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考历史江苏专用总复习教师用书第26讲 蒸汽的力量与走向整体的世界.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927338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59.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版高考历史江苏专用总复习教师用书第26讲 蒸汽的力量与走向整体的世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人民版高考历史江苏专用总复习教师用书第26讲 蒸汽的力量与走向整体的世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人民版高考历史江苏专用总复习教师用书第26讲 蒸汽的力量与走向整体的世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人民版高考历史江苏专用总复习教师用书第26讲 蒸汽的力量与走向整体的世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人民版高考历史江苏专用总复习教师用书第26讲 蒸汽的力量与走向整体的世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民版高考历史江苏专用总复习教师用书第26讲 蒸汽的力量与走向整体的世界.docx

《人民版高考历史江苏专用总复习教师用书第26讲 蒸汽的力量与走向整体的世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版高考历史江苏专用总复习教师用书第26讲 蒸汽的力量与走向整体的世界.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民版高考历史江苏专用总复习教师用书第26讲 蒸汽的力量与走向整体的世界.docx

人民版高考历史江苏专用总复习教师用书第26讲蒸汽的力量与走向整体的世界

第26讲 “蒸汽”的力量与走向整体的世界

江苏考试说明 1.两次工业革命:

(1)第一次工业革命;

(2)第二次工业革命。

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的条件、过程与影响。

 

知识点一 “蒸汽”的力量

1.“大工业”的狂飙时代

(1)条件

(2)概况

(3)扩展:

1825年,英国取消机器出口的禁令,工业革命在欧洲大陆和美洲广泛开展起来。

(4)影响

2.打造“世界工厂”

(1)根本原因:

工业革命使英国的实力大增。

(2)措施

(3)结果

3.世界市场的孕育和成熟

(1)条件

(2)过程

知识点二 走向整体的世界

1.电气时代的来临

(1)条件

(2)概况

(3)影响

2.瓜分世界的狂潮

(1)背景

(2)概况:

主要帝国主义国家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并于20世纪初建立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3.世界连接为一体

(1)原因

(2)内容:

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资本主义市场最终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

(3)影响

考向一 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

[史料研读]

史料一 政治革命只是推翻了封建制度的专制统治,而工业革命则彻底改造了英国社会。

在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相辅相成下,引发了经济、社会以及政治等方面的全方位变革,使英国的国际地位和国家实力产生了巨大变革。

——《对工业化的重新认识及其现实意义》

史料二 19世纪的思想一方面以旧思想为基础,对旧学说进行延续,另一方面是对现实的反思,尤其是对工业革命引发的社会现实的反思。

正如帕尔默认为“工业化和法国革命两种力量联合在一起,导致了1815年以后种种新学说和运动的产生”。

——《论帕尔默“变革世界的引擎”》

史料三 从这污秽的阴沟里泛出了人类最伟大的工业溪流,肥沃了整个世界;从这肮脏的下水道中流出了纯正的金子。

人性在这里获得了最为充分的发展,也达到了最为野蛮的状态;文明在这儿创造了奇迹,而文明人在这儿却几乎成了野蛮人。

——1835年托克维尔评论曼彻斯特

1.史料一信息“彻底改造了英国社会”并引发了“全方位变革”反映出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也揭示出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终极动力。

2.史料二信息综合反映了工业革命对思想领域的冲击,一方面是“对旧思想的发展延续”,另一方面“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3.史料三信息“污秽”“肮脏”“野蛮”反映出工业革命在创造奇迹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从社会及政治层面概括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所造成的变革性影响。

提示:

社会:

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诞生;工人运动兴起。

政治:

推动1832年议会改革,代议制不断完善。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帕尔默所说的“1815年以后种种新学说”中的主流学说是什么?

提示:

自由主义学说,即自由竞争、自由贸易、自由生产。

 

[史论归纳]

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

1.积极影响

(1)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各国的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2)工业革命推动了工厂制度的产生。

(3)工业革命推动欧美列强的工业产值超过农业产值,从而使欧美列强成为工业国家。

(4)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普遍获得了一些政治权利。

(5)工业革命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

2.消极影响

(1)资本主义国家加紧了对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掠夺,加剧了这些地的贫困与落后。

(2)使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3)造成资源浪费和枯竭。

[命题分析]

考法1 从动力变革角度命题。

工业革命前,人们使用的动力主要是自然力,如风力和水力等,所以工厂的设立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

1785年,瓦特的改良蒸汽机投入使用,使工厂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大大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使用。

