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文化内涵的挖掘对内蒙古旅游文化发展的作用.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10227 上传时间:2022-11-0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蒙古文化内涵的挖掘对内蒙古旅游文化发展的作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蒙古文化内涵的挖掘对内蒙古旅游文化发展的作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蒙古文化内涵的挖掘对内蒙古旅游文化发展的作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蒙古文化内涵的挖掘对内蒙古旅游文化发展的作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蒙古文化内涵的挖掘对内蒙古旅游文化发展的作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蒙古文化内涵的挖掘对内蒙古旅游文化发展的作用.doc

《蒙古文化内涵的挖掘对内蒙古旅游文化发展的作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蒙古文化内涵的挖掘对内蒙古旅游文化发展的作用.doc(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蒙古文化内涵的挖掘对内蒙古旅游文化发展的作用.doc

蒙古文化内涵的挖掘对内蒙古旅游文化发展的作用

(林富平内蒙古农业大学林学院呼和浩特010018)

摘要内蒙古自治区拥有丰厚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但长期以来,却一直没有很好地挖掘利用。

原因固然很多,但最主要的是没有建立起一个明确的开发理念,对内蒙古自治区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缺乏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在开发内容和模式选择上思路单一,通过对草原旅游文献探讨与个案研究发现产品开发低级,景点雷同性强,文化内涵不足是目前草原旅游开发中主要存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以我国最主要的草原目的地——内蒙古自治区为例,提出草原旅游开发文化内涵提升的纵向结构层次和地域文化凸显的空间差异化开发策略,以更全面挖掘和提升内蒙古草原旅游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蒙古文化内涵内蒙古旅游文化发展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回归自然旅游的出现与升温,草原旅游受到学界和业界的关注。

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许多学者对草原旅游的环境影响、资源条件分析、开发方向进行分析,尤其是生态旅游的开发关注较多,有的研究还试图引入新理论拓宽草原旅游研究视角。

研究区域主要集中于内蒙古、新疆、河北,也涉及南方草山。

随着草原旅游的不断发展,经营者不断增多,景点雷同性增强,旅游者需求转变,提升和挖掘草原旅游的文化内涵成为草原旅游发展的迫切需要。

虽有学者提及文化内涵的凸现,也有从民俗学的角度进行研究,有学者关注草原文化研究,但缺乏从旅游开发的角度对开发中需要的文化内涵具体开发内容、开发结构的研究。

但以上研究及其旅游文化涵突现的呼吁、文化旅游产品构建研究和其他相关探索对草原旅游文化内涵提升研究提供了相关借鉴。

 内蒙古自治区是以蒙古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自治区。

自古以来,以蒙古族为代表的北方游牧民族,就活跃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

匈奴、东胡、鲜卑、突厥、契丹、女真、蒙古人先后以主角的身分演绎了一幕幕波澜壮阔的历史剧,创造了辉煌灿烂的草原文明,积淀了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独具特色的民俗。

这些历史文化遗产和民俗是内蒙古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内蒙古开展民族文化旅游的基础条件。

但由于认识上的或其他方面的原因,长期以来,却一直没有很好地挖掘利用。

这一现象已引起了许多有识之士的高度重视。

内蒙古旅游业发展到今天,要想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必须从开发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入手,发掘具有内蒙古特色的、高品位的旅游项目,并以此塑造内蒙古的人文形象,提升内蒙古的旅游品位。

但是如何开发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变资源优势为产品优势,却是一个很大的难题。

本文愿就此做一些有益的探讨,以期抛砖引玉,引起更大的关注。

1内蒙古草原旅游发展现存问题

1.1产品开发初级,景点雷同性高

目前内蒙古草原旅游内容较为单一,大多数为草原观光、吃蒙餐、骑马和欣赏民族歌舞,主要集中在观光层次。

再加之草原景观在小的范围内没有明显变化,草原旅游景点景区建设和景观建设内容相对少,使得大量景点在接待设施建设、旅游活动内容组织等方面具有高度雷同性,甚至有人曾戏称内蒙古草原旅游到哪都是“一片草原,一座包;一条哈达,一碗酒;一首民歌,一块肉;一匹马,外加一堆石头(敖包)。

”这使得内蒙古草原吸引力降低,景点之间低水平恶性竞争。

改变现有草原旅游的单调性,增加现有产品经济价值需要文化内涵的挖掘。

1.2景点小散弱差情况严重

由于草原旅游经营成本低和政府加强草原生态利用方式的政策引导,是的近年来草原旅游景点不断增多,但是目前草原旅游点多且分散,景点规模小。

据2003年内蒙古主要草原旅游景区的不完全统计,仅辉腾锡勒(包含多个草原旅游点)达到56万,其他的草原旅游点都在20万以下,其中,年接待游客2万人次以下的景点占到50%。

