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人教版生物《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041755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89.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部编人教版生物《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生物《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生物《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生物《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生物《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部编人教版生物《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最新部编人教版生物《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部编人教版生物《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部编人教版生物《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最新部编人教版生物《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中考生物模拟试卷(三)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

1.探究动物运动特点,用到许多实验,在设计对照实验时,我们应注意的问题是(  )

A.所有的变量都相同B.所有的变量都不相同

C.除实验变量外,其他的条件都相同D.除实验变量外,其他的条件都不相同

2.生物体内残留的有毒物质的情况如下表所示:

生物体

A

B

C

D

有毒物质浓度

0.06

1.23

8

78

食物链表示正确的是(  )

A.C→A→D→BB.B→A→C→DC.A→B→C→DD.A→B→D→C

3.下列生物不属于营寄生生活的是(  )

A.猪肉绦虫B.酵母菌C.病毒D.疟原虫

4.下列关于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的主要区别中不正确的是(  )

A.人工选择速度较快B.人工选择的结果是促进生物进化

C.自然选择进行十分缓慢D.自然选择是各种环境起作用

5.小明将六种生物依某一标准进行分类,结果方框内所示,他是根据什么进行分类的?

(  )

A.脊椎骨的有无B.体温是否恒定C.受精方式的不同D.生殖方式的不同

6.曲线图可用来直观地表示生命体内的生理变化。

以下对四幅曲线图(如图)的解释,错误的是(  )

A.甲表示大豆种子萌发成幼苗过程中,幼苗细胞干重的变化

B.乙表示血液流经肺部时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

C.丙表示一段时间内某植物叶片吸收二氧化碳与光照强度的关系

D.丁表示人在一次平静呼吸过程中,肺内气压的变化

7.下面对骨骼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由肌腱和肌腹两部分构成B.两端的肌腱分别固着在相邻的两块骨上

C.两端的肌腱分别固着在同一块骨的两端D.骨骼肌受到刺激后能收缩

8.已知马铃薯块茎细胞中含有叶绿体,为了较长时间地保持保持马铃薯原有的新鲜品质,最好将马铃薯贮藏在什么样的地窖中(  )

A.遮光、低温、含氧浓度低B.光照、低温、含氧浓度低

C.遮光、高温、含氧浓度高D.光照、高温、含氧浓度高

9.蚂蚁和蜜蜂进行通讯联络的方式是(  )

A.声音和舞蹈B.气味和声音C.气味和舞蹈D.表情和语言

10.植物体内有机物的“加工厂”是(  )

A.叶绿体B.叶绿素C.细胞D.叶片

11.营养学家建议青少年应多吃一些肉、蛋、鱼、奶等含蛋白质丰富的食品,因为蛋白质是(  )

A.有机物B.容易消化的物质

C.构成人体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D.主要供能物质

12.人体血液流动的动力器官是(  )

A.肺B.心脏C.肝脏D.胃

13.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中的成分往往发生某些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动脉血中尿素含量远比静脉血中的少

B.静脉血中的营养物质一定比动脉血中的少

C.动脉血中的含氧量不一定比静脉血中的含氧量高

D.血液流经肾小球后,每毫升血液中的红细胞含量增加

14.暴露在空气中的食物比较容易腐败,潮湿的食物也比较容易腐败,其主要原因是(  )

A.空气中有病毒B.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C.阳光照射D.温度高

15.下列有关人体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如果成年人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患肢端肥大症

B.如果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会患呆小症

C.食用加碘食盐可有效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

D.如果胰岛素分泌不足会患坏血病

16.肾单位形成的尿液,排到体外的途径依次是(  )

A.膀胱→输尿管→肾→尿道B.肾→输尿管→尿道→膀胱

C.肾→输尿管→膀胱→尿道D.尿道→肾→输尿管→膀胱

17.下列疾病与病因相符的一项是(  )

A.夜盲症与缺维生素C有关B.坏血病与缺维生素D有关

C.人体贫血与缺钙有关D.地方性甲状腺肿与缺碘有关

18.下列关于植物类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海带是藻类植物,依靠它的根固着在浅海岩石上

