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林小学08年上学期二年级数学备课 5.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990430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0.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林小学08年上学期二年级数学备课 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黑林小学08年上学期二年级数学备课 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黑林小学08年上学期二年级数学备课 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黑林小学08年上学期二年级数学备课 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黑林小学08年上学期二年级数学备课 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黑林小学08年上学期二年级数学备课 5.docx

《黑林小学08年上学期二年级数学备课 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林小学08年上学期二年级数学备课 5.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黑林小学08年上学期二年级数学备课 5.docx

黑林小学08年上学期二年级数学备课5

黑林小学集体备课用纸

第三单元认识图形

主备教师:

熊纪鹏

备课时间:

2007年9月9日

教材简析:

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学认识图形

教学的前后联系:

本单元是在学生直观学习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等常见平面图形的基础上,教学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的初步认识。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丰富对平面图形的认识,积累学习空间和图形领域内容的经验和方法;另一方面,也能使学生对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形成较为透彻的认识,从而为进一步认识多边形、探索多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提供帮助。

教材的编写特点:

1、教材从学生熟知的具体事物导入,先让学生数一数长方形、正方形各有几条边,知道它们都是四边形,使学生初步感知可以以边数来命名一些图形。

“试一试”让学生知道除了长方形、正方形,还有其他形状的平面图形;再通过数一数、说一说形成“要想知道一个图形是几边形可以数一数它有几条边”的认识。

“想想做做”通过想一想、围一围、搭一搭、数一数,进一步巩固对多边形的认识,同时也培养了初步的空间观念。

2、让学生通过折、剪、拼的操作活动体会有关平面图形特征,感受不同的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发现一些有趣的特征,感受不同的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发现一些有趣的几何现象和问题。

通过活动不仅有利于唤起学生对有关图形特征的感知和记忆,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富有个性地尝试和探索,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本单元应注意的问题: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等常见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初步学习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

所以要重视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图形的边的数量,知道可以用它们边的数量来分类和命名,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一步加深对有关平面图形的认识。

教学理念: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发展的源泉。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

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从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

从学生的认知基础出发,大胆优化或重组教材,去粗取精,在实践中应用并进一步加深理解。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现实情境,使学生在实际操作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积极探索新知和学好数学的欲望,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通过摸、找、画、说、拼等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多样性,并在小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操作、观察、表达及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协作精神,在拼图实践活动中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性,观念。

3、通过观察、操作与讨论,使学生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初步认识什么样的图形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能根据它们的特征从具体的情境中辨别出这四种

图形,初步运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

4、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不断积累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善于合作、乐于交流的态度。

教学重点:

使学生学会用数边数的方法,认识并判断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感受图形间的变换。

教学难点:

使学生学会用数边数的方法,认识并判断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感受图形间的变换。

教学用具:

情境图(“国王图”),钉子板、剪刀、长方形、正方形各一张,例题的挂图等

课时安排:

1、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

(一)

1课时

2、认识四边、五边形、六边形

(二)

1课时

3、有趣的七巧板

1课时

 

第1课时

主备教师:

熊纪鹏课时编号:

016

备课时间:

2007年9月9日

教学内容:

认识图形

(一)教材第26-27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认识多边形的过程,能够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

2、进一步增强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活动,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

2、要在折、拼、剪、搭等活动中体会图形的变换和联系。

教学用具:

“图形王国”图片、长方形、正方形的图形、剪刀、钉子板。

教学进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引导学生回忆节假日和爸爸妈妈去哪些地方玩过?

2、谈话:

今天,老师带大家去一个你们从没有去过的地方,那就是有趣的“图形王国”。

(出示图片)

二、主动探索,合作领悟

1.认识四边形

(1)知道长方形、正方形也可称为四边形。

师:

让我们打开“图形王国”的门,瞧瞧遇到了谁?

(出示长方形、正方形的“卡通小人”让同学们认一认)

出示对话框:

“小朋友好,谢谢大家还记得我们。

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我俩还有一个同样的名字呢?

你们能猜到吗?

