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知识自学资料第10章精神障碍病人的护理.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962937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7.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护理知识自学资料第10章精神障碍病人的护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护理知识自学资料第10章精神障碍病人的护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护理知识自学资料第10章精神障碍病人的护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护理知识自学资料第10章精神障碍病人的护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护理知识自学资料第10章精神障碍病人的护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护理知识自学资料第10章精神障碍病人的护理.docx

《护理知识自学资料第10章精神障碍病人的护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护理知识自学资料第10章精神障碍病人的护理.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护理知识自学资料第10章精神障碍病人的护理.docx

护理知识自学资料第10章精神障碍病人的护理

第10章精神障碍病人的护理

一、精神障碍症状学

1.概念和特点

(1)异常的精神活动通过人的外显行为(如言语、书写、表情、动作等)表现出来,称为精神症状。

精神症状是大脑功能紊乱的表现,是精神障碍临床表现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精神疾病临床诊断的主要依据。

(2)精神症状的4个特点:

①症状的表现形式和内容明显与周围客观环境不相符。

②症状的出现与消失不能自控。

③症状给患者带来痛苦或不同程度地损害社会功能。

④症状一旦出现,难以通过转移令其消失。

2.感知觉障碍

(1)感觉障碍

①感觉过敏:

是对外界一般强度的刺激感受性增高,多见于神经衰弱、癔症等。

②感觉减退:

是对外界一般刺激的感受性降低,多见于抑郁状态、木僵状态和意识障碍的患者。

感觉缺失见于癔症,如失明、失聪等。

③内感性不适:

又称体感异常,是躯体内部产生的各种不舒适或难以忍受的异常感觉,多见于神经症、精神分裂症、抑郁状态和躯体化障碍。

(2)知觉障碍

①错觉:

病理性错觉多见于感染、中毒等因素导致意识障碍(如谵妄)时多见。

②幻觉:

是一种缺乏外界相应的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客体人所出现的知觉体验。

病理性幻觉多见于脑器质性精神病如颞叶病变,谵妄状态、也常见于精神分裂症。

幻觉是临床上最常见和最重要的精神病性症状,常与妄想合并存在。

根据其所涉及的感官分为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和内脏性幻觉,最常见的幻觉为幻听。

(3)感知综合障碍:

是指对客观事物能感知,但对事物某些个别属性产生错误的感知。

多见于器质性精神障碍如中毒、颅内感染、癫痫等,也见于精神分裂症等。

3.思维形式障碍

(1)思维奔逸:

又称意念飘忽,指联想速度加快数量增多、内容丰富生动。

患者除表现健谈、滔滔不绝之外,言语联想增快,并因谐音、谐意而转换话题,出现音联和意联,或者因周围环境的改变而改变言谈内容(也称随境转移)。

多见于躁狂状态。

(2)思维迟缓和思维贫乏:

思维迟缓即联想抑制,联想速度缓慢,患者表现为言语缓慢,语量减少,语调低沉,反应迟钝。

常见于抑郁状态。

思维贫乏指联想数量进一步减少,概念与词汇贫乏。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及精神发育迟滞。

(3)思维散漫:

指思维的目的性、连贯性和逻辑性障碍。

患者说话东荡西游,对问话的回答不切题,检查者感到交谈对不上焦点。

(4)思维破裂:

指概念之间联想的断裂,建立联想的各种概念内容之间缺乏内在联系。

表现为患者的言语或书写内容有结构完整的句子,但是各句含义互不相关,变为语句的堆积。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5)病理性赘述:

患者讲话啰嗦,抓不住重点,不必要的细节和无关的枝节太多,以致掩盖了主要的内容。

多见于痴呆、癫痫和其他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6)思维中断:

又称思维阻塞,患者无意识障碍,又无外界干扰,思维过程突然中断,是诊断精神分裂症的重要症状。

(7)思维插入:

指患者感到有某种思想不是属于自己的,不受他的意志所支配,是别人强行塞入脑中。

见于精神分裂症。

(8)思维化声:

患者思考时体验到自己的思想同时变成了言语声,自己和他人均能听到,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9)思维扩散和思维广播:

患者体验到自己的思想一出现,即尽人皆知,感到自己的思想毫无隐私而言,为思维扩散。

如果患者认为自己的思想是通过广播而扩散出去,为思维广播。

见于精神分裂症。

(10)病理性象征性思维:

为概念的转换,以具体事物来代替某一抽象概念。

这一转换是患者所独有的、不经解释旁人无法理解。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11)语词新作:

患者自创文字、图形、符号,并赋予只有患者本人才能理解的内容。

或将不同意思的字融合、浓缩、拼凑在一起。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青春型。

(12)逻辑倒错性思维:

主要特点是推理完全不合逻辑,既无前提也无根据,或因果倒置,推理离奇古怪,不可理解。

一般见于精神分裂症。

(13)强迫观念:

又称强迫性思维,指患者脑中反复出现的某一概念或相同内容的思维,明知没有必要,但又无法摆脱。

强迫性思维可以表现为强迫性回忆、强迫性穷思竭虑、强迫性对立思维、强迫性怀疑。

强迫思维常伴有强迫动作,见于强迫症。

4.思维内容障碍患者表达的思维内容明显违反客观现实。

妄想是最常见的思维内容障碍。

妄想是一种病理信念,其内容与事实不符,与患者的文化水平及社会背景也不符。

但患者坚信不疑,难于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加于纠正。

内容均涉及病人本人,总是与个人利害有关。

具有个人独特性,不为任何集体所共有。

(1)被害妄想:

患者坚信他被跟踪、被监视、被诽谤、被隔离等。

主要见于精神分裂症和偏执性精神病。

(2)关系妄想:

患者将环境中与他无关的事物认为与自己有关,常与被害妄想伴随出现,主要见于精神分裂症。

(3)物理影响妄想:

又称被控制妄想。

患者体验到自己的意志、思想、言语、情感和行为被某种外力所控制,丧失自主支配的能力。

(4)夸大妄想:

患者病态地夸大自我的重要性。

坚信自己有非凡的才智、地位、权势、财富和足以改变人类命运的发明创造。

不持久、不荒谬的夸大妄想可见于躁狂发作,持久而荒谬的夸大妄想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5)罪恶妄想:

又称自罪妄想,是患者毫无根据地坚信自己犯了严重的错误甚至罪孽,罪大恶极死有余辜。

见于抑郁症,老年期精神障碍,也可见于精神分裂症。

(6)疑病妄想:

患者毫无根据地认为自己患了不治之症,到处求医,虽经反复、详细的医学检查排除了疾病也不能纠正其想法。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更年期、老年期精神障碍。

(7)钟情妄想:

患者坚信自己被异性钟情,即使遭到对方严词拒绝,仍毫不置疑,反复纠缠不休。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8)嫉妒妄想:

患者无中生有地认为配偶对自己不忠实,另有外遇,因此采取种种手段搜集所谓证据。

可见于精神分裂症、更年期精神障碍。

5.情感障碍

(l)情感性质的改变

①情感高涨:

情感活动明显增加,表现为与环境不相符的过分愉快。

往往同时伴有联想奔逸,言行增多。

多见于情感性精神病躁狂症患者。

②情感低落:

以持续的与所处境遇不相称的情绪低落,历时数周、数月甚至更长时间为特征,其中最为重要的特点是患者有丧失感,严重者悲观绝望甚至出现自杀观念和企图,常伴有思维迟缓、动作减少和食欲减退等。

一般见于抑郁症。

③焦虑:

病理性的焦虑是指缺乏相应的客观因素情况下,患者表现为惶恐不安,伴有心悸、出汗、手抖、尿频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

严重的急性焦虑发作称之为惊恐发作,常体验到濒死感、失控感、伴有呼吸困难、心率加快等自主神经紊乱症状。

多见于焦虑症、恐惧症、更年期精神障碍。

④恐惧:

表现为紧张、害怕,但一般针对特定的对象、场景或人,并有回避行为,多见于恐惧性神经症。

(2)情感波动性的改变

①情感不稳:

主要是情感的变化大,与周围环境不协调,表现为喜怒无常,情感反应极端变化,常夹杂一些古怪动作。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的青春型,可见于人格障碍、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②情感淡漠:

是情绪反应的降低,对周围事物不关心,失去兴趣,对亲人的情感冷淡,即使目睹惊险、悲惨、欢乐事件亦无动于衷。

对自己的精神病症也无所谓。

情感淡漠最常见于精神分裂症衰退期患者。

③易激惹:

是一个相当常见的情绪症状,患者因小事而引起较强烈的情感反应,耐受性降低,持续时间较短暂,表现为情绪反应过于强烈,主要为易怒,也包括易悲、易喜等。

(3)情感协调性的改变

①情感倒错:

是指情感表现与其内心体验或处境不相协调,该高兴时反而悲伤。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②情感幼稚:

指成年人的情感反应如同小孩,反应迅速而强烈,幼稚而缺乏理性,没有节制和遮掩。

见于癔症和精神分裂症(医学教育网整理)。

6.意志障碍意志是人们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其行动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意志与情绪密切相关,互相渗透。

(1)意志增强:

指患者呈现病态的自信和固执的行动。

常见于偏执性精神病、精神分裂症等精神障碍。

(2)意志减弱:

指患者病态的缺乏主动性和进步性,缺乏克服困难的决心和力量。

意志减弱常见于精神分裂症、抑郁症、药物成瘾等精神障碍。

(3)意志缺乏:

指患者的意志要求显著减退或消失。

患者的生活处于被动状态,处处需要别人的督促和管理,常常伴有情感淡漠和思维贫乏。

常见于精神分裂症和痴呆。

(4)木僵:

一种以缄默、随意运动减少或缺失以及无精神运动反应为特征的状态。

严重时患者保持一个固定姿势,不语不动,不进饮食,不自动排便,对任何刺激均不起反应。

精神分裂症、抑郁症与心因性精神病有功能性木僵;多种器质性脑病如病毒性脑炎、一氧化碳中毒性脑病、上段脑干肿瘤、脑部外伤、脑变性疾病、脑供血不足等也可出现器质性木僵。

矛盾意向是指患者对同一事物同时出现两种完全相反的意向和情感,但患者并不感到不妥。

是诊断精神分裂症的重要症状。

(5)蜡样屈曲。

在木僵的基础上出现,患者的肢体任人摆布,即使不舒服的姿势也可以长时间维持不动。

如将仰卧患者的头部抬高,患者也可以不动,称为空气枕头。

7.自知力缺乏自知力又称内省力,是指病人对自身精神状态的认识和判断能力。

精神病人一般均有程度不同的自知力缺陷,随着病情的发展和加重,病人往往对自己的精神症状丧失了判断力,否认自己是不正常的,甚至拒绝治疗。

因此,自知力缺乏是精神病特有的表现,也是判断精神疾病病情是否痊愈的重要指标之一。

二、精神分裂症病人的护理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病因不明的常见重性精神病。

具有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多方面障碍,以精神活动脱离现实与周围环境不协调为主要特征。

多在青壮年起病,病程迁延呈慢性化倾向。

一般无意识和智能障碍。

1.病因可能的病因包括生物学因素和心理社会因素。

生物学因素包括遗传特质、神经病理学及大脑结构的异常、神经生化方面的异常(多巴胺假说、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假说、5-羟色胺假说)、神经发育(子宫内感染与产伤、神经发育不良与神经退行性)。

心理社会因素包括婴儿和幼年期的生物心理社会因素等。

2.临床症状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症状极其复杂多样,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临床表现存在很大差异,其特征性症状是“精神活动的分裂”。

