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挝华侨华人的过去与现状.docx

上传人:zf 文档编号:25937065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5.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挝华侨华人的过去与现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老挝华侨华人的过去与现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老挝华侨华人的过去与现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老挝华侨华人的过去与现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老挝华侨华人的过去与现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老挝华侨华人的过去与现状.docx

《老挝华侨华人的过去与现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挝华侨华人的过去与现状.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老挝华侨华人的过去与现状.docx

老挝华侨华人的过去与现状

《八桂侨刊》2001年第1期

老挝华侨华人的

@@@@

傅曦张俞

(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北京10007)

关键词:

摘要:

中图分类号:

D634.334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2—3925(2001)01

一0014—04

(一)华侨华人的变迁

老挝(又称“万象之国”)是中南半岛古老的内陆

国家,有1200年悠久历史,北部与中国云南省接壤.据

中国史籍记载,明朝永乐年间(1403〜1424年),中老

两国使节开始往来.在19世纪末之前,最早到老挝的

中国人是我国西南边陲云南和广西的小商人.至19世

纪末,开始有中国侨商从越南,泰国移居老挝.

老挝交通不发达,与外界接触不多,信息相当闭

塞;加上经济落后,人民生活水平极低,是直接影响外

人移居老挝的主要原因.因此,移居老挝的华侨远不

如越南,柬埔寨,泰国的多,移民多数也是从这几个国家移居过来的,而直接移居老挝的华人主要是来自云南和广西,至今仍以华人自居,但人数很少,不到华侨华人总数的1%.长期以来,老挝华侨华人的人数,未超过全国总人口的2%.1893年老挝沦为法国保护

14-OvereasChinasejoumalofBagui2001/l

国.法国殖民者为拓展经济,开发资源,极需庞大的劳动力,为此,法国政府利用种种优惠办法,如允许华侨华人无偿开垦土地,免征收出人口货物税,自由出人境等,以吸引更多的华侨华工移民老挝,并鼓励过去移居越南及柬埔寨的老挝华侨华人重返家园.从19世纪末法属时期开始,移居老挝的华侨华人日渐增多,约有5000人.20世纪初,由于法国殖民当局限制华侨进人印度支那地区,老挝华侨人数从1921年的6710人降到20世纪30年代的3000人,锐减了一半(当时印支华侨人口约有35万).老挝二次大战后,迁往老挝的华侨逐年增多,约有6.5万人,据官方的统计数字约有4万至4.5万人.1954年,法国撤出老挝时,老挝人口接近200万,其中华侨有3万人.老挝独立后(1954年),较大规模的移民浪潮涌人老挝,使移居老挝的华侨华人急剧增加,60年代达4.5万至5万人,约占老挝总

人口的2%.由于美援大量流入老挝,带来了商业和经

《八桂侨刊》2001年第1期

贸发展的契机,吸引了大批华侨华人移居老挝,大部分移民来自泰国,使华侨华人人数在70年代增至接近10万人(祖籍广东潮汕人为多),其中以首都万象最多,有3万人,占万象人口总数的1/3,全国有华校12

所,3家华文日报:

《寮华新闻》,《永珍日报》和《寮声日报》,总发行量3000份.1975年12月1日老挝解放后,政府没收华侨财产,封闭工厂,商店,只许经营小本生意,强令停办华校,只准万象寮华中学续办,封闭了华文报.许多华侨产生恐惧心理,纷纷逃往国外,只剩下5000人(一说4327人).至1985年全国约有30万人逃亡国外(包括9万华侨),约占全国总人口的

10%.

1987年老挝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后,改变了对中国

和华侨华人政策.1991年中国南方航空公司开辟了广

州——万象航线,华人人数逐渐恢复,至1998年有华人4万,他们开办了大商场,大旅馆,大餐馆,大戏院等大型企业.寮华中学有学生900名,在万象成立了老挝中华理事会,华人生活得到改善.