”(学生猜一猜)

请小朋友拿出一张长方形纸片,用手沿着四周摸一摸。

(师边说边示范,学生跟着摸一摸)再拿出依着正方形沿着四周摸一摸,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分小组讨论一下。

(会发现它们都有四条边)

出示画好的长方形、正方形图,指名上来指一指长方形、正方形的四条边各在哪里?

师:

其实,我们刚才摸的地方就是图形的边,请大家再分别摸一摸长方形、正方形的边,数给同桌看看是不是都有四条边。

(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数)

学生摸一摸、数一数,相互交流。

出示:

它们各有四条边,是四边形。

(2)认识其他形状的四边形。

谈话:

让我们再到“图形王国”看看,还能遇到哪些图形。

(出示书上“试一试”图形)如果将这些图形分类,你想怎样分?

学生拿出相应学具分一分。

师展示学生的分类,并让学生为什么要这样分。

学生的分类可能有下面两种:

●认识的分一类,不认识的分一类;

●四边形分一类,三角形分一类。

出示长方形、正方形的“卡通小人”,它们手指着学生分出的其他四边形说:

这些图形和我们一样。

它们也都有四条边,是四边形。

引导学生在钉子板上围出不同形状的四边形,先小组交流,在组织全班交流。

2.认识五边形

谈话:

小朋友,刚才我们认识了四边形,现在请拿出一张四边将它任意次,然后用剪刀沿着折痕剪下,看能见剪出个什么图形。

(学生动手操作)

师:

如果剪出的图形给它取个名字,你想叫它什么呢?

小组内交流,教师参与活动,发现剪法不同的学生。

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两个画好的五边形,让学生数一数边的条数,说一说各有几条边,是几边形,最后出示话框,让学生齐读。

让学生在钉子板上围出不同形状的五边形。

3、认识六边形想一想、议一议:

六边形是什么样子呢?

学生动手折一折、剪一剪;数一数、说一说;围一围。

三、总结评价,应用扩展1、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分小组讨论,汇报。

(指名上来指一指、说一说,其余学生补充)引导回忆:

平常还见过哪些物体的面的形状是我们今天认识的图形。

分小组讨论,让几名学生说一说。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组织学生想一想,再搭一搭。

四、总结评价,点拨学法五、布置作业

判断那些图形是四边形、那些是五边形、那些是六边形。

 

第2课时

主备教师:

熊纪鹏课时编号:

017

备课时间:

2007年9月9日

教学内容:

认识图形

(二)教材第27页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等方法,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

2、参与对图形的围、搭、折等实践活动,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3、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活动,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

2、要在折、拼、剪、搭等活动中体会图形的变换和联系。

教学用具:

长方形纸一张

教学进程:

一、认识图形的练习。

1、完成第3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订正。

说一说,如何分辨一个图形是几边形?

2、完成第4题

(1)教师出示依着长方形纸,沿着长边对折,展。

开后,再折入一个角,成为一个五边形

提问:

现在是几边形?

请学生照样子折一折。

(2)再将另一个角折入。

提问:

这又是几边形?

你会折吗?

学生照样子折一折。

(3)看书第27页,请学生照样子继续折一折,并根据折的情况填写题中的小括号。

(4)启发:

你还能继续往下折吗?

组织学生先小组讨论、交流,再指名汇报。

小结:

刚刚我们利用手中的四边形——一张长方形纸,折出了许多五边形、六边形。

3、完成第5题。

(1)说明要求。

(2)小组讨论,动手实践并交流。

(3)指名汇报,表扬有多种想法的学生。

4、完成第6题。

(1)说明图意。

(2)学生动手试一试,剪的结果可有多种方法,只要符合要求即可。

二、全课总结

提问: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三、布置作业:

用小棒分别搭一个五边形和六边形。

第3课时

主备教师:

熊纪鹏课时编号:

018

备课时间:

2007年9月9日

教学内容:

有趣的七巧板教学目标:

1、通过拼图形,体会填写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2、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与同学的交往、合作意识。

3、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发展想象力,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在有趣的活动中感悟平七巧板面图形的特点,用七巧板创造性地拼图形。

教学用具:

七巧板

教学进程:

一、导入

1、出示一副七巧板。

提问:

在这样一副七巧板中共有几块图形?

你知道每块形的名称吗?

(同桌互说)

提问:

七巧板中有几种不同的图形?

