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市第十八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段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935471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32.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南宁市第十八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段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广西南宁市第十八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段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广西南宁市第十八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段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广西南宁市第十八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段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广西南宁市第十八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段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西南宁市第十八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段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广西南宁市第十八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段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南宁市第十八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段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西南宁市第十八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段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广西南宁市第十八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段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6-2017学年度(上)南宁市第十八中学

七年级期中历史测试卷

出题人:

钟雨霏磨玲玲审题人:

李崖

闭卷满分:

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第1-25题每题2分,共50分。

请把正确的选项找出来并填在下列表中)

1.小明特别爱看穿越剧,他想穿越到远古时代,回到原始社会去体验我国最早的原始人类的生活。

那么他应该到(  )

A.一百七十万年前的云南元谋县B.七十万年前的北京周口店

C.三万年前的北京周口店D.七千年前的浙江河姆渡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我国最早的原始人类的生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据目前所知,我国境内最早的原始居民是元谋人,距今约有一百七十万年,因发现于云南省元谋县而得名。

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2.考古学家在北京人遗址发现四层面积较大且较厚的灰烬层。

这一发现,说明当时北京人的生产生活状况会(  )

A.使用火B.种植水稻C.烧制彩陶D.铸造司母戊鼎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北京人的生产状况。

阅读题文材料,关键信息北京人遗址,发现较大较厚的灰烬层,题意要求选出说明当时北京人的生产生活状况的选项。

所以答案选A

考点:

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中华文明的起源•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3.假如你是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长江流域的原始居民,你不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A.农田里水稻长势喜人B.荒地上人们用耒耜耕地

C.干栏式房屋错落有致D.青铜器工艺精美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青铜器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夏朝时增多,商朝是灿烂时代,西周时用于祭祀。

商朝著名的青铜器有:

司母戊鼎、四羊方尊。

商朝制造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青铜器。

所以答案选D

考点:

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中华文明的起源•原始的农耕生活。

4.“下列图片中,反映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  )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③

【答案】D

考点:

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中华文明的起源•原始的农耕生活。

5.每年清明时节,各地民众和海外赤子纷纷前往黄帝陵祭拜黄帝和炎帝,以表达对他们的景仰之情,这是因为他们(  )

A.开创了中国第一个朝代B.创立了禅让制

C.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D.治理了水患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祭拜黄帝和炎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炎帝和黄帝是华夏民族的共同祖先,作为炎黄子孙祭祀先祖,有利于凝聚民族精神,进而有利于民族的团结和统一。

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6.为纪念中国历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孙中山曾写下“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的诗句。

毛泽东也写了“聪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以纪念此人。

两位伟人共同纪念的人物是(  )

A.黄帝B.炎帝C.秦始皇D.大禹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皇帝的准确识记,依据题干中“神州轩辕”“建此伟业,雄立东方”推断出是皇帝,联系已学知识可知皇帝号轩辕氏,建都于有熊,亦称有熊氏,华夏上古传说时代一位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五帝之首,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

阪泉之战是黄帝与炎帝之间为争夺大华夏部落联盟首领而进行的战争,后炎帝族战败,和黄帝族融合,成为了后来的华夏族的祖先。

故选A。

考点: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中华文明的起源·华夏之祖

7.“禅让”是我国原始社会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这种办法实行的顺序是(  )

A.舜→禹→尧B.禹→尧→舜C.尧→禹→舜D.尧→舜→禹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禅让制的准确理解,联系已学知识可知中国统治者更迭的一种方式,指在位君主生前便将统治权让给他人。

这里特指中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

中国上古时期的禅让制度,最早记载于《尚书》之中,相传黄帝之后的尧、舜、禹时期,他们采用推举的办法选出部落联盟的首领,这种方法在历史上称作“禅让”。

故选D。

考点:

8.下列古代传说中,重大发明创造与发明者的连线,错误的一组是(  )

A.伶伦——发明纺织B.隶首——发明算盘

C.嫘祖——养蚕缫丝D.仓颉——发明文字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古代传说时代的发明创造。

传说黄帝史官隶首发明算盘,黄帝的妻子嫘祖发明了养蚕缫丝,黄帝的下属仓颉发明了文字。

伶伦编出了乐谱,所以A项错误,故选A。

考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中华文明的起源·传说时代的文明

9.《左传》中记载:

在一个重要的仪式上,司空(官名)冉季代表周天子向周武王之弟康叔分赐疆土,司徒(官名)陶叔代表周天子向康叔分赐平民、奴隶。

这一仪式反映出西周实行的制度是(  )