中老友好交往历史悠久.自从华侨移民老挝以来,华侨与当地各族人民世代和睦相处,不少华侨与当地妇女结婚,共同生活,感情融洽,共同促进老挝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漫长历史进程表明,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中老两国人民没有发生过极不友好或冲突事件.长期以来,直至1954年老挝独立后的一段时间,当局对华侨华人采取比较宽松政策,鼓励华人发展经济,自由贸易;允许华人自由出国及探亲;对华人社团组织的活动一般不加以干涉;支持发展华侨文化教育事业,使华文学校不断增多,华文报纸也开始出现.50年代后期,右派执政的老挝政府,开始对华侨华人采取限制和排斥的态度.如1959年政府颁布实施禁止外侨经营12种行业的法令,限制华侨的经济活动.华侨为了不受此法令限制,不得不选择加人老挝国籍,或采取同当地人结婚的办法以老挝人名义注册经营.经我国驻外机构和华侨团体共同向老挝政府交涉后,法令推迟了半年才予以实施.

1975年老挝革命党推翻旧政权建立新政府后,推行一系列强制政策,排斥华侨华人,华侨社会受到极大冲击,处境十分艰难.1976年当局封闭了华人商店和工厂,强制华侨华人弃商从农.1978年开始没收华侨华人财产.随后又以改革币制为藉口,搜刮华人手中的游资,致使华侨华人的利益受到极大损害.当局虽然仍允许华人经营小本生意,但苛捐杂税繁重;在农村,依靠农业生产为生的华侨华人,政府只分给少量耕地和粮食,生活难以维持.老挝华人社团被迫停止了活动;华校纷纷停办;连解放后唯一存在的一家华文报纸《老华日报》也在1978年2月23日被当局封闭.华人社会呈现一片暗淡景象.这一时期,老挝政府推行的一系列排华政策,严重损害了华侨华人的政治经济利益,伤害了中老两国人民的友谊和感情.

80年代中期,老挝国内经济出现严重困难,为了谋求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老挝党和政府开始对内外政策进行重大调整.1986年开始寻求与中国改善关系,1988年两国恢复正常关系,老挝政府重新调整政策,允许华侨华人从事各种经济活动,华侨华人经济利益得到了保障;华人社团相继恢复活动,华文学校也开始复课.不少逃往国外的华人开始重返家园.华侨华人社会开始显露生机.

(二)华侨华人经济的发展

老挝经济十分落后,在长期的殖民统治下,经济得不到发展.老挝独立后一段长时间里,经济发展仍十分缓慢,国民收人年均不足200美元,被联合国列为最不发达国家之一.老挝华侨在印支三国中人数最少,华侨华人在老挝经济中始终占有重要地位,促进了老挝城乡商品的流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为老挝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

老挝华侨华人90%以上从事商业和中小企业,以首府万象为龙头,分布在下寮湄公河沿岸的几个主要商业城镇.上寮的华侨华人则以农业生产和边境贸易为主.1957年老挝政府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克服资金困难,颁布实施了鼓励外侨投资的条例,向外侨投资提供若干优惠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华人经济的发展.当时老挝仅有的100余家小工厂,几乎都是华侨华人所经营.城市的商业如粮食店,百货店,餐馆等,多半也是由华侨华人经营.

1975年以后,老挝当局对华侨华人经济采取了一系列强制性政策,没收华侨华人资产,封闭华人商店和工厂等,不仅破坏了华人经济的发展,而且给老挝的经OvereasChinasejournalofBagui2001/1一15一

《八桂侨刊》2001年第1期

济发展带来重重困难和负面影响.

