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扩展.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029092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3.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物扩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植物扩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植物扩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植物扩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植物扩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植物扩展.docx

《植物扩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扩展.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植物扩展.docx

植物扩展

五、庐山植物地理实习报告

概述

庐山植物资源丰富。

森林覆盖率达76.6%。

高等植物近3000种,在钟灵毓秀的庐山,更有集庐山植物景观之大成的璀璨的“山中明珠”庐山植物园。

按中国亚热带自然历史条件,结合庐山地区地貌类型,其自然植被应该是森林,主要是阔叶林。

但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原始植被几乎破坏殆尽,从各种群落类型分析比较,次生的灌丛,草丛面积大于森林面积,从分布地点来看,植被保存较好,具有代表性的是在庐山山麓秀峰,白鹿洞等处,山体中有黄龙寺,大月山等。

总体上庐山的南部比北部自然植被保存较好。

庐山植物区系:

据统计,庐山维管束植物计有210科,735属,1720种。

其中种子植物175科,661属,1517种;蕨类植物35科,73属,149种。

庐山由于山地自然条件的复杂性,许多植物比平原更有条件保存下来。

为保存古老类型,如鹅掌楸、擦木、大血藤、紫树等和引进新的植物种类,提供了有利条件。

早在本世纪之初,中国植物学奠基人之一的胡先啸教授,便对庐山的植物社会进行过调查;秦仁昌、陈封怀等教授也相继作过研究。

他们三人于1934年在庐山建立了中国第一座正规的、供研究的植物园--庐山植物园。

从国内外相继引种3千余种植物,总数达到3000余种。

庐山植物区系中,中国特有成分,目前已知的主要有:

青钱柳、大血藤、八角莲、鹅掌楸、血水草、牛鼻栓、杜仲、喜树、香果树、长年兰等。

其它残遗种,裸子植物中有银杏、金钱松、柳杉、三尖杉、粗榧等;被子植物中尚有连香树、枫香、玉兰、糙叶树等。

从以上概述,可以看出庐山植物区系成分丰富、起源古老和南北植物区系成分交汇过渡等征。

(一)庐山植物地理实习要求

1、通过野外观察,准确、熟练掌握和应用常用的植物形态学术语;

2、调查和认识庐山主要植被类型及组成、结构、动态和分布规律;

3、认识庐山的常见植物及其分布,了解植物群落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认识植物群落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其分布规律;识别本地区主要的一些植物种类;

4、调查庐山的地理位置,地质地貌,气候等因素对植被分布和形成的影响;

5、通过实习,进一步了解植物的多样性,掌握植物界各大类群以及种子植物的常见科、属的主要特点,认识和区分常见种子植物科、属、种,扩大和丰富植物分类学的知识范围;

6、验证、复习和巩固课堂和书本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做到理论联系通过实习,进一步培养独立能力通过实习可以培养学习科学的态度,吃苦耐劳的精神,严明的组织纪律性,团结协作精神。

利用野外实习可以很好的让同学们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庐山植物地理调查使用的仪器工具

植物群落调查表、记录本、笔、卷尺、皮尺、照相机、GPS、湿度计、海拔计;

(三)庐山植物地理实习路线调查

A、2011年9月4日

下午:

月照松林(植物种类识别,群落演替,生态特征,“月照松林”景观分析)。

B、2011年9月6日

上午:

去五峰的路上进行植物群落调查。

C、2011年9月7日

中午:

庐山植物园(了解植物园的历史,并在植物园里面了解各种植物的生长习性及特点)。

D、2011年9月8日

上午:

东谷沿线植物识别、回龙路植物群落调查。

(四)、庐山群落类型:

  庐山在自然植被上,由于它地处中亚热带,海拔1400多米,属于我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离海700公里左右,在植被分布上,其水平地带是常绿阔叶林,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地表水热状况的垂直分异,深刻地制约着植被的垂直分布,导致植物群落类型多种多样。

从大的方面来分,主要分为两部分:

针叶林和阔叶林。

(一)、针叶林:

1、黄山松群落:

分布在牯岭,属于落叶阔叶林的一个群落。

黄山松,又名台湾松,它属于阴性树种,耐低温,能在贫瘠的土壤中生长。

一般分布在海拔800或850米以上至山顶的地段,在海拔1250米以上成为最主要的植被类型。

我们所看到的绝大多数都是人工再种的,它属于松科,裸子植物。

黄山松与广东的马尾松有明显的不同之处。

黄山松枝条平直生长,主茎与枝条成直角,而马尾松成锐角。

马尾松的叶子两伸为一出,较长、细。

而黄山松的叶子也是两伸为一出,但较短、粗。

2、扁柏林——线状植被。

主要分布在回龙路1060米处的阴坡。

(二)、阔叶林

  在庐山,常绿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也有着广泛的分布。

常绿阔叶林又叫照叶林,叶光亮、革质、墨绿色、而落叶阔叶林(夏绿阔叶林)叶薄、草质、淡绿色。

1、常绿阔叶林:

分布于山地植被垂直带的基带,海拔一般为700米或800米以下。

在秀峰寺、白鹿洞、观音桥、石门洞、碧云庵等地有小面积残存,而南坡优于北坡。

其群落性质、类型、区系组成与中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基本相似。

植物群落主要由壳斗科、山茶科和樟科等科的常绿阔叶林组成。

2、落叶阔叶林:

分布在海拔1000或1100米以上。

地带性植被类型的落叶阔叶林,目前大片成林不多,以牧马场至铁船峰一带保存较好。

3、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

分布在海拔700或800至1000米(西北坡)或1100米(东南坡),为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两种植被类型之间的过渡带。

目前在黄龙潭、黄龙寺、碧云庵等地和沟谷陡坡处有天然的次生林分布。

(1)乔木:

常绿树种有甜槠、青冈栎、白楠等。

落叶树种有锥粟、四照花等。

(2)灌木:

有细齿叶柃、钩樟、红脉钩樟、山鸡椒等。

(3)草本:

主要有淡竹叶、沿阶草等。

A、2011年9月4日月照松林地区进行植物群落调查

植被种群主要有黄山松种(冬科)、柳杉种(柳杉科)、风杨、马尾松,并且这里的柏树比较典型的是扁柏,此阶段为成熟阶段,下阶段为落叶阔叶林(演替顶级),阳性。

林中几乎没有藤本植物生长,灌木较少,最多的是乔木。

我们注意到此处并没有找到主要树种黄山松的幼苗,并且树种长势良好,说明会发生顺向演替。

表一为月照松林的调查数据:

月照松林植物群落调查基本表1

日期

2011年9月4日

样方号

1

样地面积

10×10㎡

调查地点

江西省九江市

纬度

29º34.063′N

经度

115º58.464′E

天气

坡度

20º

微风

温度

25℃

土壤

山地黄棕壤

坡向

阳坡

海拔高度

1121m

地貌

山地

群落名称

乔木

群落乔木优势种

黄山松

群落周围情况

植被茂盛

灌木

映山红

调查人

0902班01-10号

记录人

刘丹

植物因素及人类经济活动情况

人类活动干扰较轻

群落总覆盖率

90%

月照松林植物群落调查基本表2

  树别

项目

 

 

 

 

树冠直径

3.5m

 

2.5m

4m

3m

树高

8.3m

6.8m

8.4m

6.9m

枝下高

4.3m

3.9m

5.5m

5.3m

胸径

6cm

5.5cm

12cm

10cm

株数

16棵

优势种

黄山松

B、2011年9月6日去五峰的路上进行植物群落调查

纬度

29º33.056′N

经度

116º01.899′E

海拔高度

1327

气压

866mb

海拔高度

1121m

地貌

山地

树别项目

树冠直径

4.8m

3.8m

5.9m

枝下高

6.2m

5.3m

4.2m

树高

9.5m

6.4m

11.7m

胸径

24cm

15cm

28cm

株数

9棵

优势种

黄山松

这里应该属于落叶阔叶林的一个群落。

黄山松是这里的优势种,它属于阴性树种,耐低温,能在贫瘠的土壤中生长。

一般分布在海拔800或850米以上至山顶的地段,在海拔1250米以上成为最主要的植被类型。

我们所看到的绝大多数都是人工再种的。

这里与其他的调查群落不同的是,有不少的低矮灌木和草本植物生长。

从调查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

该地建群种是黄山松,平均高度为8.5米,胸径15厘米,枝下高约7米。

生活型为果型。

生活强度强。

这里的黄山松,林相整齐,树干端直,由于这里的光照充足,土层深厚,枯枝落叶比较厚,大有形成纯林的趋势。

C、2011年9月7日中午:

庐山植物园(见图26)

(1)庐山植物园历史:

创建于1934年,原称庐山森林植物园,位于庐山东谷大月山和含鄱岭之间,地处北纬29°51’,东经,东经115°59’,海拔1000-1300米,,是一座亚热带高山植物园,也是中国第一座正规的、供植物科学研究的植物园。

创始人为我国著名的植物学家胡先骕、秦仁昌、陈封怀等教授。

庐山植物园是我国进行引种驯化、保护保存、开发利用野生植物资源和科普教育的重要基地。

60多年来,经过几代植物学工作者的努力,庐山植物园已是松青柏翠、万物竞发的著名科研和旅游胜地。

(2)庐山植物园内物种:

园内设有杉柏区、树木区、岩石园、翠花园、温室区、沼泽植物区、苗圃、云南雾茶园。

猕猴桃引种区、药圃等。

著名的庐山特产云雾茶及众多的观赏植物,均产于此,庐山植物园现已汇集园内外植物3400多种,储藏名植物标本10万多号。

庐山上的这座植物园以研究灌木为主,兼茶果、园林、药用植物。

已收集国内外植物标本10万余种,引种驯化3400多种。

庐山植物园与世界上60多个国家近300个单位,建立了种交换等方面的关系。

植物园不仅是科研基地,且为风景胜地,按照植物自然群落,不同生态,分成11个展区,供游客鉴赏,此外还有花卉展、奇龟展。

园中有休息厅,林荫下设石凳石桌,供游人休憩。

(3)庐山植物园自然特征:

这里四周环山,地形起伏,土壤为黄棕壤,腐殖质层较厚,PH5.0-6.5,属亚热带东部湿润型季风山地气候。

该区年平均气温11.4℃,年平均雾日193天,年均降雨量1800-2000毫米,平均相对湿度79.7%,,极端气温分别为32℃和-16.8℃;年平均降水1929.2毫米,降水日为170天左右,全年日照数为1330小时左右。

庐山植物园占地近300公顷,引种栽培植物3400余种,以松柏和杜鹃为主要特色。

全园建有松柏区、国际友谊杜鹃园、温室区、草花区、树木园、岩石园、猕猴桃园、药圃、茶园等9个不同类型的专类园和展览区。

其中树木园收集国内外杜鹃300余种,王月花季,杜鹃盛开,如花似锦。

驰名中外的庐山云雾茶,香飘云雾之外。

素有“寸步必有药”的庐山,山地药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

这里的药圃收集栽种300多种药用植物。

松柏区生长着裸子植物260余种,南北松杉竞秀,东西柏桧峥嵘,其中,有被誉为“活化石”的水杉,中国特产的金钱松,以及国内外其他名贵树种。

标本室收存腊叶标本17万余号,图书馆藏书6万余册。

(4)庐山植物园植物调查:

在庐山植物园,我们参观了温室区、草花区、树木园,在这里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植物地理学的知识对所见的部分植物的植物名、生长环境、生活习性等特征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以下内容为我们在植物园调查的植物:

庐山植物园部分常见植物具体调查

1、映山红(见图47)

【中文学名】映山红

【拉丁学名】RhododendronsimsiiPlanch.

【其他别名】山踯躅唐杜鹃、艳山红、艳山花、迎春花、照山红达达香

【别称】杜鹃、红杜鹃、满山红、清明花、清时花、山归来、山石榴

【界】植物界

【科】杜鹃花科

【属】杜鹃花属

【形态特征】

小乔木或灌木。

主干直立,叶形多变,有卵形、心形,但不呈条形,叶质为革质或纸质,有常绿、落叶、半常绿之分。

花常为顶生总状花序或伞房花序,花冠明显呈漏斗状、钟形,单、重瓣皆有,花色丰富,有白、红、粉红、紫、紫红、偏蓝色、红白复色,并有条纹和斑点等种种变化;有的具有芳香,有的则无味;花期1-7月,因品种不同而异。

盆栽株高30-100厘米。

蒴果开裂,种子多呈粉末状或糠秕状。

映山红种类多,根据花期和引种来源分为毛鹃、夏鹃、东鹃、西鹃4类。

2、四照花

【别名】石枣、山荔枝

【学名】Cronusjaponicavar.chinensis

【科属】山茱萸科四照花属

【生态习性】

产我国山西、陕西、甘肃、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贵州及云南等省,多生于海拔60O~2200m的林内及阴湿溪边。

喜温暖气候和阴湿环境,适生于肥沃而排水良好的土壤。

适应性强,能耐一定程度的寒、旱、瘠薄。

为落叶小乔木。

3、南方铁杉(见图48)

