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1教学语言与姿态.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973574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1.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项目1教学语言与姿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项目1教学语言与姿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项目1教学语言与姿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项目1教学语言与姿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项目1教学语言与姿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项目1教学语言与姿态.docx

《项目1教学语言与姿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项目1教学语言与姿态.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项目1教学语言与姿态.docx

项目1教学语言与姿态

项目一教学语言与教学姿态技能

一、教学语言技能概念 

关于教学语言,我国古代教育史上就有过精辟的论述。

《学记》中说: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

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其言也,约而达,激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

”孟子也曾说:

“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

”(《孟子·尽心下》)。

可见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在教育教学中则是教学信息的载体,是教师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的行为方式,对于教师职业来说尤为重要。

教学语言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是接通师生心灵的桥梁,是教师完成历史使命、履行神圣职责的重要条件和基本手段。

课堂既有空间的确定性,又有时间和对象的确定性,它要求教师的语言要稳定清晰,在整个课堂的语言活动中,始终能积极、轻松、有序地表达,能“声声入耳,句句达心”。

教师的教学口语要紧紧地围绕课程教学内容展开,不旁驰侧骛,不拖沓累赘。

因此,教师的语言修养直接决定着教学效果和教育质量,直接影响到教学结果的成败。

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教师的素养时指出:

“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

”优秀的教师语言的魅力就在于它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神奇,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欲。

有些教育学家认为,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该融播音员的清晰、相声大师的幽默、评书演员的流利、故事大王的激情于一体。

当然,这是教学语言的理想境界,不可能要求每一个教师都达到,但肯定是每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终生所追求的境界。

尽管随着科技进步,科技媒体语言愈来愈显重要,但是课堂教学有声语言具有的情感特质仍然是无法被替代的。

教学语言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做到准确,语言表达的思想内容准确地反映教学内容,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科学地组织教学语言活动,向学生传授知识,沟通情感,教师用语的语法、修辞、逻辑都必须经过推敲、斟酌而定。

教师在课堂中正确、清晰地传递教学信息,是教学语言的基本功能。

对于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以及创造性思维、逻辑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由此可见,课堂教学语言不仅要求科学性,还要求学科性;不仅要求明确性,还要求启发性;甚至不仅要求语言本身的教育性,还要求言行一致性等。

二、教学语言技能的作用

教学语言技能结合其他教学技能所能实现的教学功能是广泛的。

在这里我们仅就教学语言的最基本特征谈其功能。

1.传递学科知识信息

语言是信息的载体。

通过教学语言引导学生观察所研究的对象或现象最本质的方面,科学地、清楚地、有效地传递学知识信息。

教学中大量活动需要通过语言的表达和交流来实现,教师使用规范的、准确的教学语言,才能使学生扎实地掌握基础知识。

教学语言水平与教学效果是直接相关的。

有研究表明“学生的知识学习同教师表达的清晰度有显著的相关”,教师的讲解如果含糊不清也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成绩。

所以准确、清晰地传递知识信息是教学语言的基本功能,也是对教学语言训练的基本要求。

2.组织课堂教学

使用恰如其分的语言可以明确学生思维的指向,集中学生注意力;用鼓励性的语言可以激发学生求知欲望,调动学习积极性;用激发强化的语言可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稳定课堂纪律;用发自肺腑的教学语言可以实现师生的情感交流。

总之,通过丰富的语言表达可以恰当而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

教师可以利用语言的轻重缓急或者布置问题来指引学生注意。

例如:

当有的学生注意不够集中时,教师就说:

“我看见张三同学精神特别集中,眼睛一直看着老师,他一定能把功课学好。

”或者说:

“老师这有一道难题,比一比看谁能做得又对又快。

”这些语言都可以有效地组织学生学习。

3.激发学习学兴趣

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和愉快地探求知识的巨大动力,是发明创造的源泉。

教师可以巧妙地利用语言,促进学生情感迁移,培养学生热爱学的情感。

教师要善于锤炼教学语言,富有趣味性、幽默性、艺术性的教学语言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面,生动活泼的教学语言,往往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4.发挥语言表达的示范带头作用