这种规模小,分布散的局面使得内蒙古至今没有全国有重要影响力和品牌形象的草原旅游区,而且基础设施和管理成本高,管理困难,存在生态环境破坏的严重隐患。

此外,这样局面使得单个景点不具备宣传促销的实力,扩展市场和提高知名度较困难。

1.3主要客源市场被分流

内蒙古草原旅游面临周边市场激烈竞争,河北、北京、吉林、宁夏、甘肃、新疆、陕西等地的草原旅游地对内蒙古草原旅游构成有效竞争,同时近年来相邻的蒙古国草原旅游也异军突起,分流内蒙古主要的海外客源市场。

在这种激烈竞争中,内蒙古草原旅游地想生存与求胜就必须挖掘自己的文化内涵,进行差异化开发,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1.4现有旅游活动不能满足游客

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多和整个社会教育程度的提高,旅游者开始注重旅游的文化含量。

据内蒙古旅游局2003年游客调查显示[29],到内蒙古之前游客最想看到的是草原风光,其人数约占调查总数的58.26%,但旅游者游完后最感兴趣的是民族风情,其比重占43.23%,还有部分游客认为文化表现不足,反映出单纯的草原观光和简单的民俗表演已经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全面文化内涵的提升是市场的迫切需求。

另一方面,由于草原和草原文化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草原的环境创造出灿烂的草原文化,草原文化只有依附于草原才有生命力。

旅游者在观光之后必然想进一步的感受草原文化。

1.5担负环境保护和文化保护重任

草原生态系统本来较脆弱,由于草原景观的均一性,游览区与生活服务区常合为一体并占据草原核心区,使得旅游开发容易造成生态环境破坏。

草原旅游作为草原资源消耗利用的有效替代方式,同时也是有效宣传地域文化和草原文化的窗口。

内蒙古草原文化是世界上任何其它国家和地区都不可替代的,其神话传说、音乐舞蹈、戏曲艺术、雕塑绘画、民族工艺、节庆游乐、婚丧嫁娶、文娱体育、宗教仪式、集市贸易、建筑形式,乃至服饰饮食、待客礼仪等都各有特色。

这种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也呼吁着在草原旅游开发中文化内涵的挖掘和提升,并通过旅游重新认识和审视传统文化的价值。

综上所述,改变草原旅游现存问题,迫切需要挖掘和提升内蒙古草原旅游的文化内涵,以此塑造内蒙古草原旅游的独特卖点,提升草原旅游的品质

2内蒙古民族文化的开发

2.1内蒙古民族文化的核心

内蒙古民族文化的核心部分是草原牧业文化,蒙古族文化是典型代表。

同时,内蒙古民族文化又具有多元特质和地域性差异。

内蒙古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精髓是草原牧业文化。

以蒙古族为代表的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所创造的文化虽然各具特色,但从基本形态上来说属于草原牧业文化,其精华是“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兼容并蓄的人文观和开拓进取的创造精神,表现特征是开放性和流动性,这与中原地区稳定的、保守的农业文化构成鲜明对比。

蒙古族是内蒙古自治区的主体民族,是草原牧业文化的主要创造者,蒙古族文化是草原牧业文化的典型代表,理应成为开发的重点和核心。

内蒙古是多民族杂居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地域辽阔,不仅各民族间有一定的文化差异,就是同一民族由于所处地理环境不同,也存在着一定的文化差异。

所以在开发文化旅游产品时,既要突出重点,又要重视不同民族和不同地域间的文化差异。

2.2内蒙古民族历史文化在开发的过程中的局限性

作为旅游资源,内蒙古民族历史文化在开发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先天的局限性。

游牧文化的开放性和流动性决定了草原游牧民族很少像汉族那样留下很多地面建筑和遗存。

虽然在历史上许多游牧民族都在内蒙古这块土地上留下了他们的光辉足迹,但如果按照旅游资源评价标准对其进行评价打分,就会发现现今所存的大多数遗迹或因体量规模过小,或因已彻底残破,已经缺少了旅游吸引物所要求的必要的价值要素,大多数资源属于不可利用资源,或者说是没有旅游开发价值的资源。

所剩下的很少一部分虽可利用,但也因点小线长,而使旅游价值大打折扣。

在所有的遗存中既没有像秦陵兵马俑那样的遗存,也没有像敦煌莫高窟那样的遗迹,更没有像北京故宫那样的建筑遗留。

大多数历史文化遗址如果作为学术研究或考古研究尚可,而作为旅游景观则无多大吸引力。

这种情况就使内蒙古自治区旅游文化产品的开发陷入了尴尬境地,一方面是源远流长的博大精深的草原文化,一方面是缺少应有的载体,精神的东西多,物化的东西少,精神文化难以物化成旅游产品。

