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如何创建大米品牌.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25905727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5.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论如何创建大米品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浅论如何创建大米品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浅论如何创建大米品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浅论如何创建大米品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浅论如何创建大米品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论如何创建大米品牌.docx

《浅论如何创建大米品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论如何创建大米品牌.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论如何创建大米品牌.docx

浅论如何创建大米品牌

浅论如何创建大米品牌

一、前言

1995年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写了一本惊世骇俗的书——《谁来养活中国》。

书中列举了大量的事实和数据,指出,由于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导致环境恶化,耕地缩减,而中国的人口却在不断增加,到20l5年,中国每年的粮食进口量几乎与全球的粮食出口总量相当。

由此推断,中国的粮食问题不仅严重影响中国的发展进程,而且还将引发世界粮食危机。

此书一出,立即在国际上引起轩然大波,引发了一场关于中国粮食问题的全球大辩论,某些“中国威胁论”的制造者似乎也找到了一些谎言的借口。

而中国的一些经济学家和农业专家则认为中国虽然存在着耕地缩减和人口增加的大问题,但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农业科技的进步和粮食产量的提高,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人能够养活自己。

谁是谁非,历史自会验证。

但中国如何用7%的耕地养活占世界总数22%的人口,确实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而且随着人口的增加,这个比差还有扩大的可能。

这是一个足以让世人警醒的问题,我们国内也有过一段时期的讨论。

但很多人不以为然,认为中国目前到处是仓库暴满,到处是“卖粮难”的呼声,根本不存在“谁来养活”的问题。

一些大米企业的反响倒是较为强烈,但多数人不是对“谁来养活中国”的关注,更多的是对当前大米市场的埋怨和牢骚。

对于被温饱问题困扰得太久的中国来说,粮食稍稍过剩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

然而,问题不在于此,而是为什么仅仅丰收了几年,稻谷的库存量稍稍增加了一点点,我们的大米经营就变得如此的惨淡?

现在国内95%以上的产品都是供大于求,这里虽然有一个大环境造成的需求预期心理不足的问题,消费者惜购,但你是大米产品,大环境再不好,也不致于吝惜得不吃饭。

全国年消费大米1.17亿吨这个总量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也就是说大米市场根本就不存在疲软萎缩的问题。

制约大米销售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大米品牌建设则是十分易见的问题,本文就此问题做出部分分析和建议。

二、大米市场现状暨大米品牌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国际大米贸易格局

(1)总体情况。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大米产量从1991年的7092亿斤增加到2001年的历史最高水平7972亿斤,最近几年稳定在7900亿斤上下。

但大米消费量则呈钢性稳定增长,从1991年的7082亿斤逐年增长到2003年的8276亿斤,预计2004年达到8268亿斤。

由于世界大米产销基本呈现增长性相对平衡,世界稻米贸易量也相对稳定。

1991至1996年,每年贸易量从284亿斤增加到378亿斤,占世界同期稻米产量的4.8%,比起世界小麦贸易量占其产量20%左右、粗粮贸易量占其产量10%—20%左右,要少得多。

随着贸易自由化的进程加速,世界稻米贸易量有一定增长,1997年达到历史最高纪录552亿斤。

从1998年至2004年,年均贸易量在508亿斤,占世界同期平均稻米产量的6.5%。

具体情况见图4。

预计今后即使世界经济一体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发展,考虑到优质大米含有独特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可以降低胆固醇、预防高血脂的营养作用,大米消费可能还有增加,但短期内,世界大米贸易量达到600亿斤的可能性将不会太大。

从近年世界大米库存与消费关系考察,库存消费比率即库存量与消费量之比,从1992年的0.35到2000年的0.38逐年下降到2004年0.17左右。

这种变化表明世界大米库存一直处于下降趋势,同时世界大米消费又在缓慢上升,给世界大米价格和贸易带来了不稳定性,增加了依赖大米进口的国家国内粮食安全的风险。

(2)分品种和国别情况。

国际市场大米,因品种和米质不同而存在3个类型分割的不同市场。

一般中低质量的籼米市场约占大米国际市场贸易量30%—35%;长粒优质籼米市场约占50%—55%;优质粳米市场约占12—15%。

从发展的趋势看,优质粳米市场发展潜力大于优质籼米市场优质粳米市场的主要进口国家和地区将是日本、韩国和台湾。

而中国、美国、澳大利亚则可能是优质粳米市场的3个主要出口竞争国,中国将是这一市场的最主要收益者。

从世界主要出口国大米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比重排序看,中国、印度、越南、泰国、美国分列前五位,中国产量最高,2004年比重为31.7%。