哪几种?

哪些三角形的大小完全一样?

你是怎样知道的?

2、请学生试着用两块拼成一个正方形。

(1)学生们拼,指名板演

(2)说说自己是怎样拼的。

(3)动手操作:

试一试用七巧板中的两块,拼成一个三角形、再拼成应该平行四边形。

二、动手操作1、提问:

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图形?

2、分小组活动:

用七巧板中的三块,拼出一个已经认识的图形

(1)学生分小组活动。

(2)指名板演、讲解。

(3)指名分组汇报时,应多鼓励、表扬有多种结果的同学。

3、分小组活动:

用七巧板中的四块、五块、六块。

是否也能拼成我们认识的图形?

4、出示第29页的四幅图。

5、说明:

用七巧板不光可以拼出我们认识的图形,还能拼出有意思的图形。

请学生分别说说着四幅图是什么?

再让学生分组动手拼出美丽的图案。

三、会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你觉得哪些活动最有趣?

四、布置作业

用七巧板拼出你认为最漂亮的图形贴在教室后面的成绩栏里。

第四单元

主备教师:

熊纪鹏

备课时间:

2007年9月9日

教材简析:

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学除法的含义。

教材与前后知识的联系: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和掌握1~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教学除法,重点是让学生在平均分的活动中,体会和了解除法的含义。

在学生对平均分积累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从平均分的活动中抽象出除法运算,并从中体会并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

它既是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也是以后解决除法实际问题的基础。

教材的编写特点:

1、加强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为学生认识除法积累充分的感性经验。

日常生活中存在大量的把一些物体进行平均分的现象。

此类现象用数学方法来表示,便是除法。

所以,认识并学会平均分是学习除法的逻辑前提,除法算式是平均过程和结果的抽查与概括。

为此,教材在教学除法的认识之前,先安排了四道例题帮助学生逐渐步认识平均分。

学生在开放的操作和思考中进一步加深对平均分的认识,掌握根据不同要求把一些物

体进行平均分的方法,从而为认识除法奠定良好的基础。

2、联系实际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利用对平均分的已有认识,逐步体会除法的含义。

在认识平均分的含义之后,教材先后提出两个不同的实际问题,先鼓励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试着解决问题,再联系学生操作和思考的过程,引出除法算式,介绍除法算式的读法及其各部分的名称。

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依据一些直观图和简单的问题列出相应的除法算式,进一步丰富对除法含义的认识,初步体会相应除法算式之间的内在联

系。

3、注意通过比较,沟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促进学生不断加深对平均分以及除法含义的认识。

结合具体的情景和平均分的活动,让学生充分认识除法的含义。

把一些物体分得同样多,求可以分成几份,或者求每份是多少,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教材没有把除法的含义用结语的形式揭示出来,而是结合两道例题和两个试一试所提供的实例,以及一些分物体的具体过程,出现相应的除法算式,让学生体会除法算式的含义。

让学生明白把一些物体分成相等的几份,虽然分的过程可以不同,但结果都是平均分,都可以用除法来表示,从而从整体上初步理解除法的实际意义。

教学本单元应注意的问题:

本单元是学生初步认识除法,所以要重视从学生已有经验入手,通过简单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经历平均分的过程中体会平均分的操作方法,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理念:

除法概念属于运算概念,新课程教学改革模式强调的是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联系实际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利用对平均分的已有认识,逐步体会除法的含义。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操作方法,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初步体会除法和乘法的联系,能正确读、写除法算式,知道出发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从平均分的活动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能够根据数学问题列出相应的除法算式,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有条理的思考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初步认识除法的过程中,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积极参与具体、直观的教学活动,体验成功的乐趣,逐步具有自主探索的精神、信心和与同学合作学习、学会交流的态度。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经历平均分物体的过程中体会平均分的操作方法,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用具:

实物、图片、教学挂图、小棒等。

课时安排:

4教时

 

第1教时

主备教师:

熊纪鹏课时编号:

019

备课时间:

2007年9月10日

教学内容:

教学平均分

(1)。

教材第30-31页。

教学目标:

1、在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中,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2、数学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

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用具:

桃子图片、例题挂图、小棒等。

教学进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今天,小猴子采了6个桃子,想把他们分给几个好朋友但是他们不知道可以怎么分?