即精神活动与周围环境不协调,以及认知、情感、意志、行为之间的互不配合。

(1)常见症状

①幻觉:

最常见的是幻听,主要是言语性幻听(命令性幻听、评论性幻听、思维鸣响)。

幻视较少见,可以出现幻嗅和幻味,幻触很少见。

精神分裂症的幻觉内容都与患者本人有关。

②感知综合障碍:

包括3类。

a.精神人格解体:

感到精神活动不存在或不属于自己。

b.躯体人格解体:

躯体某部分不存在或不属于自己。

c.现实人格解体:

对环境缺乏真实感。

③妄想:

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以关系妄想、被害妄想和影响妄想最常见。

此外还可见疑病、钟情、自责自罪、嫉妒等妄想。

妄想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继发性妄想常发生于幻觉等基础上。

精神分裂症的妄想以原发性妄想为主,且为本病的特征性症状。

④紧张症候群:

言语运动受抑制,程度不一,从运动缓慢、少语少动(亚木僵状态)到肢体固定于某一姿势,不语不动,不饮不食,对环境变化毫无反应(木僵状态)。

患者肌肉紧张,肢体可任人摆放于某固定姿势长时间不动,呈“蜡样屈曲”。

⑤自知力缺如:

绝大多数患者认为自己的病态体验不是自己有病,而是由于某些人的恶意加害于他。

(2)思维联想障碍:

思维联想过程缺乏连贯性和逻辑性是本病的特征性症状。

其特点是在患者意识清楚的情况下,思维联想散漫或分裂,缺乏具体性和现实性。

①破裂性思维:

最典型的表现,语句文法正确,但语言之间,或上下文之间缺乏内在意义上的联系。

②“词的杂拌”:

言语支离破碎,甚至个别语句之间缺乏联系。

③思维中断:

在无外界因素影响下思维突然中断。

④思维云集(强制性思维):

涌现出大量思维并伴有明显不自主感。

⑤象征性思维:

有些患者用一些很普通的词或动作,表示其特殊的、除患者自己外别人无法理解的意义。

⑥语词新作:

将2个或几个完全无关的词拼凑起来,赋予其特殊意义。

(3)情感障碍:

以情感淡漠,情感反应与思维内容以及外界环境不协调为主。

①情感淡漠:

全面的情感丧失和不能感到快乐,对于其切身利益相关的事物缺乏应有的情感反应,对人对事都显得情感平淡,无动于衷。

②情感不协调:

患者对于客观刺激做出不相称的情绪反应,如获悉亲人亡故却兴高采烈,哭着向人们叙述他感到非常高兴的事。

(4)意志行为障碍:

最常见的症状是意志的下降或衰退。

表现为活动减少,行为孤僻被动、退缩,意志低下,对生活毫无所求,随遇而安。

严重者日常生活都懒于料理。

部分患者的行为与环境不配合,例如吃一些不能吃的东西(如肥皂、污水、粪便),或伤害自己的身体等,称意向倒错。

思维、情感、意志活动3三方面的障碍,导致患者精神活动与环境明显脱离,互不协调,构成了精神分裂的主要特征。

3.治疗要点治疗以抗精神病药物的应用为主。

急性阶段以药物治疗为主;慢性阶段用药物维持治疗控制精神症状的同时,加强社会心理康复训练可起到重要作用。

(1)药物治疗:

强调早期、低剂量起始,逐渐加量,足量、足疗程的“全病程治疗”原则。

急性期2~3个月,巩周期4~6个月,剂量不变。

维持期应个体化,第一次发作维持治疗1~2年,第二次或多次发作维持治疗时间应更长一些,甚至是终身服药。

多采用单一用药。

常用药物有以下几种。

①氯丙嗪:

有明显的镇静、控制兴奋以及抗幻觉妄想作用。

适用于有精神运动性兴奋和幻觉妄想状态的各种急性楚弛分裂症患者。

②奋乃静:

除镇静作用不如氯丙嗪外,其他同氯丙嗪。

此外对心血管系统、肝和造血系统的不良反应较氯丙嗪轻。

适用于老年、躯体情况较差的患者。

③三氟拉嗪:

药物无镇静作用,具有兴奋和激活作用。

除有明显抗幻觉妄想作用外,对行为退缩、情感淡漠等有一定疗效。

适用于精神分裂症偏执型和慢性精神分裂症。

(2)电抽搐治疗:

对控制言语运动兴奋,解除木僵、拒食及伴有严重自杀企图的抑郁状态或经多种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的患者有良好效果。

(3)心理治疗:

在应用药物治疗的同时,必须重视环境影响,情绪因素以及发挥人在治疗中的主观能动作用。

4.护理问题①有暴力行为的危险。

②不合作。

③生活自理能力缺陷。

④思维过程改变。

⑤有自杀、自伤、伤人和外走的危险。

⑥饮食障碍。

⑦社交障碍。

⑧睡眠形态紊乱。

⑨角色紊乱;⑩语言沟通障碍等。

5.护理措施

(1)基础护理

①生活护理:

做好晨晚间护理,对行为退缩、生活懒散和兴奋不合作的患者,应采取协助、督促、指导的方法,做好日常个人卫生及生活的护理。

为患者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减少或去除影响患者睡眠的诱发因素。

训练患者养成规律的排便习惯。

②饮食护理:

提供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饮食,注意水分的摄入。

对拒食患者要尽量劝说进食,必要时给予鼻饲或静脉补充营养物质。

提供充足的进食时间。

对年老体弱、行动不便及因兴奋躁动而被保护的患者需协助进食。

有异食的患者要限制其活动范围,防止进食异物。

对于木僵患者,可将饭菜放置于患者床旁,保建环境安静,避开患者视线,观察其进食情况。

(2)安全护理:

严密观察、定时巡视,对极度兴奋、躁动、冲动、伤人、毁物的患者要隔离,必要时采取保护性约束。

对有严重自杀观念的患者设专人护理,24小时监护。

对不合作的患者要适当限制其活动范围。

有冲动行为的患者安置于重病室;对有敌意的患者,防止其伤人、自伤等;对有抑郁的患者,应置于护理人员观察的环境中,避免独处或单独活动。

加强病区环境检查,病区各室随手锁门;在患者入院、外出返院及家属探视后,护理人员必须做好物品检查,防止危险品带入病房;尽量避免患者使用危险物品;定期检查患者的床单位,防止患者在精神症状支配下存放危险物量和藏药。

(3)症状护理

①对以幻觉妄想为主要表现的患者:

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了解患者幻觉和妄想的种类及内容,耐心倾听患者的叙述,不要引导患者重复病理体验,防止发生意外。

②对以兴奋为主要表现的患者:

要掌握其病情变化,不激惹患者,运用良好的言语有效阻止患者伤人及冲动破坏行为,必要时采取保护性约束,帮助患者控制冲动行为。

③对以木僵为主要表现的患者:

要主动关心照顾患者,细心观察病情变化。

要认真做好基础护理,防止躯体合并症的发生。

如果患者出现蜡样屈曲症状,应及时将患者的照体放置于舒适的功能位置。

④对意志行为抑制的患者:

应为患者制定长期的生活自理能力训练计划,督促患者按计划训练,以达到适应社会生活的目的。

同时加强基础护理,保证患者的基本需要。

(4)用药护理:

口服药物后要认真检查患者的口腔,防止患者将药物藏于舌下,并注意观察用药后的不良反应。

(5)康复护理

①入院期:

为患者制定住院期间的康复计划,督促、训练患者每日完成个人生活料理。

②治疗期:

适当地指导患者参加一些简单的工娱疗法,以转移患者的病态思维。

③康复期:

安排适当的康复活动和生活技能训练。

如书法绘画、文艺体育活动、手工制作、炊事作业及外出郊游、购物等,为患者回归社会打下基础。

6.健康教育

(1)患者教育:

介绍疾病的有关知识;帮助患者正确认识和识别药物的不良反应,明确坚持服药、定期门诊复查的必要性;纠正不良生活习惯,提高综合性自我护理能力。

(2)家属教育:

指导家属学习有关疾病知识及如何预防疾病复发的一般常识;教会家属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护理环境;指导家属学会简单的观察、识别、判断疾病复发的方法,嘱其保管好药物并督促和监护患者按时按剂量服药;应告诫家属,已婚患者在精神症状未缓解前不宜生育子女。

三、抑郁症病人的护理

抑郁症是自杀率最高的精神疾病。

多数青壮年起病,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缺乏,悲观,思维迟缓,缺乏主动性,自责自罪,饮食、睡眠差,担心自己患有各种疾病,感到全身多处不适,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

l.病因①遗传因素。

②应激性生活事件(医学教育网整理)。

2.临床表现抑郁发作通常以典型的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三低症状”,以及认知功能损害和躯体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

(1)情绪低落:

临床最突出的症状是持久性的情绪低落。

表现为“六无”症状,即无乐趣、无希望、无精力、无办法、无意义和无用处。

抑郁情绪会随时间、地点等发生变化,波动性较大,但多数时间情绪低落。

(2)思维迟缓:

思维联想速度缓慢,反应迟钝,思路闭塞。

临床上可见主动言语减少,语速明显减慢,对答困难。

(3)意志活动减退:

表现行为缓慢,生活被动、疏懒,不愿和周围人交往,常疏远亲友、回避社交。

甚至伴随自杀观念和行为。

自杀观念与行为是抑郁患者最严重也是最危险的症状。

(4)躯体症状:

常检查和治疗不明原因的疼痛、疲劳、睡眠障碍、喉头及胸部的紧迫感、便秘、消化不良、肠胃胀气、心悸、气短等病症,但多数对症治疗无效。

大部分伴有睡眠障碍,通常入睡无困难,但早醒,故称为清晨失眠症、中途觉醒及末期失眠症,醒后又处于抑郁心情之中。

(5)认知功能损害:

表现为近事记忆力下降,注意力障碍,警觉性增高;抽象思维能力差,学习困难,眼手协调及思维灵活性等能力减退。

3.治疗要点一般为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相结合。

(1)心理治疗:

一般以心理咨询的形式展开。

(2)药物治疗:

应遵循足量、足疗程的治疗原则。

一种药足量治疗6~8周仍无效,才可考虑换药。

抗抑郁药治疗无效的主要原因是没有遵循足量和足疗程的原则。

①选择性5-羟色胺回摄取抑制剂。

为临床治疗抑郁症的首选药物,氟西汀、舍曲林、帕罗西汀等,具有抗抑郁作用,不良反应较轻,仅有轻度的胃肠反应。

②其他药物。

文拉法辛、米氮平等。

4.护理问题①有自杀的危险与情绪低落有关。

②睡眠形态紊乱与情绪改变有关。

③个人应对不良与情绪低落有关。

5.护理措施

(1)安全护理:

垩密理塞病情变化及异常言行,防止患者发生自杀、自伤行为。

具体措施见精神分裂症的安全护理。

(2)生活护理:

对意志行为减少、懒于生活料理及有躯体不适的患者,要做好生活护理,以维持日常生活的需求。

(3)心理护理:

应建立起良好的治疗性护患关系,鼓励病人诉说不良感受。

了解病人的兴趣、爱好,引导其关注周围和外面的世界。

协助患者阻断负向想法,增加正向的看法。

学习新的心理应对方式,为患者创造和利用各种个人或团体人际接触的机会,以协助患者改善处理问题、人际互动的方式,增进社交的技巧。

充分利用病人家属的作用,共同面对病人面临的问题。

6.健康教育

(1)患者教育:

介绍疾病的有关知识,指导患者掌握疾病复发的先兆症状及如何预防复发。

帮助患者掌握药物的不良反应和预防措施,鼓励患者明确坚持用药、定期门诊复查和咨询、主动参加家庭和社会活动、锻炼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性。

教育患者正确面对和恰当处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应激源。

(2)家属教育:

指导家属掌握有关疾病的知识和复发的一般常识,为患者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和人际互动关系。

指导家属帮助患者管理药物并监护按时服药,密切注意患者的病情变化和药物不良反应,保护患者不受冲动或自伤行为的伤害,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四、焦虑症病人的护理

焦虑症是以焦虑情绪为主的神经症。

以焦虑、紧张、恐惧的情绪障碍,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肌肉紧张与运动性不安。

两种主要的临床形式为广泛性焦虑和惊恐障碍。

35岁以下年轻女性高发。

1.病因①遗传因素。

②苯二氮卓受体系统异常。

③其他。

不良事件、应激因素、躯体疾病等。

2.临床表现

(1)广泛性焦虑症:

又称慢性焦虑症,是焦虑症最常见的表现形式。

①精神症状:

精神上的过度担心是焦虑症状的核心。

自由浮动性焦虑(担心缺乏明确对象和具体内容)和预期焦虑(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些问题过分担心或烦恼)。

②躯体症状:

胸骨后的压缩感是焦虑的一个常见表现。

常伴自主神经症状,如心慌、胸闷、气急、头晕、多汗、面部潮红或苍白、口干、吞咽梗阻感、胃部不适、恶心、腹痛、腹泻、尿频等自主性焦虑。

③运动症状:

表现为运动性不安,坐卧不宁,患者搓手顿足、紧张不安、来回走动、不能静坐。

有的患者舌、唇、指肌震颤或肢体震颤。

④其他症状:

常合并疲劳、麴郁、强迫、莫名恐惧、惊恐发作及人格解体等症状。

(2)惊恐障碍:

又称急性焦虑障碍。

在无特殊的恐惧处境下发作,或发作无明显而固定的诱因,以致发作不可预测。

①典型表现:

突然出现强烈恐惧,伴濒死感或失控感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如过度换气、头晕、多汗、面部潮红或苍白、震颤、手脚麻木、胃肠道不适等。

患者感到心悸,有胸闷、胸痛、气急、喉头堵塞窒息感,因之大声呼救或跑出室外。

②发作一般历时5~20分钟,很少超过l小时。

发作时意识清晰,事后能回忆发作的经过,但可突然再发。

③发作并不局限于任何特定的情况或某一类环境(不可预测性),大多数患者在间歇期主动回避一些活动,如不愿单独出门、不愿到人多的场所、不愿乘车旅行等,或出门时要他人陪同(如广场恐惧症)。

3.治疗要点以心理治疗为主,配合药物治疗。

(1)心理治疗

①心理疏导:

内容应包括对疾病性质的讲解,消除患者的疑虑。

指导患者进行一些简单实用的应对焦虑的方法,改变某些不良的生活方式等。

②认知疗法:

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后,帮助患者改变不良认知或进行认知重建。

③行为疗法:

运用呼吸训练、放松训练、分散注意技术等行为治疗方法常常有效。

对于因焦虑或惊恐发作而回避社交的患者,可以应用系统脱敏(暴露)治疗。

(2)药物治疗

①苯二氮卓类:

抗焦虑作用强,起效快。

监床应用一般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大到最佳治疗量,维持2~6周后逐渐停药,以防成瘾。

停药过程不应短于2周,以防症状反跳。

②丁螺环酮:

对广泛性焦虑有较好疗效,但起效慢。

较少产生依赖及戒断症状。

③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药:

普萘洛尔(心得安)常用。

可减轻焦虑症患者自主神经功能亢进所致的躯体症状。

4.护理问题①焦虑与患者广泛持久的紧张、不安定、环境改变、对疾病知识不了解有关。

②恐惧与担心再次发作、紧张、不安、害怕进入公共场所、社交场所有关。

③睡眠型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