但从各国出口量占世界总出口量的比重排序看,泰国、越南、美国、印度分列前五位,泰国出口量最大,2004年比重为34.8%。

(3)几点结论

①世界大米贸易相对稳定,尽管随着贸易自由化加深,世界大米贸易将会有所增加,但由于大米产销比较稳定,贸易增长有限;

②世界大米贸易中质量一般的籼米占据绝对比重,优质粳米贸易量小价高,且多为亚洲发达国家或地区购买,发展中国家由于国内购买能力限制,优质粳米消费有限;

③尽管中国在世界大米贸易中的比重不大,但中国解决自身大米消费问题,对稳定世界大米市场的作用是压倒性的。

按目前国内国有粮食部门收购平均每年700亿斤衡量,世界大米全部贸易量都给中国,也解决不了国内基本口粮问题。

正如此,亚洲国家如日本、韩国也因为担心中国大米生产和消费可能出现风险后冲击国际市场,进而把大米国内自给奉为粮食生产的基本国策。

2、中国大米贸易现状

(1)出口现状中国曾经是世界第三大米出口国,然而近20—30年来,已在国际市场上退居第5—7位。

80年代年均出口只有15亿斤左右,90年代略有回升,年均出口27亿斤,占世界大米总出口量5%—6%。

1998年是中国历史上出口大米最多的一年,占世界大米总出口量19%。

而大米进口一直较少,从1990年至20037,除1994、1995、1996三年超过10亿斤(1995年达到32.8亿斤的历史最高点)外,其余年份均在1—5亿斤左右徘徊。

这种局面是由国际大米贸易格局与国内大米生产的双重因素决定的。

从国际大米贸易结构看,80%以上的国际大米出口均为籼米,粳米出口的最大比例也不过20%,大米价格普遍高于国内价格。

如泰国10%含碎普通泰白大米(相当于国内三等早籼米)目前价格260美元/吨,进口完税价格约1.3—1.35元/斤,加上国内运费和流通企业费用,消费者零售价将超过1.5元/斤,而同期国内均价仅为1.1元左右;又如美国长粒米(相当于国内二等中晚籼米),目前到中国口岸完税价格接近2元/斤,短粒米(相当于国内二等粳米),目前到中国口岸完税价格在2.6元/斤左右,而同期国内中晚籼米平均价为1.2元/斤,粳米平均价在1.8—2元/斤,因此,国际大米价格在国内没有竞争力,进口企业要赔钱。

从国内进口看,国际市场最大份额的籼米,在中国产量又是最大的,国内没有进口动机。

国际市场上的粳米质量虽然优于国内粳米,但价格也较高,国内购买者多为高收入阶层,消费能力有限。

即使中国进口粳米的量可以大幅度提高,国际市场总量也不允许。

以江苏为例,全省常年大米消费量为210亿斤左右,由于省内居民主食大米消费习惯多为粳米,粳米消费即使按消费总量的50%计算,还需要100亿斤以上。

而1998—2004年世界年均粳米贸易总量仅为75亿斤左右,即使将国际市场上的全部粳米卖给江苏省,也无法解决江苏的口粮问题。

影响我国大米出口因素。

大米一直是中国农产品出口中的强项,但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我国稻米出口却并不如人意。

入世后我国的大米并不像预计的那样给国际大米市场造成强烈的冲击,中国大米缘何在国际市场上不具有竞争优势,主要原因,一是我国稻米总体质量不高,至今仍没有统一的国家优质稻米标准。

目前中国优质稻米标准混乱,有国家标准、部门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并且有些指标概念含糊,导致了优质稻的统计面积中水分很大,不利于与国际接轨,也会导致决策失误。

尽管我国水稻育种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稻谷种植面积大、品种多、产量高,但优质稻米的市场占有率只有10%左右。

二是我国缺少优质水稻生产基地,尤其是专用优质水稻。

由于稻谷生长地域性很强,因此,国家必须统一规划,确立生产基地,根据各地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充分发挥和利用品种与地域的相互作用,实行适度规模种植和经营,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规模效益,提高农民种稻积极性。

