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第七册数学.docx
《浙教版第七册数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教版第七册数学.docx(7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教版第七册数学
第一单元年月日
一.教学内容
1.年月日的认识
2.24时计时法
3.实践活动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
了解有关大月、小月、平年、闰年、季度、世纪等方面的知识。
集注每个月各有多少天、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
2.使学生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能够口答一些简单的求经过时间的应用题。
3.培养学生观察、推理的能力。
4.使学生会对24时计时法和12时计时法进行简单的应用。
5.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珍惜时间。
6.在教学中使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界的联系。
三.教学重点
1.大、小月的记忆,平年、闰年的判断。
2.24时计时法的认识和应用。
3.求经过时间。
四.教学难点
会解答简单的求经过时间的应用题。
五.知识联系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过时、分、秒的基础上,介绍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六.知识结构
(一)年、月、日
1.年月日等时间概念的意义
(1)年历的认识
(2)大月、小月的认识
(3)平年、闰年的认识
(4)季度的了解
(5)世纪的认识
2.经过时间的推算(例1)
(二)24时计时法
1.24时计时法的认识
2.两种计时法的转化
3.时间和时刻概念
4.求经过时间
第一节
教学内容:
年、月、日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有关部门大月、小月、平年、闰年、季度等方面的知识。
记住每个月各有多少天,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
知道一个世纪是一百年。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分析和判断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
教学难点:
大月、小月的记忆,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提问:
1.5时30分15秒开始演示动画片,这里面有哪几个时间单位?
2.谁来说说悉尼的奥运会是哪年哪月开始的?
(板书:
2000年9月15日)这里面有哪几个时间单位?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时、分、秒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
(擦掉板书中的数字)
二.新授:
1.在学习之前老师先问你们点事情。
咱们班上的胡海青今年几岁了?
那你已经过了几个生日了?
我认识一个老爷爷今年已经60岁了,而他只过了15个生日,同学们,你知道这是什么道理吗?
想知道吗?
等我们学习完年、月、日之后,相信大家就都能回答这个问题了!
2.一年有几个月,你们知道吗?
每个月的情况都不一样,具体是什么情况呢?
现在就请把你的年历卡拿出来,边看边思考这样两个问题。
(自学之后,四人一组讨论)
出示思考题:
(投影)
1.看年历,找出各月份的天数。
按天数,12个月可以分几类?
2.1996年和1997年全年各有多少天?
你是怎样计算的?
3.讲解有关月的知识。
按天数,12个月可以分几类?
(板书:
31天、30天、29天、28天)
具体说说每个月分别属于哪类?
(板书:
1、3、5、7、8、10、12和4、6、9、11)怎样才能记住大月和小月呢?
。
出示左拳头图(投影):
让学生自己握起左手数一数。
举牌游戏:
大月举对勾的牌,小月举叉子的牌。
(引出2月)
不计算你能说出每一年的天数都一样吗?
为什么天数会不一样呢?
那怎么能算出全年共有多少天的?
(板书列式)
我们把二月份28天的年份叫做平年,二月份29天的年份叫做闰年。
(板书:
平年、闰年)
学生边回答老师边板书:
年月日
一年12个月365天
(1、3、5、7、8、10、12)叫大月31天
(4、6、9、11)叫小月30天
1996年(闰年)2月29天(全年有366天)
1997年(平年)2月28天(全年有365天)
在回答第3问的时候老师讲解:
由于天数不定,人们把31天的月份叫大月,30天的月份叫小月。
怎样才能记住大月和小月呢?
。
出示左拳头图(投影):
让学生自己握起左手数一数。
举牌游戏:
大月举对勾的牌,小月举叉子的牌。
(引出2月)
4.在回答第4问的时候老师提问:
你是怎么算出全年共有多少天的?
(板书列式)
为什么天数会不一样呢?
5.在回答第5问的时候老师讲解为什么会有闰年:
我们把二月份28天的年份叫做平年,二月份29天的年份叫做闰年。
那为什么会有闰年呢?
