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实验与探究的专题训练.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928044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61.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生物实验与探究的专题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高三生物实验与探究的专题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高三生物实验与探究的专题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高三生物实验与探究的专题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高三生物实验与探究的专题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生物实验与探究的专题训练.docx

《高三生物实验与探究的专题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生物实验与探究的专题训练.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生物实验与探究的专题训练.docx

高三生物实验与探究的专题训练

高三生物实验与探究的专题训练

班级:

����������姓名:

一、单选题

1.下图为显微镜观察中的两个视野,其中细胞甲为主要观察对象,由视野

(1)到视野

(2)时,操作过程的正确顺序是()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②转动细准焦螺旋

③调节相应部件,使视野亮度变化④转动转换器⑤移动玻片

A.①②③④B.③①②C.⑤④③②D.④⑤①②

2.

①双缩脲试剂②斐林试剂③稀碘液④苏丹Ⅲ染液

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①③②④D.②③①④

3.在探索遗传本质的过程中,科学发现与研究方法相一致的是()

孟德尔

——豌豆杂交实验

萨顿

——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

摩尔根

——果蝇杂交实验

A

假说—演绎法

假说—演绎法

类比推理法

B

假说—演绎法

类比推理法

类比推理法

C

假说—演绎法

类比推理法

假说—演绎法

D

类比推理法

假说—演绎法

类比推理法

4.下列关于科学实验及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别用H218O和C18O2作对比研究光合作用的产物O2的来源

B.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膜时发现其具有暗-亮-暗三层结构

C.用14CO2研究光合作用中碳的转移途径为CO2→C3→C5→(CH2O)

D.用极细的光束和乳酸菌处理黑暗中的水绵证明叶绿体在光合作用中产生氧气

5.下列与实验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经处理后被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染色,其细胞核呈绿色

B.剪取大蒜根尖分生区,经染色在光镜下同一视野中可见有丝分裂各时期

C.叶绿体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越高,在滤纸上扩散就越慢

D.在光镜的高倍镜下观察新鲜菠菜叶装片,可见叶绿体的结构

6.

①蛋白质鉴定时,将NAOH溶液和CuSO4溶液混合后再加入样液

②还原糖鉴定时,需要进行水浴加热

③淀粉鉴定时,直接将碘液滴加到淀粉样液中

④观察线粒体时,可用新鲜的藓类叶片代替口腔上皮细胞

A.①④B.①③C.②③D.③④

7.下列有关显微镜的使用操作与目的不相符的是

A.转动转换器——换用不同倍数的物镜

B.调节细准焦螺旋——调节视野中物象的清晰度

C.调节光圈——调节视野的大小

D.调节反光镜——调节视野的明暗

8.若用同一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4次,每次仅调整物镜或细准焦螺旋,结果得到下列四个图形:

物镜镜头与标本最远时观察到的图像和视野中最暗的图像分别是

A.④③B.①③C.②③D.②④

9.显微镜目镜为10×、物镜为40×时,视野中被相连的4个分生组织细胞所充满。

若物镜转换为10×后,则在视野中可检测到的分生组织细胞数为

A.1个B.8个C.16个D.64个

10.以一般光学显微镜观察生物的细胞与组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镜头越短

B.用10倍物镜观察装片时,玻片与镜头的距离为0.5cm,若改用40倍物镜观察,玻片与物镜的距离仍为0.5cm

C.若载玻片上有d字母,则视野下呈p字母

D.视野下观察到眼虫游向右上方,则应将玻片向右上方移动,以便加以追踪

11.使用显微镜观察时,看到的物像是

A.放大的正立的像B.放大的倒立的像

C.缩小的正立的像D.放大的侧倒的像

12.换上高倍镜后,不应出现的操作是

A.调节光圈B.调节反光镜

C.调节细准焦螺旋D.降低显微镜的镜筒

13.若用同一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4次,每次仅调整物镜和细准焦螺旋,结果得到下列四个图像。

物镜镜头视野中最亮和最暗的图像分别是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④③

14.在选用10×目镜和5×物镜的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一个直径为1mm的小圆点,则视野内所看到的小圆点

A.面积为50mm2

B.体积扩大到原来的50倍

C.面积扩大到原来的250倍

D.直径扩大到原来的50倍

15.下面是对高倍镜与低倍镜观察情况的比较,其中错误的是

 

