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长春建设规划(2016-2020)付印稿.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597942 上传时间:2022-11-03 格式:DOC 页数:47 大小:3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智慧长春建设规划(2016-2020)付印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智慧长春建设规划(2016-2020)付印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智慧长春建设规划(2016-2020)付印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智慧长春建设规划(2016-2020)付印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智慧长春建设规划(2016-2020)付印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智慧长春建设规划(2016-2020)付印稿.doc

《智慧长春建设规划(2016-2020)付印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慧长春建设规划(2016-2020)付印稿.doc(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智慧长春建设规划(2016-2020)付印稿.doc

智慧长春建设规划纲要(2016-2020年)

-

智慧长春建设推进办公室

二〇一六年一月

目录

一、 前言 1

二、发展基础与现状 3

(一)经济总量不断增加,结构趋于优化 3

(二)科教资源丰富,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3

(三)新兴产业不断壮大,两化融合逐步深入 4

(四)信息化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社会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 4

(五)存在不足 4

三、总体思路 6

(一)指导思想 6

(二)基本原则 6

(三)建设目标 7

四、体系框架 10

(一)总体模型 10

(二)技术架构 11

五、主要建设任务 14

(一)提升基础设施能级,夯实智慧长春基础 14

(二)打造数字生活环境,提升信息惠民力度 14

(三)深化城市智能治理,促进城市智慧运行 14

(四)整合政务信息资源,致力打造智慧政府 15

(五)大力发展智慧产业,促进经济发展转型升级 15

(六)开展智慧新型城镇建设,探索城镇化建设新模式 16

六、重点建设工程 17

(一)宽带长春工程 17

(二)云计算中心工程 17

(三)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工程 18

(四)智慧长春综合运营和治理平台工程 18

(五)地理信息共享与服务平台工程 20

(六)社会信用信息平台建设工程 20

(七)物联网应用支撑平台工程 21

(八)智慧政务工程 21

(九)智慧健康工程 22

(十)智慧教育工程 23

(十一)智慧文化旅游工程 23

(十二)市民融合服务工程 24

(十三)智慧社区工程 25

(十四)智慧管网工程 25

(十五)智慧交通工程 26

(十六)平安城市工程 26

(十七)智慧环保工程 27

(十八)两化融合工程 27

(十九)智慧农业工程 28

(二十)智慧商务工程 28

(二十一)智慧能源工程 28

(二十二)普惠金融工程 29

(二十三)智慧新城示范工程 29

(二十四)网络信息安全工程 30

(二十五)创新创业促进工程 30

七、智慧产业发展 31

(一)智慧产业概念 31

(二)智慧产业发展路径 31

八、实施路径 35

(一)实施策略 35

(二)实施步骤 35

(一)强化领导协调,促进统筹协同 38

(二)完善政策制度,优化建设环境 38

(三)加强宣传培训,提升认识水平 39

(四)健全标准规范,保障持续发展 40

(五)强化安全管理,实现平稳推进 41

(六)创新建设模式,完善要素保障 42

ii

一、前言

智慧城市是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

建设智慧城市,对加快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融合,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2014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年-2020年)》,明确提出“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标志着“智慧城市”进入了国家级战略规划。

2014年8月,国家发改委等八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聚集和辐射带动作用大幅增强,综合竞争优势明显提高,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务、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网络安全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2015年以来,国务院和相关部委先后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中国制造2025》、《关于促进大数据发展的行动纲要》等文件,为智慧城市发展注入了新的思想和活力。

长春是东北地区中心城市之一,是吉林省中部创新转型核心区,长吉图开放开发先导区的核心城市,一带一路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

加快智慧长春建设,将有力推进全市公共服务的便捷化、城市管理的精细化、生活环境的宜居化、基础设施的智能化和网络安全的长效化,从而有效带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升级。

按照市委、市政府对长春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部署,依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年-2020年)》、《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是长春智慧城市建设的规范性、指导性文件,规划期限为2016年至2020年。

二、发展基础与现状

(一)经济总量不断增加,结构趋于优化

2015年长春市地区生产总值达5550亿元,人均超过10000美元。

三次产业结构为6.3:

50.5:

43.2,“三优五新”产业占比提高到96.5%。

全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达到8650亿元,利润总额实现1000亿元。

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提高到46%,科技成果转化率提高到32.5%,万元GDP能耗降低到0.45吨标煤。

(二)科教资源丰富,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长春市是全国著名的科教文化城,是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全年专利申请量由上年的7106件增加到7853件,增长10.4%。

全年通过鉴定、验收和认定的科技成果276项,获得市以上科技进步奖励成果63项。

其中:

获省级奖励29项。

2014年末,在全市各级各类科技人员中,“两院”院士32人。

全市拥有独立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89个。

其中,自然科学和技术领域研究与开发机构58个,社会科学与人文领域研究与开发机13个,科技信息与文献领域机构3个。

全市民营科技企业技术合同成交额达21.48亿元,累计技术合同成交额267.2亿元。

市科技管理部门共投入科技经费12083万元。

全市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3户。

在长普通高校37所。

在读研究生4.9万人,普通本专科在校生49.8万人。

良好的人文环境和人才储备,为智慧长春建设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智力和技术支撑。

(三)新兴产业不断壮大,两化融合逐步深入

光电信息产业、汽车电子产业和软件信息服务产业快速发展,创新型企业较多,产品研发、创新优势明显。

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全市100%的大型企业使用了计算机辅助设计,40%以上企业使用了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75%以上中小企业应用了财务管理系统。