三是我国大米缺乏良好的晶牌形象,增加了我国大米在海外市场受到倾销的嫌疑。

反观泰国,每年从大米出口中获得丰厚的利润,这不仅得利于政府对稻米产业的强力支持和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而且还在于泰国香米的良好晶牌形象,昂贵的价格也没有动摇泰国一直作为稻米出口第一大国的地位。

四是从我国为加入WTO承诺的条件来看,我国取消出口补贴,对中国大米出口产生负面影响,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国大米出口的竞争力。

由于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当WTO成员国提起对中国的反倾销调查时,可使用不依据中国国内价格或成本进行严格比较的方法,使我国在诉讼中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从而对我国大米出口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但从积极的角度来看,我国大米出口仍有很多机会。

世界粮农组织(FAO)统计2002年全球大米贸易量为2740万吨,是自从1998年来最高,2003年全球大米贸易量为2680万吨。

随着日本和韩国进一步放开国内大米市场,世界大米交易量将有所增加。

大米交易机会也会增加。

在稳定东南亚市场的同时,其它海外市场也具有一定开发潜力。

由于全球大米产量的不断下降,2004年全球大米产量估计为3.81亿吨,比上年下降1700万吨。

而2004年全球大米消费量将为4.08亿吨,虽比上年减少300万吨,但供应缺口接近2700万吨,世界大米库存量下降使大米供应变得更加紧张,将导致大米价格上扬。

而我国大米库存充足,生产成本较低,我国大米价格优势将进一步显现。

随着我国农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农业结构的不断优化,我国稻谷的总体品质和加工品质将进一步改善,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我国稻谷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2)国内市场现状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大米消费国,年消费大米达1.l7亿吨,人均98公斤。

全国稻谷年产量1.7—1.8亿吨,籼稻占60%,粳稻占30%,糯稻占10%。

粳稻生产和消费集中在东北三省、江苏、安徽及浙江部分地区;籼稻生产和消费则集中在湖南、湖北、江西、四川、广东、广西、福建、贵州等省。

国内稻米市场有三部分:

一是北京、天津、上海为特大都市;二是沿海开放地区,包括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四省;三是耕地资源不足的地区,包括广西、贵州、云南、重庆四省。

大米养活了60%以上的中国人口,大米的丰欠盈缺直接关系到亿万人口的温饱冷暖。

可以这么说,没有水稻种植技术的进步,没有水稻单产连续突破,中国根本就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解决十多亿人口的温饱问题。

因此,大米被我们尊为“国粮”“省长米袋子负责制”成了中国政治的一大特色。

这些,都足以让我们掂量出大米在我们生活中的份量。

但走进粮店,我们能够看到的多数是没有任何标识只有老板才知道何处而来的散装大米,即使有牌子也是像“东北大米”、“太湖大米”、“安徽大米”这样的产地品牌,或者是“优质大米”这样什么也不是的牌子。

本来,产地品牌能够代表产大米的一些特色,但这些年来的假冒伪劣产品已经把这些产地品牌消磨得个性全无。

更令人可笑的是,一些米袋子上还在延用计划经济时期“中国大米”的牌子。

稍有进步一点的,米袋子上有了一个注册商标,但这个注册商标做得很小,放在一个不重要的边角上,而突出位置却是醒目的产地品牌或者是“优质大米”、“中国大米”几个大宇,等于什么品牌也没有。

一些促销和宣传,更多的是采用降价抛售,至于一些品牌宣传策略、组合销售策略,那些都是书上写的一些“花招”……

泰国也是亚洲重要的稻米生产地,但它的年产量只有2100万吨,只占世界总量的3.7%,甚至不及年产量计2500万吨的中国湖南省。

然而,它的“泰国香米”却是名扬四海,甚至占据了中国高档米市场的半壁江山,价格也是中国大米的二至三倍。

究其原因何在?

