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美术教学中运用生活结题报告.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25876892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小学美术教学中运用生活结题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农村小学美术教学中运用生活结题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农村小学美术教学中运用生活结题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农村小学美术教学中运用生活结题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农村小学美术教学中运用生活结题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村小学美术教学中运用生活结题报告.docx

《农村小学美术教学中运用生活结题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小学美术教学中运用生活结题报告.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村小学美术教学中运用生活结题报告.docx

农村小学美术教学中运用生活结题报告

 农村小学美术教学中运用生活、自然材料的研究结题报告

      陈小芳

【摘要】在《美术课程新标准》中有:

“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资源(如自然资源材料等)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进行美术教学。

”这句话非常明确地告诉我们,要结合新课标要求,充分挖掘当地人文、地理、自然资源,开展具有生活情趣和地方特色的美术教学。

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大胆开拓创新教学活动,变革教学方法与部分教学内容,特色化美术教学顺应教改的需要,努力开发当地美术课程资源,将生活和自然材料带进我们的美术课堂。

引导学生把美术学习与生活材料、自然材料相联系,表现生活、赞美生活、运用生活,发现农村美术教学中有用真正出路。

【关键词】农村小学美术教学生活材料自然材料

一、课题背景

新课程的改革在新时期的学校中正如火如荼,每个学校都抓住契机创造出属于自己学校的特色,针对美术不再以绘画为主,分别开设出了摄影,雕塑,国画,西画等等,多种多样的课程,然而对农村孩子显得有些困难,不仅因为缺少美术课本中所要求的部分美术学习材料,而且很多课程在农村学校根本无法开设。

浙美版小学美术教材内容安排方面较少考虑到农村学校的学生的学习状况,城乡学校之间的教育教学环境、条件存在较大差距。

有的学校无专用教室,即使有美术专用教室的学校距美术教学的办学标准还有较大的距离,教室里只见几排空空的桌子,资料柜内只放几个石膏模型和简易的写生道具,尤其是一些专业性比较强的课程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训练,在课堂上完成的作业达不到基本要求,而且在农村学校部分学生家庭条件比较差,不会为上一两节美术课准备全套的专业美术用品。

同时农村学校家长的素质教育观念还是比较薄弱的,对于除了语数英科这四门学科外其他的学科不是非常重视。

因此通过教师对这样现状的问卷调查,了解农村孩子是喜欢美术的,特别是绘画和手工的学习。

99%人喜欢美术课,78%的学生喜欢手工制作。

但由于现状的束缚,学生接触美术专业学习的机会不多,多数学生只能自由发挥。

究其原因除了学生生活环境地处偏僻外,家长似乎也不重视对孩子的艺术教育,在孩子艺术学习投入很少是一个较重要的原因。

农村孩子家长学历低,这无形中对农村孩子的艺术教育造成一定的影响,这些家长工作不稳定,为一家人的生计奔忙,无暇顾及孩子的文化教育,更不用说陪孩子去准备美术课所用材料。

所以农村大部分学生没有教材所要求的美术学具和材料,学生一味的看老师示范,像这种情况美术课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怎么能提高呢?

因此我对农村美术教学有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努力开发当地美术课程资源,大胆对原有教材的课程进行必要的变动。

补充一些学生愿意学习的教师所擅长或有特殊兴趣的内容,引导学生把美术学习的视野拓展到生活中和自然界中,利用生活中和自然界中的一些材料开设一些富有乡土特色的课程。

其实,每一种生活、自然材料对学生来说,都具有人们意想不到的教育价值,都为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提供了丰厚的素材和养料,也为美术创作提供了生动的课程资源。

“无本之木可长青、无源之水必会枯竭。

”巧用生活、自然材料来制作,不但可以培养他们手部肌肉动作的灵活性、协调性以及实际操作能力,还可以从小立环保意识,对于其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有重要的意义。

所以,选择了贴近学生的生活、自然材料作为课程资源加以开发和探索,为美术作品的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

