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文化融合实验报告.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599095 上传时间:2022-11-03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6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企文化融合实验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校企文化融合实验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校企文化融合实验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校企文化融合实验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校企文化融合实验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校企文化融合实验报告.doc

《校企文化融合实验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企文化融合实验报告.doc(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校企文化融合实验报告.doc

来安职高省级课题校企文化融合实验报告

   一、明确研究思路

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是寻求中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方法,并以此形成中职校园文化的一种特色,使中职校园文化在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研究按以下思路进行。

1、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现状的研究

   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同属社会大文化的亚文化,有着许多的相似之处,如同样可以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几方面。

然而,由于企业两者的主、客体不同、功能也不尽相同,之间必然存在较大的差异。

要研究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问题,首先应找出两者的差异所在,分析中职学校与企业之间在价值观、组织管理、道德伦理、行为文化、物质文化、企业精神与学校精神等方面的差异,以及产生差距的原因。

并在此基础之上,通过对企业以及在校学生开展调查,了解两种文化对接的现状,分析对接的必要性以及不对接所产生的后果。

2、中职校园文化特色的研究

   中职学校的校园文化与本科院校、中小学的校园文化有相似之处,但也有一定的特殊性。

中职学校是面向企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中职毕业生将成为企业文化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职校园文化应形成鲜明的特色,减小中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之间的距离,通过独具特色的高职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人才。

   本项目通过对企业领导、员工、在校生进行调查,了解高职校园文化的现状特点及其与企业文化之间的关系,分析其是否有利于学生将来更好地适应企业文化,哪些需要发扬,哪些需要摒弃;同时研究先进企业文化具有哪些特色,如何将其有机地溶合进中职校园文化,实现校企文化之间的渗透与互动。

通过以上研究,总结中职校园文化的特色,使中职校园文化建设更能满足人才培养的要求。

3、中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方案的研究

   本项目将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根据中职校园文化的特点,研究分析中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措施,即如何在校园的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方面与企业文化之间开展对接工作,有利于学生在毕业后更快地溶入企业文化之中。

研究如何建设具有中职特色的校园文化,使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充分接轨,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和对企业文化的适应能力;如何在校园环境、教学环节、实训基地建设、就业指导、课外活动、校风学风建设等学校工作中溶入、渗透先进企业文化的特色与理念,并使其成为校园文化内在的特点;研究如何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在校学生对企业文化、及企业文化对学生素质的要求有充分的认识与理解,为将来进入职场从思想认只到素质提升做好充分的准备;研究如何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有效地借鉴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些做法与手段,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

二、研究过程与方法

1、文献资料检索:

   国内外对于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的研究均已有数十年时间,积累了大量的文献资料。

课题组的首要任务是从海量的文献资料中检索出研究所需要的,较有价值的资料。

文献资料检索研究主要通过以下方法进行:

   阅读相关著作。

课题组根据课题研究需要,向国内知名出版社有针对性地选订了数十本相关著作,主要包括企业文化理论与建设、校园文化理论与建设、中职毕业生就业现状与指导、中职教育心理学、教育研究方法等著作。

从这些著作中,着重分析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手段方法、国内校园文化的特点、毕业生对企业的适应情况等。

通过对相关著作的研究,为下一步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查阅相关论文。

论文主要通过网络论文期刊数据库查阅,目的是了解前人对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之间关系的研究成果。

委托助手通过内容摘要,对文章进行归类,以便查阅。

   网页检索。

浏览国内主要高教、职教网站,查询与本课题相关的最新资迅和动态信息;浏览国内知名招聘求职网站的论坛,了解中职毕业生的就业现状、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评价,以及中职毕业生入职后的心态等;浏览企业管理咨询网站,查询下载企业文化建设方案、企业培训教程、员工手册等。

   其它文献资料。

主要包括一些知名企业的企业文化手册、新员工培训资料、员工手册等。

   通过检索文献资料,课题组掌握了国内外对于校园文化及企业文化的基础理论与研究动态,为二者之间的关系在理论上作深入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2、调查研究

   运用观察、访谈、追踪等方式,对企业家、企业管理人员、企业普通职工、中职毕业生、中职在校生进行调查研究,目的是透过中职毕业生。

课题组等开展座谈,并结合个别访谈、座谈会、实地考察、案例分析等方法,调查企业文化对中职学生素质的要求,以及中职校毕业生对与企业文化的适应情况。

课题组走访了来安县科来兴公司、滁州市经纬模具有限公司、来安县白云有限公司、来安县亨威橡塑有限公司等十余家知名企业及数十家中小型企业,与企业家、管理人员、及往届中职毕业生开展座谈。

共举办了十余场专题调研会,重点调研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与特点、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区别、中职毕业生对企业文化的适应情况、企业对毕业生的评价情况、企业对新员工的培训情况等,得到了很多第一手的资料,以及企业员工的很多良好的提示与建议。

3、问卷调查

   课题组设计了多份调查问卷,调查对象主要包括中职学校在校生、在企业的实习生、毕业二年左右的中职毕业生、企业管理人员。

对应往届毕业生的调查重点了解不同调查对象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等之间的差异、中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之间的差异、中职毕业生对企业文化的适应情况、中职学校学生对企业文化了解的情况、校园文化对于中职人才培养工作的作用、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工作中的地位等;对企业管理人员的问卷重点了解用人单位对于中职毕业生的评价、中职毕业生对企业文化的适应情况、企业对中职学生的素质与能力的要求、以及中职毕业生对于自身和企业的评价等。

为了最大程度地达到调查的准确性,课题组在众多企业及学校的大力支持下,随机抽取了20余家企业的管理人员、学校的应往届毕业生为调查对象,共发出问卷2000余份,回收有效问卷1816份,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研究与分析。

