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第一次中考模拟考试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068227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4.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第一次中考模拟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九年级第一次中考模拟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九年级第一次中考模拟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教版九年级第一次中考模拟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教版九年级第一次中考模拟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第一次中考模拟考试化学试题.docx

《人教版九年级第一次中考模拟考试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第一次中考模拟考试化学试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九年级第一次中考模拟考试化学试题.docx

人教版九年级第一次中考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人教版九年级第一次中考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单选题

1.归纳与反思是学习化学的重要环节。

下表是某同学对所学内容的归纳,其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性质与用途

B.化学与材料

氧气具有助燃性﹣作燃料

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一作保护气

合金、塑料﹣有机合成材料

陶瓷、普通玻璃﹣﹣无机非金属材

C、化学与生活

D、化学与安全

把煤做成蜂窝状﹣促进煤的燃烧

除去餐具上的油污一用洗洁精乳化

炒菜时油锅着火﹣﹣弃锅逃走

皮肤沾上浓硫酸一一涂抹氢氧化钠溶液

A.A                           B.B

B.C

C.D

2.金属加工厂生产过程中的废液含有少量的硝酸银和硝酸铜,为回收利用资源和防止污染,该厂向废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反应停止后过滤,向滤液中加入少量的稀盐酸,无沉淀产生,则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铜

B.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和铜,一定不含有铁

C.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亚铁,一定没有硝酸银

D.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亚铁,可能含有硝酸铜

3.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检验氧气

用带火星的木条

B

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分别放入燃着的木条

C

鉴氢气燃烧产物

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

D

鉴别硬水和软水

分别加入肥皂水

A.A

B.B

C.C

D.D

4.下列鉴别方案正确的是()

A.NH4NO3和(NH4)2SO4固体:

加熟石灰混合研磨后闻气味

B.稀硫酸和稀盐酸:

加入Na2CO3溶液观察是否生成气体

C.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固体:

加水后滴加酚酞试液观察颜色变化

D.黄铜片(铜锌合金)与纯铜:

相互刻划比较硬度

5.溶洞中存在的反应:

CaCO3+CO2+H2O→(CaHCO3)2此反应属于()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6.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过滤食盐水

B.

稀释浓硫酸

C.

排水法收集氧气

D.

测定溶液的pH

7.下列物质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选项

事实

解释

A

液氧和氧气都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

B

重要文件资料用碳素墨水笔书写

碳在常温下的化学性质不稳定

C

金刚石很坚硬,而石墨却很软

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D

食物变质

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

A.A

B.B

C.C

D.D

8.下列物质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

A.H2O

B.CO

C.CO2

D.CuO

9.对于下列化学用语,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①N2②Mg2+③SO2④

  ⑤

A.①可表示两个氮原子

B.③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4

C.②和⑤均表示阳离子

D.④和⑤表示的微粒化学性质相同

10.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钱逸泰教授等以CCl4和金属钠为原料,在700℃时制造出纳米级金刚石粉末。

该成果发表在世界权威的《科学》杂志上,立即被科学家高度评价为“稻草变黄金”。

同学们对此的一些理解不正确的是()

A.金刚石属于金属单质

B.制造过程中元素的种类没有变化

C.CCl4是一种化合物

D.这个反应是化学变化

11.下列物质的性质与其用途不对应的是

A.氮气的性质稳定——用作保护气

B.铁能与氧气和水反应——用于食品保鲜

C.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用于急救病人

D.稀有气体通电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制作霓虹灯

12.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方法不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CuO粉末(C粉)

在氧气流中加热混合物

B

CO2(CO)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C

CaCO3固体(CaO固体)

高温充分煅烧

D

铜粉(Fe)

加盐酸至无气泡产生,过滤,洗涤,干燥

A.A

B.B

C.C

D.D

13.质量守恒定律是帮助我们认识化学反应实质的重要理论,在化学反应aA+bB===cC+dD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计量数a和b之和一定等于c与d之和

B.A和B相对分子质量之和一定等于C和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和

C.反应物A和B的质量比一定等于生成物C和D的质量比

D.若取xgA和xgB反应,生成C和D的质量总和不一定等于2xg

二、填空题

14.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

(1)当x﹣y=10时,该粒子是_____(填写“阴离子”、“阳离子”或“原子”).

