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第一章.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590010 上传时间:2022-11-02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53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第一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第一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第一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第一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第一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第一章.doc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第一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第一章.doc(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第一章.doc

第一章概论

北京林业大学

园林学院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授课章节第一章概论

授课对象风景园林、园林专业本科三年级

授课时间四节课

任课教师张媛

1.【教学目标】

概论部分是对课程的总述和导引,让学生了解本课程与其他相关课程的联系,概括本课程要讲述的内容和范围。

剖析绿地和绿地规划的概念,通过对国内外绿地规划理论的梳理,让学生理清绿地规划发展的脉络,在头脑中建立绿地规划的理论框架。

2.【教学内容】

绿地、城市绿地、绿地规划的概念;城市绿地规划的理论;我国城市绿地的发展概括。

3.【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对城市绿地和城市绿地规划概念的理解,理论发展的脉络。

处理方法:

重点讲解;通过大量的规划图示,变抽象理论为具象的图例,直观的展示,启发主动思考。

2)教学难点:

对城市绿地规划概念的理解,需要从城市的整体、宏观的角度。

学生短期内无法构建知识体系。

理解上有难度。

处理方法:

理清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城市规划之间的关系,要求学生复习城市规划的相关知识,在今后的课程中逐步讲解。

4.【教材分析】

教材是城市规划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内容合辑,关于理论的部分放在了城市规划内容中,主要列举了城市规划的理论,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针对性不够,内容不全面。

需要在课堂的讲述中进行补充。

例如奥姆斯特德等人物及其规划理论都是比较重要的内容。

5.【设计思路】

1)设计要点一:

针对现代城市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指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是建设绿地,引出课程所讲述的绿地、城市绿地概念;如何进行建设,建设的方法是什么,突出城市绿地规划的重要性。

设计依据:

创设问题情境,通过身边出现的环境问题,引发注意和好奇心理,进而思考解决方法,促进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设计要点二:

通过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重要性,指出规划理论的成熟有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带领学生理清规划发展的脉络,明确现代规划理论的优点和长处。

设计依据:

了解理论的发展过程,可以加强学生对课程的理解,了解课程之间的紧密关系,利于从宏观的角度理解问题。

6.【教学模式和手段】

1)教学模式:

问题导入——启发思考——提出概念——构建知识。

2)教学手段:

动态多媒体课件和板书结合。

7.【教学大纲,参考文献】

见教学大纲、参考文献第一章概论部分。

8.【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表达方式

1.引导学生对课程有全面的了解,提出课下学习的要求。

一、概述:

(50分钟)

该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的关系

该课程要讲述的内容

该课程总评成绩评定的标准

该课程使用的教材和参考书目

利用多媒体课件,介绍课程背景提出学习要求。

2.通过城市问题的提出,引出课程所要讲述的主要内容。

二、提出概念(30分钟)

1.提出城市建设中出现的问题。

2.引出课程主要讲述的内容

在解决上述问题的过程中,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引出几个概念。

(1)绿地

《辞海》释义为“配合环境创造自然条件,适合种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而形成一定范围的绿化地面或区域”;或指“凡是生长植物的土地,不论是自然植被或人工栽培的,包括农林牧生产用地,均可称为绿地”。

绿地包括三层含义:

有树木花草等植物生长所形成的绿色地块,如森林、花园、草地等植物生长占大部的地块;人工栽植或自然植被条件优越的地段,如城市公园、自然风景保护区等;农业、林业生产用地。

(2)城市绿地

园林基本术语标准(JJT91-2002)

广义:

指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各种绿地。

包括:

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和其他绿地。

狭义:

指面积较小、设施较少或没有设施的绿化地段,区别于面积较大、设施较为完善的“公园”。

“绿地”作为城市规划专门术语,在国家现行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中指城市建设用地的一个大类。

本课程所涉及的城市绿地是广义的城市绿地。

(3)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是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属于总体规划阶段的专项规划,旨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在城市用地范围内,根据各种不同功能用途的园林绿地,合理的来布置,综合的起作用。

使园林绿地能够改善城市环境,改善人民的居住、生产环境、并创造出清洁、卫生、安全、美丽的城市。

是指导城市园林绿地详细规划设计和建设管理的依据,是城市总体规划阶段的深入及继续。

利用多媒体课件,介绍课程涉及的范围和概念。

3.介绍课程形成的背景,相关研究。

三、城市绿地规划理论的讲解(90分)

1.奥姆斯特德(FredericLawOlmsted1822---1903)的中央公园与公园体系

是美国风景园林大师,是开创自然保护和城市园林的先驱。

理论:

(1)针对无计划、掠夺性开发自然资源,要求通过对土地利用的合理规划,对自然资源加以保护,对大地景致、自然景观加以维护管理。

(2)对大城市恶劣的居住环境,提出补救措施。

建立公共园林、城市开放空间系统(OpenSpaceSystem),即把乡村带入城市、把城市园林化。

工作与实践:

(1)帮助美国确立一些原生生物区永久加以保留,既创立了美国国家公园(NationalPark)系统。

(2)设计建立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公园--纽约中央公园(CentralPark)。

1854年建于纽约市中心地带,面积约340公顷,为普通市民提供户外游览、休息、娱乐的用地。

弗里德里克·劳·奥姆斯特德(FrederickLawOlmsted)和卡尔维特·沃克斯(CalvertVaux)

