现存最早的藏医著作是《月王药诊》。

(70)

58.《四部医典》的完成,标志着藏医药理论体系的形成。

(70)

59.后世泛称医生为“大夫”“郎中”者,源于宋医官院所设的官衔。

(76)

60.宋朝有计划地对历代重要医籍进行搜集整理、考证校勘的机构是“校正医书局”。

(79)

61.现存全面注解《伤寒论》最早的专著是《注解伤寒论》。

(80)

62.我国最早的国家药局方是《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也是世界最早的国家药局方之一。

(80)

63.我国第一部刻版药物图谱是《本草图经》。

(81)

64.能代表宋代药物学最高成就的著作是《证类本草》。

(82)

65.《饮膳正要》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饮食卫生与食疗的专书。

(83)

66.《察病指南》创制了33种脉象图,以图示脉。

(84)

67.我国现存第一部舌诊专著是《敖氏伤寒金镜录》。

(85)

68.闻名中外的我国宋代针灸“铜人”是由王惟一所研制的。

(85)

69.针灸取穴之“同身寸”法,《千金要方》始载此法,《针灸资生经》始用此称。

(86)

70.集宋以前灸法之大成的著作是《针灸资生经》。

(86)

71.《十四经发挥》提出奇经八脉的督、任二脉应与十二经脉并称为十四经脉。

(86)

72.《十药神书》始治疗肺痨病的专著。

(87)

73.《外科精要》标志着外、伤科的确立。

(87)

74.《太平圣惠方》最早载述了“内消”与“托里”的治法。

(87)

75.最早记载“癌”字的著作是《卫济宝书》。

(87)

76.现存文献中,最早记载悬吊复位法治疗脊椎骨折脱位的著作是《世医得效方》。

(88)

77.创制手术缝合针——“曲针”的医家是危亦林。

(88)

78.现存文献中,针对异常胎位的转胎手法,最早记载于《十产论》。

(88)

79.《幼幼新书》记载了小儿虎口三关指纹验察法。

(89)

80.《洗冤集录》是一部对中外均有重要影响的法医学专著。

(90)

81.金元时期,制定“脏腑标本寒热虚实用药式”的医家是张元素。

(92)

82.《珍珠囊药性赋》倡导“药物归经”和“引经报使”说。

(92)

83.《本草纲目》编撰是以《证类本草》为蓝本。

(106)

84.《本草纲目》提出了当时最先进的药物分类法(从无机到有机、从低等到高等的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

(106)

85.《本草备要》较早地明确指出吸烟的危害。

(107)

86.《普济方》是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方书。

(110)

87.《温疫论》创立了“戾气”学说。

(113)

88.叶桂创立了温病卫气营血辨证。

(114)

89.吴瑭创立了温病三焦辨证。

(115)

90.薛雪是我国医史上第一位对湿热病进行专篇论说的医家。

(115)

91.我国最迟在16世纪就发明了人痘接种术以防治天花。

(117)

92.我国医学史上,第一本以“内科”命名的内科专著是《内科摘要》。

(118)

93.提出外感法仲景,内伤法东垣,热病用河间,杂病用丹溪的医家是王纶。

(119)

94.《疡医证治准绳》记载了不少中医外科史上的最早术式,如气管吻合术、耳廓外伤整形术等。

(120)

95.最早记述粉瘤、发瘤、失荣的著作是《外科正宗》。

(121)

96.《外科大成》明确指出失荣、舌疳、乳岩、肾岩翻花为疡科四绝症。

(121)

97.《解围元薮》是现存最早的麻风病专著。

(121)

98.世界医学史上,应用砷剂治疗梅毒的最早记载是《霉疮秘录》。

(122)

99.麻疹病名最早见于《古今医鉴》。

(123)

100.《审视瑶函》记载眼科内容丰富,故又有“眼科大全”之称。

(123)

101.《口齿类要》是现存最早的中医口齿科专书。

(123)

102.《灵枢》最早的注本是明朝马莳的《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

(125)

103.经过对尸体的反复观察,著书纠正前人关于人体脏腑记载错误的医家是王清任。

(127)

104.编写中医诊断“十问歌”的医家是张介宾。

(128)

105.被清太医院规定为医学生教科书的医著是《医宗金鉴》。

(129)

106.最早的民间医学团体是北京的“一体堂宅仁医会”。

(129)

107.现今所能看到最早写道“辨证施治”术语的文献是《周慎斋遗书》。

(130)

108.现今所能看到较早写道“辨证论治”术语的文献是《医门捧喝》。

(130)

109.最早的中医杂志是《吴医汇讲》。

(130)

110.最早建议传教士医生到中国的是英国的外科医生郭雷枢。

(139)

111.郭雷枢在中国的澳门开办了第一个教会医院。

(139)

112.第一个把医疗作为对中国传教手段的教会团体,是基督教美国公理会国外布道会总部。

(139)

113.被称为“以一把手术刀打开了中国大门”的是美国基督教传教士医生彼德•伯驾。

114.美国传教士医生在广州建立的“博济医院”成为在华历史最久的医院。

(139)

115.伦敦教会在北京建立的“双旗杆医院”成为北京最大的教会医院。

(139)

116.第一所教会医学校,即博济医学校,选址广州。

(140)

117.第一个得到清政府承认的最大的教会医学院是北京的协和医科大学。

(140)

118.近代最早去西方学医者是广东香山人黄宽。

(140)

119.第一位留学美国的中国女医学生是浙江宁波人金韵梅。

(141)

120.最早明确提出“中西汇通”之说的医家是唐宗海。

(145)

121.中医科学化思潮的代表医家有:

施今墨、陆渊雷、张赞臣、谭次仲等。

122.蔡陆仙编纂的《中国医药汇海》是一部资料最丰富的集注本。

(159)

123.金元四大家:

刘完素、张子和、李杲、朱震亨。

124.温病四大家:

叶桂、吴瑭、薛雪、王世雄。

125.中西汇通四大家:

唐宗海、朱沛文、恽铁樵、张锡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