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课时练学年最新部编统编七年级历史上册13《东汉的兴衰》课时练习题 四.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048998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97.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配套课时练学年最新部编统编七年级历史上册13《东汉的兴衰》课时练习题 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配套课时练学年最新部编统编七年级历史上册13《东汉的兴衰》课时练习题 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配套课时练学年最新部编统编七年级历史上册13《东汉的兴衰》课时练习题 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配套课时练学年最新部编统编七年级历史上册13《东汉的兴衰》课时练习题 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配套课时练学年最新部编统编七年级历史上册13《东汉的兴衰》课时练习题 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配套课时练学年最新部编统编七年级历史上册13《东汉的兴衰》课时练习题 四.docx

《配套课时练学年最新部编统编七年级历史上册13《东汉的兴衰》课时练习题 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配套课时练学年最新部编统编七年级历史上册13《东汉的兴衰》课时练习题 四.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配套课时练学年最新部编统编七年级历史上册13《东汉的兴衰》课时练习题 四.docx

配套课时练学年最新部编统编七年级历史上册13《东汉的兴衰》课时练习题四

2019年秋部编本七年级上册历史配套练习题

《东汉的兴衰》课时练习题

一、选择题

1.(2019·陕西中考真题)“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局面出现的共同因素是()

A.严刑峻法,法家思想治国B.奖励耕织,推广铁器牛耕

C.整顿吏治,严惩外戚宦官D.轻摇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2.(2019·北京中考模拟)连环画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艺术,也是我们了解历史的读物之一。

以下连环画所反映的史实,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揭竿起义

②黄袍加身

③黄巾起义

④闯王李自成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③②④

D.②①④③

3.(2019·北京中考模拟)下面知识卡片所列历史现象出现的历史时期是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4.(2019·山东初三期中)以下文物或模型可以从一个侧面反应东汉阶级对立和社会动乱的是

A.青铜器马踏飞燕

B.陶院落

C.击鼓说唱俑

D.汉并天下瓦当

5.(2017·河南初一期末)25年,重建汉朝政权的是

A.刘邦B.刘彻C.刘秀D.刘备

6.(2018·吉林初一期末)东汉后期农民起义的名称是

A.陈胜吴广起义

B.绿林起义

C.黄巾起义

D.刘邦项羽起义

7.(2019·宁津县第四实验中学初三月考)某同学依据朝代更迭示意图(如:

下图)概括时代特征。

这一阶段的时代特征是()

A.中华文明的起源

B.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8.(2019·广饶县大王镇中心初中初三月考)东汉刘秀统治时期,政治清明,国力强盛,史称

A.光武中兴

B.贞观之治

C.休养生息

D.文景之治

9.(2018·北京初一期末)下面漫画形象地反映了东汉后期政治的特点是

A.皇帝联合外戚打击宦官

B.外戚利用宦官控制皇帝

C.宦官依靠外戚控制皇帝

D.外戚宦官交替掌握政权

10.创立太平道的张角,经过10多年在社会底层传教,信徒已有数十万人。

184年,经过精心策划,张角等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终于爆发了。

……历时九个月的黄巾起义最后被镇压下去,但余部坚持斗争20多年,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

这段材料反映了东汉末年农民起义的()

A.特点及影响B.原因及经过C.原因及特点D.原因及影响

11.(2018·东莞市光明中学初一期末)下图反映的历史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正直的官员受到陷害

B.继位的皇帝年幼

C.与少数民族的矛盾尖锐

D.帮助皇帝夺权的宦官有功

12.(2018·内蒙古初一期末)汉顺帝末年,京都流传一首童谣:

“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

”该童谣反映当时的政治状况是()

A.政治腐败B.经济萧条C.民族矛盾尖锐D.军事实力弱小

13.(2018·黑龙江初一期末)东汉末年,统治黑暗,终于爆发了黄巾起义,这次起义的领导者是

A.张陵

B.张角

C.陈胜

D.吴广

二、综合题

14.(2019·山东中考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人口和辖郡)力量对比

(1)材料一反映出西汉初期中央面临什么问题?

这一问题是如何消除的?