1987年后,老挝政府实施新经济政策,华人所经营的工商业逐渐恢复,万象的商业闹区,华人开设的商店就有近500家,华侨华人经济开始回升.90%的华侨华人仍从事商业,其经营的主要行业有服装,钟表,食品,杂货,餐馆旅店等;开办的工厂有肥皂,碾米,木炭,皮革,水果,糖果以及机械等.另外,也有经营进出口,批发,零售等小型工商业,规模不大,但均自成系统,产品销售遍及全国,并向泰国,越南,中国大陆,香港,台湾等地区扩销.部分回流的老挝华侨华人也陆续回原居地投资,其中不少人已成为富商,对当地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实施改革开放,掀起了海外华人在老挝投资的热潮,当地华商也开始与外商合资经营,寻求拓展规模和领域,如开发木材及锯木业等.泰国华商占有天时地利优势而于泰老两国政府签署了合作协定,使不少泰籍华商公司与当地华商合作,投资纺织业,生产化学肥料,种植橡胶树,经营酒店业等.有华资背景的盘谷银行,农民银行也先后在老挝开拓金融事业.泰国的资金在老挝外资中居于首位(90年代中期).其他地区的华商也以独资或合资方式共同经营投资项目.如继盘谷银行,农民银行之后,澳洲,曼谷,香港,台湾及老挝华商与老挝政府先后集资1000万美元创建万象商业银行(1993年2月开业).其旗下所投资的项目有老挝芭莎大酒店,友谊大桥免税店,法国标致汽车,万象国际开发公司等,并准备投资500万美元筹建全老挝最大的酒店和商场.另外,澳洲悉尼华商家族集资2000万美元在老挝投资地产业及建立购物中心.据老挝工商总会统计,在老挝投资的台湾厂商共有27家(至1998年),经营行业有银行,成衣,纸业,塑胶,建筑工程等,而以木材加工业为最多,其家具厂所生产的家具回销台湾和销往日本,韩国.此外,还投资饭店旅游业等.来自中国,新加坡及中国的台湾,香港地区的资金在老挝外资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三)华侨华人社团与华文教育

老挝华侨华人人数不多,主要来自广东,福建沿海省份,以潮州人最多.社团组织相对单一,以地缘和方

16一OvereasChinasejoumKiofBagui2001/I

言为结合组成帮会团体,如潮州帮,客家帮,广府帮,海南帮,福建帮等帮公所(在东北城镇川圹设有云南帮公所).1934年万象把各帮帮公所合并为一,取名华侨公所,80年代以后改称中华理事会.在其它大的省份以及华侨华人集中的城市,如沙湾拿吉,巴色,川圹,琅勃拉帮,乌多姆赛都有中华理事会,但至今尚未设立全国性的统一领导机构.它是老挝唯一的华侨华人群众管理组织.其宗旨和任务是维护和保障华侨利益;筹资兴办教育,管理学校;发展社会福利慈善事业,开展互助自救,解决各种困难;协助当地政府贯彻实施有关法规,以确保华侨华人遵纪守法;处理侨社内部事务,促进侨胞团结;以及沟通侨胞与中国驻老挝大使馆的联系等.长期以来,各地中华理事会为广大侨胞做了大量实事好事,增进了侨胞与当地各族人民和政府的友好关系,深得广大侨胞的支持及当地人民的赞许.老挝在1954年之后,对华侨华人政策比较宽松,华侨社团与当地政府保持着良好关系,社团活动顺利开展.70年代中期,老挝新政府对华侨华人采取强制政策,华侨社团一度被封闭而中断活动.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中老两国恢复了正常关系和进一步改善,华侨社团活动得以恢复并得到发展.

华侨兴办文化教育事业始于20世纪初.广大侨胞为了让子孙后代了解和保持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慷慨解囊,捐助办学.依靠社团中有经济实力,有威望,热心公益事业的企业家带头捐资,发起,策划,在中华理事会直接管辖下,群策群力,历尽艰辛,坚持不懈,使老挝华文教育事业从无到有,不断发展扩大.湄公河沿岸几个华侨华人比较多而集中的城市是华文学校的策源地,进而扩至全国其它城镇.二次大战前,开办的华校不到10所,有最早建校的巴色客家帮创办的华侨学校(创办于1929),1939年与巴色潮州帮创办的崇德学校合并成为今日的华侨公学;沙湾拿吉的崇德学校(创办于1931年);首府万象的寮都学校(创办于1937年);1939年在他曲创办的寮东学校;以及1943年在琅勃拉邦创办的华侨学校等.学校初办时只有小学部,学生人数也不多.老挝独立后至60年代,华校逐渐增多,规模不断扩大,至60年代中期,全国有华校20多所,万象的寮都学校学生最多时达到5600人,巴色,沙湾拿吉,他曲,琅勃拉邦,川圹等地的华校学生人数

