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一模试题附答案2.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069624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92.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一模试题附答案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必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一模试题附答案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必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一模试题附答案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必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一模试题附答案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必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一模试题附答案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必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一模试题附答案2.docx

《必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一模试题附答案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一模试题附答案2.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必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一模试题附答案2.docx

必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一模试题附答案2

一、选择题

1.第一次世界大战把人类推进了苦难的深渊。

一战的主要性质是

A.民族解放战争

B.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C.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D.争夺美洲霸权的侵略战争

2.在一次国际会议上,中国政府代表顾维钧愤怒地说:

“日本在全世界面前偷了整个山东省……中国不能失去山东,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律撒冷一样。

”这次“国际会议”是指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开罗会议”

D.雅尔塔会议

3.当地时间2018年3月5日,俄罗斯莫斯科,民众聚集在莫斯科红场,向斯大林墓献花,纪念斯大林逝世65周年。

以下史实与斯大林无关的是()

A.新经济政策B.完成两个五年计划

C.实现农业集体化D.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4.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战胜国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凡尔赛条约》内容中最能体现这一实质的是

A.德国取消义务兵役制B.德国须支付大量赔款

C.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D.德国的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5.一战爆发后,意大利“见风使舵”对原盟友作战。

这最能说明“一战”的

A.原因B.性质C.特点D.影响

6.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例由1913年的42%升到77%,工业生产水平由1913年的世界第5位、欧洲第4位上升为世界第2位、欧洲第1位。

苏联取得这一成就的原因是

A.苏联的工业化建议B.农业集体化

C.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D.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7.下表反映了苏联1966—1985年社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速度,出现这一变化的根源是

年份

1966—1970

1971—1975

1976—1980

1981—1985

社会总产值

7.4%

6.4%

4.2%

3.3%

 

A.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B.赫鲁晓夫改革

C.戈尔巴乔夫改革D.苏联解体

8.19世纪末,德国声称:

我们过去把土地让给一个邻国,把海上让给另一个邻国的时期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我们也要为自己要求在日光下的地盘,为与邻国争夺“日光下的地盘”,德国缔结的军事集团是

A.三国协约B.三国同盟C.轴心国集团D.法西斯党

9.“这次改革的影响之大,被人称为法国大革命后最伟大的社会运动。

因此亚历山大二世获得了‘解放者’的名号”,“这项改革”是指

A.法国大革命B.拿破仑帝国建立C.美国独立战争D.俄国废除农奴制

10.20世纪上半期召开的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产生了深远影响。

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相似之处不包括(  )

A.由少数帝国主义大国操纵B.均有损中国主权

C.对战败国进行了掠夺D.都确立了新的国际秩序

11.有学者指出:

五四运动是一个典型的“国内国际”互动事件。

如下史实中属于“国际”的是

A.萨拉热窝事件B.巴黎和会C.华盛顿会议D.苏联成立

12.下图所示为苏联某一时期社会结构的前后变化,它集中反映了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

B.新经济政策的结果

C.斯大林模式的确立

D.赫鲁晓夫改革的后果

13.1919年,《泰晤土报》评论说,巴黎和会与其说引起了中国学生的争取国权运动,不如说它是近代中国人第一次对西方人说“不”的国际会议。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

A.五四运动迫使北洋政府废除了“二十一条”B.中国在巴黎和会上收回了山东主权

C.中国代表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D.巴黎和会促使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

14.公约标榜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建立并维护各国在中国的商务实业“机会均等”原则。

上述内容应该出自(  )

A.《凡尔赛和约》B.《国际联盟盟约》C.《九国公约》D.《辛丑条约》

15.“对于他来说,道德价值观总是高于物质价值观,而且人类灵魂的进步是印度进步的重要条件。

他信奉非暴力和非暴力反抗,并证明理想可以将不同国家的人民团结起来并实现长足的进步。

”此材料中的“他”是()

A.章西女王B.扎格鲁尔C.甘地D.玻利瓦尔

16.《大国崛起》解说词中说到:

“内战之后,美国成为了单一的、联合的、强大的国家,这奠定了美国在20世纪成为世界第一强国的基础。

”这场内战在美国历史上被称为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其依据是(   )

A.消除了种族歧视       

B.维护了国家统一

C.进一步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D.获得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

17.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其主要原因是()

A.奥匈帝国的皇储夫妇被打死

B.奥匈帝国和德国借机发动战争

C.塞尔维亚民族解放斗争高涨

D.英法制止俄国扩张

18.下面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介绍,不正确的最

A.萨拉热窝事件是这场战争的导火线B.这是一场塞尔维亚的民族解放战争

C.美国的参战增强了协约国的力量D.交战双方是同盟国和协约国

19.马克思说:

人类社会发展是一个多线的进程,不同国家和地区在社会历史发展的道路存在社会历史发展的道路存在着多样化和常规性。

对以下国家的描述正确的是

A.埃及人民在扎格鲁尔的领导下,通过武装斗争,获得了完全独立

B.墨西哥在卡德纳斯的领导下进行了民主改革,走上了发展道路

C.印度人民在甘地的领导下,取得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

D.俄国人民在列宁的领导下通过十月革命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20.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为维护民族利益制造了有名的萨拉热窝事件,但是我们对他的行为却持否定的态度,原因在于:

