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水灾处置方案.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03089 上传时间:2022-11-0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矿水灾处置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煤矿水灾处置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煤矿水灾处置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煤矿水灾处置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煤矿水灾处置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煤矿水灾处置方案.doc

《煤矿水灾处置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水灾处置方案.doc(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煤矿水灾处置方案.doc

NO1矿井水灾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河南长虹矿业有限公司开采煤层主要充水水源为大气降水、小窑水、顶板砂岩裂隙水、底板承压水和老空水,在开采过程中,大气降水、小窑水、底板承压水和老空水,对矿井安全生产水害威胁最大,极易造成水害事故。

1事故风险分析

1.1事故可能发生的类型

1.1.1大气降水

目前,河南长虹矿业有限公司开采煤层为二1煤层,二1煤顶板砂岩含水层岩溶裂隙发育、导水性强、与地表水联系密切。

矿井受大气降水影响,地表水直接经新近系泥灰岩露头发育区可沿灰岩岩溶裂隙通道垂直下渗,直接补给下伏各个含水层。

造成矿井涌水量猛增,威胁矿井安全生产。

2011年9月份,因连续大气降雨,矿井涌水量猛增至历史最高,达到280m3/h。

目前,我公司+50m水平中央泵房水仓为主要排水地点,其他采区均有辅助排水系统,各采区排出的水量目前均流入中央泵房水仓,后直排至地面。

二水平中央泵房(排水能力为890m3/h以上)。

近几年矿井在枯水期正常涌水量180m3/h左右,通常情况下丰水期涌水量可增加至250~280m3/h。

根据上述危险性分析,河南长虹矿业有限公司近年来可能发生水害事故的是大气降水导致淹井事故发生。

结合目前河南长虹矿业有限公司井上下实际情况分析,可能导致淹井的诱因:

一是因地面防洪不完善或地面塌陷区排查堵漏不全面或不彻底,局部地段泄洪不畅,洪水沿地表裂隙充入井下;二是大气降水强烈且过于集中从而导致大面积洪水积聚于含煤地层露头之上,延长了下渗时间;三是井下排水系统检修不到位或不完善、矿井实际排水能力小,不能及时排出涌水。

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淹井水害事故的发生。

1.1.2老空、小窑透水

河南长虹矿业有限公司井田内沿煤层露头曾分布了3个小煤矿,经过近几年的小煤矿治理整顿,目前已全部关闭。

河南长虹矿业有限公司东区上部受上庄矿二1煤层小窑老空水影响。

在矿井开采过程中,由于积水区资料的不清或防治水安全技术措施执行不到位,误掘小煤矿采空区,使其透入东区1-1采区上部掘进工作面,造成东区1-1采区上部掘进工作面停工。

1.2.3二1煤层底板含水层突水

河南长虹矿业有限公司二1煤层受底板石炭系灰岩承压水及寒武系灰岩承压水影响,随着采深的不断增加,水压也会逐步增大,若底板灰岩裂隙发育受高水压影响,可能造成采掘工作面底板突水事故。

1.2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

(1)大气降水

副斜井;

(2)老空、小窑水

集中采区二1-21000机巷掘进工作面、二1-21060风巷掘进工作面;

(3)二1煤层底板含水层水

二1-21040采煤工作面、二1-21000机巷掘进工作面.

1.3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

(1)淹井(大气降水)

大气降水其特点是:

该水害形成过程时间较长,来势由弱到强、波及面大、危害程度深,威胁矿井生产安全,甚至淹井。

但该水害突水直至淹井,有一个过程,一般不会造成人员伤亡。

大气降水水害事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季节性特征,均发生在雨季丰水期,特别是每年7~9月份雨季。

该水害由小变大的过程中,重点关注矿井涌水量变化,采取相应措施。

(2)造成人员被堵、被埋或伤亡(老空、小窑水)

该水害突水具有突发性强、瞬时水量大特点;在极短的时间内,采空区、老窑、废弃井巷所积存的老空水,瞬时释放,短时间内的突水压力,可以冲毁井巷,造成人员被堵、被埋或伤亡;如果采区排水能力不足,可以造成淹采区事故,但不会淹井。

老空、小窑水透水水害事故的发生,无季节性特征。

(3)淹井(二1煤层底板含水层突水)

二1煤层底板局部区域的石炭系太原群石灰岩和寒武系石灰岩,存在较高水头的承压水。

受采动的影响,原应力平衡被破坏,隔水层隔水能力小于临界能力时,发生突水,存在突水风险。

其特点是:

富水性强、水压大、来势猛、水量大、持续时间长、危害面广。

如果井巷掘进遇到大的构造,造成二1煤层底板突水,可以造成淹井事故,但底板突水直至淹井,有一个过程,一般不会造成人员伤亡。

底板石炭系太原群石灰岩和寒武系石灰岩承压水不受季节性影响。

(4)其他原因导致的水害

在矿井生产过程中,因停电、排水设备出现故障、其它灾害诱发而引起的水害等,也易造成淹井淹面。

1.4事故发生的基本征兆及条件

1.4.1基本征兆

(1)“挂汗”:

积水区的水,在自身压力的作用下,通过煤岩裂隙,在采掘工作面的煤岩壁上聚集结成许多水珠的现象,叫“挂汗”。

仔细观测新暴露的煤壁表面,若潮湿则是透水预兆。

(2)“挂红”:

矿井井水含有铁的氧化物,在它通过煤岩裂隙而渗透到采掘工作面的煤岩面时,会出现暗红色水锈,这种现象叫“挂红”。

挂红是一种出水信号。

(3)“水叫”:

含水层或积水区的高压水,向煤岩裂隙挤压时,与两壁摩擦会发出“嘶嘶”的叫声,这说明采掘工作面距积水区或其它水源已经接近了。

若是煤岩掘进,则透水即将发生。

(4)空气变冷:

采掘工作面接近积水区域时,空气温度会骤然下降,煤壁发凉,人进入采掘工作面有凉爽、阴冷的感觉。

(5)出现雾气:

当采掘工作面气温较高时,从煤壁渗出的积水,就会被蒸发而形成雾气。

1.4.2发生条件

未严格按照(煤矿防治水规定实施办法)进行落实整改。

2应急工作职责

2.1应急组织

发生水害事故工作面的基层单位成立水害事故现场处置小组,作为事故现场应急处置事故的最高决策机构。

根据事故发生位置、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对现场采取应急措施:

组长:

事故现场跟班队长

副组长:

事故现场跟班技术员、班组长

成员:

瓦检员、机电检修工及现场其他人员

2.2应急组织职责

(1)分析现场水害事故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制定水害事故预防及应急处置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将事故危害降到最低。

(2)加强工作面压力、底板裂隙、底鼓等现象的巡查。

(3)加强工作面煤壁、底板出水等现象的巡查。

(4)一旦发现掘进工作面底板涌水或涌水量增大,当班跟班队长应尽可能了解和弄清事故的原因、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迅速委派组长用最近的电话向井调度室如实汇报上述内容,并立即启动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5)根据事故情况及应急自救程度,对抢险救灾方案进行决策指挥,采取有效的应急处置措施消除隐患,防止事故扩大。

(6)现场应急处置人员要各负其职,及时开展抢险救灾工作。

(7)当实施的应急处置措施难以控制事故发展状态时,立即向井调度室汇报,同时清点人数并通知现场人员及现场附近其他人员,迅速有序地沿避水害路线撤至安全地点或升井。

2.3应急组织人员职责

2.3.1组长职责

日常职责:

(1)落实防治水安全隐患,督促隐患整改。

(2)组织人员学习防治水方面知识,提高人员防范意识。

(3)学习现场处置方案,提高应急能力。

应急职责:

(1)指挥事故现场的水灾施救。

(2)上报事故发生的情况。

(3)制定水灾现场的应急处置措施。

2.3.2成员职责

日常职责:

(1)学习防治水方面知识,提高防范能力。

(2)整改防治水安全隐患。

(3)熟悉水灾应急处置方案。

应急职责:

听从指挥,按照组长的安排开展水灾自救。

3应急处置

3.1应急处置程序

(1)当工作面出现突水时,现场人员立即撤到安全地点,现场跟班队长和班长应尽可能了解和弄清事故的地点、水害类型、水情、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等水害情况,同时应根据现场实际,启动现场响应(现场应急处置方案),按照避灾原则,能救先救,不能抢救时,应清点人数,立即用附近最近的电话向井调度室汇报清楚,且电话有人值守随时与井调度室联系。

(2)应急自救小组在矿井没有派来救援人员前,积极组织现场人员进行自救、互救,根据制定的现场应急处置措施灵活实施,利用现场的所有的抢险器材,进行现场抢救工作。

(3)井调度室接到事故电话汇报后,接警人员要立即向当天井值班长和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组长汇报,同时通知事故影响范围内的所有作业人员按照避灾路线撤出。