经过科学家的测定,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大约是365天6小时。
一年以365天计算比较方便,这样一年就少算了大约6小时,四年就少算了大约24小时,即少算了一天,因此每4年就要增加一天,增加这一天的那一年便是闰年,又因为4年中大约少算的24小时,实际上并不是24小时,如果常年累月也会造成误差,所以遇到整百年一般不闰,必须是400年的倍数才是闰年。
因此,有一句话叫:
四年一闰。
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算一算你手中的年历是不是4的倍数?
(找学生回答)
那1900年怎么算呢?
(遇到整百年,必须是400的倍数)
小结判断平年和闰年的方法。
练习:
判断下面哪些是平年,下面哪些是闰年。
19051840190219441955
19761987199221002400
6.老师说明:
一年有四个季度。
这和我们说的春、夏、秋、冬四季是不同的。
板书:
一月、二月、三月第一季度
四月、五月、六月第二季度
七月、八月、九月第三季度
十月、十一月、十二月第四季度
第一、二季度是上半年,第三、四季度是下半年。
7.一百年是一个世纪,“世纪”也是时间单位。
(板书:
世纪)
例如:
从1800年到1899年是十九世纪,从1900年到1999年是二十世纪,从2000年到2099年是二十一世纪,我们刚刚进入到二十一世纪。
练习:
提问:
伟大领袖毛泽东生于1893年12月26日,他生于哪个世纪?
你生于哪一年?
是哪个世纪?
8.全课小结
开始我讲的故事,通过对“年、月、日”的学习,大家明白其中的道理吗?
张峰的爷爷平均4年才过一个生日,所以他是闰年2月29日出生的。
三.巩固练习
(一).你有什么好方法能记住各月有多少天吗?
出示儿歌(投影):
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
四、六、九、冬三十整,二月只有二十八。
平年三百六十五,闰年再把一日加。
(二).填空
1.1年5个月=()个月
2.29个月=()年()个月
3.5月最后一天是()日,是第()季度。
4.7月和8月共有()天。
5.2000年是()年,在()世纪。
(三).判断
1.4月、6月、9月、11月是小月,每月30天。
()
2.凡单数的月都是大月。
()
3.二月份只有28天。
()
4.7月1日是党的生日,它的前一天是6月30日。
()
5.1800年的2月有29天。
()
板书设计:
年月日
一年12个月365天
(1、3、5、7、8、10、12)叫大月31天
(4、6、9、12)叫小月30天
1996年(闰年)2月29天(全年有366天)
1997年(平年)2月28天(全年有365天)
课后随记:
第二节
教学内容: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如何计算周年、周岁,能够口答一些比较简单的计算周年、周岁的应用题。
教学重点:
计算周年、周岁
教学难点:
计算周年、周岁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答下面各题
1.一个有几个月?
大月有几天?
小月有几天?
分别是哪几个月?
2.一年有几天?
有366天叫什么年?
365天呢?
3.多出的一天在几月?
平年2月有几天?
闰年呢?
4.一个世纪有多少年?
一年有几个季度?
一个季度有几个月?
第一季度是几月到几月?
有多少天?
二.新授
例1.赵健1988年1月1日出生,到2000年1月1日,他几周岁?
学生读题,教师提问:
1.从1988年1月1日到1989年1月1日他是多大?
2.从1988年1月1日到1990年1月1日他是多大?
3.到1991年1月1日呢?
4.到2000年1月1日呢?
5.谁能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有没有什么简单的办法?
小结:
可以用2000减1988得出12,就是他的年龄。
我们现在就用这方法做下面一题。
想一想:
中国共产党1921年7月1日成立,到今年7月1日是多少周年?
学生读题。
提问:
1.谁能用刚刚小结出的方法做这题?
2.谁来用老办法给他检验一下是否做对了?
三.巩固练习
1.中华人民共和国是1949年10月1日成立的,到今年10月1日是多少周年?
2.伟大领袖毛泽东成语1893年12月26日,他生于哪个世纪?
到今年是他诞辰多少周年?
3.你今年几周岁?
你生于哪个世纪?
板书设计
求周年、周岁
例1:
赵健1988年1月1日出生,到2000年1月1日,他几周岁?
答:
他是12周岁。
课后随记:
第三节
教学内容:
24时计时法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24时计时法。
2.使学生熟练掌握24时计时法和12时计时法互相的转化规律。
教学重点:
了解并掌握24时计时法。
教学难点:
24时计时法和12时计时法互相的转化规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们知道一年有几个月,1个月里有几天,那么一天中有几小时呢?