A

B

C

D

物像大小

看到细胞数目

视野亮度

物镜与装片的距离

高倍镜

低倍镜

16.英文字母bdMN(足够小)放在显微镜底下观察时,看到的图像是

A.NWpbB.pqWNC.NWpqD.bdMN

17.目镜不变,将10×的物镜转换成40×的物镜后,下列现象与实际相符合的有

①视野变暗②物像扩大③视野扩大④观察到细胞数目减少

A.①②B.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18.下列关于显微镜及其操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物镜越长的放大倍数就越大,目镜则与之相反

②对光时,光线越强视野就越亮,效果也就越好

③使用高倍镜观察时,需用细准焦螺旋调焦

④换成高倍镜后,再把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

⑤显微镜使用完毕后,要用干布拭去载物台上的水和脏物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③⑤D.③④⑤

19.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时,为使视野内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选择放大倍数较小的目镜即可

B.选择放大倍数较小的物镜即可

C.调节细准焦螺旋和增大光圈可使细胞放大

D.选择目镜与物镜乘积最小的组合既可

20.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涂片时,发现视野内有一清晰的淋巴细胞在视野的右上方,为进一步放大该细胞,首先应将其移至视野正中央,则装片的移动方向应是

A.向右上方B.向左下方C.向右下方D.向左上方

二、非选择题

21.

各种可供实验的材料

黄桃

胡萝卜

黄豆

花生

小麦

(1)其中适合于检测还原糖的是,理由是。

(2)检测蛋白质时用到的试剂是,反应后得到颜色是。

(3)在做还原糖和蛋白质检测实验时,在检测之前,可以留出一部分样液,其主要目的是。

(4)生活中可以用相应的试剂鉴定某些物质的存在,比如用可以检验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的葡萄糖,用苏丹Ⅲ(苏丹Ⅳ)检测脱脂奶粉中的含量。

22.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所示的内容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属于。

(2)一只蝉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属于。

所有的螳螂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属于。

(3)图中属于原核生物的是,该生物和蛇相比,在细胞结构上最显著的特点是。

(4)下图的图1是在使用目镜为10×,物镜也为10×的显微镜下观察蛙的皮肤上皮细胞时的视野,图2是更换物镜后的视野,则更换的物镜应为______(填放大倍数)。

(5)细胞内的细胞质并不是静止的,而是在不断地流动着,其方式多数呈环形流动。

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一个细胞的细胞质沿逆时针方向流动,则实际的流动方向应为_____。

(填逆时针或顺时针)

23.下图中表示在低倍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请据图回答:

(1)图中表示的细胞是不是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2)调换高

倍镜观察前,要使细胞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装片向方移动。

(3)调换高倍镜后,物像模糊不清,这时应调节。

(4)用显微镜观察某标本时,已知目镜的放大倍数为10×,物镜的放大倍数为40×,则物像的放大倍数为

A.长度、宽度均放大400倍

B.面积放大了400倍

C.长度或宽度放大40倍

D.标本的体积放大400倍

(5)在低倍镜下的视野内图象是“dp”,实际图象是。

24.微核(micronucleus,简称MCN),是真核生物细胞中的一种异常结构,是染色体畸变在间期细胞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微核往往是各种理化因子,如辐射、化学药剂对分裂细胞作用而产生的。

在细胞间期,微核呈圆形或椭圆形,游离于主核之外,大小应在主核1/3以下。

一般认为微核是由有丝分裂后期丧失着丝粒的染色体片断产生的。

有实验证明,这些片断或染色体在分裂过程中行动滞后,在分裂末期不能进入主核,便形成了主核之外的核块。

当子细胞进入下一次分裂间期时,它们便浓缩成主核之外的小核,既形成了微核。

分析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某科研小组欲探究某农药对水稻的毒害作用,用不同浓度的农药处理水稻,然后用水稻的组织细胞做成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统计微核率(每1000个细胞所含有的微核数)。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因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

(2)应该取水稻的______________细胞制作装片,制作装片的步骤为:

解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制片。

(3)微核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_。

如果要观察微核,应该用____________对实验材料进行染色。

选择处于____________期的细胞进行观察。

(4)某人用大肠杆菌来做这个实验,能不能看到微核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25.跳虫、甲螨和线虫是土壤中的主要动物类群,对植物遗体的分解起重要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于跳虫和甲螨活动能力,身体,不适合用手直接捕捉,常采用吸虫器等进行采集。

(2)现要采集大量的跳虫用于实验室培养,最好选择下图中的吸虫器,理由是。

若要采集大量的甲螨作为标本保存,最好选择吸虫器理由是。

(3)现在一培养罐内同时培养跳虫、甲螨和线虫三个种群,若它们均仅以罐内已有的酵母菌为食,则跳虫与甲螨之间的关系是,线虫与酵母菌之间的关系是。

(4)下图是“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常用的两种装置,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装置的花盆壁a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空气流通