(3)规划设计BostonParkSystem,树立起城市绿化系统的观念与理念。

1868-1876年奥姆斯特德为布法罗市规划了一系列相互联系的林荫大道,城市公园,城市医院庭园,滨水地带及城市广场,并与城市其余部分连结起来。

公园系统

基本想法:

城市区域中,公园间进行相互连接形成一个系统,其发挥的效果远远大于单独散在的公园。

基于这种想法形成公园系统的城市有,肯萨斯、双子城、波士顿、芝加哥等。

2.霍华德“田园城市”(1898年)

1898年著述《明天——一条引向改革的和平道路》又名“明日的田园城市”。

“田园城市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l社会背景

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向帝国主义垄断过渡。

中小企业破产、大批工人失业、农民涌向城市、社会矛盾加剧。

l思想的起源

---深受空想社会主义的影响

---社会改良而不是社会变革

---示范试验与实现社会公正

“田园城市理论”的核心内容

l对城市症结问题的认识:

---城市人口的高度聚集

---城市地价的飞速增涨

---城市财富的分配失衡

l田园城市的构想:

---用地规模:

24平方公里(城市4平方公里、农业20平方公里)

---人口规模:

3.2万人(城市3万人、农业0.2万人)

---土地来源:

政府贷款获得廉价土地、使用者缴纳“税租”

---发展目标:

示范、影响、改善

图解一

•中心城市

•若干田园城市围绕一个中心城市,构成城市组群

•交通----铁路和道路

•城市总人口25万人

•中心城市58000人,12000公顷

•各个田园城市32000人

图解二

•城市人口30000人

•乡村人口2000人

图解三

•一系列同心圆

•中央公园

•放射大道

田园城市的试验

•两座新城的试验:

---莱奇沃斯(Letchworth)(1903年)

---韦林(Welwyn)(1919年)

•从对理论的宣传到对实验的经营

奥姆斯特德和不少同时代的城市思想家一样以乡村作为解决城市问题的出路,以城乡结合作为手段。

所不同的是奥姆斯特德予乡村、田园、自然于城市之中,把自然之美景以公园的形式引入城市,而其他思想家如霍华德则予城市于乡村和自然之中,使城市与乡村有机结合、生长在自然的怀抱里。

3.卫星城镇规划的理论与实践

“卫星城”规划思想:

从城市区域的角度出发,通过开发城市远郊地区的新城分散大城市压力。

恩温1922年出版《卫星城市的建设》

恩温主持1944年“大伦敦计划”(GreaterLondonplan)

以伦敦为中心,在半径50公里的范围内设置4个环状圈,从内到外依次为市区、郊区、绿地地带、外围地带,其中绿地地带的宽为16公里,具有抑制城市扩大的作用,同时又给市民提供农业用地和优美的娱乐环境。

4.对生态问题的重视

伊恩·伦诺克斯·麦克哈格(IanLennoxMcHarg,1920-2001)的《设计结合自然》(1969),提出基于生态学原理的景观生态规划,绿色开敞空间规划。

•生态城市

1971年开始的联合国“人与生物圈计划”(MAB),明确提出了要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研究城市,开始将城市作为一个生态系统来研究。

生态城市应是一种经济高效、环境宜人、社会和谐的人类住区。

《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宣言》(1972年)

《人类环境宣言》,呼吁世界各国和各界人士进行广泛的合作,作出共同的努力,建立人类生存的理想环境。

在1984年的《人与生物圈计划》(MAB)报告中,提出了生态城市规划的5项原则:

生态保护战略(包括自然保护,动、植物区系及资源保护和污染防治);

生态基础设施(自然景观和腹地对城市的持久支持能力);

居民的生活标准;

文化历史的保护;

将自然融入城市。

5.山水城市理论

著名学者钱学森先生提出“社会主义中国应建‘山水城市’的观点”。

认为“将城市园林及城市森林结合,将中西方文化相结合建成山水城市应是21世纪的社会主义中国城市筑构的模式”。

“我设想的山水城市是把微观传统园林思想与整个城市结合起来,同整个城市的自然山水结合起来。

要让每个市民生活在园林之中,而不是要市民去找园林绿地、风景名胜。

所以我不用‘山水园林城市’,而用‘山水城市’。

6.吴良镛----人居环境规划设计的三项指导原则:

(1)每一个具体地段的规划与设计(无论面积大小),要在上一层级更大空间范围内,选择某些关键的因素,作为前提,予以认真考虑。

(2)每一个具体地段的规划与设计,要在同级即相邻的城镇之间、建筑群之间或建筑之间研究相互的关系,新的规划设计要重视已存在的条件,择其利而运用并发展之,见其有悖而避之。

(3)每一个具体地段的规划与设计,在可能的条件下要为下一个层次乃至今后的发展留有余地,在可能的条件下甚至提出对未来的设想或建议。

在每一个特定的规划层次,都要注意承上启下,兼顾左右,把个性的表达(Expression)与整体的和谐(Coordination)统一起来。

通过大量规划的图例、图片、照片展示,介绍城市绿地规划的理论形成过程,让学生了解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产生的背景,对城市的重要作用,与城市规划的关系,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引导学生课下查阅相关资料,扩展知识范围。

4.介绍我国城市绿地的发展概况

四.我国城市绿地的发展概况(25分钟)

1.经济恢复期(1949-1952年)

以恢复、整理旧有公园,改造、开放私园为主,同时积极开辟苗圃、增加树木种类.

2.第一个五年计划期(1953-1957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