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青华中学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153127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27.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宿迁市青华中学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江苏省宿迁市青华中学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江苏省宿迁市青华中学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江苏省宿迁市青华中学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江苏省宿迁市青华中学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宿迁市青华中学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化学试题.docx

《江苏省宿迁市青华中学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宿迁市青华中学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化学试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宿迁市青华中学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化学试题.docx

江苏省宿迁市青华中学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化学试题

江苏省宿迁市青华中学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变化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酒精挥发B.钢铁生锈C.汽油燃烧D.食物腐烂

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量取液体B.

过滤

C.

称量固体D.

蒸发

3.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出大量的热

B.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铜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C.将稀硫酸滴入盛有锌粒的试管中,产生大量气泡

D.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石蕊试液变红

4.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铜丝具有导电性,用作导线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用作除味剂

C.氧气可支持燃烧,用作燃料D.小苏打能与盐酸反应,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5.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

B.

C.

D.

6.科学家发现,利用催化剂可有效消除室内装修材料释放的甲醛,其反应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两种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

1

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该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发生变化

D.甲醛中碳、氢、氧三种元素质量比为1:

2:

1

7.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a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6%

B.t2℃时,a和b的溶解度相等

C.a中含有少量b,可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a

D.将t2℃时c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仍为饱和溶液

8.如图表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时,烧杯中溶液的pH随滴入液体体积的变化曲线及相关的实验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

B.当滴入液体体积为5mL时,烧杯内溶液呈酸性

C.当滴入液体体积为7mL时,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D.当滴入液体体积为9mL时,烧杯内溶液中的微粒有2种

9.下列对主题知识归纳正确的一组是

A.化学与能源

B.化学与材料

①煤、石油等是可再生的化石燃料

②光能、电能等可通过化学能转化而成

③风能、氢能等是具有开发前景的新能源

①棉花、羊毛都属于天然材料

②玻璃、塑料都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③合成纤维、合金都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C.化学与人体健康

D.化学与环境保护

①长期缺铁易患缺铁性贫血

②摄入某些重金属盐会导致人体中毒

③用甲醛溶液浸泡水产品对人体有害

①使用含磷洗衣粉可减少水污染

②严禁焚烧秸秆可减少空气污染

③使用光降解塑料可减少白色污染

A.AB.BC.CD.D

10.下图所示的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向盐酸、硫酸钠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

B.

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分别与足量的铁粉和锌粉反应

C.

甲烷和过量的氧气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

D.

电解一定质量的水

二、填空题

11.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用化学符号表示:

①铝原子______;

②标出NH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______;

③下图对应的微粒符号是______;

④相对分子质量为128的硫单质蒸气的化学式______。

(2)联系学过的化学知识,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活性炭能除去冰箱内的异味,这是利用活性炭的______性。

②碳酸氢钠(NaHCO3)可用作干粉灭火剂,灭火时,碳酸氢钠粉末受热生成碳酸钠和两种常见的氧化物,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③将BaSO4、BaCl2两种固体组成的混合物溶于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后过滤,留在滤纸上的固体是______,滤液经蒸发结晶可得到另一种固体。

④除去NaOH溶液中混有的少量Ca(OH)2可加入适量的______溶液,过滤。

三、流程题

12.海洋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

海水资源综合利用的部分途径如下图。

已知:

粗盐中的杂质有泥沙、MgC12、CaC12,流程中部分操作及试剂已省略。

(1)试剂X的作用是除去粗盐中的Ca2+,则试剂X为_______(填化学式)。

(2)“操作1”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操作2”的名称为_______。

(3)滤渣中除泥沙外,还含有_______。

(4)实际生产中,步骤1常选用_______作为沉淀剂。

(5)步骤2需电解_______状态的MgCl2以获得金属镁。

四、实验题

13.下图为实验室常用仪器和实验装置的示意图,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1)写出标号①的仪器名称_______。

(2)实验室用装置A制取CO2的原料为____(填物质名称)。

若将装置A改为装置B,其优点是__。

若用装置C收集CO2,气体应从_______(填“a”或“b”)端通入。

(3)FeS固体和稀硫酸之间可发生复分解反应,该反应常用于实验室制取H2S。

H2S气体有毒,能溶于水,其水溶液为氢硫酸。

①写出制取H2S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②某同学用D、E、F装置组合收集H2S。

