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社会知觉与印象管理.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107026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5社会知觉与印象管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05社会知觉与印象管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05社会知觉与印象管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05社会知觉与印象管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05社会知觉与印象管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5社会知觉与印象管理.docx

《05社会知觉与印象管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5社会知觉与印象管理.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5社会知觉与印象管理.docx

05社会知觉与印象管理

第五章社会知觉与印象管理

一、单项选择题

1.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的网络叫()

A.角色B.印象

C.自我概念D.图式

2.最重要的认知他人的信息线索()

A.身体语言B.身体运动

C.目光接触D.面部表情

3.个体对认知对象的某些品质一旦形成倾向性印象,就会带着这种倾向去评价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这是()

A.马太效应B.首因效应

C.光环效应D.近因效应

4.在印象形成的过程中,最新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

A.刻板印象B.首因效应

C.光环效应D.近因效应

5.以一定的方式去影响他人对自己的印象,称为()

A.印象管理B.印象形成

C.初次印象D.印象修正

6.一般说来,()更接近于大多数人印象形成过程的实际情况

A.加法模式B.加权平均模式

C.平均模式D.中心品质模式

7.刻板印象具有()的意义,使人的社会知觉过程简化

A.消极B.破坏性

C.概括定型D.社会适应

8.首因效应的存在表明()很重要,个体对后续信息的解释往往是以其为根据来完成的。

A.印象形成B.第一印象

C.信息加工D.印象管理

9.印象管理是一种(),在人际交往中,互动的双方都知道对方不断地观察、评价自己,所以个体往往不断调整自己的言辞、表情和行为等,以期给对方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

A.信息加工B.社交技巧

C.情感过程D.影响力

10.在形成总体印象时,将各个特征的分值加以平均,然后根据平均值的高低来形成对他人的好或不好的总体印象,被称为印象形成中的()

A.平均模式B.定型

C.加权平均模式D.加法模式

11.社会知觉是个体对他人、群体以及对()的知觉。

A.自己B.自然

C.社会D.环境

12.在印象管理中,为使他人对自己产生良好印象,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个体往往会承认自己某些小的不足,以使自己在抬高某些重要方面时变得可信。

这种做法被称为()

A.自我暴露B.自我抬高

C.隐藏自我D.形象塑造

13.一个长相漂亮的人往往在大多数方面都被别人做较高的评价,是由于()的作用。

A.正性偏差B.晕轮效应

C.整体印象D.第一印象

14.“个体把自己当作主要对象时的心理状态”是指()

A.自我图式B.自我概念

C.自我觉知D.自我确认

15.为了增加他人的顺从,先提出一个小的要求,等他人满足该要求后,再提出一个较大的要求,这是()

A.登门槛技巧B.门前技巧

C.折扣技巧D.“滚雪球”技巧

16.社会认知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心理过程有其独特的特征。

在这些特征中,个人为了与外界环境获得平衡,适应社会,运用认知机制抑制某些刺激物的作用属于()

A.认知的选择性B.认知反应的显著性

C.认知的防御性D.认知的完形特征

17.个人倾向于把有关认知客体的各方面特征材料加以规则化,形成完整的印象,这属于社会认知特征的()

A.选择性B.认知反应的显著性

C.防御性D.完形特征

18.人们通常认为女人“感情丰富”“心肠软”,这属于()

A.人的图式B.自我图式

C.角色图式D.事件图式

19.如果某人在初次会面时给人留下了良好的印象,这种印象就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影响人们对他以后的一系列心理和行为特征的解释,这种现象属于()

A.首因效应B.相似假定作用

C.近因效应D.光环效应

20.在我们形成印象的时候,有些特性的信息常常更有分量,并能改变整个印象,这些特性称之为印象形成的()

A.一致性B.评价的中心性

C.中心特性作用D.片面性

二、多项选择题

1.常用的印象管理策略包括()。

A.隐藏自我

B.投人所好

C.自我抬高

D.按社会期待管理自己

2.在印象形成中,信息出现的顺序对形成印象有重要作用。

正确的表述是()。

A.近因效应是第一印象的机制

B.最初出现的信息影响最大,称为首因效应

C.最近出现的信息影响也较大,称为近因效应

D.首因效应是第一印象的机制

3.社会知觉包括()。

A.对他人表情的知觉 

B.对他人人格的知觉

C.对人际关系的知觉

D.对行为原因的知觉

4.印象形成的信息整合模式中的加权平均模式,考虑了()这些因素。

A.是否处于中心位置

B.逻辑上判断各特征的重要性

C.积极特征与消极特征的强度

D.积极特征与消极特征的数量

5.影响社会知觉的主观因素包括()。

A.情绪

B.兴趣

C.动机

D.经验

6.进行社会知觉时,图式对新觉察到的信息起着()作用。

A.选择

B.引导

C.组合

D.解释

7.图式的作用包括()

