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第三章.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590013 上传时间:2022-11-02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2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第三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第三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第三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第三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第三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第三章.doc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第三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第三章.doc(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第三章.doc

第一章城市绿地功能

北京林业大学

园林学院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授课章节第三章城市绿地的分类及指标

授课对象风景园林、园林专业本科三年级

授课时间300分钟

任课教师张媛

1.【教学目标】

在充分理解城市绿地功能的基础上,以城市绿地功能为主要依据,掌握城市各类绿地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的术语,理解现有城市绿地概念和分类的内涵和外延。

了解国内外城市绿地的对照和比较关系,以分类为基础,初步掌握我国城市绿地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

理解掌握城市绿地指标的定义、计算公式,了解我国现行相关规定和指标标准,学习并掌握城市绿地指标统计、计算方法。

2.【教学内容】

绿地分类的原则;我国绿地概念的演变过程;2002年版《城市绿地分类标准》的内容;城市绿地指标的作用;影响城市绿地指标的因素;国外城市绿地的指标;我国全国城市绿化情况;我国有关城市绿地指标的规定。

3.【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的内容,我国关于城市绿地指标的规定及指标的统计计算方法。

处理方法:

重点讲解,以各类绿地的实景照片引导学生明确各类绿地的特征和区别;重点强调学生需要记忆的指标数据,加强印象。

提供学生参与机会。

2)教学难点:

城市绿地指标的计算。

处理方法:

重点讲解,强调需要注意的知识点,提供指标计算的练习题,供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教材分析】

教材中关于绿地分类和指标的内容存在知识滞后的问题,不能作为授课的内容,需课前要求学生收集资料,由教师提供资料名称、要求。

目前使用的城市绿地分类源自国家的行业标准《城市绿地分类标准》,其中规定了城市绿地分为五个大类,并对每类绿地包含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划分和说明。

课前要求学生准备,代替教材使用。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中对城市绿地的指标也有规定,提出了衡量的三个数据,此外,在784号文件,园林城市的评选办法等标准、文件中对城市绿地的指标分别提出了要求,都是进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时必须遵循的依据,要求学生掌握。

在课前要求学生准备相应的规范、文件,课堂中使用多媒体进行总结,重点突出学生需要掌握的部分,课下将需要记忆的内容提供给学生,为后续的规划内容做准备。

5.【设计思路】

1)设计要点一:

总结建国以来对城市绿地包含内容及分类的演变过程,与国外的城市绿地分类进行比较,说明城市绿地的内容与分类有其社会的背景和政治、经济等原因的影响。

设计依据:

通过与过去版本内容上的对比,重点强调目前使用的城市绿地分类标准的内容,增强记忆的效果。

2)设计要点二:

使用大量不同类型绿地的实景照片,使学生认识各类绿地的特征,有直观的视觉效果,加强对定义的理解。

设计依据:

各类绿地仅通过名称和定义无法进行有效地区别,同过照片的展示,特别是平面图的认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3)设计要点三:

在课堂上要求学生练习城市绿地的指标计算题目。

给出实例,当堂完成,并讲解答案。

设计依据:

指标计算是本章内容中学习的难点,要求学生对城市绿地类型有明确的认识,并加以区分。

在课堂上做练习并讲解答案,可以让学生尽快发现知识上的盲点,尽快纠正。

6.【教学模式和手段】

1)教学模式:

提出问题——联系历史——重点讲解——课堂练习。

2)教学手段:

动态多媒体课件和课堂练习结合。

7.【教学大纲,参考文献】

见教学大纲、参考文献第三章“城市绿地的分类及指标”部分。

8.【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表达方式

1.通过概括上一章内容,引出城市绿地分类的原则,总结我国城市绿地的分类历程,重点讲述目前使用的《城市绿地分类标准》。

一.城市绿地分类(150分)

(一)绿地分类的原则

1.以绿地的功能为主要分类依据

2.绿地分类应与城市规划用地平衡的计算口径相一致

3.要反映不同城市的绿地特点

4.绿地分类应尽量考虑与其它国家的可比性

5.考虑绿地的管理体制、统计范围、投资来源(可操作性)

(二)我国城市绿地概念的演变过程

1.列甫琴柯分类法(前苏联50年代)

2.1960年版的城市规划小丛书《城市园林绿地规划》

3.1963年,发布《关于城市园林绿化工作的若干规定(草案)》,是建国以来第一次的法规性城市绿地分类。

4.1975年发布《城市建设统计指标计算方法(试行本)》

5.1976年,刘家麒的“我国城市绿地研究进展情况综述”

6.1979年,丁文魁的“对城市绿地分类与定额的看法”

7.吴翼提出的分类

8.1990年颁布的《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9.1992年,《城市绿化条例》中规定城市建成区绿地包括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和风景林地六类。

10.1993年,建设部784号文件──《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引用了这一分类方法。

11.《城市绿地分类标准》2002年

(三)《城市绿地分类标准》

1.公园绿地:

向公众开放,以游憩为主要功能,兼具生态、美化、防灾等作用的绿地。

(1)综合公园:

内容丰富、有相应设施、适合于公众开展各类户外活动的规模较大的绿地.