E装置的作用是防倒吸,则虚线框内最合适的装置是____(填“甲”或“乙”,请从图2中选择);F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

五、科学探究题

14.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展开探究。

以下是教学片断,请你参加学习并填写空格。

【演示实验】将一定质量的稀盐酸加入盛有NaOH溶液的小烧杯中。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某同学提出疑问:

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

【猜憲与假设】针对疑问,大家纷纷提岀猜想。

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请补上猜想二、

猜想一:

只有NaCl                    猜想二:

_______

猜想三:

NaC1和HC1               猜想四:

NaC1、NaOH和HC1

乙组同学认为有一种猜想不合理,不合理的猜想是_______,理由是_______。

【实验探究】

(1)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Cl2溶液,_______(填实验现象),证明溶液中一定没有NaOH。

(2)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学习小组利用浇杯中的溶液,并选用了老师提供的pH试纸、K2CO3溶液、AgNO3溶液,进行如下三个方案的探究。

实验方案

测溶液的pH

滴加K2CO3溶液

滴加AgNO3溶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试纸变色,对照比色卡,pH<7

_______

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

溶液中有HC1

溶液中有HC1

溶液中有HC1

【得到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认为猜想_______正确。

【评价反思】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结论的活动过程给予肯定,同时指出

(2)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

同学们经过反思发现以下两处错误;

①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_______。

②实验方案中也有一个错误,错误的原因是_______。

六、推断题

15.有一包白色固体混合物,可能由NaCl、CuSO4、Na2CO3、Na2SO4、BaCl2、NaOH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确定其组成,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下列实验:

(1)取少量固体溶于足量的水过滤得到白色固体A和无色滤液B,则原固体中一定不含有_______。

(2)向白色固体A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固体全部溶解,且有气泡生成,则原固体中一定有_______,一定不含有_______。

(3)小红同学取少量滤液B,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她认为原固体中一定含有NaOH。

你同意小红的观点吗?

_______(填“是”或“否”)。

(4)小雪同学另取一份滤液B,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向上层清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则原固体中一定含有_______。

(5)以上实验不能确定的物质是_______。

七、计算题

16.碳酸氢钠是小苏打的主要成分。

在医疗上,它是治疗胃酸(主要成分是盐酸)过多的药剂之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HCO3+HCl═NaCl+H2O+CO2↑。

化学实验小组取27g小苏打样品(含有少量不与HCl反应的杂质)进行测定实验。

现将小苏打样品平均分为3份,分别进行3次实验。

实验数据如表。

实验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小苏打样品的质量/g

9

9

9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50

100

150

生成气体的质量/g

2.2

4.4

4.4

(1)第______次实验中NaHCO3和HCl恰好完全反应;

(2)计算27g小苏打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

(写出计算过程。

结果精确到0.1g)

参考答案:

1.A

【解析】

【详解】

A、酒精挥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钢铁生锈,铁锈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C、汽油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

D、食物腐烂属于缓慢氧化,生成有害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

A。

2.A

【解析】

【分析】

【详解】

A、量筒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选项A正确;

B、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选项B错误;

C、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且不能用手拿砝码,选项C错误;

D、蒸发时,应该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选项D错误。

故选A。

3.B

【解析】

【分析】

【详解】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出大量的热,选项A正确;

B、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会观察到产生蓝色沉淀,选项B错误;

C、将稀硫酸滴入盛有锌粒的试管中,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产生大量气泡,选项C正确;

D、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石蕊试液变红,选项D正确。

故选B。

4.C

【解析】

【详解】

A、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作导线,不符合题意;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异味,用作除味剂,不符合题意;

C、氧气具有助燃性,不具有可燃性,不能作燃料,符合题意;

D、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碳酸氢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C

【解析】

【详解】

共存就是离子间不能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水。

A、铜离子、镁离子都能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沉淀而不共存,选项错误;

B、氢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结合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水不共存,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不共存,选项错误;

C、

四种离子间均不会结合生成沉淀、水、气体,能共存,选项正确;

D、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不共存,选项错误。

故选C。

6.A

【解析】

【分析】

【详解】

A、根据反应示意图可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两种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