材料二:

……葛氏把西晋最高人口年份定在永康元年(300)是正确的(从这一年开始,……宫廷政变演为大规模军事混战……北方人口大逃亡),但对福建而言……假设三国末全福建人口为30万,到西晋末(316)至少增长了20%,则当达到36万人以上的规模。

——林校生《东吴西晋时期福建的人口规模》

材料三:

唐朝时期全国人口和江南户数变化

(2)材料二、三中,导致西晋和唐朝全国人口下降的分别是哪一历史事件?

依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上述历史事件对西晋和唐朝造成的影响有哪些共同点。

(3)材料二中福建人口和材料三中江南户数的变化,对中国古代经济有着怎样深刻的影响?

15.(2018·吉林农安县第三中学、农安三中初一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景时期的统治者顺应历史发展,采取与时代相应的统治政策,符合当时社会的发展状况,因而促进了政治的进步和经济的繁荣,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空前盛世。

材料二:

他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西汉王朝进入鼎盛繁荣时期,那一时期亦是中国封建王朝第一个发展高峰,因此他也成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皇帝之一。

材料三:

光武帝以柔克刚,治理天下,采取一系列措施,恢复、发展社会生产,缓和西汉末年以来的社会危机,出现了比较安定的社会局面。

(1)材料一中的“盛世”指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他”指的是谁?

他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人物建立的朝代在历史上称为什么?

他的统治在历史上被称为什么?

(4)以上材料中君主的做法,给后世留下哪些借鉴?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D

【解析】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农业生产发展。

文帝和景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重视“以德化民”。

文景时期,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社会比较安定,国家的粮仓丰满,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光武帝多次下令减轻农民的赋税负担,惩处贪官污吏,任用清廉官吏。

光武帝末年,社会安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史称这个时期的统治为“光武中兴”。

故“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局面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D项符合题意。

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D。

【点睛】

根据题干“文景之治”和“光武中兴”是信息提示,关键词是“共同原因”。

据所学可知,“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局面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2.C

【解析】

【详解】

根据图片结合所学可知,①揭竿而起反映的是秦末陈胜吴广起义;②反映的是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③黄巾起义反映的是东汉末年张角领导的黄巾大起义;④闯王李自成反映的是明朝末年李自成发动了农民起义。

所以正确的排列顺序是①③②④,故选C。

3.A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给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水排”等内容可判断知识卡片所列历史现象出现的朝代是汉朝。

西汉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东汉的南阳太守杜诗,发明了水排,利用水力鼓风冶铁,节约人力,提高冶炼效果;张骞通西域后,丝绸之路开辟;东汉光武帝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所以知识卡片所列历史现象出现的历史时期是汉朝,A项符合题意。

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4.B

【解析】

【详解】

依据图片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陶院落的院落里豪强大地主的住宅和防御设施紧密结合,是东汉时期豪强地主武装力量的一种真实反映,透露出东汉阶级对立和社会动乱的情形,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衬托出东汉初期一片安逸祥和的世俗生活景象;C项是东汉时期的文物,反映了东汉时期的民间生活气息和地方风貌;D项是西汉初期的文物,体现了西汉的统一。

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5.C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25年,经过农民起义的汉宗室刘秀称帝,沿用汉的国号,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6.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东汉后期的朝政越来越腐败,时局动荡不安,社会上大批贫农流离失所,加上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广大人民再也不能忍受这种黑暗统治,反抗的情绪在民间蔓延。

184年,经过精心策划,张角领导的有组织、有准备的黄巾起义爆发,起义军在全国各地同时向东汉王朝发动猛烈进攻,腐败的东汉政权迅速处于土崩瓦解的境地。

故正确答案为C。

AD是秦末农民起义,B是西汉末年王莽篡权时发生的农民起义,AB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

7.C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图片“秦朝到东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西汉,汉武帝期间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进入了鼎盛时期。

因此“秦朝到东汉”这一阶段的时代特征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8.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25年刘秀建立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

东汉刘秀统治时期,政治清明,国力强盛,史称光武中兴,故A符合题意;贞观之治是唐太宗统治时期,故B不合题意;西汉初年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故C不合题意;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称为文景之治,故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A。