全市性公园:

为全市居民服务,活动内容丰富、设施完善的绿地。

为全市居民服务,面积较大,活动内容和设施最完善。

内容:

休憩游乐,文化教育及科学普及。

布局:

均衡,居民使用时可以方便的到达。

如北京玉渊潭公园、上海长风公园等。

区域性公园:

为市区内一定区域的居民服务,具有较丰富的活动内容和设施完善的绿地。

为一个行政区内的居民服务,园内有较丰富的内容和设施。

内容、布局同上。

如北京海淀公园、北京朝阳公园等。

(2)社区公园:

为一定居住用地范围内的居民服务,具有一定活动内容和设施的集中绿地。

居住区公园:

服务于一个居住区的居民,具有一定活动内容和设施,为居住区配套建设的集中绿地。

服务半径:

0.5-1.0km。

如方庄体育公园。

小区游园:

为一个居住小区的居民服务、配套建设的集中绿地。

服务半径:

0.3-0.5km。

如育新小区中心绿地。

(3)专类公园:

具有特定内容或形式,有一定游憩设施的绿地。

儿童公园:

单独设置,供少年儿童游戏及开展科普、文体活动,有安全、完善的设施的绿地。

动物园:

人工饲养条件下,异地保护野生动物供观赏、普及科学知识、进行科学研究和动物繁育的绿地。

植物园:

进行植物科学研究和引种驯化,并供观赏、游憩及开展科普活动的绿地。

历史名园:

历史悠久、知名度高,体现传统造园艺术并被审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园林。

风景名胜公园:

位于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以文物古迹、风景名胜点(区)为主形成的具有城市公园功能的绿地。

游乐公园:

具有大型游乐设施,单独设置,生态环境较好的场所。

绿地占地比例应大于等于65%。

其他专类公园:

除以上各种专类公园外具有特定主题内容的绿地,如雕塑园、盆景园、体育公园、纪念性公园等。

绿地占地比例应大于等于65%。

(4)带状公园:

沿城市道路、城墙、水滨等有一定游憩设施的狭长形绿地。

除有公园一般功能外,还承担城市生态廊道的职能。

宽度没有限定,但要保证最窄处可满足游人通行、绿化种植带延续,以及小型休憩设施的布置要求。

如北京市黄城根明城墙遗址公园、元大都城墙遗址公园、南中轴路带状绿地、北京东便门城墙遗址公园等。

(5)街旁绿地:

位于城市道路用地之外,相对独立成片的绿地,包括街道广场绿地、小型沿街绿化用地等。

主要分布在居住区、商业区、行政区等市民较集中的场所附近。

可改善城市环境、弥补公园的不足,提供游憩环境,组织交通,装点街景、美化城市。

面积可大可小,一些面积较大、内容丰富的大中型绿地也可包括在内。

如上海的凯桥绿地、太平桥绿地。

2.生产绿地:

为绿化提供苗木、花木、种子的花圃、苗圃、草圃等圃地。

3.防护绿地:

城市中具有卫生、隔离和安全防护功能的绿地。

包括卫生隔离带、道路防护绿地,城市高压走廊绿带,防风林,城市组团隔离带等。

4.附属绿地:

城市建设用地中绿地之外各类用地中的附属绿化用地。

包括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设施用地和特殊用地中的绿地。

(1)居住绿地(注意小区游园的统计)

(2)公共设施绿地

(3)工业绿地

(4)仓储绿地

(5)对外交通绿地

(6)道路绿地:

道路红线内的绿地。

(7)市政设施绿地

(8)特殊绿地

5.其他绿地:

对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居民休闲生活、城市景观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有直接影响的绿地。

如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郊野公园、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林地、城市绿化隔离带、野生动植物园、湿地、垃圾填埋场恢复绿地等。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大量绿地的平面图和实景照片,让学生对每类绿地有直观的概念,能够明确的区分。

重点强调容易混淆的知识点,明确提出需要记忆的知识点,便于学生从复杂的信息量中整理出需要掌握的内容。

2.指出城市绿地指标是衡量城市绿化情况的标准,通过国内外的数据对比,看到差距。

强调我国城市绿地的指标要求。

二.城市绿地指标(100分)

(一)城市绿地指标的作用

1.评价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及居民生活水平。

2.提供城市规划工作依据。

3.统一全国的计算口径,使城市规划工作更加科学、严密,为技术规范、标准的制定提供基础数据。

4.指导城市各类绿地规模的制定工作,估算城建投资计划。

(二)影响城市绿地指标的因素

1.国民经济水平

2.城市性质

3.城市规模

4.城市自然条件

5.城市用地分布现状

6.城市中已形成的建筑物

7.园林绿地的现状及基础

8.行政领导的重视程度

(三)国外城市绿地的指标

1.德国:

20世纪60年代德国专家首先研究得出:

每个居民需要40m2质量很高的绿地,才能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之间达到平衡,满足人类生存所需的生态平衡的结论。

德国也因此制定了城市中公园绿地面积应达到人均40m2以上的标准,近些年又提出新建城镇人均公园绿地应达到68m2的新标准。

2.在70年代后期,联合国生物圈生态与环境组织提出.城市的最佳居住环境标准是达到每人拥有60m2的公园绿地。

3.前苏联:

在1990年开始实行的最后一版《建筑法规》中规定:

“城市建筑(建设)区范围内,公园绿地比重不应少于40%。

4.美国:

自1928年以来,国家公园局和许多城市或相关组织先后提出的公园绿地建设标准是每人40~80m2。

5.英国:

政府规定,旧城建设标准为人均20m2公园绿地,新城建标准为人均40m2公园绿地。

(四)我国全国城市绿化情况

年份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m2)

1997

2000

25.5320.575.54

28.1523.676.83

年份年植树量(亿株)公园数量(个)公园面积(万公顷)

1978

1999

2.845791.52

2941977.68

2001-2007年我国城市绿化建设水平一览表

年份

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万公顷)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公园绿地面积(万公顷)

人均公园绿地(平方米)

2001

68.19

28.4

16.30

4.6

2002

77.27

29.8

18.88

5.36

2003

88.2

31.15

2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