4、行动研究:

   中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研究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其研究结果对于中职教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如果研究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其结果可能仅仅是一种理论的推断甚至是假设,会与现实相背离,缺乏针对性和指导作用,失去应有的应用价值。

   行动研究法是以实践经验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只有身处在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发生强烈冲突的环境中,才能有利于研究者看清问题的实质。

本课题的成员均为我校教学管理、科研管理、学生管理人员,他们与校园文化建设密切相关,同时也有通过研究来解决实际工作中问题的迫切需要,这为采用行动研究法提供了可行的条件。

课题组从多方面开展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行动研究。

这些研究活动均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在行动研究的过程中,课题组成员通过对自己的教育教学研究工作的观察与反思,通过与其他教师及学生的交流,不断加深对自己实践的理解,并使自身在研究中得到提高。

(1)校内实训基地企业文化氛围的营造

   我校2007年把科来兴公司引进学校,作为校内生产型实训基地,既为企业提供技术成果转化及技术服务工作,也为在校学生提供实践岗位。

课题组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进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行动研究的机会。

在课题组负责人的倡议和主持下,实训基地采用企业化、市场化运营的管理模式,教师、学生、企业人员共同参与,开展技术开发和对外技术服务工作,自负盈亏,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课题组充分利用这一工作平台,从机制的建设、文化的提炼到氛围的营造,开展了一系列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实践工作,将专业理论研究与实际教育工作相融合,尝试用理论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来解决教育中的实际问题,开展了一系列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研究实践工作。

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合理分工,密切合作,并得到了相关部门与教师、学生的支持、参与及配合,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再使其上升为具有指导性的科学理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企业文化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渗透

   一方面,课题组通过研究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企业精神的关系,以企业精神的承继为着力点,将企业文化渗透于学风建设之中,推动和引领中职生接受、融入企业文化;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导引,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提升中职生企业意识的品位和效能,把学生的日常学习风气与将来为人处世、爱岗敬业、服务社会紧密联系起来。

另一方面,课题组倡导将企业文化有效渗透进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去。

项目组成员身体力行,采用项目化、行动导向等教学方式,改革考核方法与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让学生在劳动中学习和掌握技术,享受到工作的成就感,逐步形成职业价值观。

课题组借鉴企业培训的手段与方式,让学生既体验到企业文化的严格与无情,又感受到企业文化带来激情与创造力。

(3)学生课外活动的改革与创新

   课题组成员利用自身工作的便利条件,通过与企业合作,在课外活动中融入企业文化的形式与元素。

如与来安县科来兴公司合作举办车工技能大赛、与滁州市经纬模具有限公司合作举办钳工、数控技能大赛,企业不仅提供经费、设计任务、工作条件,还担任评委,并采纳优秀作品投入生产。

又如外语组与外资企业合作,邀请企业的外藉专家和精通外语的技术人员担任英语角的指导老师。

这种新颖的模式得到了学生的热烈欢迎,通过交流,学生不仅提高了英语水平,还增加了对企业的了解。

(4)就业指导的改革创新

   课题组与所在单位招生就业处合作,在就业指导课程、职业生涯指导等课程中培育学生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让学生在思想认识上、心理上对由学生向职业人的转变提前做好思想认识和心理上的准备。

通过教学形式和内容的创新,通过企业培训师、企业家、往届优秀毕业生深入课堂、讲座,让学生尽早接触和体验到企业文化。

编印学校就业专刊,使之成为学生了解企业文化的窗口。

三、中职学生与企业文化的适应性调查

   为了解中职毕业生对企业文化的适应情况,寻求提高毕业生岗位适应能力的方法与途径,我们以问卷、访谈等形式,对20家企业的管理人员及我校的应往届毕业生进行了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816份,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整理与分析。

(一)中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差异调查

   在校生是中职校园文化的重要主体,而往届的中职毕业生对两种文化的差异有着切身的感受,因此调查以他们为主要对象展开。

调查结果显示,83%的中职毕业生认为中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之间“差异较大”;认为“差异不大”或“没有差异”的分别只占11%和2%。

   44%的中职毕业生认为学校环境比企业环境更舒适,34%的学生认为差不多,只有22%的学生认为企业环境更舒适。

校园环境主要从育人角度出发,注重环境的优美、整洁以及人文特色;而企业的园区环境及生产、办公环境主要是为了方便生产或经营。

尤其是中小型生产企业的作业环境,与校园的学习环境差异较大。

   44%的中职毕业生认为企业的管理制度比学校更为严格,认为差不多的占28%,而认为学校制度更严格则只有26%。

此外,在制度的落实方法上,企业与学校也有较大的差别。

中职毕业生对于“企业激励员工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这一问题,选择最多的是“奖金福利”,占67%;对于“企业惩罚员工的方式通常有哪些?

”,选择最多的是“扣工资”,占72%。

与之对应,中职在校生对于“学校较有效的激励措施有哪些”这一问题,选择最多的是“推荐工作”,占58%;而对于“在学校犯错误主要害怕哪些后果?

”这一问题,选择最多的是“影响前途”,占62%。

可见,由于学生与企业员工的利益取向不同,学校与企业管理制度的落实方法产生了较大的差异。

   与崇尚个性的校园文化相比,企业文化往往更强调合作精神及行为的标准化。

调查显示83%的中职毕业生完成工作需要与同事合作,53%的中职毕业生在上班时穿着统一的工作服。

中职毕业生认为“学校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而企业的业余生活枯燥乏味”的占47%,而认为企业的业余生活更为丰富多彩的只有18%,认为两者差不多的占35%。

对于同学间谈论话题的态度,在校生选择“很感兴趣,而且积极参与”的占63%;而对于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