这种状况,就要求我们在开发时,既要充分重视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重要性,又要正视现实,立足可开发的资源。

2.3开发内蒙古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注意

开发内蒙古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必须有所选择,处理好文化与旅游的关系内蒙古历史悠久,民族众多,有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和别具特色的民俗。

这些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独具特色的民俗,为内蒙古民族文化旅游提供了前提。

但值得注意的是:

不是所有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都能或都可以开发成为旅游产品,必须有所选择。

首先,要开发的产品必须符合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法律法规,符合党和国家处理民族问题的立场、观点和原则。

在内容的取舍上,要充分体现党和国家对待民族历史文化的正确态度,去粗取精,存优汰劣,着力弘扬各族的优秀文化。

内蒙古民族文化从总体上来说,是草原文明的优秀文化。

但是,由于是从历史上沿袭下来的,就不能不具有两重性,存在着优秀和落后之分。

优秀的民族文化有利于发扬各民族的优良传统,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对内蒙古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落后的文化,则不利于民族的进步,阻碍社会的发展。

因此,必须选择那些先进的优秀文化,着重展示内蒙古悠久而辉煌的历史,欣欣向荣的发展现状,特别是展示各族人民谁也离不开谁,团结互助、共同发展的美好前景。

通过这种开发与展示让世人了解到内蒙古各民族悠久而辉煌的历史,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开拓进取的创造精神,博大精深的精神文化世界。

特别是通过对草原牧业文化的兼容性和开放性的开发展示,使人们深刻体会到中华民族各民族文化中所呈现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现实,加深对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格局的认识,引导人们正确对待各族民俗与历史文化,从而增进各族人民的互相了解,加强民族团结,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其次,所要开发的内容必须充分体现各民族深刻的精神文化内涵,从开发内容到表现形式都必须考虑到各民族的思想感情,不能想当然或把民族文化庸俗化。

内蒙古的民族文化是内蒙古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创造的,反映着本民族的特点,是民族心理特征和心理感情的集中体现,有着深刻的内涵。

所以,开发内蒙古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必须充分尊重内蒙古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充分考虑到各民族的思想感情,从开发形式到开发内容必须充分体现内蒙古民俗与历史文化的深刻精神文化内涵,得到内蒙古各族人民的认同,不能想当然,凭空杜撰或把民族文化庸俗化。

否则,就有可能伤害民族感情,从而影响民族团结。

2.4要开发的产品必须具有知识性、审美性、独特性和可参与性

开发历史文化产品必须尊重历史事实,要有历史根据,不能捕风捉影或凭空杜撰,必须能给游客提供正确的知识。

开发民俗文化要符合现代审美观念,重视文化内涵和文化精神的挖掘,坚持文化性、民间性和参与性原则,不能一味求“俗”求“异”。

在表现手法上要现代,特别是要利用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制造氛围,调动起游人参与的兴趣,让游客产生真实感和身临其境的感觉。

同时,还要引导游人用现代审美观审视内蒙古民俗与历史文化,让现代人在今天仍能感受到内蒙古民族文化的魅力和吸引力。

2.5要开发的民族文化产品必须具有旅游价值

一些具有重大考古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的历史文化遗产不一定具有重大的旅游价值。

不能用学术价值来衡量或代替旅游价值。

有些有重大学术价值的历史遗迹,可以开发成为专项旅游产品,但却很难开发成大众旅游产品。

开发时必须审慎对待。

2.6要突出民族特点和地方特色

内蒙古民族众多,民俗文化内容丰富,但最具特色和最有旅游开发价值的则有蒙古族民俗、达斡尔族民俗、鄂温克族民俗、鄂伦春族民俗。

在蒙古族民俗中,按地域特点又可分为鄂尔多斯民俗、科尔沁民俗、察哈尔民俗等。

在内容选择上,应重点开发蒙古族和其他民族的经济民俗(如牧业习俗、狩猎习俗、居住习俗、服饰餐饮习俗等)、社会民俗(如婚俗、岁时节庆、人际交往习俗等)、信仰民俗(如宗教文化、禁忌习俗等)、游艺民俗(如口承语言、民间歌舞、游戏竞技民俗)等;在历史文化方面,重点应该选择远古人类遗存、匈奴文化、鲜卑北魏文化、契丹辽文化、西夏和金文化、蒙元文化。

第六,所要开发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必须具有可转化性,必须能够转化成为旅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