中学教育是学生成才发展的阶段,学习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

要教会学生用规范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用完整简练的学术语说明概念,解释原理。

教师的教学语言对于中学生是最具体而直观的示范,对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全国学高考2005年关于“牛的有角和无角”遗传推理题以及2006年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分析判断实验设计题,考查的其中一个能力就是语言表达能力。

两题的得分率都十分低,考后分析认为其中不能准确语言表达是一重要原因。

教师语言的逻辑性,直接影响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语言表达的条理性。

很难想象一个语言条理不清,罗罗嗦嗦的教师,能培养出语言流畅,表达层次分明,条理清楚的学生。

具有较高教学语言技能水平的教师,在教学中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从自觉或不自觉地模仿教师,到自己灵活地表达,逐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因此,教师加强教学语言技能的训练,以提高教学语言的示范性,是十分必要的。

5.实现情感交流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在传递知识信息的同时,必然伴随有师生的情感交流。

教师的语调、节奏、语气的变化,或舒缓平稳,或慷慨激昂,或清新闲谈,或委婉动人,或欢快昂扬、或庄严郑重……凡此种种,均可有效地表达教师的情感、情绪,影响着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师生间的心理联系,又反过来影响知识信息交流的效率。

著名教师于漪说:

“教师的语言要深于传情。

语言不是无情物,情是教育的根。

教师的语言更是应该包含深情。

带着感情教,满怀深情说,所教的课、所说的道理就能在学生中引起共鸣,从而心心相印。

三、教学语言技能的组成要素

(一)语音和吐字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材料,是语言的基本结构单位,多种有意义音节信号的组合而构成的语言,才使得内部信息能以声音的形式发出和传递,才能使得表达信息的符号——语言能以声音的形式发出传递和被感知。

在课堂教学中,对语音的基本要求是要规范,即用普通话语音来讲话,讲话含混不清,多数是没有掌握说普通话要领的缘故。

讲话要语音清晰,吐字清楚、坚实、完整。

有人形容吐字不清是“嘴里含个热饺子”,含糊不清,还常有尾音不清晰或者被吞掉,有头无尾或有尾无头,都使人听不清楚。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发音器官在发相应的字音时不到位。

音节是由唇、齿、颚、舌的不同动作产生的。

有些所谓“大舌头”的人并非舌头大,而是发不出卷舌音。

唇是字音的出口,对控制吐字的质量有明显的影响。

比如,发音时唇向前突出,会使字音包在口中,给人以压抑沉闷的感觉,如果适当把唇收拢使唇齿相依,声音就会明朗许多。

为使声音集中,还必须加强唇的收撮力,如果唇的收撮力弱,就容易使声音发散,不清晰。

因此,唇在控制普通话的吐字发音中具有特殊意义。

同时我们要注意,唇、齿、舌在发音中是一个整体,这三者相互协调才能完成准确、清晰发音的任务。

只要认识到发音问题对学生学习造成不良的影响,注意每一个音节的发音部位,有意识地矫正,并且经常练习,是完全可以解决的。

在语音清晰,吐字清楚的基础上,再力求音色清脆、悦耳、圆润、流畅。

另外,还应十分注意学常用字的准确读音,许多学常用字的读音不同于习惯发音,如萎蔫(niān)不能读成萎蔫(yàn),两栖(qī)动物不能读成两栖(xī)动物,蜕(tuì)皮不能读成蜕(tuō)皮,桡(ráo)骨不能读成桡(náo)骨,臀(tún)部不能读成臀(diàn)部,桧(guì)柏不能读成桧(kuài)柏。

教师应对易读错的字勤查字典,千万不能想当然,在教学中读错字是不应该的,有损教师的形象,降低教师威信,从而影响教学质量。

(二)音量和语速

语音有音高、音强、音长和音色。

音量是指语言的音强,它由发声时的能量大小来决定。

教学口语必须有合理的音强,才能使学生听得真切、清楚。

音量要适宜。

音量过大,教室回音较大,衰减较小,高于65分贝,讲话本身就可能成为噪音,干扰学生思维。

音量也不宜过小,低于45分贝就成了微语,学生听得很吃力而且不清楚,无法刺激学生保持注意。

一般上课的音量,应在45分贝到65分贝之间,新教师往往习惯于小声说话,初上讲台,应经过一定训练,掌握好音量。

一般来说,课堂教学语言的音量可以控制在这样一种程度:

使最后一排学生听清楚,又不使第一排学生感到震耳。

教学时,讲话声音的底气要足,就是通过肺部的运动产生足够的发音动力,使声音有足够的底气和动力。

少气无力,容易使学生的注意力分散,学习气氛懈怠,缺乏生气和活力。

教学时应注意克服语尾弱化、虚化,最后一个字的字音消失,或者说长的句子时不能连贯和完整的毛病。

有时,教师故意低声讲述,以调动学生的听觉注意力,但要做到低而不虚,沉而不浊,有内在的声音力度。

音量要有变化。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适应教学内容发展的需要和师生交流情感变化的需要,就要善于变化音量、音高和音长。

音量的变化又称为“控嗓”,是教师进行语言调控的常规手段,用以显示教师教学语言的层次感和声音的错落美感。

语言的速度是指讲话的快慢。

人们听话的能力有一定的承受量,超负载则听不清楚,教师语速快慢是否科学合理,对教学效果有直接的影响。

教学语言是一门专门的工作语言,不应该用日常习惯的语言速度去讲课,而必须受课堂教学自身规律的制约。

讲话的速度以平均每分钟多少字为适度呢?

中央台播音员的语速为每分钟350字左右,中学课堂口语的速度要慢些,以每分钟180至250字为宜,过快或过慢都会影响学生听课效果。

一般地说,在学生注意力集中、精神饱满时,讲话速度可以快一些,声调可以低一些;学生思维疲劳、注意力分散时,讲话速度可以慢一些、语调可以高一些。

(三)语气和节奏

语气指语句中的声音强弱、虚实的变化,用以表现不同的思想情感。

例如,“坐下”一词,用不同的语气可以表示温和亲切、命令、生气、厌烦等不同的情感。

前苏联的彼得罗夫斯基在他主编的《普通心理学》中说:

“说话者在自己的语言中应当反映出各种不同等级的肯定语气、各种不同的问题形式,甚至是同一个‘没有’这个词的发音,可能有不少于90种不同的语凋,从其中每一种不同的语调中我们的交谈者便获得某种附加信息。

”教师应当掌握“不同等级”的语气、语调变化,使传达的教学信息更生动、更丰富,以此表达语言文字之外的附加信息。

语气修饰的训练,应首先明确教学内容和师生交流中有哪些情感需要,分析教学内容中哪些部分需要有疑惑感,哪些部分有郑重感、兴奋感、紧迫感等等,这样才能使语气修饰符合教学内容的情感需要。

在师生交流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人格,形成真诚、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良好课堂心理气氛。

哗众取宠、自吹自擂的语言情感;有伤学生自尊心的讽刺挖苦、揭短、定论等不尊重的情感;哄骗虚假的语言情感都是教学中所讳忌的。

教学语言的形式美只有通过教师个人的思想修养,才能真正体现出来。

教学口语的节奏,指教师在一个相对完整的表述中,其语速的快慢,语音的强弱变化而形成的语流态势,它与教学内容表述的需要以及教师的情感流露密切相关。

节奏与语速有联系,但不是一回事。

语速是讲话的平均速度,并不意味着讲话中的每个字所占的时间一样长。

有的字音长一些,有的字音短一些,句中、句间还有长短不一的停顿。

这些由音的长短和停顿的长短所构成的快慢变化,伴随相应的语音强弱、力度的大小和句子长短的有规律变化,就产生了口语的节奏变化。

加强口语表达的生动性,能有效地减轻学生听课的疲劳和紧张,提高听课效率。

所以,教师应注意把握好教学口语的节奏变化,加强口语的动感,使之充满活力。

(四)语调

语调是指讲话时,声音的高低升降、抑扬顿挫的变化。

从所表达的内容出发,运用高低变化、自然合度的语调,可以加强口语表达的生动性。

美国耶鲁大学的卡鲁博士经实验发现,用低沉、稳健的语调讲授,比用那种高亢、热情、煽动性的语调,更让学生记得牢。

有调查资料表明:

教师用高亢型语调讲课的班级,学生容易出现烦躁、厌倦的情绪,作业平均正确率为68%;在语调抑制型教师的班级,学生很快表现出精神冷漠,注意力不集中,作业平均正确率为59.4%;在语调平缓型教师的班级,学生表情平淡迟钝,作业平均正确率为81.1%;而在语调交换型教师的班级,学生精神亢奋,注意力集中,反应灵敏,作业平均正确率达到98%。

尽管这种研究还需要进一步的检验和确证,但语调和教学语言技能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是很明显的。

(五)词汇和语法

教师应具备有较丰富的词汇量,熟练概念、原理中应用到的词汇,并能正确、熟练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中。

课堂教学的词的要求是:

规范、准确、丰富。

教学中还应注意用词的通俗化、口语化,但通俗化、口语化并不等于庸俗化。

语法是用词造句的规则,是人们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形成的。

教师口语只有符合这种语法规则,学生才能听懂,违反这些规则就无法进行交流。

与语法相关的还有逻辑性,即在组织一段语言时,思路要顺畅,要合乎逻辑规律,合乎语法、合乎逻辑语言才能连贯。

 

四、教学语言的类型 

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类型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导言

二、新知讲授语言

三、课堂提问语

四、章节小结语

小结是教师针对一章或一节教学内容进行知识归类、整理和总结,语言表达要精练、准确,才能达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由于小结语往往是一些结论性的语言或对某一生命规律的总结,因此教师在做小结前一定要反复思考,精心编写好小结语,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小结的权威性和准确性。

小结语又称课堂教学结尾语、断课语,指教师讲完一部分内容或课堂结束时所说的话,成功的小结语会留给学生深刻的印象。

一堂好课,不仅要有引人入胜的导入和环环相扣的讲授,还要有精致的结尾语。

运用小结语要注意的问题:

(1)忌拖沓。

结尾语如果小题大作,啰嗦、杂乱,用语不简洁、不明确,必然让学生感到厌烦,影响教学效果。

(2)忌仓促。

临下课时慌里慌张的讲几句,草率收场,不能起到小结巩固强化的作用。

(3)忌平淡。

一是结尾语语调平淡,没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二是结尾语总是一个模式,例如:

“好!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

应当根据教学目标与教学语境的需要,变换结尾语,除前面介绍的以外,还有点睛式、引伸式、含蓄式、检验式,等等。

有的结尾如撞钟,戛然而止;有的结尾含蓄委婉,课虽尽而意无穷。

总之,教师应当根据教学目标与教学情境的需要,设计结尾语。

成功的结尾语,是教学口语艺术中的精品。

五、过渡语

过渡语又称课堂衔接语、转换语等。

指教学中从一个环节到另一个环节,由一个大问题到另一个大问题之间的过渡用语。

巧妙的过渡语可以起到自然勾连、上下贯通、逻辑深化的作用。

过渡语也是引路语,提示和引导学生从一个方面的学习顺利地通向下一个方面的学习。

过渡语也是粘连语,它可以把一节课的内容衔接成一个整体,给学生以层次感、系统感。

过渡语言贵在自然、恰切、简洁,使整个教学浑然一体,同时注意艺术性和趣味性,让学生的思路能够顺利地由前者转入后者,而不至于感到突兀、费解。

过渡语的设计,有以下几种办法:

(1)顺流式:

指上一个问题自然为下一个问题做了预备和铺垫。

如:

“好。

我们了解了根从土壤里吸收水分用的是渗透的方式。

可是,植物根除了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外,植物生活还需要什么物质呢?

”用设问句的方式,引出“矿质代谢”这一命题的讲述。

(2)提示式:

指出上下环节或问题之间关系的过渡语。

如:

“好。

上面讲的这一切如果都成立的话,那么下面这种说法也能成立吗?

”(3)悬念式:

运用前面问题推导的结果,制造一种悬念效应,巧妙引出下文的过渡语。

如:

“同学们听到我讲的这些以后,一定感到很奇怪,真的有那么厉害吗?

