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单元检测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精品教育doc.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77843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60.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单元检测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精品教育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单元检测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精品教育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单元检测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精品教育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单元检测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精品教育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单元检测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精品教育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单元检测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精品教育doc.docx

《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单元检测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精品教育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单元检测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精品教育doc.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单元检测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精品教育doc.docx

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单元检测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精品教育doc

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过去以天为单位,现在以分钟、秒为单位;火车还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为了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始随身带上一块表,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

这说明()

A.火车的发明引发了技术创新的连锁反应B.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C.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D.科技发明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2、下表为1927年《学灯》编辑部对社会上婚姻观念的抽样调查情况。

由表格信息可以看出当时婚姻观念()

婚烟一经成约,即不宜解散

婚姻一经成礼,即不宜解散

双方同意,即可解除婚约

赞成

反对

赞成

反对

赞成

反对

16.40%

83.60%

28.50%

71.50%

94%

6%

A.崇尚自主自由B.受政局变动的影响大

C.保守思想占主流D.门第观念淡化

3、在婚丧等传统风俗革除旧习日趋简化之际,清末通商口岸地区的饮食风气却越来越崇尚奢侈,其主要原因是:

()

A.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得到了提高B.民主平等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C.近代以来商品经济得到了发展D.腐朽思想没有得到彻底改变

4、下列表格中的言论客观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其中能反映推动中国近代化诉求的有(  )

①1865年

李鸿章说:

“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②1894年

郑观应说:

“西人以商为战,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

③1903年

章太炎说:

“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④1913年

梁启超说:

“共和政治,非国民继续的觉悟努力,万万不会维持。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5、1908年《图画新闻》中载有一份衙门堂审记录:

“(女子严阿苏与男子梁海相识,路上相遇,因邀同行,为巡士抓获)官问:

何时与梁相识?

阿苏回:

在途中相识,我中意他!

官问:

此事汝母知否?

阿苏回:

此不干母亲事,且母亲亦任我自由择配。

官斥二人:

汝不凭媒妁之言,青年男女居然同游,有伤风化……判将分别收押,听候核办。

”对此记录分析正确的是()

①西风东渐,青年男女思想日益解放②晚清官员思想保守,愚顽不化

③新旧思想和风俗习惯杂陈④军阀政府沿袭旧风俗旧制度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6、1882年《申报》载:

“沪上刻有人招集股分(份),创为电灯者。

其事原系西人主之,而一时出银附股者,合中西人皆踊跃而起。

……溯自来火(煤气灯)兴已及二十年,当日……西人创行此事,未闻有人乐从而买股者。

”这种变化主要说明近代上海(  )

A.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提高B.社会观念的进步

C.现代企业制度臻于完善D.民族工业迅猛发展

7、据民国史籍记载:

“无数的汉人都兴高采烈地剪去这条奴隶标志的辫子,也有事先选择吉日祭拜祖先,然后庄重地剪除辫子。

”据此可见()

A.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B.革新与传统思想并存

C.西式生活方式影响广泛D.汉族的传统思想复兴

8、1899年督办铁路大臣盛宣怀在奏折中写道:

“入手而能用,著耳而得声,坐一室而可对百朋,隔颜色而可亲謦欬,此亘古未有之便宜。

故创行未三十年,遍于各国。

其始止达数十里,现已可通数千里。

”盛宣怀记述的科技产品是()

A.火车B.电话C.电报D.电影

9、《上海社会现象》记载:

“自脚踏车风行沪地,初唯一二矫健男子取其便捷,互相乘坐。

近则闺阁中人,亦有酷喜乘此者。

每当那个马路人迹略稀之地,时有女郎三五,试车飞行,……颇堪入画。

”从这段材料不能得出的信息是  ( )

A.西方文明冲击了国人传统观念B.新式交通工具传入中国

C.男尊女卑的旧观念已经消除D.近代上海女性追求时尚

10、据近代中国某文献记载”窃闻泰西各国……遣将调兵,处分军事,虽悬隔山海,而如指掌,则尤以电报为之枢也。

中国择递文报,羽檄交驰,人马俱敝,迟速之数,霄壤悬殊。

”下列对材料的理解错误的是(  )