【中文学名】南方铁杉

【拉丁学名】Tsugachinensisvar

【界】植物界

【门】裸子植物门

【科】松科

【属】铁杉属

【形态特征】

常科乔木,高25-30m,胸径40-80cm.叶多少呈二列,线形,先端有凹缺,上面中脉凹陷,下面有白色气孔带。

球果下垂,卵圆形,黄褐色。

中国特有第三纪孑遗种。

分布于华东、华南和西南地区,生于海拔600-2100m处的针阔混交林中,国家三级保护渐危种。

  南方铁杉为常绿乔木。

树皮片状剥落,褐灰色。

树冠直立高大,侧枝展开。

叶在枝上螺旋状排列,展开呈二列。

叶线形,长1.2-2.7厘米,宽2-2.5毫米,顶端有凹缺,中脉凹陷,叶背沿中脉两侧有白色气孔带。

雄球花生叶腋,雌球花单生侧枝顶端,珠鳞大于苞鳞。

球果卵圆形,下垂,长1.5-2.7厘米,直径1.2-1.6厘米,种鳞楔状方形,楔状圆形,苞鳞小,不露出。

种子斜卵形,具翅。

4、青杆

【学名】FiceawilsaniiMast

【别称】麦吊子、方叶杉(中国裸子植物志),细叶云衫(经济植物手册)、魏氏云杉、刺儿松(中国植物图谱)图版28

【科】松科

【属】云杉属

【种】青杆(中国植物志)

【形态特征】

乔木,高多见为20-30米,可达50米,胸径达1.4米;树皮灰色,不规则鳞状开裂脱落;枝条细长,近平展,树冠呈尖塔形,小枝上叶枕很短,一年生枝条淡黄或淡黄灰色,通常无毛或稀有疏生毛,二年生枝灰色;基部宿存芽麟紧贴小枝;其先端不反卷,冬芽卵圆形,无树脂。

叶四棱状条形,直或微带排列较密,在小枝上向前伸展,小枝下面两列状开展,叶长0.6-1.6厘米宽约1.2毫米,先端尖,四面均有气孔线4-6条,不明显,微具白粉,横切面积四棱形货扁菱形。

珠果圆柱状长卵形货卵状圆柱形,长5一8厘米,径2.5-4厘米,成熟时黄褐色;种鳞倒卵形,先端宽圆,近全缘或有不整齐细缺齿,鳞背较光滑、无毛,无明显的纵纹;苞鳞形小长约4毫米;种子倒卵形。

长约4毫米,有白色斑纹;种翅长约1.3厘米,先端圆;子叶6-9枚,条状钻形;初生叶四棱状条形。

花花期四月,球果10.月成熟

5、罗汉柏(见图48)

【种中文名】

【种拉丁名】Thujopsisdolabrata(ThunbergexLinn.f.)Sieb.etZucc.

【种别名】蜈蚣柏

【科中文名】柏科

【科拉丁名】Cupressaceae

【属中文名】罗汉柏属

【属拉丁名】Thujopsis

【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高达35m,胸径2m;树冠广圆锥形;大枝平展,不整齐状,轮生,枝端常下垂,小枝扁平。

叶鳞片状,对生,在侧方的叶略开展,卵状披针形,略弯曲,叶端尖;在中央的叶卵状长圆形,叶端钝;叶表绿色,叶背有较宽而明显的粉白色气孔带,叶长4-7mm。

球果,近圆形,径1.2--1.5cm,种鳞6-8,木质,扁平,每种鳞有种子3-5粒;种子椭圆形,灰黄色,两边有翅,子叶2。

6、紫薇(见图50)

【中文学名】

【拉丁学名】Lagerstroemiaindica

【别称】入惊儿树、百日红、满堂红、痒痒树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桃金娘目

【科】千屈菜科

【属】紫薇属

【种】紫薇

【形态特征】

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

在江苏紫薇基地人工培育,数量大。

紫薇为小乔木,有时呈灌木状,高3~7米;树皮易脱落,树干光滑。

幼枝略呈四棱形,稍成翅状。

叶互生或对生,近无柄;椭圆形、倒卵形或长椭圆形,长3~7厘米,宽2.5~4厘米,光滑无毛或沿主脉上有毛。

圆锥花序顶生,长4~20厘米;花径2.5~3厘米;花萼6浅裂,裂片卵形,外面平滑;花瓣6,紫色、红色、粉红色或白色,边缘有不规则缺刻,基部有长爪;雄蕊36~42,外侧6枚花丝较长;子房6室。