9.D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中期以后,从和帝开始,东汉政权内部,出现了外戚、宦官轮流把持国家最高权力的局面,这种情况,贯穿于整个东汉中后期的历史,成为东汉政治史的一个突出特点,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10.A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创立太平道的张角,经过10多年在社会底层传教,信徒已有数十万人.184年,经过精心策划,张角等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终于爆发了.…历时九个月的黄巾起义最后被镇压下去,但余部坚持斗争20多年,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材料综合涉及到这次起义的爆发时间、特点和结果与影响,材料没有涉及起义爆发的原因。

故选项A。

11.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中期以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大权就由皇帝的母亲太后主持。

太后重用自己的亲戚,导致外戚的权力膨胀。

皇帝长大后,不甘心被外戚摆布,想亲自行使君权,就依赖身边的宦官,设法除掉外戚,宦官由此得到宠信,把持朝政。

如此反复循环,形成了东汉后期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

由此可知B项符合题意。

ACD三项不符合史实。

故选B。

12.A

【解析】

【详解】

题干中童谣:

“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

”意思是刚正不阿者,冤死于道旁,心术不正者,反而升官封侯,这反映了当时政治腐败的现象,故A符合题意;童谣中未体现经济、民族、军事方面的情况,故B、C、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13.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汉灵帝光和七年,当时朝廷腐败、宦官外戚争斗不止、边疆战事不断,国势日趋疲弱,又因全国大旱,颗粒不收而赋税不减,走投无路的贫苦农民在巨鹿人张角的号令下,纷纷揭竿而起,他们头扎黄巾,高喊“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向官僚地主发动了猛烈攻击,并对东汉朝廷的统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史称黄巾起义,B项符合题意;张陵是道教的创始人,A项不符合题意;陈胜、吴广是秦末大泽乡起义的领导者,C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二、综合题

14.

(1)诸侯王势力过大,威胁中央;汉武帝通过实施“推恩令”,并找借口削爵除国,消除了封国对中央的威胁。

(2)材料二:

八王之乱;材料三:

安史之乱;都对北方经济造成了极大破坏,都使国势走向衰落,北方的战乱,都使北方人不断南迁。

(3)西晋和唐朝时期的北方人南迁,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从唐朝中期开始,全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解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出西汉初期中央面临的问题是诸侯王势力过大,威胁中央;汉武帝通过实施“推恩令”,并找借口削爵除国,消除了封国对中央的威胁。

(2)根据材料二、三,可知,导致西晋和唐朝全国人口下降的分别是八王之乱和安史之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八王之乱和安史之乱对西晋和唐朝造成的影响的共同点是都对北方经济造成了极大破坏;都使国势走向衰落;北方的战乱,都使北方人不断南迁。

(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福建人口和材料三中江南户数的变化,反映了西晋和唐朝时期的北方人南迁,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从唐朝中期开始,全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点睛】

解答第一问的关键是识记西汉削弱王国势力。

解答第二问的关键是识记八王之乱和安史之乱对西晋和唐朝造成的影响的共同点。

解答第三问需要认识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15.

(1)文景之治。

(2)汉武帝。

推恩令。

(3)东汉。

光武中兴。

(4)统治者要注重经济的发展,爱惜民力,施行仁政等。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信息“文景时期的统治者顺应历史发展,采取与时代相应的统治政策,符合当时社会的发展状况”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文景之治。

由于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西汉初年,经济凋敝,统治者采取宽松政策,休养生息。

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废除断残肢体的肉刑;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西汉文帝、景帝在位时期,经济恢复发展,出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盛世局面---文景之治。

(2)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他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西汉王朝进入鼎盛繁荣时期”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汉武帝;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陆续削夺大批列侯的爵位,解除王国对中央的威胁。

(3)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光武帝以柔克刚,治理天下”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刘秀建立的东汉,刘秀被称为光武帝;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25年刘秀建立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

东汉初期,为了巩固统治,朝廷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

刘秀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社会上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4)开放性题目,统治者要注重经济的发展,爱惜民力,施行仁政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司法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