1,此选项正确;

B、根据反应方程式

可知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故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此选项不正确;

C、氧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零,反应后化合物中氧元素显-2价,此选项不正确;

D、甲醛的化学式为CH2O,故甲醛中碳、氢、氧三种元素质量比为12:

(1×2):

16=6:

1:

18,此选项不正确。

故选A。

7.B

【解析】

【详解】

A、由于不知道溶液是否饱和,不能计算溶质质量分数,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a和b的溶解度相等,故选说法正确;

C、a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b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a中含有少量b,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c的溶解度随着温度降低而增大,将t2℃时c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变成不饱和溶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8.C

【解析】

【详解】

A、据图可知,随着不断滴入溶液,溶液的pH逐渐变小,即溶液的碱性逐渐变弱,酸性逐渐变强,故应该是将稀盐酸滴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不符合题意;

B、当滴入液体体积为5mL时,溶液的pH大于7,故烧杯内溶液呈碱性,不符合题意;

C、当滴入液体体积为7mL时,溶液的pH等于7,溶液呈中性,说明此时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符合题意;

D、当滴入液体体积为9mL时,溶液的pH小于7,溶液呈酸性,说明此时溶液中的溶质除反应生成的氯化钠外,还含有过量的盐酸,故此时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有两种,微粒有水分子、氯离子、钠离子、氢离子4种,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C

【解析】

【详解】

A、煤、石油等是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原说法错误;光能、电能等可通过化学能转化而成,说法正确;风能、氢能等是具有开发前景的新能源,说法正确,选项A不合题意;

B、棉花、羊毛都属于天然材料,说法正确;塑料属于合成材料,原说法错误;合金属于金属材料,原说法错误,不合题意;

C、长期缺铁易患缺铁性贫血;摄入某些重金属盐会导致人体中毒;甲醛能破坏蛋白质结构,所以用甲醛溶液浸泡水产品对人体有害,说法均正确,符合题意;

D、使用含磷洗衣粉会造成水污染,原说法错误;严禁焚烧秸秆可减少空气污染,说法正确;使用光降解塑料可减少白色污染,说法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10.A

【解析】

【详解】

A、向盐酸、硫酸钠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氢氧化钡能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硫酸钡难溶于酸,故一开始硫酸钠就开始逐渐减少至零,符合题意;

B、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分别与足量的铁粉和锌粉反应,锌比铁活泼,反应速率快,金属过量,酸不足,最后生成氢气的质量相同,不符合题意;

C、甲烷和过量的氧气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甲烷和氧气反应:

,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后,分子总数不变,不符合题意;

D、电解一定质量的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

1,不是质量比,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

(1)    Al    

    O2-    S4

(2)    吸附    

    BaSO4##硫酸钡    Na2CO3##碳酸钠

【解析】

(1)

①元素符号微观上可表示一个原子,故铝原子表示为Al;

②标出某物质中某元素的化合价,需要先写出该物质的化学式,然后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标出化合价,先写正负号后写数字,且数字为“1”不省略,氨气中氮元素为-3价,故氨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表示为:

③由微粒结构示意图可知,该微粒质子数为8,核外电子数为10,故该微粒为带两个单位负电荷的氧离子,表示为O2-;

④硫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2,因此相对分子质量为128的硫单质蒸气的化学式为:

S4。

(2)

①活性炭能除去冰箱内的异味,这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

②碳酸氢钠粉末受热生成碳酸钠和两种常见的氧化物,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知:

生成的氧化物是水和二氧化碳,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将BaSO4、BaCl2两种固体组成的混合物溶于足量的水中,氯化钡易溶于水,硫酸钡难溶于水,充分搅拌后过滤,留在滤纸上的固体是硫酸钡;

④Ca(OH)2能与适量的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因此可加入碳酸钠来除去NaOH溶液中混有的少量Ca(OH)2杂质,且适量的溶液不会引入新的杂质。

【点睛】

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

①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12.    Na2CO3    引流    蒸发结晶(或蒸发)    Mg(OH)2、CaCO3    石灰乳(或熟石灰或Ca(OH)2)    熔融

【解析】

【详解】

(1)加入氢氧化钠,氯化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钠,可除去氯化镁,加入试剂X,可除去氯化钙,氯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故试剂X为Na2CO3;

