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辅导实务294147.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56678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辅导实务294147.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心理辅导实务294147.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心理辅导实务294147.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心理辅导实务294147.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心理辅导实务294147.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辅导实务294147.docx

《心理辅导实务29414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辅导实务294147.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理辅导实务294147.docx

心理辅导实务294147

师:

你还记得我上课时讲过著名数学家苏步青小时候有个绰号叫“数不清”吗?

生:

记得。

师:

你怎么想?

生:

他通过努力奋斗改变了自己,改变了别人对他的看法。

师:

每个人都会遇到失败和挫折,如果苏步青也很害怕失败,很在意别人的评价,从此一蹶不振,还能取得今天的成功吗?

生:

当然不会。

师:

更重要的是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那一份自信,那一份成功。

某件事失败并不能说明你永远是失败的;某一种能力不如人并不见得你所有的能力都不如人。

我看过你的作业,看得出你是很认真很努力的。

其实有不懂的学习内容,你可以问问老师和同学;你们班主任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人,是吗?

生:

班主任是很好,常常耐心地帮助我和其他同学,只是我担心他们会不理我,看不起我。

(她的想法已渐渐开始转变)

师:

我也会给你讲一些学习方法的。

不过,向同学请教既是一种学习的好方法,也是和同学融洽相处的机会。

你试过吗?

所有的同学都会拒绝你吗?

生:

我试试看。

(一个好的想法,好的开端)

她变得神采飞扬

接受辅导后,萍感到最大的变化是自己不再害怕上学,不再害怕面对老师、父母、同学了。

她对自已的不合理信念有了一定的认识,把僵硬极端的观念逐步转向相对灵活的积极的态度、观念。

以后,她顺利地升入了初三,性格逐步变得开朗。

观察中见到她与同学相处融洽,与父母特别是父亲交流增多。

有时她会兴奋地告诉我,爸爸陪她去新华书店买书了……其间,,最宠爱她的祖父去世,她也能比较平静地对待,并告诉我,祖父在世时,她尽力做了陪护。

这就是一种合理的思维方式(你不能改变一些事情.但你可以改变你的想法;你无法阻止祖父的离去,但可以在祖父离世前,尽自己所能照顾他),我为她的改变感到欣慰。

毕业后,萍如愿进了一所职校。

再见面时发现她变得神采飞扬、热情、开朗、打扮得体,似乎人也变得漂亮起来了,且对目前的自我状况感到满意、自信。

萍是一位忧郁、悲观的女孩,她觉得自己学习成绩差、长得又笨又难看,觉得自己一无是处,甚至活着没意思。

怎么帮助她?

心理辅导老师对

 

第三节依赖型人格倾向辅导

自负的学生目中无人,很少会有朋友,但是太在乎别人的评价,心理负担会很重,也会活得太累。

这种情况往往也出现在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的身上。

有位学习优秀生仅仅因为美术老师对他的忽视就想转学,经班主任与他几次谈心,发现了两个问题:

一是他太在乎老师的关注和评价,心理显得过于脆弱;二是缺乏人际沟通的能力,直到班主任一再鼓动,才去与美术老师沟通,打消了退学的念头。

这个例子给人的感觉是这个学生似乎是在为老师而学习,而不是为自己。

从心理健康的角度看,这就是依赖型人格倾向的表现。

下面案例中的小凡也是属于这类情况。

【案例】活在别人眼里的好学生

她为什么焦虑

小凡是位高中女生,文静稳重、学习刻苦、成绩优良,但是最近一段时间非常焦虑。

在班主任陪同下走进心理辅导室,她向我诉说道:

“最近一段时间,我每天上课都听不进,自修看不进书,想到考试就害怕,我害怕考试。

我已向学校申请免考,但我知道这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我还是来找你了。

她接着又说:

“以前我一直觉得学习是很快乐的一件事,我可以比别人做得更好。

但是现在却不一样了。

当我在休息时间看书时,很多同学就会说‘你好认真哟’,我很不喜欢听这样的话,我觉得他们似乎在说:

‘你好笨,付出了这么多的时间,只考了这样的成绩。

’我原本对学习充满了热情、期待,所以当其他同学在玩的时候,我能强迫自已不去和他们一起玩,抓紧这一分一秒,但这种种的打击不断而来,我怕自己会对学习失去热情,失去期待。

现在的我不知怎么回事,当我看到其他同学做的内容或复习的内容和我的不一样时,我就会想:

哎呀,他们看的资料我都没有看过,时间来不及了,我复习不完了。

想到这些,我就会很不平静,感到自己复习花了很多时间,结果好像什么都没有复习。

“我觉得他人的一举一动对我的触动很大,也许有时这与我无关。

我很佩服那些‘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的人。

我甚至在食堂吃饭的时候,都一直东张西望,注意这个人,看看那个人。

小凡把自己的学习成绩定位很高,也总希望自己能够做得更好。

过分追求完美的她,害怕不尽如人意的成绩会挫伤自已的信心。

于是她为自己设立的参照物永远是别人,同时把对自己的认识也完全建立在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上,很少有对自己的独立的评价,对自己缺乏了解和信心。

综合分析小凡的情况,基本可以确定她是由于缺乏对自已的了解,自信不足而造成了学习焦虑。

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得帮助小凡从“活在别人的眼睛里”走出来,让她真正了解自己,合理定位,重建自信,只有这样才能使她真正走出心理阴影。

专注自我:

一种积极的思维

为了扭转小凡原来的思维,变为积极的思维,我要求小凡进行六个方面的训练:

1.请停止对自己使用消极否定的词语。

当你和别人说话时,你肯定要考虑使用什么样的词语,那么你对待自己至少要像你对待至交那样友好和宽容。

要承认自己的不完美,人总会犯错误和有弱点。

2.请将行为和人区分开来。

尽管你会做出一些不能令自己满意的事,但是你并不愚蠢。

诚如尽管你可能做过什么不好的事,但是你并不坏一样。

3.要为你所做的好事情表扬自己。

你在选择可以表扬的事情时不要太严格,至少你每天都要给自已一个表扬。

或者当你无法发现值得表扬的事情时,你也要为曾努力去做过而表扬自己。

①本案例由沈慧老师撰写,选自吴增强主编:

《野百合也有春天――学生心理辅导案例精选》,上海教育出版社2∞3年7月版,第⒛5―⒛7页。

4.将至今感到自责和拒绝自己的所有事情和想法列出一个表。

然后看看表上有哪些错误和弱点是你能够根除的。

同时我也提醒她:

有些错误和弱点本身是你无法根除的。

5.至少要将你的十个积极的特点和行为方式列在纸上。

这些特点和行为方式也不必是与众不同的。

每天通读一遍这张表,再随时添上新特点。

6.每天要读一遍下面的这段文字。

我和小凡共同制定了一个宣言:

我是一个有尊严的人。

无论我做什么,也丝毫改变不了这一点。

我能够努力去做得好一些,但是我不可能什么都懂。

错误和不如意并不意昧着我是一个坏人或一无是处。

我对自己也像对别人一样友好。

没有理由对待自己比对待他人更坏。

因此,我心里想的是积极的事物,我也会告诉别人,我所想的事物也会有益于别人。

有些事情的发生我自己也不满意。

不过我对此什么也改变不了。

我现在拥有的唯一东西就是这一时刻。

如果不满意的事情发生了,我也得承认因为它能提醒我,我并不能决定一切。

我唯一能改变的东西就是我此刻的惑觉。

我决定着,自己如何去感觉。

我坚信:

IfIthinkIcan,Ican!