蒴果椭圆状球形,长9~13毫米,宽8~11毫米,6瓣裂。

种子有翅。

花期6~9月,果期7~9月。

树干愈老愈光华,用手抚摸,全株微微颤动。

7、云锦杜鹃(见图51)

【别名】天目杜鹃(浙江)

【拉丁名】Rhododendronfortuneilindl

【形态特征】

云锦杜鹃,是一种常绿大灌木,高约四、五米,树冠浑圆平整,主干分明,旁枝逸出,叶片革质,形似枇杷叶,正面墨绿油亮,背有黄色茸毛。

每年立夏过后,顶生伞状花序,待放的花苞则如荷箭。

花朵盛开时,由7—13朵小花团簇一起而组成一朵朵大若碗口、妩媚无比的花团,一树千花,故又称“千花杜鹃”。

一般花期在7天左右,花色有大红、粉红、白色和紫色等,间杂一起,形成一片缤纷夺目的“花海”,望之粉若芙蓉,姣若清荷,灿若云霞,闻之沁人心。

8、线柏(见图52)

【种中文名】绒柏

【种拉丁名】Chamaecyparispisifera(SieboldetZuccarini)Enelichercv.SquarrosaOhwi

【科中文名】柏科

【科拉丁名】Cupressaceae

【属中文名】扁柏属

【属拉丁名】Chamaecyparis

【形态特征】

乔木,在原产地高达50米;树皮红褐色,裂成薄皮脱落;树冠尖塔形;生鳞叶小枝条扁平,排成一平面。

鳞叶先端锐尖,侧面之叶较中间之叶稍长,小枝上面中央之叶深绿色,下面之叶有明显的白粉。

球果圆球形,径约6毫米,熟时暗褐色;种鳞5—6对,顶部中央稍凹,有凸起的小尖头,发育的种鳞各有1—2粒种子;种子三角状卵圆形,有棱脊,两侧有宽翅,径约2—3毫米。

9、牯岭山梅花

【种中文名】牯岭山梅花

【种拉丁名】PhiladelphussericanthusKoehnevar.kulingensis(Koehne)Handel-Mazztti

【科中文名】虎耳草科

【科拉丁名】Saxifragaceae

【属中文名】山梅花属

【属拉丁名】Philadelphus

【形态特征】

本变种与原变种不同点在于叶卵状椭圆形,上面无毛或近无毛,边缘明显

具9-12齿;花萼疏被糙伏毛,花期6月。

10、漫珠沙华(见图53)

【学名】Daturametel

【科名】茄科

【属名】Datura

【种名】metel

【别名】龙爪花、老鸦蒜、曼珠沙华、蟑螂花、彼岸花、平地一声雷、老死不相往来、灶鸡花、死人花(shibitohana)、幽灵花(yuureihana)、地狱花(jigokuhana)、天盖花(tengaihana)、剃刀花(kamisorihana)、舍子花(sutegohana)等。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有球形鳞茎,外包暗褐色膜质鳞被。

叶带状较窄,色深绿,自基部抽生,发于秋末,落于夏初。

花期夏末秋初,约从7月至9月。

花茎长30-60厘米,通常4-6朵排成伞形,着生在花茎顶端,花瓣倒披针形,花卉红色(亦有白花品种),向后开展卷曲,边缘呈皱波状,花被管极短;雄蕊和花柱突出,花型较小,周长在6厘米以上。

石蒜系自花授粉植物,蒴果背裂,种子多数,一般以鳞茎3-4年繁殖一次。

由于花和叶子不能见面的特性,石蒜又被称为无情无义的花。

11、红花油茶(见图54)

【种名】红花油茶

【学名】CamelliachekiangoleosaHu

【别名】广宁红花油茶

【科】山茶科

【属】山茶属

【习性与特征】

红花油茶自然分布于我国华南地区,广西东南部有野生资源,近年已逐步扩大人工栽培,为南亚热带树种,性喜温暖多湿,不耐寒冷,广西北部虽能安全越冬,但热量已不能满足植株发育的需要,开花不茂,结实更难,中亚热带地区,一般只宜引种试种,对土壤的要求不高,一般肥力中等的酸性土壤,均可生长良好,较能耐旱,可在荒山种植,属喜弱光树种,幼时耐荫庇,大树需充足阳光,才能正常开花结果,树形大,不宜种植过密,如连片种植,每亩应在20株以下,生长发育较慢,10年左右始花,寿命长,盛期可维持50年以上,须根少,移植较难成活,大苗移栽,更难恢复,种植时应保护根系,人工栽培的历史较短,野生性尚较强,开花结实不很稳定,应注意选育良种。