农村小学美术课堂学习中如何巧用生活、自然材料指导学生快乐创作,给我们课题小组提出了一个较大的难题。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与目标:

(一)课题研究的内容

(1)研究对象

吕山小学全体学生

试点研究“体艺2+1”特色社团,再普及到全校的各年级的学生。

(2)主要内容

1、调查研究农村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各类课程的开设情况,在学生中调查生活材料自然材料作为美术教学资源的兴趣度。

2、在“体艺2+1”社团中进行特色课程教学实践,师生共同动手运用生活、自然材料创作。

制定特色的课程例如:

树叶拓印,蔬菜雕刻,水果拼盘,肥皂的塑造,鞋盒的美化,羽毛的缝制,废弃物的综合版画等等。

3、普及特色教学教法,探索适合农村小学开展利用生活、自然材料教学的路子。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学习内容进行探索。

由于是喜欢的,学生学习的兴趣必将得到进一步的激发,因此我们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教师首先关注的是以学生发展为本。

教师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是一个指导者、引路人,更是一个经验的汇总者,在引导学生之前教师首先要做到心中有数,做好应有的课前准备,特别是在材料准备上。

教师要有意去让学生收集一些看似无用却是非常有用的东西,保证学生创作的正常开展。

在制作过程中,教师无须去干涉学生的做法,应该对自己的学生充满信心,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和赞扬,学生的大胆创作往往是成功的一半。

教学实践能够让我们感觉到生活、自然材料的创作教学明显优于普通的教材课程。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利用农村孩子一切生活、自然中可得到的资源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和探索空间。

使学生可以从生活和自然入手,利用一些可以触手可及的物品来创造不一样的美术作品,例如山涧的石子、动物的皮毛、漫山遍野的花草、枯树的树枝、废弃的麻袋等都可成为学生创作美的有用之材,使学生的创作和变通意识得到加强。

让学生体会生活、自然的美丽,品尝生活的快乐,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描绘生活、自然,创造特色生活美化自然环境。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美术专业书籍和教育理论书籍,以及上网搜索各大网站寻找资源。

(二)调查法

采用发放问卷等形式,在师生间关于课题的各种情况调查,并及时总结,撰写调查报告。

(三)实验法

在进行体艺“2+1”社团中教学,并和普通班级教学作对照,然后尝试在个别班级开设课程。

(四)行动研究法

通过对个案的研究,并推广。

在实践教学中不断探索和完善,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五)观察法

仔细观察教学活动中的各种现象。

(六)经验总结、讨论法

课题组成员经常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开会讨论与总结。

四、课题实施的步骤及人员分工

研究步骤:

研究周期:

2011年10月—2012年9月

阶段划分:

 

第一阶段:

2011年10月, 检索资料,准备课题上报课题

第二阶段:

2011年11月,上报课题,进行人员的分工。

第三阶段:

2011年11月—2011年12月-设计课题方案,编写课题课例,做开题报告,选择研究对象,确定课时安排编写教材,并进行教学实践。

第四阶段:

对比实验,检验效果(2012.1—2012.6)

具体程序为:

(一)开题前做《美术课堂教学内容的调查》及《美术课堂内生活、自然材料运用的兴趣度调查》

(二)使用课题教案授课

(三)写出教学反思 

(四)修改课题教案的不足

(五)形成成果,总结研究体会  

(六)展示成果,教师评价,总结经验材料:

教学反思,教学课例,分析、统计调查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

第五阶段:

 后期总结(2012、8---2012.9)撰写结题总结报告,向上一级教学教研室上交相关资料。

(远期规化: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开发农村小学美术教学特色课程资源) 

课题组成员及分工情况:

姓名

课题内分工

工作单位

职务或职称

统筹负责

吕山中心小学

校长小教高级

执笔、具体操作:

研究农村小学美术教学中对生活、自然材料的运用

吕山中心小学

小教一级

具体操作:

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

吕山中心小学

课题组顾问

吕山中心小学

团支书

小教高级

五:

课题研究的解决方法;

一、接触生活、感受自然,让学生学习兴趣盎然

  农村学校最大的优势在于自然,源源不断的“自然材料”在日常生活中“万物皆材料”,能引起孩子们玩、动和探索的是那些不起眼的自然材料:

落叶、草、树根、野花、花籽、棉花、小石子、麦秆、玉米皮……每种材料都有其不同属性以及不同的肌理,不同的材料能给学生带来不同的感觉和启示。

学生们可以用落叶、干草制作成栩栩如生的树叶贴画,麦秆制作成生动有趣的麦秆画,各种干果果壳、豆类、瓜子制作成挂饰、动物等,这些都能表达孩子们对美的创造,也能给孩子们带来最大的成就感和无限乐趣。

变废为宝的“生活材料”生活中随处可见一些生活、自然材料,如废纸类(旧报纸、旧挂历纸、包装用纸、广告纸、纸盒等)、塑料类(各种塑料袋、塑料泡沫、塑料包装、塑料杯子、吸管、饮料瓶等)、玻璃类(玻璃瓶、玻璃片、镜子等)、金属(易拉罐、牙膏皮、罐头等)、布料类(废弃衣服、桌布、毛巾、手帕等),木棒类(冰棍棒、卫生筷等)等都是变废为宝的好材料,都是美术创作的重要资源!

二、将生活、自然材料带入课堂,活跃课堂,丰富生活。

1.激发学习兴趣,收集创作素材巧用生活、自然材料创作美术作品的关键是学生要有学习兴趣,所以我经常组织学生欣赏利用生活、自然材料制作的玩具和教具,从而让学生们深刻感受到“生活、自然材料的魅力”,激发学生创作欲望。

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变废为宝”对于美术创作的重要性。

另外,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在电脑上搜集利用生活、自然材料制作的美术作品,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并尝试分析其制作方法,将生活、自然材料的巧妙搭配的方法。

由于明确了所需要的制作材料,学生们就会有目的地参与搜集各种废旧物,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收集学习的材料,收集的途径是非常多的:

可以关注身边的材料,在家里找:

如易拉罐、饮料瓶、牛奶罐、吸管,包装盒、甚至螃蟹壳、甲鱼壳等。

还可以到大自然去找:

树叶、树皮、花草等,这样,学生就会十分自觉、有意识地留心生活、自然材料,潜移默化地开始关注身边的“美”,主动探究身边的“美”。

收集生活、自然材料既增长了学生的知识,又带来了创灵感,培养创造意识,对学生的创作也会有极大的热情。

2.赏析实物,培养创造性思维

在美术课堂上,我利用生活、自然材料的特性引导学生有效性地使用,采用了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参与、探索创新及评价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如教学《材料妙用》一课,课前让学生收集大小、形状、色彩各异的生活、自然材料备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认真赏析材料的形状、质地、色彩,也可以出示亲自制作的“变废为宝”实物,如多彩的装饰画、清脆的风铃、实用的笔筒,这些实物比单一的图片欣赏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趁机引导学生说说生活、自然材料的形状、色彩、花纹、质地、性能是怎样的,如何巧妙搭配使物尽其用。

通过视觉、触觉等感知觉体验认识,师生共同探究如何妙用生活、自然材料,普通的废弃材料怎样创造成为奇妙的玩具、有美感的装饰物品。

这样,学生对废旧物品的认知活动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自主地参与到妙用生活、自然材料的学习活动中来,使教学活动更具趣味,更充满活力。

3.变废为宝,享受创作乐趣

 与此同时,我还拿出其他平行班级学生的优秀手工作品向大家展示,从分析制作技法(剪切、组合、粘贴……)到美术创作,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合理地将手中的生活、自然材料巧妙地装饰成一件件富有艺术表现力的美术作品。

课堂上,学生们从论制作方法到交流如何巧妙搭配,“大家能创作出比这更好的作品吗?