2.在日常生活中,你们见过这样的时间吗?
19:
00等
二.新授:
1.教师边拨动表针边结合生活中的事件按时间顺序叙述。
(1)“在夜里时针和分针都指12,正是夜里12时是上一天的结束也是下一天的开始,所以称它为零时。
”
(2)表针拨到2、3时,“这时大家还在熟睡。
”
(3)拨到5、6时,“天快亮了,准备上班的人要起床了。
”
(4)到中午12时,我们吃饭的时候,时针正好走了一圈,是12小时。
(5)到午夜12时也就是零时,表示这一天结束,下一天开始,这是时针刚好走了两圈。
一天是24小时。
2.24时计时法
(1)如果邮局、铁路、广播等部门要每个时间都有注明例:
上午8时,下午8时,中午12时,夜里12时等,非常麻烦,而且容易造成误解,发生事故。
采用24时计时法,就比较准确方便了。
(2)教师边拨动表针,边说明,下午1时是13时,下午2时是14时,再往下可由学生一一对应着说出,一直到夜里12时,24时,也就是第二天的零时。
(3)找一找24时计时法与12时计时法的区别和转化规律。
3.说一说
(1)用24时计时法说出下面的时刻
早上7时、中午12时、夜里12时、下午8时、上午8时、晚上9时、中午1时、晚上11时
(2)铁路旅客列车时刻表上写着某次列车19:
45开车,你能说出它是在上午或者下午几时几分开车吗?
三.巩固练习
1.口答:
一天有几小时?
,16时是下午几时,18时45分是下午几时几分?
2.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下面时间
上午10时、下午7时、晚上10时、下午4时、下午2时
板书设计:
24时计时法
12时计时法-----24时计时法
一天有24小时下午1时-----13时
下午2时-----14时
下午3时-----15时
…….
互化方法:
用12时计时法的时刻加12得24时计时法的时刻。
用24时计时法的时刻减12得12时计时法的时刻。
课后随记:
1.面积和面积单位
第一节
教学内容:
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概念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面积单位,会用单位进行测量。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念的能力,建立出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时间第一的观点。
教学重点:
理解面积的含义,认识面积单位。
教学难点:
区分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复习长度单位(板书)
2.老师出示一个镜框,里面镶有一张大奖状。
介绍:
期末我校要为连续荣获“优秀班集体”的班级颁发一张大奖状并用镜框镶起来。
问:
现在请同学们帮助算一下,要做一个像这样长5分米,宽4分米的镜框,需要多长的铝条?
18分米就是这个镜框的什么?
设疑:
光有镜框还不行,还需要给这个镜框配一块合适的玻璃做镜面,那么要配多大的玻璃,这个镜框面的大小又叫什么呢?
我们就要学习一个新知识,就是面积。
出示课题:
面积。
二.新授
1.教学“面积”的含义
在讲台桌上摆着各种东西,让学生观察教师现在摸的是它们的什么?
(表面)
这些东西又统称为物体,那么比一比自己手里的本,问谁的表面大谁的表面小。
这说明物体表面有大小之分,所以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板书)
出示我们以前学过的几种平面图形。
让学生判断大小,(抽拉)这说明平面图形的大小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把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小结:
什么叫做面积?
(要求说的时候要全面)
强调用“或”连接。
让学生举例什么叫面积。
(举出物体和平面图形两种,说的时候要完整)
2.面积单位
刚刚我们学习了什么叫面积,还知道了物体的面积和平面图形的面积。
在这个单元里我们重点研究平面图形的面积。
老师这里有两个图形,你能通过观察知道这两个图形的面积谁大谁小吗?
老师这里还有这样两个图形,现在你能不能观察出它们的面积谁大?
有没有什么办法?
(把图形上画上方格,再数格的多少)
再看看这两个图形上也有方格,而且是一样多,你说它们一样大吗?
为什么方格一样多而不一样大呢?
所以我们要规定小方格的大小,也就是面积单位。
拿出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
自己测量一下小正方形的边长。
说明:
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
(板书)
从表述上看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有什么不同?
