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第2课说和做课时练习题及答案.docx
《初一语文第2课说和做课时练习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语文第2课说和做课时练习题及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一语文第2课说和做课时练习题及答案
《说和做》练习
一、基础训练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赫然()迭起()锲而不舍()
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慷慨淋漓()
迥乎不同()
2.下列句子中标点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B.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楔而不舍。
C.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D.他说了,跟着的是“做”。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群众大会上,闻一多先生慷慨淋漓指责民族败类。
B.闻一多潜心贯注于典籍研究十几年。
C.如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受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D.对学习和生活中碰到的诸多难题,她都应付自如。
4.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⑴“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概括了闻一多先生在治学方面的特点。
()
⑵“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一句,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说明了闻一多先生钻研学问的艰难困苦。
()
⑶“不动声响,无声无闻”表现了闻一多先生潜心钻研学问,默默无闻,不问世事,与世无争。
()
⑷“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赞扬了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治学的实干精神和谦虚美德。
()
⑸“他,是口的巨人。
他,是行的高标”赞扬了作为革命家闻一多先生言行高度统一的美德。
()
5.散文常用叙议结合的方法表明作者的见解,这篇散文也是如此。
文中的议论有的放在有关的叙述之前(A),有的放在有关的叙述之后(B),还有的放在叙述的中间;它们的作用或提示下文(a),或过渡衔接(b),或归纳总结(C)。
请指出下面几处议论的位置和作用。
⑴“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
()()
⑵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
⑶闻一多先生还有另一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
⑷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
6.判断下列句子所运用的表达方式。
(1)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
( )
(2)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 )
(3)他,是口的巨人。
他,是行的高标。
( )
7.从上下文连贯的要求看,下面句子的横线上应填入的一项是()
周末,我最喜欢逛热闹的“花鸟市场”,这里简直是动、植物的世界:
有色彩斑斓的金鱼,有欢快歌唱的小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有散发着鲜花的阵阵清香
B.有鲜花散发着的阵阵清香
C.有鲜花在散发着阵阵清香
D.有散发着阵阵清香的鲜花
8.下列句子中标点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B.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楔而不舍。
C.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D.他说了,跟着的是“做”。
二、课内语段阅读题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
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
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
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
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
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
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
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
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
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
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1、文章引用闻一多先生的话为开头有何作用?
2、文中的画线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有何作用?
3、加点的“精神食粮”和“这”分别指代什么?
(用原文)
4、说说“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句中动词的使用好在哪里?
(找准关键词)
5、理解“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句子的含义。
6、理解“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句子的含义。
7、文中“不动不响,无声无闻”深刻含义是什么?
8、“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和“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的事例说明了什么?
9、“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三、巩固提升:
(一)重温闻一多
蓝牛奶
记起、想起闻一多的人也许不多了,人一罩上革命斗士的光环,似乎总远离了这平凡的人生。
而最近,想起并重读闻一多的《红烛》,于我肯定有某些怀旧的因素在作祟。
曾经给我少年激荡情怀的,在文学领域,最早是闻一多的诗歌。
记得那时是呐喊着读他的作品,那激动的情感至今历历在目。
诗写到入人的心灵并荡漾开来,我想那肯定是火候十足了。
只是少年时,只一味的激动下去,对于其他却是不求甚解的;正如听贝多芬命运交响曲,听得在冬夜里大汗淋漓,而对于什么是音乐本身却是不关心的。
要的就是激情,减少些生存的苦闷,也发泄自己旺盛的青春。
最近,大脑里的弦也许有些儿错位。
总争取更多的闲暇,孤灯下面,认真的审视曾经的那许多的感动。
应该是生活太平淡所至。
对于我,灵魂里永远是骚动着的,经不起累年的平淡,总得寻点事,拷打一下自己的魂魄,刺激麻木的神经,指望激起些浪花,哪怕就仅仅在内心深处。
那一夜,莫名的就很想闻一多。
第二天到处寻找他的书,天如我愿,在一旧书摊得全新影印本《红烛》,如获至宝。
十二块八一本的新书五块钱购得,那乐的劲,不比中标几百万的工程差多少。
既是重读,多少带着审视。
那曾经的激情也经过滤了的。
感受着的是人的真实、存在的坦然、对人未来的憧憬、对美好的呼唤。
这些声音比起郁达夫的压抑,周作人、朱自清的平和恬淡,鲁迅的尖刻该是开朗而明亮的多的。
闻一多的诗文,平实而简单,并不构筑繁华的意象,也不追求语言的华美。
看着,感觉就像嘴里吹出的气流,其实就是声音,一点不磁性,可就蕴含着浓郁的感情,泪花是看得见的。
套用李可染的话"所要者胆,可贵者魂",其意义也在这吧。
关于新诗,闻一多写到:
"我们才觉悟了诗的实力不独包括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并且还有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这是闻一多对诗的追求与理解,也是其作品具体的表现。
在语言表达方面,闻一多很注重"字尺"的构成。
现在体味,这该是他的诗铿锵有力的内核。
对我而言,看重的还是生活的执著。
我总认为生活比诗更重要。
前几天,与一同学言及她的朋友(据说是著名诗人云云),她说:
"她很执着,除了诗歌之外就什么也没有了。
"我颇不以为然,一个人,要是真除了诗外,连生活都没有,那真是很悲哀的事。
而如果诗脱离了生活本身,能走多远?