聪明的你能帮帮小猴子吗?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①教师先把6个桃子图片贴在黑板上

②谈话:

同学们,你们知道了吗?

赶快行动,把桃子分一分,到黑板上摆一摆,看谁最聪明,分的办法最多!

③学生操作摆桃子

2、汇报并认识“平均分”

①谈话:

同学们,你们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办法。

6个桃子可以分成3份,每份2个,可以分成两份,一份两个,一份四个,也可以分成两份,每份三个……

师:

那么,你们根据每一份分的个数的相同与不同,把这些分法分成两类吗?

小组或全班交流

提问:

你们是怎样分的?

说一说这样分的理由。

师讲述:

(结合板贴)像这样,每份都是2个或每份都3个,我们就可以说,每份分的同样多,这样的分法我们叫做“平均分”(板书:

平均分)

学生之间互相说一说什么是“平均分”。

老师小结:

同学们通过自己动手摆,不仅帮助了小猴子解决问题,还知道了什么是平均分了。

3、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特点:

谈话:

现在老师手上有8个桃子,要想把他们平均分可以怎样分呢?

请同学们先思考一下再到黑板上摆一摆,分一分。

分完后给同学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老师把桃子图片贴

在黑板上)

小结:

同学们都很聪明,把8个桃子平均分了,想出了不同的办法,虽然分的个数和份数不同,但是每一份分分得同样多,也符合了平均分的定义了。

4、探求平均分的方法

先在黑板上画一棵树,再把8个桃子图片贴上去。

谈话:

同学们看黑板上的桃树,数一数树上有多少个桃子?

如果老师想把它们分给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2个,那么可以分到多少个小朋友呢?

想一想!

板书:

每个小朋友分2个,可以分给()个小朋友。

找几个学生上黑板“摘桃子”分给其他同学,要求每人分2个,看有多少位同学能分到桃子就是了。

师小结:

对了!

8个桃子就可以把它2个作为一份分给1个小朋友,一共分了这样的4份,就是分给了4个小朋友。

像这样把每几个作为一份来分的也是“平均分”

三、组织练习,深化认识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先观察题中的插图,再指名回答,要求说出理由。

2、书本第31页的“试一试”

学生自己动手用小木棒分一分,边分边写答案。

3、第1、2、3题

学生读懂题意,老师指导完成。

四、课堂总结

提问:

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15个小球,每个小朋友分2个,分成()份

15个小球,每个小朋友分5个,分成()份

 

第2教时

主备教师:

熊纪鹏课时编号:

020

备课时间:

2007年9月10日

教学内容:

教材第32-33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的进程,进一步感受平均分的含义。

2、培养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感受解决问题的多样化。

教学重、难点:

学生通过动手“分一分”体验“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这种平均分的操作方法。

教学用具:

学生通过动手“分一分”体验“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这种平均分的操作方法。

教学进程:

一、复习旧课

提问:

昨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怎样叫做平均分?

巩固练习:

出示小黑板上的习题

16个足球要分给学生,如果每人分2个,可以分给()个学生;如果每人分4个,可以分给()个学生。

二、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谈话:

有一天,猴哥哥和猴弟弟一起到山上去摘桃子,你们看看,他们一共摘了多少个桃子呢?

(板贴8个桃子图片)学生观察得出:

一共摘了8个桃子。

提问:

你们认为怎样分最公平?

引导学生说出:

把8个桃子平均分给两只猴子。

提问:

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说出:

每只小猴分得几个桃子呢?

二、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1.想一想,分一分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分,教师适时要点拨引导。

2.说一说,演一演

学生边说边演示分的过程。

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方法:

先分给每只小猴1个,再分给每只小猴1个,直到每只小猴有4个;先每只小猴2个,再每只小猴2个;先每只小猴3个,再每只

小猴1个……

引导学生比较归纳:

分的方法不一样,得到的结果一样,都是把8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可分得4个。

3.书上第32页的“试一试”

先按照题意,自己动手一边摆一边写答案

三.组织练习,加深认识。

1、完成第33页的“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同桌讨论解决,再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2、书本第33页的第2题

学生读懂题意,讨论完成。

3、书上第33页的第4题

学生读懂题意,讨论完成

4、书上第33页的第4题

学生读懂题意,讨论完成。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平均分的另一种方法,就是先确定平均分的份数再按照份数分得。

还有什么问题要解决?