B.银杏是裸子植物,其果实是“银杏”,又叫白果

C.蕨类植物的茎、叶内没有输导组织,所以不适于陆地生活

D.种子比孢子的生命力强,是种子植物更适于陆地生活的重要原因

19.下列关于人体运动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块骨骼肌可独立完成某个动作

B.人体的躯体运动受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

C.一块骨或一块骨骼肌都是一个器官

D.运动是以关节为支点,以骨骼肌收缩为动力形成的

20.人在做屈肘动作时,产生收缩的骨骼肌是(  )

A.肱二头肌B.肱三头肌C.尺骨D.肱骨

21.下列动物行为中,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春蚕吐丝B.母鸡下蛋C.猴子骑车D.蝴蝶采蜜

22.马的染色体数目是64条,它产生的精子或卵细胞中有DNA分子(  )

A.32个B.23个C.46个D.64个

23.南沙群岛是我国传统渔场.这里的珊瑚礁里生活着许多品种的珊瑚虫,这种生物多样性的实质是(  )

A.形态结构的多样性B.基因(遗传)的多样性

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D.种类(物种)的多样性

24.如图为一种常染色体上显性基因(A)决定的遗传病系谱图,Ⅱ代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是(  )

A.Ⅱ-3B.Ⅱ-4C.Ⅱ-5D.Ⅱ-6

25.有一对色觉正常的夫妇,他们的父亲均为色盲,母亲色觉正常,预计这对夫妇所生子女中男女色盲概率分别是(  )

A.100%,100%B.50%,50%C.50%,0D.0,0

二、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

26.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如下装置进行探究活动.装置中隔板与无色透明钟罩之间、隔板中央小孔与玉米植株之间都用凡士林密封.

(1)要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需将盛有氢氧化钠溶液(可吸收二氧化碳)的小烧杯放入图1装置内.根据探究实验的要求,还应该设置对照实验.对照实验应再设置一组相同的装置,将小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换为______,其他条件均相同.

(2)要探究玉米的呼吸作用是否会产生二氧化碳,图1装置中应放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还应将实验装置置于______的环境中,原因是______.

(3)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向培养液中通入空气,原因是______.

(4)某校生物探究小组利用二氧化碳传感器等设备,测量了图1所示密闭装置中一昼夜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结果如图2.

①造成MN段二氧化碳浓度上升的生理过程是______,进行该过程的主要场所是植物细胞内的______.

②在NP段,该装置内氧气的浓度变化是______,原因是______.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0.0分)

27.

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简图,请据图回答:

(1)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图中缺少______和______.

(2)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______,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通过生产者的______作用固定______而获得的,它沿着各种食物链______流动,且逐级______.

(3)图中共有______条食物链,在最长的食物链中,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是______,它是第______营养级.

28.2016年5月12日是全国第8个“全国防灾减灾日”,某中学在这一天组织学生进行了火灾逃生演习.在逃生过程中,人体的生理活动会发生一系列变化,请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1)听到警报声,同学们迅速逃生,从反射的类型看,这属于______(填“简单的”或“复杂的”)反射,其感受器是图1的[______]______.

(2)快速奔跑时,呼吸加深加快,吸气时,膈肌______(填“收缩”或“舒张”)使膈的顶部下降.吸入的氧气会通过图2中的[______]______(填某一血管名称)进入心脏,最终在人体细胞的______(填某一细胞结构)中被利用.

(3)假如火灾时有一个人大面积烧伤,烧伤面有大量体液渗出,需要输血,需要立即进行成分输血,应为其输入______这一血液成分.

29.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自1981年首例艾滋病在美国被发现以来,全球已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受到艾滋病的严重威胁,目前我国艾滋病感染人数已达100万,艾滋病感染人数以每年20%~30%的速度递增,1999-2002年我国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及感染人数统计如表:

(单位:

人)

传播途径

1990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性传播

332

419

530

663

血液传播

2894

3575

4436

5137

母婴传播

9

10

19

22

不  详

1011

1197

1343

1631

材料二:

美国流行病学家曾对癌症的病因进行过详细的分析,结果显示,不当的饮食和吸烟的致癌比例分别高达35%和30%,病毒感染占10%~15%,环境污染占7%~8%,饮酒占3%~5%,其他占7%.据统计,目前我国恶性肿瘤(俗称“癌”)占死亡人数的百分率由1957年的5.17%上升到2009年的27.0%,在因病死亡的总死亡率中,癌症居第二位.