A.禅让制B.世袭制C.奴隶制D.分封制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西周的分封制,“周天子向周武王之弟康叔分赐疆土”是解题本题的关键,联系已学知识可知西周为了巩固统治,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通过分封制,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由此分析可知C符合题意,故选D。

考点: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夏商周的兴亡·分封制

10.商朝以后,青铜器的使用和发展状况中,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

B.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和军事

C.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的代表性器物

D.功能由食器发展到武器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商朝以后,青铜器的使用和发展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朝以后,青铜器由早期的实用酒器演变为祭祀所用;说法不正确的是只有选项D,故选D。

11.同学们来到殷墟,讲解员指着一段文字残片告诉同学:

“这文字记录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的价值。

”由此判断,这些文字应该是(  )

A.甲骨文B.小篆C.隶书D.行书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甲骨文的相关知识内容。

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商朝时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

甲骨文上的卜辞记录和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政治经济情况,具有重要的史料研究价值,它是我国最早的成熟文字,今天的汉字与其有着渊源关系。

选项中A符合题意,故选A。

考点: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中华文化的勃兴

12.电视剧《封神演义》有这样一个镜头:

周武王联合800多个部落击败商朝军队,纣王自焚,商朝灭亡。

由此你回忆起的历史事件是(  )

A.牧野之战B.商汤灭夏C.黄炎联盟打败蚩尤部落D.涿鹿之战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纣王自焚,商朝灭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牧野之战又称“武王伐纣”,是周武王联军与商朝军队在牧野进行的决战。

牧野之战以商朝灭亡而告终。

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13.《史记》记载:

“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戎寇。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霸主)。

”该材料说明东周时期(  )

①周天子威望下降②诸侯不再听从周天子命令

③诸侯之间经常进行争霸战争④最终秦国完成国家统一

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周室衰微”说明周天子威望下降;“政由方伯”说明诸侯不再听从周天子命令;“诸侯强并弱”说明诸侯之间进行兼并战争。

材料不能发硬秦国完成统一。

故选B。

14.归纳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

以下是某同学制作的朝代更替表的一部分,空框中应填(  )

A.西周、春秋B.春秋、战国C.西周、东周D.东周、战国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朝代更替的顺序,商朝之后,西周建立,西周灭亡后,历史进入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所以答案是C。

考点: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夏商西周的兴亡·春秋战国的纷争

15.著名学者夏鼐说“商代文化实在是一个灿烂的文明……”以下能佐证他说法有(  )

①青铜制作工艺高超②广泛使用牛耕③广泛使用铁制农具④创制了比较成熟的文字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商代文化实在是一个灿烂的文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青铜铸造业发展于夏朝,鼎盛于商周时期;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选项①④符合题意;而广泛使用铁制农具并使用牛耕技术是在春秋战国时期,选项②③不符合题意;因此只有选项①④符合题意,故选C。

16.公元前340年,生活在咸阳郊外的年轻富商李有为,想提高自己社会地位的可以通过(  )

①奋发读书,考取功名②弃商务农,努力耕织

③上战场杀敌立军功④利用经商获利,大量购置田产

A.①②B.②③C.②③④D.③④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的是商鞅变法的相关知识。

公元前340年与咸阳可以推断李有为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的秦国。

商鞅变法一是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二是奖励耕战,包括奖励耕织和奖励军功两方面的内容。

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但提高不了社会地位。

所以答案选C

考点:

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大变革的时代。

17.作家余秋雨曾写道:

“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成都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

……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涓涓清流。

”修筑这一工程的是()

A.大禹B.李冰C.商鞅D.秦始皇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从题干看“四川平原了不起的工程……至今还在为民众输送涓涓清流”这一工程应该是水利工程;而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所以选C。

考点:

人教新课标版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大变革的时代

18.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说:

“改革是中国发展最大的红利。

”在商鞅变法中直接给带来农民红利的措施是()

A.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B.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C.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管理

D.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答案】D

..................

19.史明智同学在刚结束的模拟考试中考砸了。

爸爸暴跳如雷,说要“家法伺候”。

爷爷慢吞吞地说:

“这次考差了不全是坏事,知道差在哪儿,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嘛!