(2)操作1实现了固液分离,名称是过滤,过滤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氯化钠溶液经过操作2变为氯化钠晶体,故操作2是蒸发;

(3)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镁和氯化钠,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钙和氯化钠,故滤渣中除泥沙外,还含氢氧化镁和碳酸钙;

(4)实际生产中,步骤1常选用氢氧化钙作为沉淀剂,氢氧化钙能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且价格低廉;

(5)步骤2需要电解熔融状态的氯化镁获得金属镁。

13.    分液漏斗    石灰石稀盐酸(或大理石、稀盐酸)    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a    

    乙    吸收多余的H2S气体,防止H2S污染空气

【解析】

【详解】

(1)由图可知,标号①的仪器名称为分液漏斗;

(2)实验室通常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若将装置A改为装置B,可通过开关止水夹,控制固液的接触和分离,从而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若用装置C收集CO2,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应从a端进入;

(3)①FeS固体和稀硫酸之间可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硫化氢,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故FeS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硫化氢,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E装置的作用是防倒吸,则虚线框内最合适的装置是乙,液体无法通过导管进入D装置;

硫化氢有毒,散逸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硫化氢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故F装置的作用是:

吸收多余的H2S气体,防止H2S污染空气。

14.    NaCl和NaOH    猜想四    NaOH和HCl在溶液中不能共存    无沉淀生成(或无明显现象)    产生气泡    三    pH试纸直接伸入待测溶液中    AgNO3和NaCl也能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不能证明溶液中一定有HCl

【解析】

【详解】

猜想与假设:

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如果恰好完全反应,则溶质为:

NaCl,如果氢氧化钠过量,则溶质为:

NaOH、NaCl,如果稀盐酸过量,则溶质为:

NaCl、HCl,故猜想二:

NaCl、NaOH;

猜想四不合理,因为氢氧化钠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不能共存;

实验探究:

(1)氯化铜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氯化钠,故滴入氯化铜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不含氢氧化钠;

(2)结论为:

溶液中有HCl,碳酸钾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二氧化碳和水,现象为:

产生气泡;

得到结论:

溶液pH<7,加入碳酸钾,产生气泡,说明溶液中含HCl,故溶质为:

NaCl、HCl,故猜想三成立;

评价反思:

①测定溶液的pH值,应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在pH试纸上,观察颜色的变化,然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不能直接伸入待测液中,故操作中的错误是:

pH试纸直接伸入待测溶液中;

②硝酸银和氯化钠、氯化氢均能反应生成氯化银,故产生白色沉淀,不能说明溶液中一定含有HCl。

15.    CuSO4    Na2CO3、BaCl2    Na2SO4    否    NaOH    NaCl

【解析】

【详解】

(1)取少量固体溶于足量的水过滤得到白色固体A和无色滤液B,则原固体中一定不含有CuSO4,因为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且形成蓝色沉淀;

(2)向白色固体A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固体全部溶解,且有气泡生成,故白色固体A为氯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的碳酸钡,原固体中一定含有BaCl2、Na2CO3,一定不含Na2SO4,因为硫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的硫酸钡不溶于酸;

(3)取少量滤液B,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不一定含氢氧化钠,因为溶液中可能含碳酸钠,碳酸钠显碱性,也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故填:

否;

(4)另取一份滤液B,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滤液B中含碳酸钠,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氯化钠,且能将碳酸钠除尽,再向上层清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说明滤液B中含氢氧化钠,原固体中一定含NaOH;

(5)以上实验,无法确定是否含NaCl,没有关于氯化钠的验证。

16.

(1)二

(2)解:

设小苏打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x

x≈93.3%

答:

小苏打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93.3%

【解析】

(1)

由表中数据可知,第一次向9g小苏打中加入50g稀盐酸,生成2.2g二氧化碳,第二次向9g小苏打样品中加入100g稀盐酸,生成4.4g二氧化碳,说明第一次小苏打过量,稀盐酸完全反应,第三次向9g小苏打样品中加入150g稀盐酸,生成4.4g二氧化碳,说明第三次小苏打完全反应,稀盐酸过量,故第二次实验中碳酸氢钠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2)

见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