解题时往往结合蒸汽机的作用进行分析。

考法2 从历史反思角度命题。

工业革命对经济结构、城市化、国际格局及社会观念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但是其消极作用也不容忽视,如环境污染、贫富差距。

使用童工等。

解题时,往往从逆向思维角度分析。

考法3 从综合链接角度命题。

工业革命既是一次生产技术的革命,也是一次生产关系的变革,与上层建筑等方面联系密切。

高考命题从多角度考查工业革命与资产阶级代议制、自由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及思想科技文化等内在联系及相互影响的理解认识。

解题时注意从联系角度,结合政治、经济、思想和科技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

1.(2012·江苏单科,14)下图是18世纪七八十年代输入英国的原棉重量变化示意图,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英国纺织工人数量增加

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来临

C.棉纺织领域的发明创造

D.工人手工纺纱速度提高

解析 解答本题要紧扣“18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时间提示。

读图可知,输入英国的原棉逐年增加,特别是在1784年后,这与英国工业革命期间棉纺织领域的发明创造有关,故C项符合题意。

答案 C

2.(2010·江苏单科,16)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18世纪80年代初只有棉纺厂两家,短短的时间内棉纺厂发展很快;1802年52家,1809年64家,1830年99家。

以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发展

B.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

C.铁路交通大规模兴建

D.英国棉纺品大量涌入中国

解析 从题干上看,棉纺织业迅速发展正是工业革命的重要表现之一。

A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只是棉纺织业发展的原因之一,并不是根本性的因素,且有以偏概全的错误,因为工业革命的发展还需要解决动力和产品流通等其他问题。

工业革命发展的主要障碍是机器使用所需要的动力问题,而蒸汽动力正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由此判断B正确。

世界上第一条铁路是在1825年修建的,英国棉纺品大量涌入中国是在鸦片战争以后,故C、D都不正确。

答案 B

考向二 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途径及特点

[史料研读]

史料一 19世纪晚期海外贸易示意图

史料二 19世纪晚期起,列强用资本输出,牢牢地控制了落后国家的经济命脉,榨取了大量的财富。

通过掠夺性的国际贸易,殖民地半殖民地进一步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资本输出、掠夺性贸易,再加上海上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大发展,最终摧毁了一切落后国家和民族的堡垒,瓦解了它们的传统自然经济,从而把所有国家和地区都纳入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轨道。

——《全球通史》

史料三 下图反映了16~20世纪地球变化。

有人说地球“变”得越来越“小”,有人说世界似乎“变”得越来越“大”。

16世纪至19世纪40年代,马车的最大平均速度每小时10英里

19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30年代蒸汽火车,平均每小时65英里,蒸汽轮船平均每小时36英里

20世纪50年代螺旋桨飞机,每小时300~400英里

20世纪60年代喷气式客机,每小时500~700英里

1.史料一表明19世纪晚期,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一个以欧洲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海外贸易获得飞速发展,尤其是英国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

2.史料二阐述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途径,如“资本输出”“掠夺性的国际贸易”“再加上海上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大发展”。

同时也强调了这一过程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产生的影响,世界变得越来越密切。

3.史料三中无论是“地球‘变’得越来越‘小’”或是“世界似乎‘变’得越来越‘大’”都意在说明世界联系变得越来越密切,统一的世界市场逐渐形成。

1.结合史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这一阶段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提示:

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途径:

国际贸易、殖民掠夺、新式交通工具和通讯事业的发展。

2.根据上述史料,请从国际贸易的角度阐述世界似乎“变”得越来越“大”这一观点。

提示:

新航路开辟后,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工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多;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交往形式也日益丰富;布雷顿森林体系以及关贸总协定的建立,使世界贸易进入新阶段。

[史论归纳]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途径和特点

1.形成过程

(1)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新航路的开辟。

(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拓展——早期殖民扩张。

(3)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第一次工业革命。

(4)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

2.途径:

殖民扩张、国际贸易的发展、人口的流动和资本的流通、殖民掠夺、新式交通工具和通讯事业的发展等是促使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途径。

其中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扩张是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途径。

3.基本特点

(1)整体性:

世界各地逐渐连为一体。

(2)开放扩张性:

由资本主义固有属性决定。

(3)不平等性:

残酷掠夺殖民地供自己发展。

(4)进步性:

顺应近代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客观上促进了人类进步。

(5)以英国为中心:

英国凭借其“世界工厂”的地位,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时期的主要“供货商”。

[命题分析]

考法1 从史学研究角度命题。

从新航路开始到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高考命题多运用材料,创设情境,考查世界市场形成途径及过程的理解,特别是从因果倒置角度,考查世界市场形成的阶段特征及影响。