”其中爷爷的言论与我国古代哪一学派的主张最为接近(  )

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道家思想相关知识,属识记层面的要求,难度不大。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儒家核心思想是仁,与题意不符;法家核心思想是主张法治;道家的核心思想是道法自然,好与坏辩证认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即道家著名论题,与题意相符;墨家主张“兼爱”、“非攻”,与题意不符。

故应选C项。

考点: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册上册·中华文化的勃兴·百家争鸣

20..郭沫若说“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着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

”这是因为春秋战国出现(  )

A.竞相改革的时代风潮B.诸侯争霸局面

C.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D.商业繁荣局面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百家争鸣。

因为春秋战国出现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所以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

故选C。

考点: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中华文化的勃兴

(二)

21.学了“百家争鸣”知识后,同学们在讨论本班任课教师的管理风格。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语文赵老师善于因材施教,以德治班,颇有儒家真谛 

②数学钱老师深入了解学生,知己知彼,颇有道家风范 

③科学孙老师讲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典型墨家风格 

④社会李老师严格执行班规,照章办事,深受法家影响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本小题考查的是诸子百家思想的应用。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提出“仁”的学说,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仁”包含一切美德。

他主张“爱人”,仁者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

他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孔子又是大教育家。

他创办私学,广收学生,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想问题。

由孔子的弟子整理的《论语》一书,记载了孔子的言论。

语文老师和数学老师的管理风格都是体现了儒家思想真谛;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道家的核心主张是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如英语老师的管理风格;法家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韩非。

韩非主张改革和实行法治,要求“废先王之教”,“以法为教”。

他强调制定了“法”,就要严格执行,任何人也不能例外,做到“法不阿贵。

正如历史老师的管理风格,所以选择B。

考点: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中华文化的勃兴

(二)

22.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规定使用统一的文字,作为全国规范文字的是()

A.隶书B.楷书C.小篆D.草书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秦统一后的相关内容,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规定使用统一的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

考点: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秦王扫六合”

23.“六合之内,皇帝之土。

西涉流沙,南尽北户。

东有东海,北过大厦。

人迹所至,无不臣者。

”这是秦始皇于公元前219年东巡所作琅琊石刻中的一段文字。

这段文字表达的信息是()

A.统一度量衡B.统一思想C.统一文字D.统一六国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六合之内,皇帝之土。

西涉流沙,南尽北户。

东有东海,北过大夏。

人迹所至,无不臣者。

”是秦王扫六合,秦灭六国统一了中国,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巩固了统一。

考点:

秦的统一

点评:

秦始皇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所以不可能出现子散文之类的书。

24.“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及了中国古代多为君王。

其中“秦皇”最主要的功绩是()

A.建立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B.“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C.开创王位世袭制D.实行分封制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秦始皇对中国的统一,做了许多前无古人的业绩,创立皇帝制度,在中央实施三公九卿制,地方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等,北击匈奴,南服百越,修筑万里长城,奠定了今日中国版图的基本格局,把中国推向了大一统时代,为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开创了新局面,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所以答案选A

考点:

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秦王扫六合”。

25.秦末农民起义出现多支起义军,最后推翻秦朝统治的是()

A.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军B.项羽领导的农民军

C.刘邦领导的农民军D.刘邦、项羽领导的农民军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秦朝灭亡有关知识的理解。

根据课本已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7年,项羽在巨鹿之战中大败秦军主力,刘邦进入咸阳,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

所以答案选D

考点:

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伐无道,诛暴秦”。

二.材料分析题(第26题16分;第27题11分,第28题13分,共4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历史知识浩如烟海。

某班级开展课外学史的活动,同学们采取了下面三种方式搜集了一些资料,邀你共同探究:

【方式一 图片学史】某兴趣小组在活动探究时搜集到下列图片,请你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完成这次探究活动。

【方式二 新闻学史】

新华网报道:

“三月三,拜轩辕”2015年4月21日,河南省新郑市举行盛大的拜祖活动。

表达中华儿女对祖先的缅怀和共谋国家繁荣昌盛的心愿.

【方式三 成语学史】

成语“纸上谈兵”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典故:

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头头是道,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一场战役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四十万赵军被俘,绝大部分被坑杀后。

用来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1)从图一中的远古人类头部复原图看出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那么这是什么人?

他们生活的年代大约是什么时候?

(2)图二我们称这是什么式样的房子?

这种房子有哪些优点?

它是哪一原始居民建造并居住的?

(3)图三中首先称霸的是谁?

诸侯们为取得优势,以什么名义进行征战?

(4)方式二中的“轩辕”指的是谁?

因为“轩辕”为中华文明发展做出的贡献,被后人尊称为什么?