五、课堂作业

1.6根胡萝卜,平均分给3只小兔子,每只兔分得()根。

2.9棵白菜,平均放在3个筐里,每筐放()根。

板书设计:

 

第3教时

主备教师:

熊纪鹏课时编号:

021

备课时间:

2007年9月10日

教学内容:

教科书上第34-35页。

教学目标:

1、继续经历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两种操作

方法,通过操作进一步感悟平均分的本质特征。

2、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开放题教学,增强数学应用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

3、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在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两种操作方法,通过操作进一步感悟平均分的本质特征。

教学用具:

例题挂图、

教学进程:

一、初步感知,铺垫准备。

出示例图,把12枝铅笔平均分,你想怎样分?

小组交流讨论,得出不同的分法。

二、动手操作,体会领悟。

1、创设情景谈话:

今天是兔子妈妈的生日,为了祝贺妈妈的生日,小白兔到花园里采了许多美丽的花,数一数共有几朵花?

(出示12朵花)

小白兔拿来了一些花瓶,(出示一些花瓶)它想把这12朵花插在花瓶里,该怎么插呢?

2、明确要求

⑴出示条件:

把12朵花平均插在几个花瓶里。

⑵提问:

你想知道小白兔是怎样插这些花的吗?

“平均插”是什么意思?

3、自主探索,请学生上教台示范插花。

三、想想做做

1、第1题

学生独立操作,完成后集体交流订正。

2、第2题

出示例图,学生独立操作,完成后集体交流订正。

3、第3题

出示例图,学生独立操作,完成后集体交流订正。

4、第4题

教师在黑板上画8个雪梨

A提出要求:

把它们平均分成4份,看看每份有几个?

把它们每4个一份地分,看看能分成几份?

B学生到黑板上动手分别操作分一分。

C小结:

这两种分法虽然不一样,但它们都把每份分得同样多,所以都是“平均分”

5、第5题

出示例图,学生独立操作,完成后集体交流订正。

6、第6题

出示例图,学生独立操作,完成后集体交流订正。

7、小结:

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有不同的方法,可以是“每几个一份地分”,也可以是“平均分成几份地分”,但无论用哪一种方法,最后分得的结果都是每一份相同的,都是平均分。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不同方法,既可以每几个一份地分,也可以平均分成几份的分,分的过程虽然有所不同,但结果每份都是相同的,这都是平均分。

五、布置作业

1.6个小朋友拍皮球,每组3人,分成了()组。

2.6个小朋友拍皮球,平均分成2组,每组()人。

第4教时

主备教师:

熊纪鹏课时编号:

022

备课时间:

2007年9月10日

教学内容:

教科书上第36-38页。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平均分的活动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培养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情感,并进一步学习与同学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

在平均分的活动中抽象出除法啊算式,让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用具:

例题插图、

教学进程:

一、创设情景,让学生初步体会除法的含义。

⑴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指导看书上的插图)

讲述:

小朋友,星期天你们假日小队经常活动吗?

今天小明的假日小队组织外出爬山,他们决定坐缆车去山上游玩。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回答后板书:

6个人每辆车坐2个人要坐( )人。

⑵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

提问:

你知道要坐几辆缆车吗?

你是怎样想到的?

小组合作交流,示范扮演。

⑶教学除法算式

①讲述:

6个小朋友,每辆车坐2人,问我们要坐几辆车。

这样的问题可以用除法计算。

怎样写算式呢?

共有6个小朋友,先写6,再写÷(介绍除号,指导写法)每辆车坐2人,就在除号后面写2,刚才你们已经想出来了要坐3辆车,接下去怎样写?

边讲述边板书:

6÷2=3)

└除号

②介绍除法算式的读法。

③提问:

结合这道例题说一说在这个除法算式中,6、2、和3各表示什么?

教学第36页的“试一试”

让学生看图、读题、独立完成。

订正后提问:

结合这道题,说一说在这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