我是白已生活中最重要的人,因为我决定着自己的生活。

无论我做什么,我都将承认和接受自己。

经过一个月的训练后,小凡说:

我发现自己对事情的看法有些改变,天不再永远是灰黑色的了。

我对高三的学习满怀信心

暑假就要来临了,将近半年的咨询工作就要告一段落了。

小凡愉快地告诉我,现在她心情非常好,“我想,应该说,我必须以一直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作业或者考试,我想让自己的付出有价值。

我不想让自己既不痛快,又没有一点收获。

”“我很能调整自已的心情,我对自己的高三学习已经满怀信心了。

”而且她告诉我现在她已经成为学校礼仪队的成员,在学校的一些重大场合上都会见到她的身影。

学生生活在班级群体之中,难免要与人比较,在比较中发现的不足,比较具有积极意义,但是不合理的比较常常具有消极意义。

过分在意别人的评价,会使人的自尊心越来越低,自我形象越来越模糊,自信心越来越不足。

把命运交给别人,你就失去了自己。

相信自己便能真诚地对待白己,相信自己便能坦然地面对挫折。

沈老师在对小凡同学辅导中值得肯定的:

一是判断问题到位。

对小凡焦虑情绪原因的分析,聚焦到“她活在别人眼里”,我认为是比较到位的。

过分在乎别人的评价实质上是依赖型人格倾向的表现,一般常常为老师所忽视。

二是辅导方法运用到位。

对过于专注别人评价的学生辅导的一个关键策略是,通过专注自我化消极思维为积极思维。

当然,要完全使学生建立这种积极信念,还有许多辅导工作要做。

事实上,沈老师的辅导工作远不止案例中提到的六条,但学生的变化使老师看到了辅导成功的希望。

这个案例的成功给我们的另一个启示是:

学生内心蕴藏着积极的资源,辅导的艺术就在于如何开发这些资源,化学生的消极信念为积极信念。

沈老师为班主任老师提供了范例。

什么叫依赖型人格倾向

依赖及依恋的情感是普遍存在的,对他人某种程度的依赖对个体来说是适应,但是过分的依赖可能就会产生心理问题。

所谓依赖型人格,是指对亲近与归属有过分的渴求,这种渴求是强迫的、盲目的、非理性的。

他们宁愿放弃自己的个人喜好和观点,只要能得到别人的肯定,就心满意足了。

这种处世方式使得他越来越懒惰、脆弱,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

精神分析大师霍妮在分析依赖型人格时指出,这种类型的人通常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深感自己软弱无助,当要自己拿主意时,便感到一筹莫展,像一只迷失了港湾的小船。

②理所当然地认为别人比自己优秀,比自己有吸引力,比自己更高明。

③无意识地倾向于以别人的看法来评价自己。

依赖型人格主要表现有:

①在没有得到他人的建议和保证之前,对日常事物不能作出决策。

②无助感。

让别人为自己作出重要决定,如在何处生活,该选择什么职业等。

③被遗弃感。

明知他人错了,也随声附和,害怕被别人遗弃。

④无独立性,很难单独展开计划或做事。

⑤过度容忍,为讨好他人甘愿做低下的或自己不愿做的事。

⑥独处时有不适和无助感,或竭尽全力以逃避孤独。

⑦当亲密的关系中止时感到无助或崩溃。

⑧经常因有遭人遗弃的念头而受到折磨。

⑨很容易因未得到赞许或遭到批评而受到伤害。

青少年处于心理发展快速期,人格尚未定型,真正有依赖型人格障碍者极少。

但是存在依赖型人格倾向的有一定比例。

依赖型人格倾向具体表现为:

生活难以独立,缺乏自信,不论大事小事都需要家长、老师、同学帮助,遇事优柔寡断,缺乏判断、决断能力,总是依赖别人为自己作出决定:

例如,在生活中,就是购买一件小小的物品,也要找人参谋。

在学习中,从不相信自己能够取得好成绩,甚至做作业时,也要将答案与别的同学对一下,才能放心。

依赖型人格倾向成因分析

有关研究表明,依赖型人格倾向的形成有遗传生理因素,但主要是环境因素。

1.生理因素

人们观察到,一些婴儿在出生时就表现出了害怕、孤独和忧郁的气质,这些气质特点既赢得了父母更多的关心和保护,也因为得到了父母更多的关心和保护而持续存在并有所发展。

人们还观察到,依赖型人格障碍者多有内胚层体形(肥胖、笨重)和外胚层体形(瘦小、虚弱)。

这些观察结示依赖人格障碍可能具有一定的生物学基础。

2.环境因素

一是早期抚养不周。

由于依赖型人格障碍者不论是重要决定还是普通决定都依赖于他人,这就导致他们有一种不合常理的被抛弃的恐惧。

一般认为,这种对被抛弃的恐惧来自于早期的抚养环境。

婴儿出生时都要依赖他人提供食物、保护以及照顾,儿童社会化的一部分就是学会怎样独立生活。

有学者认为,如果这个过程被干扰,比如父母去世或者照料者对他们忽视或者拒绝提供照顾,都会使得儿童在被抛弃的恐惧里长大,从而逐步形成依赖型人格。

二是过度保护。

当孩子不能应付环境压力时,父母应该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帮助以增加孩子的生存机会。

但是,父母因为考虑到“安全”而不让孩子试着去面对环境压力,或无视孩子已经具备应付环境压力的生理、心理基础,仍然一味地包办代替等,便属于过度保护。

过度保护是一种非理性的“疼爱孩子”,其结果是剥夺了孩子发展能力的机会,使他们应付环境压力的能力不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

“能力发展滞后于年龄发展”使孩子们极容易图方便寻求父母的支持和帮助,而父母一味地过度保护就会把依赖性植人孩子的行为模式。

三是社会角色偏见。

由于依赖型人格倾向者多见于女性,曾有学者推断,依赖型人格障碍源于女性固有的依赖倾向。

这种观点因有明显的性别歧视一直受到女权运动者的反对。

跨文化研究发现,女性的依赖性是文化赋予的而非性别所固有;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如果一个人接受了社会所赋予他的依赖性社会角色,他便会有依赖性行为,甚至还可能发展成为依赖型人格障碍。

依赖型人格倾向辅导建议

依赖型人格障碍者需要专业的心理治疗。

而对依赖型人格倾向学生的辅导,我提出以下建议供参考:

1.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具有依赖型人格倾向的学生普遍具有不自信的弱点。

只有充分自信才能彻底地改正依赖于他人的习惯。

有专家建议可以分以下两步来树立自信心:

第一步,消除记忆中的挫折经历。

具有依赖型人格的人之所以缺乏自信、自我意识低下,与其童年时期受到的挫折经历有关。

比如,父母、长辈或老师可能都对其说过“你真笨,什么也不会做”、“瞧你笨手笨脚的,让我来做吧”等等。

可以把类似的话都整理出来,然后用理性去推翻这些定论。

也可以告知其所有的亲人和朋友,让他们改用热情的、鼓励的话来激励他。

第二步,重建勇气、学会自立。

人们只有鼓起勇气去做某件事,才会因为这件事的成功而树立起自信。

老师可以鼓励学生选择一些以前没有做过的事情来做。

如独自一人参加一项娱乐活动或到附近的景点做短途旅行等。

还可以规定每周有一天的“自主日”。

在这一天中,凡事都要由自己做主,不可以依赖他人。

只要坚持锻炼自主意识,学生就一定可以重拾勇气、孛会自立,并矫正依赖他人的习惯。

2,重建理性的认知

帮助学生建立以下的信念:

(1)能力是可塑的,是能够在克服困难的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关键在于自己努力行动。

(2)依赖行为有“利”也有弊:

依赖虽然省事轻松,却使自己失去了发展能力的机会;能依赖别人虽然是一种“福”,却体验不到成就感;克服困难不仅能发展自己的能力,而且还能够体验到依赖者所不能体验到的,十分激动人心的“成就”感。

(3)只要你勇敢地参与到成长的活动中,你就不仅能体验到成长的幸福,还能不断地摆脱“认为自己无能和缺乏各种能力的痛苦体验”。

(4)学会评价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5)自我激励,为自己每天取得的进步喝彩。

在本节案例里,沈老师要求小凡大声朗读“宣言”,就是通过自我积极暗示进行自我激励。

①何克等:

《依赖型人格障碍的表现、形成和治疗》,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第1期。

吕淑云:

《如何矫正依赖型人格》,《心理保健》⒛09年第3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公务员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