某些食物中含有致癌物质,长期食用容易导致细胞癌变.发霉的、熏制的食品,烤焦的以及高脂肪的食品都含有较多的致癌因子.当然,也有许多食物中含有抑制癌变的物质,如新鲜蔬菜,水果等.

癌症的发生与心理状态也有一定的关系.性格过于孤僻,经常压抑自己的情绪,不乐于与人交流等,也会增加癌症发生的可能性.

(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为______;引起艾滋病的病原体是______,这些病原体的结构特点是______.

(2)根据上述材料,我们应该选择哪些健康的生活方式?

______(任意写出两条即可).

30.实验探究,解决问题

(一)阅读思考

某小组为研究鲜鱼的保存方法而设计了如下表的探究实验,请填空.

方案

A

B

C

材料

鲜鲫鱼1000克

鲜鲫鱼1000克

鲜鲫鱼1000克

保存方法

25℃环境存放

0℃的冰箱存放

不做任何处理,25℃环境存放

用50克食盐渍,25℃环境存放

不做任何处理,25℃环境存放

烘干,25℃环境存放

实验记录

1天后鱼肉腐败

3天后鱼肉腐败

1天后鱼肉腐败

3天后鱼肉腐败

1天后鱼肉腐败

3天后鱼肉腐败

(二)解决问题

(1)方案A的实验变量是______.

(2)方案B中的盐渍方法保存鱼肉,3天后仍未腐败,说明:

______能杀死或抑制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和繁殖.

(3)方案C中的烘干方法保存鱼肉也未腐败,说明:

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和繁殖需要一定的______.

(4)细菌能在冰箱中生存不被冻死,是因为它能生成休眠体______,从而抵抗不良的环境影响.

(5)造成鱼肉腐败的细菌或真菌来自______的芽孢或孢子.

31.

如图表示把银边天竺葵(叶片边缘C部分细胞中无叶绿体)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后,用黑圆纸片将A处两面遮盖,移入光下几小时,再经酒精脱色后滴加碘液.请分析回答问题:

(1)实验前将植株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______.

(2)滴加碘液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A处______;B处______;C处______.

(3)A、B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______,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4)B、C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______.

答案详解

1.【答案】C

【详解】

对照试验是唯一变量实验,因此在设计对照实验时,我们应注意的问题是除实验变量外,其他的条件都相同。

故选:

C。

对照实验:

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对照试验是唯一变量实验.

2.【答案】C

【详解】

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环境中一些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的过程。

因为这些有害物质具有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的特点,会在生物体内积累而不易排出,所以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危害最大的是这一食物链的最高级消费者。

依题意,由表格中的数据可以推出这些生物组成的食物链是:

A→B→C→D。

故选:

C。

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就越多.解此题的关键是从表格信息中提取有利于解题的信息(生物富集关系),与所学知识建立链接,从而得出答案.

人类活动会通过食物链影响生态系统,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不应该随意把有毒物质排放到生态系统中.

3.【答案】B

【详解】

A、猪肉绦虫寄生在猪和人的体内,属于寄生,A错误;

B、酵母菌的营养方式是异养,异养生物指的是那些只能将外界环境中现成的有机物作为能量和碳的来源,将这些有机物摄入体内,转变成自身的组成物质,并且储存能量的生物,即腐生生活,B正确;

C、病毒同所有生物一样,具有遗传、变异、进化,是一种体积非常微小,结构极其简单的生命形式。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

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

C错误;

D、疟原虫是一种在动物体内寄生的原生动物,D错误。

故选:

B。

寄生生物是指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并从寄主取得养分,维持生活.如动物中的蛔虫、蛲虫、跳蚤、虱子;植物中的菟丝子;

此题考查寄生生活和腐生生活的区别.