根本在于无品牌效应。

三、无品牌产品经营的原因分析

1、经营观落后

中国是一个大国,吃饭的人多。

中国入穷怕了、饿怕了,粮食这根弦一刻也不敢放松。

所以,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粮食的一切问题都是由政府包打包办,我们的国有粮企根本就用不着考虑经营。

随着中国农村改革的深入,以及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被政府牢牢抓紧的粮食市场开始松动,一些国营粮食部门变成了独立的粮食经营体。

但粮食属于特殊商品,政府有一个储备的问题,有了储备就要涉及到仓储管理和资金使用,而这些工作还是由原来的国营粮食部门来完成。

这样,粮食市场虽然放开了,但国营粮食部门多数还是在旧有体制下运作。

这种政企不分、收储不分给粮食企业带来的最大好处,就是允许所谓的“政策性亏损”,也就是另一种形式的大锅饭,甚至比传统的“大锅饭”还要多一些油水。

这种“大锅饭”一直维待到1997年下半年粮改开始,直至目前还没有完全断绝。

带来的结果是,国粮的效益是每况愈下,政府财政的粮补窟窿是越补越大。

我们的国粮被政府宠成了一个不思进取的坏孩子。

在商品经济如潮的今天,很多人的经营意识还停留在小学生的水平上。

对待经营,还摆着一副官商的架子;对待产品,似乎有了一些进步,把原先的90公斤的麻袋包装逐步换成了比较轻便的编织袋,但在品牌的建立和推广上仍处于启蒙阶段。

通过品牌能够很好地使产品定位,使经营定位,通过品牌能够建立一种稳固的产销联系。

但一些国粮官商的头脑中根本就没有品牌意识,更多的是“大米人人吃,愁产不愁销”的陈旧观念。

2、经营管理落后

大米企业与“农”字有关,企业人员也多数来自农业一线,管理知识一般都是边干边学,自我积累,缺少系统性和科学性。

另外,多数大米企业靠近原料生产地区,处地比较偏僻,信息比较闭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先进管理思想的传播和接收。

所以,大米企业的管理存在着一个认识问题和环境问题。

大米企业与其它工业企业不同,它不仅有诸如生产管理、销售管理、财务管理等企业内部管理的问题,同时还存在着一个对原料进行质量管理、品种管理、收储管理等外部管理问题。

而问题就复杂在对原粮的管理上,因为原粮管理的对象是素质不一的种植农户,在一定程度上,很难形成一个统一的利益整体,企业的质量管理等一些措施也就很难贯彻落实。

而工业原料却没有这么复杂,因为多数工业产品的质量都有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原料企业本身也有一定水准的质量管理体系。

这样,大米企业的管理又有一个难度的问题。

管理上的落后和管理上的困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米品牌的建立和推广。

3、渠道不健全

大米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人们一般选择就近购买。

所以,销售网点的覆盖面直接影响市场占有率的提高。

销售渠道的建设是拓展大米市场营造大米品牌的关键。

目前,虽然大中城市的每一个居民区,甚至每一条街道都有一家甚至几家粮店,按理说这是一个比较完善的网络。

但这些粮店只是散落在城市中的“点”,点与点之间没有连线,也就不能算是一张“网”。

计划经济时期,政府粮食部门建立了以国有粮站为基础的销售网。

按道理这个网能够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更好地发挥作用,但多数国有粮站都已承包或租赁给个人经营,总公司对其业务管理是名存实亡,这个网已经支离破碎。

个体经营户本来就是单枪匹马闯天下,能够拥有一定规模零售渠道的很少,而且个体户缺少经营管理,以利为重,经营风险较大。

虽然大中城市的超级市场发展迅猛,网络比较健全,管理比较先进,但超市进场成本高得离谱,各项维护费用名目层出不穷,而且很多超市还经常恶意拖欠甚至侵占货款。

同时,超市售米还没有形成气候,销量极其有限。

而众多的餐饮酒店,也因结款不及时的问题让各供应商头痛不已。

因此,很多厂家只能对这些渠道望门兴叹。

所以,要在一个城市找一个能够独挡一面的大米经销商来完善各个渠道几乎是不可能的,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米品牌快速有效的推广。

品牌效应要在一定销售规模的基础上才能体现。

但多数大米经销商不仅没有一定规模的销售网络,而且往往同时经销多种产品,经营上还缺少科学有效的营销手段,所以根本就没有能力把业务做成规模,把品牌做大做响。

4、产业不配套

中国农业向来是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分田到户以后,特别是国家取消统购统销放开农产品市场以后,农业生产更加趋向于自由化和小农化,所以要把一个产品变成一个规模产业有相当大的难度。