积极推动企业应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管理创新和技术改造,成为吉林省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试验区,36户企业入选吉林省百户两化融合示范企业。

(四)信息化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社会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

市政府网站集群已初步形成,城市管理及政府公共服务领域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建立了涵盖城市管理及社会服务领域的业务应用系统68个,主要业务信息化覆盖率达到80%。

长春市被确定为“国家信息惠民试点城市”、“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净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国家级信息消费试点。

(五)存在不足

一是经济发展基础较为薄弱。

2015年我市GDP虽然超过5500亿元,但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排名始终靠后,远低于广州、深圳、杭州、南京、武汉、青岛等城市,总体经济规模较小。

二是产业结构不够协调。

以传统制造业为主,汽车、轨道客车、农产品加工产业比重过大,产业结构偏重;第三产业还有较大提升空间,现代物流、现代金融、旅游会展、商务商贸、文化创意、信息服务等“两新四高”服务业发展相对落后。

三是信息化支撑手段亟待完善。

城市信息基础设施尚不完善,光纤宽带网络、3G/4G无线网络和WiFi热点等尚未形成无所不在、无缝转换的网络接入;城市感知网络规划、建设、运维缺乏统筹和共享;城市级数据交换共享平台缺失,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间需要共享和交换的信息缺乏长效稳定数据通道;城市各类信息化、智慧化应用难以满足市民、企业和政府相关的活动和需求。

四是创新创业的环境不优,氛围不浓。

创客空间、创新创业公共服务平台等创新创业平台较少,针对创业者和初创企业的,个性化的融资渠道不够畅通,各类围绕创新创业的配套服务措施还不够完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浓厚氛围还没有形成。

三、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国家两化深度融合战略、东北老工业基地再振兴战略,紧紧抓住“一带一路”战略、“互联网+”行动和中国制造2025等战略机遇,以创新发展为核心,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推动产业升级、优化城市运行、创新社会管理、提升市民幸福指数等方面的促进作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普及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深度融合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助力“绿色长春、智慧长春、人文长春”建设,实现“幸福长春”目标。

(二)基本原则

1、政府引导,市场运作

加强政府规划引导,强化政策法规、规范标准建设,完善市场监管,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推动智慧长春健康有序安全发展。

坚持开放共赢理念,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积极推广PPP等多种创新投融资模式,充分调动社会资本的积极性,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智慧长春建设的良好局面。

2、聚焦产业,服务民生

构建民生应用和智慧产业良性互动机制,通过智慧长春建设带动智慧产业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面向日益增长的群众需求,提供随时、随地、随需的信息产品与信息服务,使居民享受到精细化管理、智慧化服务带来的便捷和实惠。

3、重点突破,示范带动

围绕基础设施、城市运行、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经济建设等重点领域,优先实施社会意义重大、现实需求强烈、可操作性强的重点工程,选取有条件的区域和领域,先行先试,逐步推广,稳妥有序地推动智慧长春建设。

4、协同共享,集约建设

突破区域、部门、行业界限和体制性障碍,充分利用、合理整合现有机房、网络、信息资源、应用系统等信息化建设成果与资源,统筹安排、集中使用各类信息化建设资金,实现基础设施集约化、系统建设平台化、信息资源共享化,避免分散投资和重复建设。

5、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建立健全统筹推进的体制机制,强化总体规划的约束性与指导性,推进信息技术、网络、应用和产业的良性互动与均衡发展。

加大投入和建设力度,分阶段推进智慧长春建设,重视阶段性目标完成情况和项目绩效考核,不断推动智慧长春向深度、广度发展。

6、统一标准,保障安全

贯彻落实国家信息化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鼓励本地企业积极参与国家和行业标准的制定,加强智慧长春法规政策、规章制度、标准规范建设。

落实责任,加强监管,以自主可控为原则,全面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建设,以安全保发展,在发展中求安全。

(三)建设目标

1、总体目标

实施互联网+战略,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围绕城市管理、政府效能、民生服务和经济发展四大领域,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全市范围内实现普及性、创新性、融合性应用,信息化、智慧化成为推动工业智造、打造现代农业、壮大服务经济、提升城市功能、促进社会和谐的核心动力,基本建成信息资源有效共享、城市管理精细智能、政府决策高效精准、居民生活优质便捷、产业经济高质低碳的“东北亚绿色智慧人文之都”。

2、具体目标

基础设施更加完善。

基本建成全面感知、泛在互联、普适计算、融合应用、安全可控的信息网络设施体系,云计算模式广泛应用,新一代互联网协议试验部署,第五代移动通讯系统试验运行,新一代物联网标准推广运行,以自主可控为原则的安全保障体系构建完成。

城市运营更加智能。

城市基础设施的信息化、智能化改造取得初步成效。

电力、燃气、交通、水务、物流等公用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运行管理实现精准化、协同化、一体化。

政府运行更加高效。

全市统一的政务信息化支撑体系搭建完成,跨部门的信息资源共享及协同办公体系构建完善,电子行政监察对行政过程实施全程监督,新型电子政务成为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有效手段。

民生服务更加便捷。

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人口和计划生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障、住房保障、环境保护、交通出行、防灾减灾、检验检测等公共服务领域,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居民、农民工及其随迁家属的信息服务体系,公众获取基本公共服务更加方便、及时、高效。

产业体系更加优化。

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汽车及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农产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