(5)材料中的方式三战役指的是哪场战役?

战国时期发生这么多战争,怎样评价这些战争?

【答案】

(1)北京人;70万—20万年。

(2)干栏式;通风防潮,饲养家畜;河姆渡人。

(3)齐桓公;“尊王攘夷”。

(4)黄帝;“人文始祖”。

(5)长平之战。

消极影响:

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积极影响:

诸侯国数目减少,实现了局部的统一。

【解析】

(1)由“图一远古人类头部复原图看出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距今70万—20万年的北京人,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2)由“图二的房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长江流域远古居民河姆渡人使用的干栏式房屋。

因为南方气候潮湿,干栏式房屋可以通风防潮,饲养家畜等。

(3)由“图三中首先称霸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最先称霸的是齐桓公;诸侯们为取得优势,以管仲的“尊王攘夷”名义而进行征战。

(4)由“轩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华夏部落首领称轩辕黄帝,黄帝被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5)①根据材料“成语‘纸上谈兵’”涉及的战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纸上谈兵”的成语典故源自于长平之战,。

②战国时期发生这么多战争,评价这些战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争都带来灾难,战国时期的战争是诸侯之间为了人口和土地而进行的兼并战争,给当时的人们带来深重的灾难,生产力遭到破坏,可是有弊必有利,与此同时,战争加速了中国的统一等。

27.中国古代曾创造出许多制度,制度的创新也影响着社会的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西周的什么制度?

材料二中居于金字塔顶端的是谁?

(2)诸侯要对周天子尽哪些义务?

这一制度起到了什么作用?

(3)著名的史书《史记》中有这样的记载,“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根据这则记载及所学知识,“周天子弗能禁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

(1)分封制;周天子。

(2)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天子调兵。

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

(3)王室衰微,无力控制诸侯。

【解析】

(1)①根据材料一,反映了西周的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居于至高无上的绝对支配地位。

其王位由嫡长子世袭继承,其他庶子则作为小宗被分封为各地诸侯。

②根据材料二,居于金字塔顶端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居于至高无上的绝对支配地位。

居于金字塔顶端的是周天子。

(2)①由“诸侯要对周天子尽的义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诸侯要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天子调兵。

②这一制度起到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

(3)由“周天子弗能禁止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根源是分封制。

分封制下各个国家都有独立的治权、财权、君权。

当周王朝实力衰落,威信扫地后,便再也无力无力控制诸侯。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原文大意:

就在这时,商君辅佐他,在国内建立法律制度,致力于耕种纺织,修造防守进攻的武器于是秦国人毫不费力地取得了黄河以西的大片土地。

——《史记》

〔材料二〕法令规定:

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0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摇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特权。

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材料三〕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1)材料一中“商君佐之”中的“商君”和“之”各指什么人?

(2)结合材料二,你认为哪一条法令可以使秦人“务耕织”?

(3)结合材料三,请说说“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的原因?

【答案】

(1)“商君”指的是商鞅,“之”指秦孝公。

(2)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3)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

【解析】

(1)根据材料一,“商君佐之”中的“商君”和“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君”是指商鞅,是春秋时期秦国人;“之”指的是秦孝公,也就是当时秦国的国君,是他同意商鞅进行变法的。

(2)根据材料二,可以使秦人“务耕织”法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令是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3)根据材料三,“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为以后兼并六国、统一全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等。

三.简答题(10分)

29.百家争鸣是指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百家争鸣反映了当时社会激烈和复杂的政治斗争,主要是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隶主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2)在治理国家问题上,孟子、庄子和韩非各自的观点是什么?

(3)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有什么影响?

【答案】

(1)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发展,社会动荡不安,社会制度急剧变化,教育的发展,私学出现,士阶层的活跃,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2)孟子:

主张实行“仁政”,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人民;庄子:

他发展了老子的思想,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不要加重人民的负担。

韩非:

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3)“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解析】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社会背景的理解和分析。

春秋时期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各诸侯国林立纷争。

各诸侯国的国君为了在争斗中取得霸主地位,竞相招贤纳士,运用不同思想学说以使自己的国家富足强大起来。

这便给百家争鸣创造了一个宽松的学术氛围。

(2)本题考查学生对春秋时期诸子百家思想的区分和理解。

孟子主张实行“仁政”,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人民;庄子他发展了老子的思想,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不要加重人民的负担。

韩非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3)“百家争鸣”反映了当时社会激烈和复杂的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