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常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02003 上传时间:2022-11-03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常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常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常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常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常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常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doc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常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常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doc(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常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doc

关于印发《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常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

(2009年8月18日,市委、市政府常发20号)

   各辖市、区委,各辖市、区人民政府,市各部委办局,市各公司、直属单位: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常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已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常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文化事业强、文化产业强、文化人才队伍强”的文化强省建设目标,进一步加快常州建设“文化名城”的步伐,现就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常州建设,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抓住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机遇,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主线,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导向,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动力,以科技进步与创新为支撑,以实施重大项目带动为途径,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为又好又快推进“率先基本现代化”作出积极贡献。

   2.主要原则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贯彻“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

根据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正确处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关系,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经济发展的功能。

   ——坚持以文化改革促进文化发展。

以改革为动力,以发展为主题,按照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循序渐进、逐步推开原则,抓住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加大力度、加快进度,着力解决影响制约发展的深层次矛盾,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坚持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协调发展。

根据文化事业产业不同特点,制定不同政策,促进共同发展。

繁荣文化事业,确保政府投入到位,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发展文化产业,确保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到位,面向市场、壮大实力,提高文化产业在全市经济中的比重。

   ——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运作相结合。

履行政府规划、指导、监管、服务职能,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以资本为纽带整合资源,加快培育文化产业战略投资者、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大型文化企业和主业突出、成长性好、带动性强的重点文化行业。

 

   二、发展目标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常州建设,全面提升常州文化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性的文化需求。

到2010年上半年,全市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改制转企到位,公益性文化单位“三项制度”改革到位,政事分开、管办分离到位,全市文艺院团改制到位。

到2012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以上,成为支柱产业。

   

(一)转变职能,理顺机制

   进一步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推动文化行政主管部门由办文化为主向管文化为主转变。

逐步建立和完善适应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政府文化管理体制以及文化经营单位运行机制。

   

(二)优化结构,提升质量

   大力发展广播影视、工艺美术、出版发行等传统文化产业;积极扶持文化旅游、演艺娱乐、广告会展等现代文化产业;努力培育创意设计、新兴媒体、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提高产业层次、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文化产业协调发展。

   (三)打造旗舰,龙头带动

   鼓励现有新闻单位进行以市场为导向的并购重组,实现集团式发展。

积极推动有条件的文化企业上市,通过资本运作,扩大企业规模,提升我市文化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通过构建园区,引导企业集聚,提高文化产业集中度,进一步加强产业集聚区的政策引导,发挥产业集聚效应。

通过园区(街区)的建设和发展,引领和带动全市文化产业的迅猛发展。

   (四)加强保护,综合利用

   对我市现有的历史文化资源加以积极保护,深度挖掘,注重传承,合理利用,重点规划建设青果巷、古运河等历史文化街区。

 

   三、主要任务

   

(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坚持以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发展,在培育市场主体、完善市场体系、改善宏观管理、转变政府职能等关键环节上实现突破,激发文化事业产业发展活力。

   1.推动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改制转企。

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机制”,推进市区两级文艺院团、影视制作和流通等经营性文化单位改制转企。

2009年底前,完成电影制片、发行放映等单位改制任务。

2010年上半年,完成市、区两级文艺院团改制。

文艺院团改制要与结构调整相结合,实现有效资源整合。

抓好党报党刊发行体制、宣传经营分离和广播电视节目制播分离改革,推进报刊发行、电视剧制作机构进入市场,实行公司化运作。

   2.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改革。

2009年底,完成全市公益性文化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制度改革,积极推进单位内部人事、收入分配等制度改革,引进竞争激励机制,激发内在活力,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

   3.加快政府文化行政管理职能转变。

推进政事分开、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分开,强化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实现由办文化为主向管文化为主转变。

2009年底,全面实现辖市(区)广电系统局台分开、广播电台和电视台合并;各辖市(区)文化、广电行政管理部门实现“两局合一”;归并行政管理职能,相应成立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

   4.推进文化产业投资主体多元化。

加快国有文化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造,支持条件成熟的企业上市。

鼓励民营企业在政策许可范围内,通过产权交易、共同投资、联合开发等途径参与国有文化单位改革改制。

放开市场、放宽准入,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民间资本以及外资依法进入文化产业领域,培育一批大型民营文化企业,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

   

(二)积极发展文化事业

   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根本任务是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基本的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要适应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坚持把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加大财政投入、完善文化设施、健全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

   1.强化政府主导责任,确保公共财政投入到位。

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的原则,继续加大各级政府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建立财政投入增长机制。

重点增加对文物单位修缮保护和镇村、社区的文化投入,加强对低收入群体的文化服务。

把加大投入力度与改进投入方式结合起来,逐步增加项目投入、激励性投入和政府购买文化服务的比重,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2.加快文化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加快推进市、辖市(区)重点文化设施建设,市级重点建设好常州图书馆等公共文化设施,辖市(区)坚持把社区文化中心建设纳入城市建设规划,把镇村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规划。