而水稻不仅品种繁多,而且种植技术繁杂,没有一个统一的管理很难达到稻谷品质的稳定和一致。

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大米品牌的推广力度。

江苏无锡的一个粮油公司曾经推出一个优质米品牌“太湖明珠米”,受到消费者的普遍欢迎,各地订单雪片似地飞来,但投放市场3000吨后粮源告急。

原来,大米原料采用的是本地产的“9325”优质稻谷,这种稻谷米质好,但产量低,农民一算账不划算,就谁也不愿种植。

这样,尽管“太湖明珠”璀璨夺目,无奈英雄气短,力难从心。

湖南金健米业股份有限公司也是生产大米的企业。

与其它企业不同的是,该公司是国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并充分利用了其上市公司的雄厚资金背景,在全国各地建成近30万亩的绿色优质原粮基地。

基地采用集约化的农业管理模式,统一布局,统一品种,统一耕作技术,统一收获加工,统一结算,使金健公司原粮来源以及原粮品质得到充分保证。

金健人充分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努力开拓全国市场,树立品牌形象,经过几年的努力,主产品“金健”牌大米,终于成为“中国名牌”“国家免检”“中国驰名商标”产品,成为行业皎皎者。

这两个一正一反的事例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

大米品牌的创立和品牌形象的提升,离不开农业产业的进步,离不开企业品牌意识的提高。

5、行业整体盈利水平低

众所周知,大米加工行业是个进入门槛低,产品附加值低的行业。

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提高是品牌价值得以实现的必要前提,而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提高离不开对品牌的宣传。

但目前的媒介宣传成本太高,大米企业望而却步。

大米是微利产品,每斤产品的利润是以分厘计算的,而且大米在本质上是一种没有生命周期的恒定产品,因此也就不能使用“高价撇脂”等价格策略来获取暴利,即使能行,政府部门也不会允许。

所以,在没有形成规模优势的情况下,大米企业根本就无法问津一掷万金的大广告,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米品牌推广力度。

曾经,金健米业率先在中央电视台唱响了“金健米,真的好想你”的广告口号,但没有几期就停播了,主要考虑的还是费用问题。

大米企业行业盈利能力低得让人无法想象,以金健米业为例,其粮食事业部总资产达3.6亿元,但其2005年净利润仅500万元。

中央电视台曾经推出了农业扶贫广告,但都集中在一些土特产品和经济作物上,而对关系国计民生的大米却少有关照。

利润低薄是制约大米品牌快速成长的重要原因。

四、创建品牌的策略

虽然目前的大米市场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虽然目前的大米还没有出现令人满意的品牌,但“金龙鱼”的成功为我们的大米企业上了生动一课,很多大米企业正在觉醒,我们能从“金健米”的广告以及品牌策略中依稀看到大战前的袅袅硝烟。

可以预言,大米市场的品牌时代已经为期不远。

目前的大米市场是黎明前的黑暗,也是一个乱世出英雄的时代,一旦尘埃落定,先走一步的大米企业将是纵横驰骋,势不可挡。

对于我们的大米企,业来说,这既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可能也是一个生死抉择的时刻。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则是大米企业面临的另一个挑战。

入世以后,大米进出口壁垒减少,大米的价格更多地与国际价格接轨,大米企业的竞争环境更为复杂多变,所以,经营素质的提高迫在眉睫。

其次,国际上一些像郭氏兄妹公司这样的企业,可以更为自由地对中国农业迸行投资开发,所以就很有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造就无数个像“金龙鱼”这样的大米企业,直接进入国内市场参与竞争。

产业化是中国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

中国农业目前还是以半封闭的自然经济为主。

承包到户以后,农业生产力得到提高,但生产方式由过去的集体经济转变为以户为生产单位的小农经济,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产业化的发展。

我们从一些比较成功的农业产业典型中可以看出,产业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依靠品牌优势,逐步建立产业的规模优势,最终使产业得到进步和完善的过程。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农业肯定会有一个飞跃发展,也必须要有一个飞跃的发展,否则“谁来养活中国”真有可能成为一个现实问题。

所以,今后一段时期内,产业化将是整个农业工作的重点。

那么,在现有市场条件下,如何创建大米品牌呢?