《八桂侨刊》2001年第1期

也超过1000人,是华文教育的全盛时期.1975年以后,除万象的寮都中学允许续办外,全部华校被强令停办,华文教育走人低谷,陷于凋零.80年代中后期,随着中老两国关系的改善,华文地位再次得到肯定,华文教育重现生机,至90年代中期,全国有4所华文学校复办,学生总人数约2000余人,学生人数占了老挝全国华人总数的约1/5(包括部分非华人外籍学生),复办的4所规模较大的学校是:

⑴万象寮都学校1934年华侨公所成立时,由

公所帮长陈顺林等社会人士发起创办,仅办一个班,初时只有学生10余名,为寮都学校的雏形.1937年正式成立,此后,规模不断扩大,60年代末有3000多名学生,学生最多时达到5000余人,一向是老挝规模最大的华文学校.目前,为全日制学校,中老文教学并重,设有小学部及中学部,共20多个班级,有学生1058人,其中华籍学生337人,老挝籍学生704人(包括华裔子女),其他是来自亚洲,欧洲,美洲外籍学生(至1995年).学校不仅为华人子弟开办,也为各种国籍人士的子女开放,可见华文地位得到充分的肯定.

(2)巴色华侨公学1929年为巴色客家帮所创

办,初时叫华侨学校.巴色的潮州帮也在1934年创办了崇德学校,1939年两校合并为巴色华侨公学.由于得到当地侨团热心公益的华人企业家的资助,学校经费比较充足.设有幼儿园至初中部共10多个教学班.中老文双语教学,华语采用普通话.有学生328人(至1995年).

⑶沙湾拿吉崇德学校创办于1931年.该校为

全日制学校,开设从幼儿园至初中三年级共11个班,有学生342人(至1995年).半个多世纪以来,培养的人才遍布世界各地,尤其在法国为数不少.1995年该校校友会在巴黎成立,之后校友会与母校保持着密切的联系,特别在办校经费上给予帮助.校友和国外乡亲为学校设立的”崇德学校福利基金”和“崇德教师福利基金”踊跃捐助,部分解决了学校的经济困难.学校得到中国政府部门选派有经验的教师来校任教,缓解

了师资不足的困难.

(4)琅勃拉邦新华学校创办于1943年.1945年以前,琅勃拉邦的华侨分为潮州帮和海南帮两个帮公所,各自办有一所华文学校.1945年,二次大战刚刚结束,两个帮公所进行了合并,取名中华会馆;两所华文学校也合并成一所,取名中正学校,开设6年制小学.到了60年代增设了初中部.1974年,改名为新华学校,一直沿用至今.目前,采用中老文双语教学,在读学生830人.

近年来,老挝华人教育事业有了长足发展,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一是经费不足.学校全是私立性质,一切办学经费均依靠广大热心的侨胞捐助.二是师资缺乏,严重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近年来,虽然侨社从中国聘请了一些专业教师来华校任教,对提高华教水平起了一定作用,但远水解不了近渴.三是教材陈旧,或是缺乏针对性和适应性,内容深度难度偏大,影响教学效果.还有课程繁重,学生负担重,压力大,学习效果差;教员薪水低,不安心教学,影响教师队伍的稳定性等.解决上述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是老挝华文教育的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fl]潘翎.海外华人百科全书【M】.寮国,香港:

三联书店

(香港)有限公司,1998.

[2]华人经济年鉴编委会.华人经济年鉴1997〜1998[M].北京,1997.

【3】许梅,郑可敏.战后老挝华人社会的变迁与发展【J】.

八桂侨史,1999,

(2).

14]侨务委员会编.华侨经济年鉴IM】.台北,1998.

【5】范宏贵.老挝华侨华人剪影【J].八桂侨刊,广西,2000,

(1).

[6]刘德焱.老挝华文教育现状【J】.八桂侨史,广西,1998,(3).

【7】江河.老挝的华文教育【J].八桂侨史,广西,1995,

(4).

【责任编辑:

乐水1

OvereasChinasejournalofBagui2001/1—17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交通运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