加强社区和镇村文化设施建设,形成覆盖城乡、结构合理的“辖市(区)有两馆、镇有一站、村有一室”的公共文化设施体系。

   3.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加大文化惠民力度,继续抓好“‘三送’下乡活动”、“幸福广场周周演”、“龙城讲坛”等文化惠民活动。

实施精品战略,创作和生产出更多既能反映时代精神、又能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

使全市人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得到更便利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和更好的基本文化权益保障。

   4.创新文化服务机制,增强公共文化建设活力。

广泛运用现代科技和经济调节手段,提高公共文化资源的利用效率。

进一步完善有线电视、宽带网“村村通”工程,积极建设网上图书馆、网上博物馆,大力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采取政府招投标等方式,在重要公共文化产品提供、重大公共文化项目建设和公益性文化活动承办中引入竞争机制,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质量。

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和捐助公益性文化事业,支持人民群众共建共享公共文化设施。

积极探索建立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新机制,促进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

   (三)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着重发展文化创意和高新技术产业,巩固提升传统优势文化产业,培育骨干文化企业,推动产业集群,以大企业支撑大产业,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

   1.做强重点文化行业

   动漫游戏业。

坚持规模化、集聚化发展,以常州创意产业基地为支撑、以产业链的全面拓展为导向,重点发展软件、动漫、网络游戏、服务外包、设计服务为主的创意产业。

继续落实动漫专项资金,加大对动漫产业的扶持力度,重点是具有民族特色的原创动漫产业扶植、专业人才引进、公共平台及研发机构建设,促进动漫游戏向3G和CMMB领域延伸,拉长产业链,将我市打造成全国知名的动漫游戏产业基地。

   影视传媒业。

以数字内容产品开发为核心,大力发展数字电视、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网络视听、数字出版、手机报等新媒体,发展数字视听设备制造业,构建有线无线全覆盖的现代传播体系,打造经营模式和影响力全省领先的品牌广播电视频道。

加强与国内外知名影视制作和发行机构合作,提升影视剧、动画片、非新闻类电视节目制作和营销能力,多渠道建设和完善覆盖城乡的电影院线,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影视制作、发行放映的重要城市。

   文化旅游业。

发挥我市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增加旅游产品的文化含量,积极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化进程。

大力发展城市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优化旅游市场主体结构,营造舒适的城市旅游环境,实现从“旅游过境地”向“旅游目的地”的跨越。

培育1-2个国家“5A”级旅游区和10个左右国家“4A”级景区。

加大我市“中华龙城”城市品牌的挖掘,充分展示城市旅游特色。

工艺美术业。

发挥我市工艺门类广、品种全、国家级工艺大师影响大的优势,提高工艺水平,打造产品品牌,培育龙头企业,建设专业市场,推进连锁经营,扩大我市工艺美术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

健全行业标准和工艺规范,加大制造基地和研发机构的扶持力度,加快构建完整的产业链。

加强知识版权的管理力度,确保艺术家合法权益,保护民间传统工艺品牌。

积极引入现代科技手段,坚持创意优先,创新发展思路,鼓励民间资本进入传统工艺品生产领域。

   印刷复制业。

优化印刷产业结构,形成合理的产业链。

加快印刷产业数字化升级,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

推动印刷业适度集中和布局优化,力争在我市设立印刷工业园。

大力推广循环经济理念,实现我市印刷复制业可持续发展。

坚持发展与监管相结合,发展与规范相促进,进一步规范印刷市场秩序,健全印刷管理长效机制,营造和谐的发展环境。

鼓励专业化分工,发展规模经济,重点扶持潜力较大的专项印刷企业向集约化、集团化方向发展。

运用印刷新技术开发高端产品,逐步淘汰低端设备和低端产品,提高印刷业整体工艺水平。

  广告会展业。

培育一批规模化、品牌化广告发布公司。

继续加强我市会展业的硬件建设,提高会展服务质量。

积极鼓励各级、各部门举办有一定影响力的会展、节庆活动,开发一批有特色、高品位的会展项目。

努力培育会展博览业的市场经营主体,积极引进和培育会展专业人才,推进会展博览业的市场化运作。

强化我市“科技经贸洽谈会”、“动漫艺术周”等会展品牌,努力提升其在全国的品牌影响力。

   积极培育演艺娱乐业、创意设计业、出版发行业等行业门类,形成以重点文化行业为主导,相关行业联动发展的格局。

   2.做优特色文化园区。

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全市文化产业园区,引导生产要素和相关企业按照产业组织优化原则和市场化方式集聚,建设一批错位发展、特色鲜明的重点文化产业园区。

优先发展创意产业集聚区。

大力推动以创意设计、动漫游戏以及数字内容原创为主的文化企业集聚,重点是做优创意产业基地、华夏工艺美术产业博览园、国家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