B.乙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

C.甲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趋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采集

D.用乙装置采集的土壤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 

26.请回答下列有关实验问题:

Ⅰ.回答下列物质鉴定问题:

(1)鉴定成熟苹果果肉中存在还原性糖所用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该试剂与细胞内还原性糖发生作用,形成_______________沉淀。

(2)可用__________试剂检验肾炎病人尿液中是否有尿蛋白。

(3)鉴定花生子叶中脂肪的实验中,苏丹Ⅲ染液能将脂肪染成橘黄色。

用其染色时,要用洗去浮色。

(4)DNA和RNA可被染色,分别呈色。

Ⅱ.下图是光学显微镜的一组镜头,目镜标有5×和15×字样,物镜标有10×和40×字样。

请看图回答

(1)要仔细观察细胞的形态时,显微镜的目镜、物镜及其与载玻片间距离的组合为_________(用标号作答)。

此时放大的倍数为_______。

(2)在观察细胞时,③和④的显微镜视野中比较明亮的是________。

(3)如果用10×的目镜和8×的物镜观察,发现有100个细胞均匀分布在视野中.换用10×40的显微镜后,视野中能看到____个细胞。

27.请回答下面关于显微镜使用过程中的几个问题:

(1)在低倍镜下寻找到需观察的细胞后,若要进一步放大观察,则操作的主要程序为:

①把移到。

②转动。

③调节至物像清晰。

(2)生物学实验中常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细小物体,若被观察的物体通过显微镜放大了40倍,这里“放大40倍”是指该细小物体的,(填“体积”或“表面积”或“长度或宽度”或“像的面积”)。

(3)显微镜下看到一草覆虫在沿顺时针方向运动,那么它实际的运动方向是。

28.请分析下表,回答有关实验的问题。

(1)A组实验中所用酒精的作用是。

如在低倍镜下观察到着色小颗粒的位置如图1中的A,为了观察清楚,应将A向方移至图示B的位置,同时可以进行放大观察,可选用图2中的(填数字)组合,若此时视野较暗,可以调亮视野.

(2)B组实验中,应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必须将斐林试剂______再加入样液,且必须____________。

(3)C组实验中,选用的试剂是,该试剂使用过程中要注意先加________摇匀后,再加。

29.下图1是显微镜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8上安置的两个物镜标有40×和10×,目镜6上标有10×,那么根据图中物镜的安放状态,所观察到物像的(填“长度或宽度”、“面积”或“体积”)是物体的倍。

(2)某同学依次进行了下列操作:

①制作装片,②用左眼注视目镜视野,③转动4调至看到物像,④转动5调至物像清晰。

你认为操作顺序是否正确?

如不完整请你补充完整。

(3)如果载玻片上写着一个“b”,那么视野中看到的将是。

(4)用4台显微镜观察水绵细胞,在相同环境中,若视野的明暗程度相仿,反光镜的选用一致,则遮光器的光圈最小的一台是。

A.目镜15×和物镜45×

B.目镜15×和物镜10×

C.目镜5×和物镜10×

D.目镜5×和物镜45×

(5)若用同一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4次,每次仅调整目镜、物镜和细准焦螺旋,结果得到如图2中A、B、C、D所示,试问其中视野最暗的是。

(6)用显微镜观察口腔上皮细胞时,一般需经染色才能较为清楚的观察到,若无染色剂,应怎样调节显微镜也可以较为清楚的观察到口腔上皮细胞?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某科研小组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据图回答问题。

(1)此科研小组研究的内容是生命系统中的________层次。

叶片属于生命系统中的________层次。

生命系统中最大的层次是________。

(2)此实验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

(3)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一位同学在观察叶肉细胞时发现视野右上方有一中间亮的黑边圆圈,于是想将它移到视野中央观察,请根据以上叙述回答:

①中间亮的黑边圆圈是________。

②换用高倍镜观察前,要将黑边圆圈移到视野中央,应将标本向________移动,向这个方向移动的理由是__________。

③产生这样的黑边圆圈的主要原因是。

(4)下图一是在使用目镜为10×,物镜也为10×的显微镜下观察蛙的皮肤上皮细胞时的视野,下图二是更换物镜后的视野,则更换的物镜应为________(填放大倍数)。