A.没能挽救民族危机

B.是被压迫民族获取解放的方式

C.点燃了世界范围内的战火,属于恐怖主义行为

D.与国家的外交政策不能保持一致

21.综合分析下列两幅图片能得出的认识是

A.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各国实力对比发生变化

B.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拥有的殖民地均有所增长

C.国家的经济实力决定了其拥有殖民地的多少

D.帝国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

22.史论结合是历史学科的重要特点之一。

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区分史实与史论。

下列表述中,属于“史论”的是()

A.一战爆发之后,意大利参加了协约国集团作战

B.1916年,德、法两国军队在凡尔登展开了血战

C.一战是帝国主义争夺霸权和殖民地的不义之战

D.一战中,交战国使用了坦克和潜艇等新式武器

23.美国黑人领袖杜波依斯在1918年写道:

“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在这些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提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

”这反映了他认识到第一次世界大战()

A.导致人类的生命和财产遭到重大损失

B.推动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形成

C.激发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D.促使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24.霍布斯鲍姆说:

“战争席卷了每一个强国,事实上,除了西班牙等少数几国外,全欧洲几乎加入这场战争…然而,这一切现象当中,意义最为重大的改变,却要数美国人的参战而俄国人的退出,则催生了新世界,”文中提到的“催生了新世界”是指

A.战后形成了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B.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短暂繁荣

C.诞生了社会主义国家苏俄

D.战后形成了雅尔塔体系

25.1921年俄国粮食产量是22.13亿普特,1923年达到34.55亿普特。

这得益于实行了

A.工业化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

D.“五年计划”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为了争夺殖民地展开的战争,是一场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是一战的性质,不符合题意;故选B。

2.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日本在全世界面前偷了整个山东省……中国不能失去山东,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律撒冷一样。

”可知,此内容与巴黎和会有关。

1919年召开的巴黎和会规定德国的在山东的权利转让给日本,故A符合题意;华盛顿会议、开罗会议、雅尔塔会议与题干无关,故BC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A。

3.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新经济政策是在列宁领导下实行的,与斯大林无关。

A符合题意;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完成了两个五年计划。

B与斯大林有关,不符合题意;斯大林领导苏联人民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C与斯大林有关,不符合题意;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又称斯大林模式。

D与斯大林有关,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1919年,《凡尔赛条约》签订,德国的海外殖民地都由英、法、日等国瓜分,体现了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战胜国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D符合题意;德国取消义务兵役制和德国须支付大量赔款、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虽然是《凡尔赛条约》的内容,但不能体现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战胜国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这一内容,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学生掌握巴黎和会和《凡尔赛条约》的相关知识,了解《凡尔赛条约》和巴黎和会的实质,结合排除法解答问题。

5.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战爆发后,意大利“见风使舵”对原盟友作战。

这最能说明“一战”的性质。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交战主要力量是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它们参战的目的都是为了争夺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即瓜分世界。

因此说“一战爆发后,意大利为了自身利益“见风使舵”对原盟友作战。

”这最能说明“一战”的性质是一场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

所以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6.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924年列宁逝世后,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努力奋斗。

1928—1937年,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先后完成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

这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工业总产值跃欧洲第一、世界第二,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大加强,所以A项符合题意;B项在20世纪30年代初,排除;C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项在1921—1925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

故选A。

7.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图表信息可知,苏联1966—1985年社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速度逐年下降,主要原因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没有尊重经济规律,随着时间的推移,弊端日益暴露,成为苏联经济社会发展的障碍,故A符合题意;赫鲁晓夫改革在1964年已经结束,而且取得一定成效,故B不合题意;1985年戈尔巴乔夫改革、1991年苏联解体,时间不符,故C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A。

【点睛】

抓住题干关键词“1966—1985年”是解题的关键,考查学生理解能力。

逐一分析各选项。

8.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德国走到了时代的前列,经济迅速发展,他不满足自己的状况,开始跟英国争夺殖民地,并因此成立了三国同盟,同英国成立的三国协约对峙,造成世界动荡不安,引发了一战。

故选B。

9.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俄国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农奴成为“自由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

巨额的份地赎金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又积累了大量资金。

俄国从此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所以答案选D。

10.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都是一战后为了调整新秩序召开的会议,都由少数帝国主义大国操纵,都损害了中国的主权,都确立了新的国际秩序,ABD三项的内容是相同点,巴黎和会是为了处置战败国德国召开的会议,是对战败国进行了掠夺,华盛顿会议不是对战败国进行了掠夺,C项符合题意;故选C。

11.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是五四运动的导火线,巴黎和会与五四运动的“国际”相符,故B符合题意;萨拉热窝事件是一战的导火线,排除A;华盛顿会议与五四运动无关,排除C;苏联成立是在1922年,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排除D。

故选B。

12.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从图中可知,前期个体农户占有绝大部分的比例,集体农庄农户占有很小的比例,工人占有率也不多,资产阶级和地主还占有一部分。