A.影响个体对他人的知觉和自我知觉

B.影响对注意对象的选择

C.影响记忆

D.影响能力

8.一般来说,近因效应容易出现在()的人之间

A.熟悉

B.不熟悉

C.亲密

D.不亲密

9.印象形成中的信息整合模式包括()

A.加法模式

B.平均模式

C.加权平均模式

D.中心品质模式

10.在有限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刻板印象往往具有消极的性质,会使人对某些群体的成员产生()

A.态度

B.偏见

C.歧视

D.距离

三、填空题

1.是印象形成的重要依据,是印象形成的基本维度。

2.内隐社会认知的特征:

、、和。

3.慈悲效应是指人们在评价他人时对他人的超过的倾向。

4.上下文效应有两类:

和。

5.社会认知的过程中存在两种信息加工方式:

和。

四、名词解释

1.社会认知

2.印象形成

3.首因效应

4.晕轮效应

5.内隐社会认知

五、简答题

1.什么是社会知觉,社会知觉有哪些特点?

2.举例首因效应和晕轮效应怎样在印象形成中具有定向作用。

3.社会知觉的效应有哪些?

4.人们使用哪些线索知觉他人的外部信息?

六、论述题

1.试分析内隐社会认知在认识自我方面的价值。

2.结合自己实际,试分析怎样进行印象管理?

 

第五章社会知觉与印象管理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2.C3.C4.D5.A6.C7.D8.B9.B10.A11.A12.B13.B

14.C15.A16.C17.D18.C19.A20.C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2.BCD3.ABCD4.BCD5.ABCD6.BD7.ABC8.AC

9.ABCD10.BC

三、填空题

1.第一印象好恶评价

2.社会性积淀性无意识性启动性

3.正性评价负性评价

4.对比同化

5.控制加工自动加工

四、名词解释

1.社会化:

社会化是指个体通过与社会的交互作用,适应并吸收社会的文化,形成适合于该社会与文化的人格,掌握该社会公认的行为方式,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1.社会认知:

是指如何对他人和群体形成印象以及如何对这一印象做出推论的过程

2.印象形成:

指我们把他人若干有意义的人格特质进行概括、综合,形成一个具有结论意义的特性的过程。

3.首因效应:

最先接触到的信息往往对印象的形成有更强烈的影响,这种现象叫做首因效应。

4.晕轮效应:

又称为光环效应,它是指评价者对一个人多种特质的评价往往受其某一特质高分印象的影响而普遍偏高,就像一个发光物体对周围物体有照明作用一样。

5.内隐社会认知:

是指在社会认知过程中,虽然个体不能回忆某一过去经验,但这一经验潜在地对个体的行为和判断产生影响

五.简答题

1.什么是社会知觉?

社会知觉有哪些特点?

答:

社会知觉是指如何对他人和群体形成印象以及如何对这一印象做出推论的过程。

社会知觉的特点:

知觉的选择性,认知反应的显著性,认知的完形特性和偏差性。

2.举例首因效应和晕轮效应怎样在印象形成中具有定向作用。

答:

在我们的认知过程中,信息顺序的不同可以使我们产生不同的印象。

尤其是最先接触到的信息往往对印象的形成有更强烈的影响,这种现象叫做首因效应,也叫最初效应。

与首因效应相对应,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对印象形成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近因效应。

我们在与人交往的时候,会迅速地形成一个基本印象。

在日常生活中,首因效应是经常发生的。

一位有经验的教师会把给学生的第一次授课准备得非常充分,讲解得十分精彩,学生会对这位教师形成积极的、良好的第一印象。

近因效应的产生,是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有的印象已经淡忘,人们回忆旧有的信息存在一定的困难;与此同时,不断有新的信息出现,人们对一个人的判断要依赖于目前的情境。

因此,新近的信息就成为人们对他人形成印象的主要依据。

3.社会知觉的效应有哪些?

答:

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晕轮效应、慈悲效应、否定效应、头顶效应、框架效应、上下文效应、后见之明效应、虚假一致效应。

4.人们使用哪些线索知觉他人的外部信息?