细胞内的细胞质并不是静止的,而是在不断地流动着,其方式多数呈环形流动。

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一个细胞的细胞质沿逆时针方向流动,则实际的流动方向应为_______。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试题解析:

视野

(1)甲在左下方,因此物像甲要向右上方移动,故玻片应向左下方移动,移到视野中央后再放大,若先放大甲就有可能移动到视野外面而看不到,因此首先⑤移动载玻片,放大时④先转动转换器使用高倍镜,换用高倍镜后视野变暗,因此还要③调节光圈,用大光圈使视野变亮,为了看得更加清晰需要②转动细准焦螺旋,因此正确的操作步骤是⑤④③②,C正确。

A、B、D不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显微镜使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2.D

【解析】试题分析:

斐林试剂可以用来鉴定还原糖,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生产紫色复合物,可以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成橘黄色,淀粉遇碘变蓝色.所用检验还原性糖、淀粉、蛋白质、脂肪的试剂分别是斐林试剂、碘液、双缩脲试剂、苏丹Ⅲ.故选:

D。

考点:

本题考查鉴定生物组织中的有机物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3.C

【解析】

试题分析: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利用的是假说—演绎法,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时,运用的是类比推理法,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利用了假说—演绎法,最终证实了基因在染色体上,C正确。

考点:

遗传本质的探索历程。

4.A

【解析】鲁冰和卡文分别用H218O和C18O2作对比研究光合作用的产物O2全部来自于水,A正确;20世纪50年代,电子显微镜诞生,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清晰的暗-亮-暗三层结构,提出了“三明治模型”,B错误;20世纪40年代,卡尔文用14CO2研究光合作用过程,发现碳的转移途径为CO2→C3→(CH2O),C错误;恩格尔曼用极细的光束和好氧菌处理黑暗中的水绵证明叶绿体在光合作用中产生氧气,而乳酸菌是厌氧菌,D错误。

【考点定位】生物科学实验及方法

【名师点睛】光合作用的认识过程:

1、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证明植物可以更新空气实验;

2、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证明了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淀粉的实验;

3、1880年,德国科学家恩吉尔曼证明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并从叶绿体放出氧的实验;

4、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水的实验;

5、恩格尔曼实验的结论是:

氧气是叶绿体释放出来的,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5.A

【解析】

试题分析:

细胞核中的DNA与甲基绿亲和力较强,A正确;观察有丝分裂,需要对根尖进行解离、漂洗、染色、制片等步骤,在显微镜下寻找处于各时期的细胞,B错误,叶绿体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越高,在滤纸上扩散就越快,C错误;在光镜的高倍镜下观察新鲜菠菜叶装片,可见叶绿体的形态,但不能看到其结构,D错误。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教材基本实验,考查对实验试剂使用方法的识记,对实验原理的理解。

6.A

【解析】蛋白质的鉴定需要双缩脲试剂,该试剂在使用时要先加NaOH溶液然后再加CuSO4溶液,①错误;还原糖的鉴定需要斐林试剂,该试剂需要水浴加热,才能看到砖红色沉淀,②正确;淀粉的鉴定需要碘液,不需要加热,可直接将碘液滴加到淀粉液中,③正确;鉴定酒精需要使用酸性的重铬酸钾,④错误,故选A。

【考点定位】蛋白质和还原糖的鉴定、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名师点睛】此题可从各种生物大分子化合物的检测方法等方面切入思考解答.蛋白质常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还原性糖用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淀粉遇碘液变成蓝色,酒精可以选择重铬酸钾溶液进行检测,在酸性条件下产生绿色。

7.C

【解析】调节光圈和反光镜是用于调节视野的亮暗;转动转换器用于换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调节细准焦螺旋用于调节物象的清晰度.调节光圈是用于调节视野的亮暗,C错误.

【考点定位】细胞观察实验

8.A

【解析】物镜镜头与标本最远时即放大倍数最小时选④;高倍镜下视野变暗,选③,A对。

【考点定位】实验:

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

【名师点睛】1、目镜无螺纹,物镜有螺纹。

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

2、放大倍数的计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3、放大倍数的实质:

放大倍数是指放大的长度或宽度,不是指面积或体积

9.D

【解析】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显微镜放大的是物体的长度或宽度,所以在显微镜下,物体的面积的放大的倍数=长度的放大倍数×宽度的放大倍数=(物镜×目镜)2.显微镜目镜为10×、物镜为40×时,放大倍数是物镜为10×时的4倍,则面积的放大倍数是10×时的16倍,看到的细胞的数目是10×时的1/16,因此物镜转换为10×后,则在视野中可检测到的分生组织细胞数为4×16=64.