考法2 从多元史观角度命题。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产生了重要影响。

高考命题可以从整体史观角度考查世界经济联系加强的积极影响;从革命史观角度考查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的掠夺;还可以从唯物史观角度辩证认识其影响。

解题时需结合相关史实,根据不同角度分析。

考法3 从中外关联角度命题。

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西方国家大肆对外侵略扩张。

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引起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变化。

解题时往往结合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历程分析。

1.(2017·江苏徐州模拟)19世纪60年代,总长超过3万英里的美国铁路有多种轨距。

南部铁路轨距以5英尺居多,北部最普遍的轨距是4.9英尺,部分地区还采用6英尺、5.6英尺的轨距。

这反映当时美国(  )

A.尚未形成成熟的统一国内市场

B.铁路是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

C.科技水平限制了制造业的发展

D.战争破坏了基础交通设施建设

解析 据材料信息可以看出,19世纪60年代美国不同地区铁路轨距不同,全国没有实行统一的标准轨距。

不同宽度的铁轨,说明尚未形成成熟的统一国内市场,故A项符合题意。

没有其他行业和部门作比较,无法判断出铁路部门在经济增长中所占的地位,排除B项。

这种情况与制造业的发展状况无关,排除C项。

材料也没有体现战争破坏了基础交通设施建设,排除D项。

答案 A

2.(2016·江苏南通质检)历史学家吴于廑说,世界历史的内容是“对人类历史自原始、孤立、分散的人群发展为全世界成一密切联系整体的过程进行系统探讨和阐述”;杰弗里·巴勒克拉夫认为:

“现在世界上某个地区发生的事件不再可能像过去那样对其他地区不发生影响,20世纪的历史名副其实是全世界的历史。

”上述两位历史学家对于世界历史的解释突出反映了(  )

A.进化史观B.文明史观

C.整体史观D.现代化史观

解析 吴于廑强调人类历史成为“全世界成一密切联系整体”,巴勒克拉夫说20世纪的历史是“全世界的历史”突出反映了整体史观。

现代化史观强调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化,是历史的纵向发展,而整体历史观关注的是历史的横向发展。

答案 C

考向一 两次工业革命

1.著名学者彭慕兰认为:

与其说工业革命创造了新的财富,不如说新的财富的发现,导致并推动了工业革命,因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来源于两个方向的驱动:

“向下”和“向外。

”这里的“向外”是指(  )

A.拓展殖民地市场

B.传播基督教

C.煤铁资源的发现和采煤技术的提高

D.黑奴贸易

解析 “向外”拓展殖民地市场,海外市场对商品源源不断的需求就是“新的财富的发现”,它推动了英国国内的技术革新,导致并推动了工业革命,故A项正确;传播基督教与“新的财富的发现”无关,故B项错误;煤铁资源的发现和采煤技术的提高,属于“向下”的驱动,故C项错误;黑奴贸易与国内的技术革新无直接关系,故D项错误。

答案 A

2.1767年,出于其工厂对动力的需求,博尔顿认识了瓦特。

此后二人成为合伙人,博尔顿倾其精力和财力使瓦特的蒸汽机梦想成为现实,并在1775年通过国会将瓦特的专利保护从1769年延长到1799年。

这本质上体现了(  )

A.工业革命离不开经济利益的内在驱动

B.专利制度有利于科技成果的发明推广

C.新技术的推广需要志同道合者的帮助

D.蒸汽机的发明促进了工业动力的垄断

解析 博尔顿为工厂主,其资助瓦特源于其工厂动力的需求,由此可见工业革命中发明的出现及应用源于利益的驱动,故A项正确;材料重心并非专利制度推动科技成果的发明推广,故B项错误;材料中新技术的推广源于背后的利益,而非志同道合,故C项错误;蒸汽机发明专利保护并非意味着蒸汽机市场的垄断,故D项错误。

答案 A

3.(2017·江苏如皋调研)1829年卡莱尔在《爱丁堡评论》中指出:

“在各个方面,有血有肉的工匠都被赶出他的作坊……梭子从织工的手指间掉落,落入穿梭更快的铁指当中。

”材料反映出(  )

A.英国纺织业日益走向衰落

B.纺织业生产方式发生改变

C.纺织业的工业革命已完成

D.纺织工匠的技能日益落后

解析 材料“梭子从织工的手指间掉落,落入穿梭更快的铁指当中”表明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故B项正确。