4.【答案】B

【详解】

自然选择是自然界对生物的选择作用,使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人工选择是在不同的饲养条件下,原是祖先产生了许多变异,人们根据各自的爱好对不同的变异个体进行选择,经过若干年的选择,使所选择的形状积累加强,最后选育出不同的品种;先有自然选择,在此基础上再有人工选择。

如图所示:

   选择因素

       结果

  速度

 人工选择

      人类

   满足人类

  较快

 自然选择

  自然条件

 保留对生物

 有利的性状

  漫长

故选:

B。

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根据人类的需求和爱好,经过不断选择而形成生物新品种的过程,叫人工选择。

此题考查了人工选择与自然选择的区别。

5.【答案】A

【详解】

A、根据分析可知Ⅰ组、水螅、蜈蚣、蚯蚓,体内都没有脊柱骨组成的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Ⅱ、燕子、蟾蜍、乌龟体内都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属于脊椎动物。

小明将六种生物依某一标准进行分类,结果方框内所示,他是根据脊椎骨的有无进行分类的。

故正确;

B、Ⅰ组、水螅、蜈蚣、蚯蚓都是变温动物;Ⅱ、燕子是恒温动物,而蟾蜍、乌龟是变温动物,故不正确;

C、Ⅰ组、水螅是体外受精,而蜈蚣、蚯蚓是体内受精;Ⅱ、燕子、乌龟都是体内受精,而蟾蜍是体外受精,故不正确;

D、Ⅰ组、水螅、蜈蚣、蚯蚓和Ⅱ、燕子、乌龟、蟾蜍都是卵生,故不正确。

故选:

A。

脊椎动物的体内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无脊椎动物的体内没有脊柱,包括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软体动物、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等.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动物分类的依据.

6.【答案】B

【详解】

A、大豆种子萌发成幼苗的过程中,有机物含量由于呼吸作用的消耗而减少,后由于长出叶片进行光合作用而增加;因此在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有机物的含量是先减少后增加,A正确。

B、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二氧化碳的含量逐渐减少不是增加,B错误;

C、图丙中开始时没有光照,只进行呼吸作用;随后与横座标的交点是光补偿点,表示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接着上升过程表示光合作用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光合作用增强,最后不再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强。

C正确;

D、人在平静状态下,肋间肌收缩时,肋骨向上向下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的面积缩小,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都增大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增大,肺也随着扩张,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的过程。

当肋间肌舒张时,肋骨因重力回落向下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变小,同时膈肌舒张,膈的面积增大,膈顶部上升,使胸廓的上下径变小,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变小,肺也随之回缩,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完成呼气。

D正确。

故选:

B。

大豆种子萌发成幼苗的过程中,有机物含量由于呼吸作用的消耗而减少,后由于长出叶片进行光合作用而增加。

血液在流经某一器官的毛细血管时,与该器官的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因此血液从该器官流出后,血液的成分会发生变化。

呼吸运动是指人体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的运动,包括吸气过程和呼气过程,呼吸运动主要与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有关。

本题综合考查了生命活动中的曲线关系,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试题难度中等。

7.【答案】C

【详解】

骨骼肌由肌腱和肌腹两部分组成,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

骨骼肌有受刺激收缩的特性,骨骼肌收缩,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

如下图,一块骨骼肌分别附着在不同的骨上才能牵引所附着的骨,绕关节完成运动。

如果一块骨骼肌附着在同一块骨上的话,那么骨骼肌收缩,只会导致骨的弯曲,这在人的运动中是不存在这样现象的。

综上分析,骨骼肌两端的肌腱分别固定在同一块骨的两端说法是不正确的。

故选:

C。

此题考查的是骨骼肌的结构特点及功能

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

8.【答案】A

【详解】

已知马铃薯块茎细胞中含有叶绿体,为了较长时间地保持保持马铃薯原有的新鲜品质,最好将马铃薯贮藏在抑制细胞的呼吸作用的地方,首先要遮光可抑制光合作用,其次要低温,含氧低抑制呼吸,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故选:

A。

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这一过程可用反应式表示如下:

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本题考查影响细胞呼吸作用的因素,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9.【答案】C

【详解】

动物通过动作、声音、气味进行信息交流。

因此把动作、声音、气味叫做动物语言。

蚂蚁的通讯方式是依靠气味,即利用了嗅觉,嗅觉感受器分布在触角上。

此外,蚂蚁也会用触角的触觉功能相互沟通。

蜜蜂通过动作将蜜源的位置、距离等信息告诉其他蜜蜂。

故选:

C。

动物通讯,就是指个体通过释放一种或是几种刺激性信号,引起接受个体产生行为反应.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动物之间的信息交流方式.