但是在后期资产阶级和地主消失了,工人和集体农庄农户占绝大部分,个体农户占有很小比例。

它反映了斯大林时期,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表明实行农业集体化已经完成,故正确答案为C。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符合题干中的社会结构成分的变化,故A项错误;新经济政策允许市场和私人企业的存在,故B项错误;赫鲁晓夫改革的后果与题干无关,故D项错误。

ABD均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C。

13.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巴黎和会与其说引起了中国学生的争取国权运动,不如说它是近代中国人第一次对西方人说“不”的国际会议,要求选出该材料说法原因的正确选项,根据所学知识,由于五四爱国运动的兴起,中国人民的斗争,北洋政府的代表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选项中C符合题意,故选C。

14.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2年在华盛顿会议上,九国代表签署了《九国公约》,《九国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与领土的完整,建立并维护各国在中国的商务实业机会均等等原则。

实则将中国重新置于列强的共同宰割之下。

C正确;《凡尔赛和约》主要是限制德国。

A错误;《国际联盟盟约》宣称国联的宗旨是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的和平与安全,是英法操纵下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

B错误;《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未涉及到机会均等,D错误。

综上故选C。

15.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印度、他信奉非暴力和非暴力反抗”并结合所学可知,“他”是甘地。

甘地发动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动员了广大群众,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民众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同时,甘地为防止爆发革命,控制了群众的斗争方式,保证了资产阶级对运动的领导权,所以C项符合题意;A项是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的代表人物,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

B项在埃及华夫脱运动的领导人,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是拉丁美洲独立运动领导人,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C。

16.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经过美国内战这场战争,美国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美国南北战争时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由此可知C符合题意。

A说法错误,美国至今没有消除种族歧视;BD两项是美国独立战争的影响。

故选C。

17.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萨拉热窝事件的背景是,一战前欧洲成立了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德国等新兴强国不满于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确立的国际秩序,意图争夺殖民地与霸权,挑起战争。

而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的发生正好为德奥挑起战争提供了借口。

1914年7月底,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由此爆发。

因此,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其主要原因成为是德奥发动战争的借口。

B符合题意;奥匈帝国的皇储夫妇被打死、塞尔维亚民族解放斗争高涨不是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的原因,AC不符合题意;英法制止俄国扩张与萨拉热窝事件无关,D不符合题意。

所以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18.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为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而进行的战争,故这是一场塞尔维亚的民族解放战争说法不正确,B符合题意;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萨拉热窝事件,A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1917年4月,美国参加协约国作战,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双方是同盟国和协约国,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ACD都不符合题意,故选B。

19.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墨西哥在卡德纳斯的领导下进行了民主改革,走上了发展道路,促进了墨西哥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故B符合题意;埃及人民在扎格鲁尔的领导下,通过和平请愿、谈判的方式,获得了有条件独立,故A不符合题意;印度人民在甘地的领导下,在1920年和1930年进行了两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故C不符合题意;俄国人民在列宁的领导下通过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0.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虽然是为了维护民族利益。

但是采用极端的暗杀手段。

制造了萨拉热窝事件,点燃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火,造成大量的人员死伤和物质损失。

因此属于恐怖主义行为。

这是对其持否定态度的主要原因,C正确,AC排除;B是对普林西普持肯定态度,排除。

所以答案选C。

21.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根据表格中的时间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美国和德国的经济超过了英国和法国,但是德国和美国占有的殖民地远不如英国和法国,这就造成了帝国主义之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现象的加剧,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引发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故选D。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主义表格中给出的时间,通过时间判断出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导致的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象的表现。

22.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

一战是帝国主义争夺霸权和殖民地的不义之战属于史论,故C符合题意;一战爆发之后,意大利参加了协约国集团作战、1916年,德、法两国军队在凡尔登展开了血战、一战中,交战国使用了坦克和潜艇等新式武器属于史实,故AB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C。

23.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在这些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提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

”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表明一战激发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故选C。

24.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由材料“战争席卷了每一个强国,事实上,除了西班牙等少数几国外,全欧洲几乎加入这场战争…然而,这一切现象当中,意义最为重大的改变,却要数美国人的参战而俄国人的退出,则催生了新世界,”可知,材料中所说的战争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战期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所以“催生了新世界”是指诞生了社会主义国家苏俄。

C符合题意。

一战后形成了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A不符合题意;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短暂繁荣与材料无关,B不符合题意。

战后形成了雅尔塔体系与材料无关,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故选C。

25.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1921年,苏俄政府实行新经济政策,用粮食税取代余粮征集制,有利于农业的发展,B符合题意;工业化政策与粮食产量无直接关系,排除A;农业集体化是斯大林时期的措施,时间不符,排除C;“五年计划”是斯大林时期的措施,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与农业无直接的关系,排除D。

故选B。

【点睛】

题干中“1921年俄国粮食产量是22.13亿普特,1923年达到34.55亿普特”是解题的关键,1921年,随着国内战争的结束,苏俄政府放弃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新经济政策,用粮食税取代余量征集制,受到了广大农民欢迎,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农业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