”大家异口同声:

“能”,于是我抓住时机及时提出作业要求:

巧妙利用生活自然材料,动手动脑,依物联想,加工、粘贴、拼装出各种有趣的造型。

学生立投入到创作的氛围中:

取舍材料、设计造型、精心搭配,有的小组辅以瓶子、瓶盖类生活、自然材料,有的小组辅以彩纸、边角料类生活、自然材料,有的小组辅以蛋壳类、豆类生活、自然材料。

学生作品琳琅满目、造型各异:

 月饼盒、牙膏盒变成的一排排高楼大厦,易拉罐和盒子变成现代化赛车,蛋壳、毛线和盒子变成卡通小娃娃……这一系列由生活、自然材料巧妙组合制作成的新的视觉艺术形象,令大家浮想联翩,学生们心里甭提多高兴,因为这是他们自己创作出来的作品。

学生们在玩中学,学中做、做中玩,充分体验物尽其用的价值,享受旧而不废的乐趣,充分显现了学生们“心灵手巧”的天性,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4 . 多元评价,激发创造潜能

  废物利用的手工作品完成后,需要展示给大家看,传统的教学评价大多由教师对学生的作品发表个人主观见解,给学生畅所欲言的空间几乎没有。

在小组合作中,有的学生动手能力很强,教师要正确评价学生的参与兴趣和热情,所以,对作品的评价应该是多元化的。

如《材料妙用》一课的评价中,我先让学生自己来说一说创作的灵感和作品的创意,再说说是如何用生活、自然材料的形状、颜色来创作的,在师生互动中,教师要适时总结每件作品的闪光点,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就感和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增强自信心。

另外,除了自评、互评、师评外,我还注重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与相互展示,鼓励他们大胆参与集体讨论,对其他学生的作品发表自己见解,通过这样的交流,不仅锻炼了学生们的审美情趣,而且强化了创作意念。

这样,在民主宽松的课堂气氛中,孩子玩得有趣,学得高兴,他们创作的作品也是“有情”“有意”“有新”。

三、巧用生活、自然材料的延伸

艺术大师罗丹曾说:

“生活中到处都有美,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虽然生活中的废旧物品是美术手工作品的源泉,让学生感受到美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更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兴趣。

但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教师自身要多钻研教材,多关注社会和生活,这样才能进一步引导学生收集资料、合作讨论、动手操作等活动,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美术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从而获得美术创作的体验,锻炼美化生活的能力,切实体会生活与美术的密切联系。

变废为宝的作品可以美化教室,装饰书房、打扮卧室等,让生活更美术化。

综上所述,丰富多彩的生活、自然资源是美术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只要我们在课堂上有意识地把学生的目光引向生活中的废旧材料自然中的天然材料,使学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获取丰富的创作素材,体现美术来源于生活,寓于生活,就能为学生后续的自主学习和开拓创新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让学生在一种互动与发展的氛围中想学、乐学、学会、会学,真正做学习的主人,达到美术创作生活化的目的。

六:

我们的尝试效果

  通过对生活、自然材料的不断探索,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这些旁人看似垃圾的生活自然材料,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制作,不光开辟了我们学校“体艺2+1”社团活动的新局面,更促进了孩子的发展、教师的成长。

原先教师为了让孩子们有更丰富的操作材料,常常需花很多的时间去思考和制作,而有时辛辛苦苦制作的材料到了孩子的手中才玩了几天就已破损。

生活、自然材料随手可得,许多材料还可反复使用,因此,“担心破损”这一问题就迎刃而解。

而且,许多自然材料能带给孩子和教师不少创作灵感,许多有趣的玩法、游戏就在对自然材料的摆弄中产生,这就大大丰富了社团活动内容和情节,也有效地减轻了教师的工作压力。

(1)促进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发展

  俗话说:

“心灵手巧”。

通过各种唾手可得的生活、自然材料的提供,给每个学生创造了充分操作的机会,我们通过共同收集各种材料来让每个学生体验亲自收集,体验,分类的过程,促动了学生主动观察与记录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对材料的灵活使用和搭配。

 

(2)促进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丰富的农村区域活动蕴藏着许多智慧和活力,能使学生犹如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不断地飞翔。

各种不同的材料,各种不同的质地,给予学生不同的感受。

 (3)通过实践,农村生活、自然材料的应用不仅促发了学生的探索、创造能力,而且也为学生的家庭和学校节省了一笔较大的开支。

因为学生每次活动所需要的大量整理操作材料,我们可以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生活、自然资源为学生所用。

(4)因为没有现成材料、参考资料,所以教师们在开展工作时只能通过自己认真学习并进行大量的收集、整理:

材料不够下农村收集,教材没有自己创编,教育方法不适应就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创新,经验不足就围着老农学习,向老教师请教等等,促进了教师素质的提高。

的确,丰富的农村生活、自然材料,为我们农村小学带来了特色、带来了活力、也带来了新的希望。

 

七:

研究的成果

增强学生学习美术兴趣,在课题研究前,学生不愿上美术课,每一节美术课都有学生不带书本、工具,课堂纪律较差,作业交不齐。

将生活材料和自然材料引入课堂教学后实,学生上课积极准备材料,回答问题踊跃,乐于动手画画,做做;参加课外美术活动人数递增,报名参加美术兴趣社团的学生越来越多,没机会参加的学生则让家长向老师提出请求。

使学生学习方式明显改变。

过去,学生处于被动式,要老师硬拉着走,在美术活动过程中表现出“厌、烦、懒”的状态。

现在,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上课前能主动预习,积极收集下次上课时所需要的生活、自然材料,乐于去发现问题,愿意与同学讨论、合作、交流,并勤于实践。

由过去的厌学、烦恼、懒惰变为愿学、愉快、积极的学习状态,这不仅表现在美术科目的学习中,还表现在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中。

同时学生的生态环境意识大大提高,初步养成“变废为宝”的良好的行为习惯。

八:

注意之处与今后的发展方向

 生活、自然材料到处可及,因此,不论是学校或是家庭,都可以根据本地周围的环境取得相关的生活、自然材料充实到教学实践活动中,但在使用之前,我们应注意一些:

  收集方法:

  材料不是在需要的时候才临时收集,每个班级可在平时设立一个“自然材料百宝箱”,对箱内的材料教师和孩子们一起定期地给予整理、归类、收藏,以便需要时可以随时提供,同时也能为教师开展主题教学等活动提供极大的方便。

 整理归类:

1.选择安全的自然材料。

2.农村自然材料季节性较强,因此在收集之余应收藏;收藏之前建议先清洗干净并进行严格的消毒,然后将各材料分类摆放,如:

种子归一类、贝壳归一类、干果归一类等,以便下次需要时可以及时取出使用。

3.教师应经常检查、更换自然材料,特别是蔬菜、水果类的,以便出现腐烂现象,及时发现并更换便于保存的水果。

今后,要在拓展更多的材料进入课堂教学上多作实践,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去收集生活中遇到的可以利用的材料,不光是生活和自然材料,可以是建筑材料,比如用石膏板去做版画,可以用木工板做电烙铁的画,可以利用五金配件来制作一些有意思的手工作品,可以是螺帽娃娃,也可以是铁丝与毛线缠绕的工艺伞等等,更多的材料可以丰富我们的课堂。

要使我们的课堂教学丰富多彩,需要我们课题小组今后坚持不懈的努力,和不断开发的特色教学教材。

  

 

【参考文献】

 1.张桂木:

《美术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许慧芳《就地取材上好农村小学美术课》---《中国教师报》2005.1.19

 

 3.丁晓华《农村小学美术课乡土美术教育资源的开发应用体会》《希望月报(上半月)》2007年第三期

 4. 华国华《杂物画教学中的“四个引领”》---《中国美食教育》2007.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