12、鹅掌楸(见图55、56)

【中文学名】鹅掌楸

【拉丁学名】Liriodendronchinensis(Hemsl.)Sarg

【别称】马褂木,双飘树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木兰目

【科】木兰科

【亚科】鹅掌楸亚科

【属】鹅掌楸属

【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树高达40米,胸径1米以上。

叶互生,长4一18厘米,宽5—19厘米,每边常有2裂片,背面粉白色;叶柄长4—8厘米。

叶形如马褂──叶片的顶部平截,犹如马褂的下摆;叶片的两侧平滑或略微弯曲,好像马褂的两腰;叶片的两侧端向外突出,仿佛是马褂伸出的两只袖子。

故鹅掌楸又叫马褂木。

花单生枝顶,花被片9枚,外轮3片萼状,绿色,内二轮花瓣状黄绿色,基部有黄色条纹,形似郁金香。

因此,它的英文名称是“ChineseTulipTree”,译成中文就是“中国的郁金香树”。

雄蕊多数,雌蕊多数。

聚合果纺锤形,长6-8厘米,直径1.5-2厘米。

小坚果有翅,连翅长2.5-3.5厘米。

马褂木LiriodendronchinenseSarg又名称鹅掌楸,大乔木,高达标40米,胸径1米以上。

小枝灰色或灰褐色,叶片马褂状,长4-18厘米,宽5-19厘米,先端截形,中部每边有一宽裂片,上面亮绿色,下面淡绿色,老时密生白粉状的乳头状突起;叶柄长5-10厘米。

花直径5-6厘米;花被片外面绿色,内面黄色,花瓣长3-4厘米;雄蕊和心皮多数,覆瓦状排列;花丝长5毫米。

聚合果长7-9厘米,由多数具翅的小坚果组成。

花期5-6月,果期9月。

主产华东、华中;山东青岛、河南郑州等地有栽培。

喜温凉湿润气候,速生,通常用种子繁殖。

花大美丽,叶形奇特,为园林绿化优良树木;树皮入药,祛水湿风寒;木材淡红褐色,纹理直,干燥少开裂,比重0.58克,可供作家具、建筑用材。

13、猕猴桃(见图57、58、59)

【中文学名】猕猴桃

【拉丁学名】Actinidiachinensis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山茶目

【科】猕猴桃科

【属】猕猴桃属

【种】猕猴桃种

【形态特征】

落叶藤本;枝褐色,有柔毛,髓白色,层片状。

叶近圆形或宽倒卵形,顶端钝圆或微凹,很少有小突尖,基部圆形至心形,边缘有芒状小齿,表面有疏毛,背面密生灰白色星状绒毛。

花开时乳白色,后变黄色,单生或数朵生于叶腋。

萼片5,有淡棕色柔毛;花瓣5—6,有短爪;雄蕊多数,花药黄色;花柱丝状,多数。

浆果卵形成长圆形,横径约3厘米,密被黄棕色有分枝的长柔毛.花期5—6月,果熟期8—10月。

猕猴桃的大小和一个鸡蛋差不多(约6厘米高、圆周约4.5至5.5厘米),一般是椭圆形的。

深褐色并带毛的表皮一般不食用。

而其内则是呈亮绿色的果肉和一排黑色的种子。

猕猴桃的质地柔软,味道有时被描述为草莓、香蕉、凤梨三者的混合。

因为果皮覆毛,貌似猕猴而得名。

另有讹称猕猴喜食此水果,但其实猕猴可能一辈子都无缘见到猕猴桃。

D、2011年9月8日上午回龙路植物群落调查

在本次庐山实习中我们对位于回龙路旁的一个人工扁柏林群落进行了考察。

扁柏林的垂直结构只是一个层次--乔木层,层下零星分布有灌木和草本植物,但不成层次。

林下枯枝落叶层厚,灌木零星分布。

扁柏林群落底部几乎没有灌木草本植物,不成层次。

林下枯枝落叶层厚,灌木零星分布。

林下地表受雨水冲刷较为严重。

回龙路植物群落调查(样方面积:

10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