(平方)
练习:
2个1平方厘米是几平方厘米?
5个1平方厘米是几平方厘米?
9平方厘米里面有几个1平方厘米?
拿出自己的正方形用自己的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一摆,看能摆下几个小正方形,它的有几平方厘米?
为什么?
如果用你手里的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测量一下你桌面的大小,你觉得行吗?
有没有什么问题?
为什么?
小组讨论:
什么是1平方分米?
自己制作一个1平方分米的面积单位?
说明:
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
(板书)
练习:
用1平方分米的面积单位测量一下你的数学书皮的面积大约是多大?
(说明这样测量只能得到一个大约的数字,更为精确的测量方法我们下一节课再研究。
)
如果用1平方分米的面积单位去测量教室地面的大小,你觉得怎么样?
那么我们需要什么?
(一个再大一些的面积单位)
好,我们现在就来自己试想一下,1平方米应该怎么定义。
说明:
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米。
(板书)
3.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的比较
1厘米是长度单位,表示的是一条线段的长度。
1平方厘米是面积单位,表示的是拿线段围成的一个面的大小。
让学生自己说说还有什么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容易混。
4.小结:
我们今天都学习了那些内容?
三.练习:
见书
板书设计:
物体表面
面积或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平面图形
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面积单位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课后随记:
第四节
教学内容:
求经过时间
教学目的:
通过例题的教学使学生学会用口头推算计算出经过时间,并能口答一些简单的求经过时间的应用题。
教学重点:
如何求经过时间。
教学难点:
如何求经过时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昨天我们学习了24时计时法,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以下如何计算工作时间。
(板书课题)
二.新授
例2:
一架从北京飞往乌鲁木齐的民航班机,13时起飞,16时55分到达。
路上共飞行多少时间?
1.演示:
拨动指针
2.提问:
(1)从13时到14时经过了几小时?
(2)到15时经过了几小时?
(3)16时呢?
(4)16时55分呢?
3.学生小结:
你是如何推算出来的?
(板书答题)
例3:
某电视台从早上6时开始播放节目,晚上11时结束。
一天共播放多少时间?
1.提问:
(1)你能用上题总结出的方法做出来吗?
(2)在你的解答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
(3)你用什么方法解决了?
2.比较学生所用的方法:
分段计算和利用24时计时法计算。
3.小结:
通过例3我们学了什么新方法?
三.巩固练习:
1.提问:
所有的时间单位是什么?
它们之间的进率是什么?
2.出示电视时间表:
7:
00东方时空
9:
00少儿节目
……
提问:
(1)小红吃早饭的时候,她爸爸正在看东方时空,她是几点吃早饭的?
(2)如果小红要看少儿节目,她必须从几点起开始写作业?
(作业1小时)
课后随记:
第二单元混合运算和应用题
七.教学内容
4.混合运算式题
5.应用题
八.教学目标
7.使学生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能够正确地计算三步混合运算式题。
8.使学生能够解答两步计算的一般应用题,进一步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9.结合解题和计算,进一步培养学生检查和验算的学习习惯,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
九.教学重点
4.小括号里有两级运算的式题。
5.两步应用题。
(归总和差对应)
一十.教学难点
1.小括号里有两级运算的式题。
2.归总和差对应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答方法。
一十一.知识联系
1.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过两级混合式题和带一个小括号的两步计算式题的基础上学习的。
2.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简单的两步应用题的基础上,从列分步算式过渡到列综合算式。
一十二.知识结构
(三)三步计算式题
3.三步计算的混合运算式题,不带括号。
(1)一般情况(例1)
(2)特殊情况(例2:
两步两级运算可以同时算)
4.带括号的三步计算的混合运算式题
(1)小括号里有两级运算的式题(例3)
(2)带两个小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例4:
可同时算括号)
(四)应用题
1.连乘两步应用题(例1)
2.连除两步应用题(例2)
3.归总应用题(例3)
4.差对应应用题(例4)
1.式题
第一节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学会解答小括号里含有两级运算的三步混合运算式题。
2.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书写要整齐,清楚,格式规范。
教学重点:
让学生掌握在小括号里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也要按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小括号中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5×2÷5×22+3×2+3(86-6)÷(2×4)
7+3-7+3(18+2)×6÷3500÷25×4÷5
15×(6+3)24×2-42÷7200-180÷60
2.口答:
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如果只有乘除法运算顺序是什么?