A.西方军事上的优势主要靠的足无线电的便利

B.中国的传递方式是飞鸽传书、人马相传

C.在信息传递方式上,中西方存在巨大差别

D.在现代信息发展方面,中西方存在智力差距

11、1880年,刘锡鸿等官员认为,修建铁路,“山川之神不安,即旱涝之灾易召”,致使清政府认为“铁路断不宜开”。

这说明清政府搁置修路倡议的主要原因是( )

A.封建顽固势力的反对B.列强借修路控制中国

C.资金和技术严重缺乏D.传统迷信思想的影响

12、“中国自仿西法以来,不仅邮政、机器之啧有烦言,若轮舟,若铁路,其兴办之始,士民皆心惊目骇而指为不祥,臣工且笔秃唇焦而言其不便。

今轮舟,铁路明效彰彰矣。

”此段材料不能说明(  )

A.轮船与铁路开始出现时许多中国人不能接受B.洋务运动遇到极大的阻力

C.轮船与铁路的优越性逐渐改变了国人的态度D.近代机器工业不适合中国国情

13、历史学家白寿彝先生在1937年指出:

“90年来中国交通事业之设施,殆非以前数千年间之交通事业所可比拟。

在此一点上,我们不能不说是近年交通事业之进步。

”他所说的“进步”应包括(  )

①传统的代步工具逐渐被新式交通工具所取代 ②由机械牵引的电车与汽车出现 

③城市交通系统有所发展 ④内地与西北、西南等地区之间都有铁路交通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4、“交通是经济命脉,汽车是交通脉搏,乘客是血液,血液能流通全国。

”近年来,有关全国各大城市中交通堵塞的报道不时见诸报端。

这种状况开始于(  )

A.20世纪初B.20世纪50年代

C.20世纪90年代D.21世纪初

15、1880年刘铭传奏请修建铁路,刘锡鸿等众多官员纷纷反对,理由是修建铁路“不可行者八,无利者八,有害者九。

”如每造铁路,“山川之神不安,即旱潦之灾易召”;火车飞行,“路稍不平,则或激轮而全车皆碎”;仿西洋造火车,借英、法等国金钱,无由归还,“诸强邻遂相凌逼,几至亡国”。

清政府认为“铁路断不宜开”的观点不无道理,遂搁置修路倡议。

你认为清统治者当时反对修建铁路说明了什么根本问题?

(  )

A.说明清统治者思想愚昧保守B.不能顺应世界发展潮流

C.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近代交通的发展D.刘铭传的提议不符合清政府的统治需要

16、《申报》是中国近代史上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

它从1872年4月30日创刊,至1949年5月27日停刊,前后历时78年,记录了从清末到民国近八十年间社会各方面的情况,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被称为“近现代史的百科全书”。

1912年《申报》可能报道的新闻有(  )

A.市民互用“先生”、“同志”的称谓B.上海发昌机器厂创办

C.电影《定军山》开拍的消息D.陈独秀倡导“文学革命”

17、2019年(1月1日~12月31日)中国内地电影市场票房前十名依次是:

《泰囧》(国产)、《泰坦尼克号》(3D)、《画皮Ⅱ》(国产)、《碟中谍4》、《少年派的奇幻漂流》(3D)、《复仇者联盟》、《十二生肖》(国产)、《黑衣人3》(科幻)、《冰河世纪4》(科幻)、《地心历险记2》(科幻)。

这可以反映出电影业(  )

A.并没有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影响B.大多以战争题材迎合市场

C.受科技发展的影响日渐明显D.相比其他艺术形式更能被大众接受

18、1833年,德国传教士郭士立(KarlFriedrichGutzlaff)在广州创办《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简称《东西洋考》),这是中国本土出版的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

创刊前,郭士立在一封信里表达了他的创刊目的:

“这个月刊5.是为了维护广州和澳门的外国公众的利益而开办的。

它的出版意图,就是要使中国人认识我们的工艺、科学和道义,从而清除他们那种高傲与排外的观念。

……”以上材料表明了()

A.这份报刊专为中国公众服务,具有近代化意义

B.这份报刊标志着中国人自办报刊的开始

C.中国近代报刊萌芽于鸦片战争之后,受到外来的影响

D.西方的殖民活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思想观念的变化

19、1924年12月,北京电车公司成立,但开业当天出现数千名人力车夫阻止电车通行的现象。

《申报》对此进行报道,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最后电车公司交3万元救济贫民平息了事端。

此事说明()

A.近代化受传统观念的重重阻挠B.大众传媒能在近代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C.近代化不可避免地会激化矛盾D.化解社会矛盾是大众传媒的职责所在

20、英国小说《哈利·波特》长期不为中国读者所了解,好莱坞将《哈利·波特》搬上银幕之后,《哈利·波特》小说在各大书店高居畅销书排行榜榜首。

这说明( )

A.小说的影响力不如电影

B.电影作为大众容易接受的传媒,促进了其他艺术的推广

C.电影、电视是社会进步的产物,反映了科学的发展

D.影视艺术的影响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无处不在

二、非选择题:

(共3小题,共50分。

)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故记者既据最高之地位,代表国民,国民而亦即承认为其代表者。

一纸之出,可以收全国之视听;一议之发,可以挽全国之倾势。

——《国民日报》发刊词(1903)

材料二 

图一          图二

图一:

民国前期报纸上的广告。

图二:

2019年下半年,“微博卖土豆”成为网络热点话话题。

先后有陕西、内蒙古等地的农民通过微博发出求助信息,成功卖出了滞销的土豆。

材料三 “贺岁片”这一说法是由有“东方好莱坞”之称的香港传入内地的。

所谓贺岁片,是指在元旦、春节期间上映的电影。

——XX百科

材料四 古往今来人们与远方亲友联系方式的变迁:

古代:

“鸿雁传书”等。

近代:

去邮局寄信、打电话、拍电报等。

现代:

打电话(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发短信、上网发E-mail、QQ聊天、写微博等。

(1)材料一中,《国民日报》的办报主旨是什么?

(2)材料二中图一反映了民国前期报纸的什么功能?

这反映了当时的什么社会现实?

图二描述的新媒体的作用,是在怎样的时代背景下发生的?

(3)依据材料三判断“贺岁片”的风格特点。

(4)结合材料四,回答古往今来人们与远方亲友联系方式变迁的趋势是什么?

并谈谈你对这一变化的感想。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各地出现的第一份近代中文报刊大多为外国传教士首创,如《遐连贯珍》

(1853,香港)、《六合丛谈》(1857,上海)、《中外新报》(1858,宁波)、《教会使者》(1860,福州)、《谈道新编》(1872,汉口)、《厦门新报》(1886,厦门)等。

它们虽然在性质上属于宗教性报刊,但在宣传内容上大多转而以时事政治为主,加以介绍西方科学知识。

19世纪70年代后,外国商人创办的一批商业性中文报纸在上海、广州等地先后问世,最终成为报

业发展主流和报业市场主体。

据统计,19世纪40~90年代,西方人在中国创办的中文

报刊约有170种,占同期中国报刊总数的95%。

19世纪50年代起,一些受过西方教育的中国知识分子开始创办报刊,刊登时政,介

绍西学,在版式、体例及印刷技术方面,均仿效外国报纸。

如《中外新报》(1858,香港)、

《羊城采新实录》(1872年,广州)、《昭文新报》(1873年,汉口)等。

至甲午战前,约有10余家。

材料二甲午战后,国人办报进入新阶段。

1895年,康有为在北京创办《万国公报》,此

后《强学报》、《时务报》、《国闻报》等报刊纷纷创办,从议论时政、谈论学术、讲求变法到宣传科技、介绍西学等,无所不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