好。

这个问题我们先放在这儿,一会儿就会明白的。

下边,我们先搞清这样一个问题……”

六、评价语

教师的评价语应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具有明确的指导性、启迪性和激励性。

教师的评价语是学生了解自己学习情况的一面镜子,能反映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进步,能衡量学生学习水平的高低,是学生学习的助推器,能激励学生学习,增强自信心。

但是教师的评价语是一把双刃剑,评价得好,可以激励学生,评价不好却可能会打击学生的信心和积极性,压抑学生的学习欲望,因此应该正确使用评价语。

课堂中教师常用的评价语方式有:

(一)表扬和鼓励

表扬是对学生能力的认可。

学习困难生更需要表扬,因为表扬可以使他们找回自信。

不同年龄的学生对表扬的需求不同。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需要教师更具体地指出他们的长处,并指出努力的方向。

教师的表扬用语要尽可能多样化和具体化。

我们经常会看到,有些老师在课堂上毫不吝啬表扬的语言,本不为过,可是表扬的次数多了,甚至连学生照着书来念答案,也大力表扬,就会给学生造成一个假相,老师的表扬不值“钱”,得来不费气力的东西,学生是不会珍惜的,而且有些学生会把这种表扬看成是对他们水平的低估,甚至误以为是嘲讽。

引用表扬是一种间接的表扬方式。

在陈述答案或总结问题时,教师如能引用学生的回答,则比教师直接表扬的效果更好,如:

“正像刚才李敏说的一样,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是…”。

这种表扬方式会使受表扬的学生获得成就感和认可感,从而更加努力地学习。

有调查表明,大部分学生比较喜欢教师表扬时采用“引用”策略。

当学生回答不准确或不会回答问题时,教师应适当鼓励和帮助,并给予暗示,切不可冷言相对,说一些挫伤学生自尊心的话语。

(二)批评语

1.批语要客观公正,有针对性,就事论事,不要随便扩张。

批评语通常是在事情发生后出现的,教师一定要深入了解事实,调查情况,通过研究分析后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给予公正合理的批评。

客观公正是教师对学生作出评价的最基本要求。

2.批评语要平等和气,尽可能委婉、含蓄。

批评学生时,理智地把握住自己的情绪,不要用训斥、威胁的口气,也不要用斩钉截铁的语气,那种瞪眼睛、拍桌子,大声叫嚷等发怒的表示都是要不得的,会使学生产生对抗的逆反心理,也有损教师的形象。

每个学生都有较强的自尊心,教师在批评学生时要用平等和气的态度,讲究委婉含蓄,考虑环境条件,时间、场合,设身处地为接受批评的学生着想,尽量不在全班同学面前点名批评某某同学,可以点事不点名,表明批评是对事不对人,这样既成全了被批评学生的面子,也起到教育其本人,同时教育大家的作用。

教师满怀爱心,满怀理解,用平等和气的态度点明学生的错误,真情感化学生,启迪学生的心灵,使之产生自我批评的意识。

3.批评语要用词得当,言语由衷。

明智的教师,不随便去批评学生,对自己所说出的评语当一回事,不是随便说说,而是发自肺腑之言,让学生感到教师是期待他受评语的影响而有所改进。

教师批评学生表达了教师关切学生成长过程中出现的每一个问题,有责任且乐意帮助学生去解决。

积极有益的批评就是促使师生双方为达到共同的目标而携手合作。

4.批评语要侧重引导,灵活转化。

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批评时要说明该做的事,指出改正的方向,让学生用积极的态度思考批评的问题。

学生犯了错误,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感到后悔,这时教师不须批评,而应给予关心和体贴,给予改正错误的机会,当学生犯了错误,通过教育有了正确的反应,接受教师的指点并积极付诸于行动,改掉了错误的行为习惯,这时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加以赞许,恰当地给予表扬,批评转化为表扬,达到了批评的最佳效果。

教师在工作中过多地使用批评容易造成学生消极悲观,为了避免无谓消极的批评,发挥批评的积极教育作用,少运用且善于运用批评才是上策。

总之,设计的教学语言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要亲切、得体,并注意尊重学生的人格。

我们经常看到因为教师的一句不经意的话伤害了学生幼小的心灵,学生可能一辈子都会记住,对其发展非常不利。

所以教师不仅是传授给学生书本知识,还应当注意与学生通过语言进行情感交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五、教学语言技能的运用 