答:

主要通过外表和非语言交流,非语言交流包括:

表情、目光接触与注视、身体语言。

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外貌具有吸引力的人被认为是有趣、善于交际的,在生活和爱情方面都更成功。

人们好像有一种定势思维,即美的就是好的。

表情可以表明人们的心情和情绪,是最重要的一种非语言交流方式。

无论你身处何地,即使在异国他乡,不懂当地的语言,都可以轻松的辨认出对方的表情,并对他的情绪做出准确的推断。

目光接触和注视就是强有力的认知他人的信息线索。

比如,注视某人意味着沟通的兴趣,可能决定着两个陌生人是否可以开始交谈。

身体语言有助于我们的语言交流,一个简单的手势可以代表许多无声的话语。

六、论述题

1.试分析内隐社会认知在认识自我方面的价值。

答:

内隐社会认知是指在社会认知过程中,虽然个体不能回忆某一过去经验,但这一经验潜在地对个体的行为和判断产生影响。

在社会认知过程中,内隐社会认知过程中的行为者主体不能意识到某一过去经验,而外显社会认知过程中的行为者主体却能够意识到。

内隐社会认知具有鲜明的特征:

第一,社会性。

内隐社会认知涉及到对人以及人际关系等社会对象的认识活动,包含了一定的社会历史意义。

第二,积淀性。

内隐社会认知是在以往的生活经历中形成的,而且会对以后的行为产生影响,是长期积累的结果。

第三,无意识性。

内隐社会认知的发生、发展以及后来对个体行为产生的影响都是在个体本身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发生的,是自动的、无意识的操作过程,难以用语言来描述。

第四,启动性。

过去的经验会对当前产生个体自身意识不到的影响,这是一种启动效应。

内隐社会认知对自我自尊的影响:

内隐自尊指人们在对与自我相关或自我无关的客体进行评价时的一种自我态度效应,这种态度效应是无法通过内省的方式被意识到的。

当个体外显自尊高时,其内隐自尊水平越低,则有越多的愤怒、攻击行为。

高外显自尊个体因其内隐自尊水平不同而表现了不同水平的防御倾向。

内隐自尊具有相对稳定性的特点,但在某些特殊条件下,如失败反馈时,内隐自尊并不稳定。

内隐社会认知对自我态度的影响:

内隐态度是指过去经验和已有态度积淀下来的,一种无意识痕迹潜在地影响个体认识社会的情感倾向和行为反应。

内隐态度是无意识的,人们不能意识到自己的内隐态度是什么,也不清楚自己的内隐态度是怎样形成的。

内隐态度是自动激活的,不需要人的意志努力。

内隐社会认知对刻板印象的影响:

内隐刻板印象是指内省不能确知的过去经历影响着个体对一定社会范畴成员的特征评价。

它是一种自动化的操作,是广泛存在的,其程度要比用外显的测量结果更为严重。

内隐刻板印象也具有内隐操作性,影响着自我的社会交往过程。

2.结合自己实际,试分析怎样进行印象管理?

答:

试图控制别人对自己形成某种印象的过程,就是印象管理。

印象管理在我们的日常交往中是必不可少的,首先,印象管理是调节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能够给他人留下好印象,因此我们会主动维护并塑造自己良好的形象来影响他人的评价。

其次,印象管理是我们适应社会的重要方法。

每个人按社会的期待做事,使自己的言行符合角色规范的要求,对自己的言行举止进行规范管理,只有这样才能维持良好的角色形象,为社会中的人们所接受。

人们使用各种策略来控制他人的认知、提高自己的形象,有些策略可以很好的起到印象管理的作用,可以创造出好的社交印象,这一类策略我们可以大体分为两类:

自我美化和他人美化,另一类策略可能会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自我美化是指通过努力增加自己对他人的吸引力来提高自己的形象。

自我美化是指通过努力增加自己对他人的吸引力来提高自己的形象。

自我美化的具体策略主要包括两方面:

一是通过美观得体的穿着、整洁的外表和各种装饰(如,眼镜可以增强聪明的印象)来美化外表;二是努力以肯定的评语描述自己,比如,诉说自己如何克服困难,或如何振作起来面对挑战的经历。

人们最常使用的他人美化的策略是奉承,也就是发表言论赞扬他人,赞扬他们的特质或业绩。

其他的他人美化的策略还有,对他人的观点表示赞同,对他人感兴趣,给他人施以恩惠,询问他人的意见并给予积极的反馈,或者通过口头的形式表达喜爱,通过频繁的目光接触、点头、微笑等非语言的形式表达好感。

其他策略如威胁和恳求,这些策略往往都是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特殊目的而使用的,这些策略虽然不被人们所接受,但在某些情况下,也是必不可少的。

 

张丽军(哈尔滨医科大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