答案 B

4.自从英国于1825年建成世界上第一条铁路以后,兴建铁路的热潮很快波及欧洲大陆和北美,进而蔓延到欧美国家的殖民地和附属国。

世界铁路总长度由1840年的5490英里增至1880年的222万英里,1900年达到46.6万英里。

出现兴建铁路的热潮的原因是(  )

A.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B.巩固国防的需要

C.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D.开发边疆的需求

解析 材料中的时间,涵盖两次工业革命,故A项错误;巩固国防从材料无从体现,故B项错误;两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为把世界各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出现兴建铁路的浪潮,故C项正确;开发边疆的需求从材料无从体现,故D项错误。

答案 C

5.(2017·江苏宿迁模拟)1624年《垄断法》问世,标志着英国专利制度的最终形成。

后来,晚年的瓦特非常富庶,他的主要财富来源不是制造蒸汽机的工厂,而是广泛转让的高效能蒸汽机的发明专利。

材料主要表明(  )

A.《垄断法》问世奠定了工业革命基础

B.专利制度阻碍了工业革命向世界拓展

C.专利制度诱导瓦特逐步改良了蒸汽机

D.技术创新得到制度保障方能放大效益

解析 瓦特晚年的财富主要来源于广泛转让高效能蒸汽机的发明专利,这表明技术创新的效益受到专利制度的保障,故D项正确。

答案 D

6.(2016·江苏宿迁模拟)科技发展是一把双刃剑,人们在享受工业化成果时,也造成了环境污染。

下图现象直接源于(  )

A.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B.蒸汽机车的发明

C.发电机的发明和运用D.化学工业的发展

解析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实现了交通运输革命,主要是火车和轮船;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同时发明了内燃机,出现了汽车、飞机等新的交通工具,引发了石油工业和化学工业的发展,故根据漫画中的“汽车”“油”可以得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故A项正确;蒸汽机车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就,故B项错误;发电机与漫画的“油”无关,故C项错误;化学工业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但与“汽车”“油”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 A

7.“(1870年以后)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

这段材料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是(  )

A.发明者多是有经验的工人技师

B.在欧美国家同时发生

C.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D.电力能源的广泛使用

解析 发明者多是有经验的工人技师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工业革命国家出现的顺序,故B项错误;“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体现了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故C项正确;材料与电力能源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 C

8.(2016·江苏镇江一模)阿尔温·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说:

“为了鼓励人们投资,采取了责任有限公司的方式……打开了投资的闸门。

……1901年,世界出现了第一个拥有十亿美元的公司——美国钢铁公司。

”导致公司制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A.大航海时代海外殖民的需要

B.工业革命与科技的进步

C.蒸汽时代机器普及的推动

D.电气时代大规模投资的需求

解析 注意题干的时间是“1901年”,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与大航海时代、工业革命和蒸汽时代无关,选择D项符合题意。

答案 D

9.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恩格斯指出:

“资本家本身不得不部分地承认生产力的社会性。

大规模的生产机构和交通机构起初由股份公司占有,后来由托拉斯占有,然后又由国家占有。

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

A.资本主义国家已经成为垄断组织利益的代表者

B.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生产力出现了巨大飞跃

C.资产阶级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了局部调整

D.第二次工业革命改变了工业生产结构

答案 C

10.(2017·江苏如皋调研)“管理的集中,以保证少数上层领导人大权独揽来维持规定的价格标准;消除竞争,以杜绝外国竞争的保护关税来保证在市场上的稳固地位;以较少数企业、但进行大规模生产的方法,来实现生产率的提高”。

材料所述积极影响的直接推动因素是(  )

A.新航路开辟B.早期殖民扩张

C.第一次工业革命D.第二次工业革命

解析 材料中“管理的集中,以保证少数上层领导人大权独揽来维持规定的价格标准;消除竞争”“以较少数企业、但进行大规模生产的方法,来实现生产率的提高”说明了垄断的出现,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故D项正确。

答案 D

考向二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11.(2016·江苏泰州质检)“……以后的三十年间,世界贸易额增长了三倍左右。

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区的非工业国家的粮食和原料源源不断地运往工业化国家,工业化国家生产的工业品则销往全世界,国际分工日益明显”。

上述情况的出现是在哪一事件发生后(  )

A.新航路开辟B.第一次工业革命

C.第二次工业革命D.英国颁布《航海条例》

解析 “以后的三十年间”是从1870年开始至20世纪初期,新航路开辟发生在15世纪末16世纪初,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时间是19世纪40年代,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中“工业化国家生产的工业品则销往全世界,国际分工日益明显”信息中强调的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的社会分工,故C项正确;英国颁布《航海条例》是17世纪,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 C