10.【答案】A

【详解】

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

其中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能制造有机物,被称为“有机物加工厂”。

故选:

A。

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据此解答.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细胞中的两个能量转换器,了解叶绿体和线粒体能量转换的不同.

11.【答案】C

【详解】

A、有机物包括蛋白质,糖类、脂肪和素微生素,A错误;

B、蛋白质属于大分子的有机物,不容易消化,B错误;

C、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修复和更新等都离不开蛋白质,此外,蛋白质还能被分解,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

青少年是长身体的重要阶段,应该多吃奶、蛋、鱼、肉等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C正确;

D、糖类是主要的供能物质,D错误。

故选:

C。

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

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及作用,重点掌握蛋白质的作用.

12.【答案】B

【详解】

心脏的壁主要由心肌构成,能够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在血管里循环流动,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系统中的循环流动叫做血液循环,根据循环途径的不同,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

故选:

B。

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系统中的循环流动,为人体各个组织细胞不断的运来养料和氧,又不断地运走二氧化碳等废物,血液流动的动力来自于心脏.

解题的关键是熟悉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

13.【答案】D

【详解】

动脉血是指含氧量高,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颜色鲜红的血液;静脉血是指含氧量低,氧气与血红蛋白分离,颜色暗红的血液。

因此动脉血与静脉血的区分是氧含量高低。

A、肾静脉内流的是静脉血,是尿素含量最少的血液,动脉血中尿素含量远不一定比静脉血中的少。

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小肠静脉内流的是静脉血,但是含营养物质最多。

因此静脉血中的营养物质不一定比动脉血中的少。

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动脉血中的含氧量一定比静脉血中的含氧量高。

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血液流经肾小球后,由于通过肾小球过滤出去一部分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形成了原尿,导致血液中的血浆减少,因此每毫升血液中的红细胞含量增加。

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

D。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动脉血和静脉血的区别.解答时可以从静脉血、动脉血的概念方面来区别.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人体内几条特殊的血管深静脉、小肠静脉、肺静脉和肾小球毛细血管的特点.

14.【答案】B

【详解】

由于各种细菌、霉菌等微生物,接触到食物,并利用食物中的有机物,生长和大量繁殖。

期间会产生很多的生长代谢产物,产生各种各样的味道,如酸、臭等等。

因此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

因此暴露在空气中的食物比较容易腐败,潮湿的食物也比较容易腐败,其主要原因是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进而分解食品中的有机物,导致食品的腐败变质。

可见B符合题意。

故选:

B。

本题考查的是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本知识可结合生活实际与食品的保存方法进行记忆.

掌握食品腐败的原因,了解微生物生活的条件,分析题意即可作答.

15.【答案】C

【详解】

A、成年人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甲亢,故不符合题意。

B、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易患侏儒症,故不符合题意。

C、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食用加碘食盐可有效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故符合题意。

D、胰岛素分泌不足会患糖尿病,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它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是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激素分泌过多或过少,人体会患相应的疾病.

此题是对激素分泌异常症的考查

16.【答案】C

【详解】

泌尿系统的结构图如下

如图,肾、输尿管、膀胱、尿道共同组成了人体的泌尿系统。

肾中形成的尿液,经过肾盂流入输尿管,再流入膀胱,在膀胱内暂时储存。

膀胱内储存了一定的尿液后,膀胱就会绷紧,产生尿意。

在大脑的支配下,尿经尿道排出体外。

所以,尿液排出体外的顺序是:

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

故选:

C。

泌尿系统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其中肾脏是形成的尿的部位,膀胱暂时储存尿液,尿道是排出尿液的通道.

尿的排出可结合着泌尿系统的组成图示掌握.

17.【答案】D

【详解】

A、夜盲症与缺乏维生素A有关,故A错误;

B、坏血病与缺乏维生素C有关,故B错误;

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