一、运用教学语言技能的技巧

掌握教学语言固然重要,但关键在于运用。

教学语言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表达思想、交流感情、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因此,合理发掘和运用教学语言艺术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也是衡量一个好教师的重要标准。

(一)通俗易懂,化抽象为形象

教师要善于用通俗的语言、简单的道理由浅入深地阐述或剖析科学中的深奥问题。

(二)运用生动、准确、形象的比拟和比喻

只有形象、生动的语言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生动风趣的语言,形象贴切的比拟和比喻往往能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形象贴切的比喻使深奥的知识浅显化。

教材中的一些概念性的知识表达一般都是比较抽象、枯燥,显得深奥难懂。

为使学生感到浅显明了,通俗易懂,教师在讲述的时候,可以使用比喻的手法化深为浅。

(三)幽默风趣的口诀、谚语

教师要善于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丰富的知识,减轻学习负担,激发学习兴趣。

一些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能把枯燥、复杂、难记的知识变为简单易记,而且还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让学生的大脑处于兴奋状态,使记忆保持得更长久些。

(四)让诗意与学科理论有机融合

运用熟知的名诗绝句,揭示其中蕴涵的知识,寓教于乐,能促进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教师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是教师重要的基本功之一,从中可以体现教师的教学风格,对教学目标的实现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不仅要动笔写教案,也要动口讲一讲,练一练,语言才能清晰、准确、生动、流畅,有节奏、有条理且不失幽默、风趣、诙谐。

教师的语言设计尤如文学作品的创作,平时要善于积累,把突发的灵感和他人的经验记下,多积累,常改进,多讲多练,必然会水到渠成,成为一名深受学生喜爱的老师。

二、如何提高教学语言技能

1.多阅读书籍

要提高教学语言技能,教师必须经常加强学习,博览群书,积累词汇,丰富教学语言,不仅广泛阅读书籍,还要留心其他学科知识的积累,并随时记录,做到知识渊博。

2.深入备课,钻研教材,实现脱稿教学

教师对课程标准、教材必须了如指掌,融会贯通,做到心中有书。

这样,课堂语言才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讲起来才能深入浅出,生动有趣,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教师还要将教案和讲稿上的书面语言转化为口头语言,学得脱稿讲课的本领。

要做到脱稿讲课,一方面要在备课上下苦功夫,真正理解和熟练把握讲授内容,使其真正成为自己的认识和体验,即化为自然得体的内部语言;另一方面,加强语言表达的训练,提高在语言表达的同时,应用思维和组织言语的能力。

3.熟悉、了解学生的语言体验

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知识特点,包括爱好兴趣,知识基础,学习习惯,理解能力,思维能力等,从而确定所授内容的表达方式,把自己的内部语言转化为适宜的外部语言,并不断实践、总结、改造和提高。

4.反复实践,不断提高

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主要靠刻苦的锻炼和反复实践。

多读多说,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练。

普通话不过关的,要在说普通话上下功夫;语调、语速把握不准的,要在抑扬顿挫上多斟酌;至于口头吐字不大利索的,则要下苦功夫练习。

三、运用教学语言技能的基本要求

教学语言除了具备一般语言的共同性质外,还显示出与其它语言的明显区别,有它自身的特征。

教学语言要求教师无论是在课堂上、课外活动中,还是在思想工作中,即在一切教育、教学过程中,都应该用最完善的语言去启迪、影响、感染学生的心灵世界,用最完善的语言去开拓学生的视野,这是对教师语言的总要求。

因此,作为教师,比其它任何职业的工作者都要严肃认真,使自己的语言尽美尽善,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智力发展。

教师职业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其语言的基本特征。

对于课堂来说,教学语言是课堂教学的主要表现形式,教师应认真对待、反复琢磨。

一般来说,新教师应当在充分备课,撰写出课堂教案的基础上,再反复推敲教学语言的表达方式,写出课堂教学讲稿。

然后经过几次试讲,便可以大幅提高新教师的教学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语言的表达应注意以下几个基本要求。

(一)教育性

教师走上讲台,就担起教书与育人的两大重任。

古人说:

“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

”教育家赫尔巴特说:

“教书如果没有进行德育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

”(苏霍姆林斯基: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教学语言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工具,其首要的一个特征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交通运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