12.(2016·江苏泰州一模)下图是“1700~1840年间英格兰和威尔士收税道路商业信托机构数和道路里程总数折线图”,由图片可推断(  )

①机构数和里程数呈持续上升态势 ②工业革命后加速了英国的道路建设 ③英国的道路里程数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④商业信托机构适应了英国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解析 图片直接反映出英格兰和威尔士收税道路商业信托机构数和道路里程总数呈持续上升态势,故①正确;道路里程总数呈持续上升态势,特别是在18世纪中期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后更加明显,故②正确;图片没有反映出英国的道路里程数在世界上的地位,故③错误;商业信托机构作为金融机构,适应了英国经济的发展,因此呈现增加趋势,故④正确,选择A项符合题意。

答案 A

13.(2014·江苏单科,23)在英国现代化过程中,以圈地运动为发端的农业变革与工业革命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开阔的和公有的土地和公有草地分布得如此零散和混杂,以致不能方便地和有效地加以利用;再者,这些土地……采取圈围就能获得很大的改良。

同时,如将上述(土地)……加以分开、圈围,并在有关人员中按其各自的产业,对公有地的权利和其他利益进行分配,那就会对上述有关人员均有好处。

但是这一点如无议会的帮助和授权就不可能做到。

——辜燮高等选译《一六八九——一八一五年的英国》

材料二 地主们土地上的矿产和农产品需要运到城市和工业区去,他们所需要的农业设备和工业品也需要运进来,因此对修建公路、运河和铁路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

……18世纪,英国的圈地运动促进了乡村银行的发展,地主和农民手中的游资通过银行的渠道集中起来,为蓬勃发展的棉纺织业和金属加工业提供了资本。

——王章辉《工业化历程》

材料三 正是由于一系列纺织机器的发明,使用旧式纺车和织机的手工业者遭到了排挤,他们破产之后,便成为雇佣工人。

……产生了一批租用五十英亩、一百英亩、二百英亩或者更多的土地的大佃农,他们建立起大农场……(那些小自耕农)或者流入城市出卖劳动力,或者成为农场主的雇工……随着冶铁工业和机器制造业的发展,农业机械日益增多。

——许永璋《世界近代工业革命》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圈地者”圈地的理由,并指出影响圈地运动扩大的关键因素。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圈地运动对工业革命的作用。

(3)据材料三,概括工业革命推动英国农业变革的具体表现。

(4)综观英国现代化的基本过程,工业革命与农业变革之间的关系纵横交错。

综合上述材料,从纵横两方面说明它们的关系。

答案 

(1)理由:

圈地有利于有效利用土地;进行土地改良;土地权益的再分配。

因素:

议会立法。

(2)作用:

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原料、资本、市场、劳动力等条件。

(3)推动:

促进英国农村封建生产关系的进一步瓦解;有利于资本主义大农场的发展;推动农业机械化。

(4)关系:

横向关系:

工业革命与农业变革彼此促进。

纵向关系:

在不同时期,彼此关系的体现方式不同,但贯穿了现代化基本进程。

14.(2015·江苏单科,23)生产流水线是美国工业生产组织形式的一种创新。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亨利·福特的创新是用于生产的流水线。

放上零件的人不去固定它,放上螺栓的人不用装上螺帽,装上螺帽的人不用去拧紧它。

正因为流水线有如此的速度,福特才得以在以后的十年中每年的生产量成倍地增长,并使零售价降低了三分之二。

到1914年,路上行驶的每两辆汽车中就有一辆是福特汽车。

——摘编自韦尔奇《美国创新史》

材料二 流水作业法的普遍采用推动了汽车时代的到来,从而引起了居住方面的革命……汽车的普及推动了一场社会革命,遏制了人口进一步向城市集中,从而使人口得以从饱和的城市向郊区扩散。

——李庆余《美国现代化道路》

材料三 1921年,喜剧大师卓别林兴冲冲地参观了海蓝公园的福特工厂,并与福特在总装流水线旁微笑合影。

当时人们把福特看作一个创造奇迹的大师,但在15年后,他已经成为劳动者的公敌。

在《摩登时代》里,卓别林毫不客气地讽刺了他的这位资本家朋友和残酷的流水线。

这部默片时代的经典电影也是迄今为止对大机器生产的非人性批判得最深刻的一部。

——杜君立《历史的细节》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工业发展的角度,指出福特“创新”产生的原因,简析其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工业革命以来汽车普及前后的人口移动趋势。

(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大机器生产的非人性”这一观点,从客观公正的立场写一篇小论文。

(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80字左右)

解析 第

(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福特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