(4)当现场实施应急处置措施后,水害事故得不到有效控制时,有可能造成巷道被淹,甚至威胁现场人员安全时,现场跟班队长要立即清点人数,立即组织人员迅速有序地按正确的避灾路线撤至安全地点或升井。

当上部来水无法撤离时,则就近找上山巷道进行避灾,此时所有人员必须静卧,不能急躁,减少氧气、热量等消耗,等待外部来人救援。

如果巷道内有压风管,可打开压风管供人员呼吸,确保被困人员的安全,并经常敲打管路,向外部报警求救。

(5)公司调度室接到汇报后,向公司水害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汇报,由公司水害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组长启动公司级响应(公司水害应急预案),及时实施抢险,防止事故扩大。

并立即向矿调度室汇报。

(6)当公司级响应应急处置措施难以控制事故发展状态时,公司水害事故应急救援办公室(公司调度室),立即向矿水害事故应急救援办公室(矿调度室)汇报。

3.2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3.2.1事故发生前的应急处置措施

(1)大气降水害害

连降暴雨,地表已形成洪流时,公司调度室应做好本单位管辖区域内的防洪备战工作。

组织专门队伍进一步加强对地表防洪沟、塌陷区、小煤窑、地表水体进行巡视和监测,发现防洪沟堵塞、塌陷区漏水、小窑被淹、堤坝渗水或开裂等异常现象时,应及时撤离相关区域人员,组织抢险队伍进行处理。

①首先撤出可能威胁区域的井下工作人员;

②构筑或加固所有可能进水的井口周围挡水墙;

③疏通堵塞的防洪沟或河道,根据洪水实际流量和流动情况开挖新的防洪沟,减少洪水在塌陷区或导水层露头处的滞留时间;

④封堵与被淹小窑相邻的巷道或采面;

⑤与当地政府协作加固地表水体堤坝,清理泄洪通道上可能存在的障碍物。

(2)老空、小窑水害害

工作面接近积水老空时有突水预兆时,如围岩(煤)壁渗水、工作面空气突然变冷或变热、巷道突然变形、空气变臭变潮、有水叫声等现象;采掘工作面接近小窑采空区

①立即停止作业,撤离现场所有工作人员,并及时向本单位自救领导小组汇报;

②公司调度室接到汇报后,及时通知井下可能受到威胁区域的人员立即撤离现场;

③应急救援指挥部立即对危险源进行分析和评估,制定解除危险源的措施,必要时隔离危险源。

(3)顶板水害害

工作面煤层顶板来压、淋水或淋水量增大、工作面气温异常时,说明煤层顶板即将突水。

①立即停止作业,撤离现场所有工作人员,并及时向本单位自救领导小组汇报;

②公司调度室接到汇报后,及时通知井下可能受到威胁区域的人员立即撤离现场;

③自救领导小组立即对危险源进行分析和评估,制定解除危险源的措施。

必要时封闭隔离危险源;

④加强工作面及相关采区的排水能力;

⑤若顶板淋水量稳定,应组织人员加强顶板支护,并在距淋水区20米外进行钻探疏放。

(4)底板水害害

工作面煤层底板发生底鼓、渗水、气温异常等现象时,说明即将发生底板突水。

①立即停止作业,撤离现场所有工作人员,并及时向本单位自救领导小组汇报;

②公司调度室接到汇报后,及时通知井下可能受到威胁区域的人员立即撤离现场;

③应急救援指挥部立即对危险源进行分析和评估,制定解除危险源的措施。

必要时封闭隔离危险源;

④若底鼓和渗水量趋于稳定,应组织人员在距渗水区20米外进行钻探疏放。

3.2.2事故发生后的应急处置措施

(1)采掘工作面一旦发生突水,如有可能,在场人员首先应在副队长或班组长的指挥下,尽可能就地取材,采取加固工作面等措施,堵住出水地点,防止事故扩大,并立即向矿调度室汇报突水地点、水量和时间等情况;

(2)现场排水人员要坚守岗位,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冷静,保持正常排水,如果涌水量远大于排水量,且水泵有被淹可能要立即向调度室汇报,没有调度室命令,不得撤离;

(3)若水势过猛,无法抢救,凡受到水害威胁的所有地区的人员都必须在当班负责人或有经验老工人的带领下撤出危险区域,撤离时应有组织地避开压力水头,沿着规定的避灾路线迅速撤退,同时迅速通知可能受到水害威胁区域的人员,停止工作,切断电源,迅速撤离;

(4)撤离时,若迷失方向,应朝着有风流通过的上山巷道向上或地面撤退,千万不能往低处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