【考点定位】细胞观察实验

10.B

【解析】物镜的放大倍数越大,镜管愈长,而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镜管愈短,故A正确;物镜的放大倍数越大,镜管愈长,其与玻片的距离越近,故B错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上下、左右都颠倒的像,所以载玻片上有d字母,则视野下呈现p字母,故C正确;如果标本向右上方移动,根据成像特点,玻片的移动方向与眼虫移动的方向一致,故D正确.

【考点定位】细胞观察实验

【名师点睛】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镜管愈短,而物镜的放大倍数越大,镜管愈长,其与玻片的距离越近;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上下、左右都颠倒的像,所以载玻片上有d字母,则视野下呈现p字母,视野下观察到眼虫游向右上方,则应将玻片向右上方移动,以便加以追踪.

11.B

【解析】试题分析:

使用显微镜观察时,看到的物像是放大的倒立的像,B正确。

考点:

显微镜的工作原理

12.D

【解析】试题分析:

换上高倍镜后,视野变暗,此时可以调节光圈使视野变亮,A错误;视野变暗时,也可以调节反光镜中的凹面镜使视野变亮,B错误。

换上高倍镜后,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加清晰,C错误;在高倍显微镜下只能用细准焦螺旋进行微调,不能调节粗准焦螺旋,D正确

考点:

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和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情况

13.D

【解析】

试题分析:

物镜镜头视野中最亮的为放大倍数最小的,即④。

最暗的为放大倍数最大的,即③,D正确

考点:

显微镜的使用

14.D

【解析】

试题分析:

由题意知用10倍目镜和5倍物镜观察,放大的倍数是5×10=50倍,放大倍数是小圆点的直径(半径),不是面积;圆的面积公式:

S=πr2,直径放大50倍,半径也放大50倍,因此面积放大了2500倍,D正确。

考点:

显微镜的使用

15.D

【解析】

试题分析:

高倍镜下物象更大,低倍镜下物象更小,A正确。

高倍镜看到的细胞数目更少,低倍镜看到的更多,B正确。

高倍镜视野更暗,低倍镜视野更亮,C正确。

高倍镜物镜与装片的距离更近,低倍镜更远,D错误。

考点:

显微镜的使用

16.C

【解析】试题分析:

使用显微镜观察时,看到的物像是放大的倒立的像,因此bdMN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是NWpq,C正确。

考点:

显微镜的工作原理

17.C

【解析】

试题分析:

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放大的倍数为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的积,即物像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增加,视野中细胞的体积变大,细胞的数目减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减小,视野中细胞的体积变小,细胞的数目增多.依题意,若目镜不变,先用10×物镜,后转换为40×物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增大4倍.因此视野变暗,视野缩小,视野中物像变大、数目变少,C正确。

考点:

显微镜的使用

18.B

【解析】

试题分析:

物镜越长的放大倍数就越大,目镜则与之相反,①正确。

对于物象较浅的情况,光线越强,效果也就越差,②错误。

使用高倍镜观察时,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调焦,③正确。

先把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再换成高倍镜后,④错误。

显微镜使用完毕后,要用干布拭去载物台上的水和脏物,⑤正确。

考点:

显微镜的使用

19.D

【解析】

试题分析:

为使视野内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则放大倍数最小,需要选择放大倍数较小的目镜和物镜,A错误。

B错误。

调节细准焦螺旋和增大光圈不能放大细胞,C错误。

选择目镜与物镜乘积最小的组合既可,D正确。

考点:

显微镜的使用

20.A

【解析】显微镜下的像为倒像,故物像的移动方向与标本的移动方向相反,在视野中发现标本的位置(即像的位置)在右上方,要把它移至视野中央,应该将像向左下方移动,所以应该把标本向右上方移动.

【考点定位】观察细胞实验

【名师点睛】在显微镜中看到的是实物的倒像,要理解“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所以物像的移动方向与玻片标本的移动方向相反.

21.(7分)

(1)梨梨的组织颜色为白色,并且含糖量高

(2)双缩脲试剂紫色

(3)与检测后的溶液颜色作比较(或对照)

(4)斐林试剂脂肪

【解析】

(1)表格中的梨的组织颜色为白色,并且含糖量高,适宜作为还原糖的鉴定材料。

(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3)在做还原糖和蛋白质检测实验时,在检测之前,可以留出一部分样液,以便与检测后的溶液颜色作比较(或对照)。

(4)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

【考点定位】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

【名师点睛】

(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