1、管理进步

大米企业的管理主要有三部分:

生产管理、营销管理、原粮管理。

生产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保证产品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基本的方法就是建立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对产品质量实行有效监控。

工效管理主要是现场管理,基本内容是制定一个合理的工艺流程,配备合理的工序人员,并能实行有效的考核,辅以合理的奖惩措施。

营销管理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它的主要目的是科学的销售产品,并使企业效益最大化。

具体内容有客户管理、渠道管理、仓储管理、配送管理、货款管理、合同管理、品牌管理、促销管理、广告管理、服务管理等。

而每一项管理都必须根据企业经营的实际情况,制定完备的管理细则。

这些细则必须注重可操作性,必须有目的、有措施、有考核,并能注重各项管理之间的联系和配套。

原粮管理的目的主要是保证原粮品质的稳定性和一致性,以及数量的保证和供货时间的保证。

目前存在的普遍问题是种植农户和大米企业在利益问题上不能取得一致,给原粮管理带来一定难度。

我们必须坚持订单农业的管理模式,即统一供种、统筹资金、统一布局、统一技术、统一收获、统一分配,农户和企业的责任行为和利益关系以合同的方式进行规范。

当然,稻谷种子容易退化也在某种成程度上制约了原粮管理。

2、产业配套

目前,关于中国农业的产业化问题还处于探索阶段,缺少比较成功的典范。

下面的建议仅作参考:

(1)走联合发展的道路。

只有联合才能发展,只有联合才能形成规模;形成产业,才能走出一条宽广的农业发展的道路。

(2)要有一个先进的管理手段。

农业的产业化过程其实就是把一个自给自足封闭式的自然经济转变成一个联合的开放的产业经济过程,就是把一个以户为单位的小农模式转变成集约化的大农业管理模式。

所以,农业的产业化发展离不开农业管理的进步。

(3)农业技术和农产品加工技术的进步。

农业产业化实质上就是农产品的商品化。

农产品的商品化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农业技术和农产品加工技术的进步,因为很多的农产品不经过加工就不能具备商品必需的某些属性。

(4)农产品流通体系的构建。

包括制度和法规的建立和完善,以及流通网络的建立和健全。

没有这些,农业产业化只能是一句空话。

3、营销策略的改进

(1)产品策略受种植环境和消费偏好及购买习惯的影响,大米消费有比较强的区域特色。

通常来说,北方的消费者喜欢吃东北粳米,口感很粘。

而南方消费者却偏爱籼米,口感稍硬一点。

因此,几乎没有一种大米能完全迎合全国消费者的口味要求。

所以,大米生产企业要作全国品牌,必须分区域或者消费人群来选定主推产品。

同时,很多区域也有一定的特殊性也要注意:

如云南、贵州等省就应以东北米为主,广西应该以丝苗、油粘等品种为主。

商超产品就应该以5公斤规格为主,其他规格辅助。

批发及社区店,就应主推10,25公斤规格产品。

合理丰富产品线,有效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是产品策略的关键。

(2)渠道策略大米的销售渠道有很多,传统的为商超,社区店,粮油店,批发市场,餐饮酒楼,单位团购等。

相对,商超由于人流比较集中,购买力强等特点,比较容易树立品牌形象和提高影响力。

但是,最大的缺点就是费用偏高,销量较小,而且对售后服务的要求很高。

批发等流通渠道量大,又不容易形成品牌效应。

因此,如何充分利用各个渠道售点的特性来提升品牌也很重要。

一般来说,有如下方法:

①区域经销

这是利用已有渠道的策略。

关键要考察经销商渠道网络的规模、对网络的控制能力和管理能力,这两点特别重要。

其次才是资信、实力等内容。

另外还有一点,就是对企业营销策略的理解合作程度,因为最终的目的是要把我们的销售思想贯彻到他的网络中去,要做到这点,没有他的理解支持是很难办到的。

所以,在役有建立正式合作关系之先,有必要彼此进行耐心的交流和沟通,千万不能操之过急,否则损失的不仅仅是金钱,而且还有时间。

同时,还要有完善的服务和专业化的业务指导这在当前中国的市场法规还不十分健全,商业运作水平普遍低下的情况下更应如此。

②区域直销

这是一种自力更生通过直销建立渠道的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