(2)当y=8时,该粒子带有两个单位的负电荷,则该粒子的符号是____.

15.1926年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创立了“侯氏制碱法”,使原料NaCl的利用率从70%提高到96%,也使原来的副产物CaCl2转化成化肥NH4Cl。

Na2C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以NaCl为原料制取纯碱(Na2CO3),从元素守恒的观点来看,还需要补充_____两种元素。

(填写元素符号)

(2)t1℃时,Na2CO3的溶解度是_____g。

(3)将t2℃时的Na2CO3的饱和溶液及NaCl的饱和溶液均降温至t1℃,此时Na2C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填”大于”“等于”小于”或“无法判断”)Na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6.以下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仪器和实验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过滤实验中,A仪器的作用是_____;

(2)仪器C在实验中的用途是_____;

(3)描述装置D进行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的现象:

_____,并放出大量的热;

(4)装置E中观察到低处的蜡烛先熄灭,说明CO2的性质是_____。

三、实验题

17.现有下图所示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f仪器的名称:

f_______________。

(2)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制氧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填装置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固定试管时,若发现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应调整铁夹_____(填“A”、“B”或“C”)部位。

若用装置④收集氧气,氧气应从导管口____(填“g”或“h”)端通入。

(3)实验室常用装置③代替装置②制取气体,该装置的优点是通过开关活塞来控制反应的开始和停止,

下列反应适用于该装置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①大理石和稀盐酸

②过氧化氢溶液与硫酸铜固体

③锌粒与稀硫酸

(4)查阅资料:

酸碱中和反应存在着放热现象。

下图是探究中和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装置。

①调节U形管左右两端的液面高度一致后,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滴下盐酸,观察到_______________现象,说明中和反应放出热量。

②与不装橡胶管相比,该装置更具说服力,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简答题

18.在一个密闭的容器内,有A、B、C、D四种物质.在电火花作用下充分反应.测

得反应前后备物质的质量如下:

已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B的4倍,则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A与B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______________;在反应前后不变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点即可)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从以下选项中选择,填选项的字母代号)。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E无法确定

19.简述如何用pH试纸测定稀硫酸的pH值。

20.水是生命之源,也是人类最宝贵的资源,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建设新农村后,村民已经用上自来水;加入______________可检验自来水是否为硬水。

日常生活中通过____________的方法可降低水的硬度。

(2)实验室通常用如下图装置来电解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该装置中,A试管的电极与电源的________极相连。

(3)下列做法不利于节水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农业上改漫灌为滴灌

B用大量水冲洗汽车

C用淘米水浇花

D用洗衣服水冲厕所

五、科学探究题

21.化学小组同学在加热二氧化锰样品时,发现有气泡产生(如图一所示),于是他们对这个异常现象进行了探究。

(1)对气体成分的探究:

加热二氧化锰样品,用燃着的木条靠近试管口,木条熄灭。

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发现石灰水变浑浊,产生的气体是            。

(2)对气体来源的探究:

甲同学认为:

该气体来自于试管中的空气,请你设计实验证明该假设不成立

实验步骤及现象

结论

加热空的试管,另一端的澄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

假设         (填“不成立”或“成立”)

乙同学认为:

二氧化锰样品中可能混有炭粉,炭粉发生反应生成了该气体。

他设计了如图二所示的实验进行研究,其中B装置的作用是检验A中反应是否完全,B中的试剂是             ,实验中观察到D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他又用氮气代替空气(氮气不参与该实验中的任何反应),重复上述实验,发现D处澄清的石灰水也变浑浊。

通过乙同学的实验证明,二氧化锰中混有炭粉,炭粉与         反应产生了这种气体。

六、计算题

22.香叶醛(化学式为C10H16O)存在于柠檬油中,具有柠檬、柑橘果香。

广泛应用于肥皂、花露水的加香剂中。

请计算:

(1)香叶醛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2)15.2g香叶醛中含有氧元素的质量为_____g.

23.实验室用加热34g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能得到多少g氧气?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二、填空题

1、

2、

3、

三、实验题

1、

四、简答题

1、

2、

3、

五、科学探究题

1、

六、计算题

1、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