闻一多在评田间的诗时所说的:
"诗的先决条件----那便是生活欲,积极的,绝对的生活欲。
它摆脱了一切诗艺的传统手法,不排解,也不粉饰,不抚慰,也不麻醉,他不是捧着你在幻想中上升的迷魂音乐。
它只是一片沉着的鼓声,鼓舞你爱,鼓动你恨,鼓励你活着,用最高限度的热与力活着,在这大地上。
"这对于爱诗或不爱诗的人们何尝不是人存在的警言。
闻一多让我又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
懒散已经使我们丧失许多,而夸夸其谈于事也无补。
我们要的是扎根于生活的激情,并看到自我的燃烧。
1.“我”少年时读闻一多的诗是怀着怎样的感情的?
现在“我”的感受又如何呢?
2.“看着,感觉就像嘴里吹出的气流”形象地说明了什么?
3.闻一多是如何看待“诗”与“生活”的关系的?
“如果诗脱离了生活本身,能走多远?
”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4.仿照下面句子的形式以及修辞手法,再造一个句子。
例句:
它摆脱了一切诗艺的传统手法,不排解,也不粉饰,不抚慰,也不麻醉,他不是捧着你在幻想中上升的迷魂音乐。
(二)最后一次讲演(节选)
反动派暗杀李先生的消息传出以后,大家听了都悲愤痛恨。
我心里想,这些无耻的东西,不知他们是怎么想法,他们的心理是什么状态,他们的心是怎样长的!
(捶击桌子)其实很简单,他们这样疯狂的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
在害怕啊!
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
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
你们完了,快完了!
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
其实广大的人民是打不尽的,杀不完的!
要是这样可以的话,世界上早没有人了。
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
你们将失去千百万的人民!
你们看着我们人少,没有力量?
告诉你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
看今天来的这些人,都是我们的人,都是我们的力量!
此外还有广大的市民!
我们有这个信心:
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
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
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
翻开历史看看,你们还站得住几天!
你们完了,快完了!
我们的光明就要出现了。
我们看,光明就在我们眼前,而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
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
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
(热烈的鼓掌)
1.选段中最能表现闻一多先生观点的是哪句话?
2.文中“你们”“我们”各指的是谁?
交替使用两种人称有什么作用?
你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分析“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一句话的含义。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一选段中“黑暗”和“光明”的含义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段文字验证了《闻一多的说和做》中的方面。
从中可以表现闻一多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6.“现在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
”用了什么的修辞手法?
有何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
1、hèdiéqièwùlìkānɡkáijiònɡ
2、C
3、C
4、⑴√⑵×⑶×⑷√⑸√
5、⑴Aa⑵Cc⑶Cb⑷Bc
6、
(1)记叙
(2)描写(3)议论抒情
7、D
8、c
二
1、直接点题,不仅开门见山,引起悬念(结构),并且将闻一多先生的行为和别人形成鲜明的对比,层层深入,更能表现先生的品质。
(内容)
2、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将“研究”由静态变为动态,刻画了闻一多先生研究古代文化时的钻研精神,不再是客观的描述,而是热情的赞美了。
3、“精神食粮”是指“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史”;“这”指“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4.准确地表达了闻一多先生全身心的投入研究,执著寻求解救民族衰微的文化药方,使文章生动,富于感染力。
5.“它”指“深宵灯火”,深夜只有孤灯相伴,本应感到孤单寂寞,但闻一多先生则不然,他在孤灯的照耀下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
“漂白了的四壁”表现了诗人对祖国的前途和人民的命运的关切,意在表现闻先生深夜从事学术研究那种怡然自得的情景。
6.这是比喻的说法,是指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
7.“不动”是不说,是无声,是听不到的,不是“不动”,而是在废寝忘食的“动”,用灯火“漂白了四壁”的动。
用“不动”来突出闻先生的“做”,突出他沥尽心血,埋头实干。
8.说明了“闻一多先生‘做’了,自己也没有‘说’”。
9.除了学术研究外,没有别的任何事情使他分心,表明闻一多研究学术极专极深。
三、
(一)
1.少年时:
要的就是激情,减少些生存的苦闷,也发泄自己旺盛的青春。
现在:
感受着的是人的真实、存在的坦然、对人未来的憧憬、对美好的呼唤。
2.形象说明了闻一多诗文平实而简单的特点。
3.闻一多认为生活是诗的先决条件。
这句话的含义是:
脱离了生活的诗是贫乏的,是苍白的,没有生命的,这样的诗终究会枯竭的。
4.要注意使用“…不…也不…不…也不…不是…”的形式,修辞手法为比喻。
示例:
天空中的云朵不铺排,也不张扬,不庄重,也不轻佻,它不是你作为资本炫耀的招牌。
(二)
1、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
2.“你们”是指国民党反动派及其帮凶,“我们”是指作者及爱国民众。
用“你们”表达愤怒蔑视之情,直接揭露敌人的罪行及虚伪本质。
用“我们”表达作者对人民大众的亲密战斗情感,激励人民团结战斗。
3.杀害李公仆吓不倒人民,会有更多的人不畏牺牲,起来斗争。
表达作者对敌人的愤恨、对革命必胜的信念。
4.“黑暗”指反动统治,“光明”指人民解放。
5.说革命者大无畏愤怒
6.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明反动派作垂死挣扎及斗争更加残酷。
不用注册,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