在有括号的算式里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二.新授:
例1.120-(81+38÷19)
=120-(81+2)
=120-83
=97
提问:
1.题目里有哪些运算符号,括号里有什么运算?
2.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什么?
3.在括号里有加又有除先做什么呢?
学生口述,教师板书。
小结运算顺序,并用红笔在题目上标出。
练一练:
(459-27×5)÷36
提问:
括号里既有减法又有乘法,应该先做什么?
后做什么?
学生试做,订正。
三.巩固练习
1.口算:
2+8÷2+8400÷40+200÷5
2×8-2×8(400÷40+200)÷5
2+8-2+8400÷(40+200÷5)
2.判断:
(137-37)÷25×4
=100÷100
=1()
215×(800-400÷25)
=215×(400÷25)
=215×16
=3440()
3.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
1120-(280-960÷16)
48×(102+203÷7)
4.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62-4×6÷385+40×20-5
(162-4×6)÷385+(40×20-5)
(162-4)×6÷3(85+40)×20-5
四.课堂小结
1.在小括号里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也要按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2.计算时注意以下几点
(1)审题写序号
(2)计算要认真
(3)致意括号不丢项
(4)不抄错数和符号
板书设计:
四则混合运算
例1.120-(81+38÷19)
=120-(81+2)
=120-83
=97
在小括号里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也要按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课后随记:
第一节
教学内容:
归总应用题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归总应用题的解题关键是总数不变,理解为什么要先求总数及怎么样求总数。
2.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分析和解答归总应用题。
教学难点:
理解为什么要先求总数及怎样求总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学过的数量关系式有哪些?
单价、数量、总价一组
速度、时间、路程一组
工效、工时、工总一组
2.要求下列问题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1)平均每筐苹果多少元?
(求单价)
(2)修一条水渠几天完成?
(求工时)
(3)一共行了多少千米?
(求路程)
(4)平均每天修多少米?
(求工效)
提问:
A.求什么?
B.公式是什么?
C.指出条件是什么?
D.结合题意说具体条件是什么?
3.书上22页,准备题。
二.新授:
例3.一列火车从甲地到乙地用12小时,平均每小时行72千米,火车提速以后,平均每小时行96千米。
现在火车从甲地到乙地要用多少小时?
1.学生读题,说已知条件和问题。
2.教师根据已知条件画线段图。
3.看图提问:
我们用一条线段来表示甲、乙两地的路程。
提速前火车用12小时行完,平均每小时行72千米。
(1)而火车提速后,平均每小时要行96千米,提速后行的是哪段路?
谁能在图上指出?
(2)从图上看两段路的长有什么关系?
说明什么问题?
(要行的路全长不变,也就是路程不变)
(3)再看图说说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4)谁来说说你打算如何解答?
(因为路程没变,我们可以根据提速前的速度和时间先求出总路程,再根据总路程和提速后的速度求出提速后所用的时间)
板书答案。
4.小结:
这道题的解题关键是什么?
三.巩固练习:
书上23页,试一试。
1.出示图,让学生看图编应用题。
如果提速后,火车从甲地到乙地只用了8小时,这时火车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2.读题,提问:
(1)现在是让我们求什么?
(速度)谁的速度?
(2)求速度要知道什么?
不知道怎么办?
(3)为什么可以用提速前的总路程?
(4)怎么列式?
(板书)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类应用题有一个什么特点?
(总量是固定不变量,都要先求出总量才能进一步解答)
因为这类题必须先用乘法求出不变的总量,所以又叫归总应用题。
(板书课题)
板书设计:
归总应用题
例3.一列火车从甲地到乙地用12小时,平均每小时行72千米,火车提速以后,平均每小时行96千米。
现在火车从甲地到乙地要用多少小时?
A.求甲、乙两地之间的路程。
列综合算式:
72×12=864(千米)72×12÷96
B.再求提速以后要用的多少小时。
=864÷96
864÷96=9(时)=9(时)
答:
要用9小时。
课后随记:
第二节
教学内容:
归总应用题练习
教学目的:
1.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归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