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年号列表.docx
《中国年号列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年号列表.docx(1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年号列表
中国是历史上最早使用年号纪年的国家。
第一个年号出现在西汉汉武帝时期,年号为建元(前140年—前135年)。
此前的帝王只有年数,没有年号。
此后使用年号的传统一直延续到20世纪初期。
中国皇帝在即位时往往会改元,换一个新的年号重新纪元;明清以前的很多皇帝在位时也常常因为各种原因而改元。
明清的皇帝则都只有一个年号,因此也常常用年号来称呼皇帝,例如康熙帝。
一般改元从下诏的第2年算起,也有一些从本年年中算起。
本列表包括了中国历史地理学范围内,在中国历史上各朝代、地方割据政权、民变政权、少数民族政权所使用的年号。
目录
[隐藏]
∙1凡例
∙2汉朝时期
o2.1西汉
o2.2新朝
o2.3更始
o2.4东汉
∙3三国
o3.1曹魏
o3.2蜀汉
o3.3孙吴
∙4晋朝
o4.1西晋
o4.2东晋
∙5十六国时期
o5.1前赵
o5.2成汉
o5.3前凉
o5.4后赵
o5.5前燕
o5.6前秦
o5.7后秦
o5.8后燕
o5.9西燕
o5.10西秦
o5.11后凉
o5.12南凉
o5.13南燕
o5.14西凉
o5.15夏
o5.16北燕
o5.17北凉
∙6南北朝
o6.1宋
o6.2齐
o6.3梁
o6.4陈
o6.5北魏
o6.6东魏
o6.7西魏
o6.8北齐
o6.9北周
o6.10柔然
o6.11高昌
∙7隋朝
∙8唐朝时期
o8.1唐朝
o8.2吐蕃
o8.3于阗
o8.4渤海国以及东丹和定安
o8.5南诏及大理
∙9五代十国
o9.1后梁
o9.2后唐
o9.3后晋
o9.4后汉
o9.5后周
o9.6吴
o9.7南唐
o9.8吴越
o9.9楚
o9.10闽
o9.11南汉
o9.12前蜀
o9.13后蜀
o9.14荆南(南平)
o9.15北汉
∙10宋朝
o10.1北宋
o10.2南宋
∙11辽朝
o11.1辽
o11.2西辽
∙12西夏
∙13金朝
∙14元朝
∙15明朝
∙16清朝
∙17中华民国成立以后
∙18参看
∙19参考文献
∙20外部链接
凡例[编辑]
年号索引大体按照中国传统的朝代分章节,该朝代同时期的其他政权年号列于该朝代之后,并分别以时间顺序排列。
每一条年号包括年号名称,使用该年号的君主名称,起讫时间和使用年数(不足一年的则为使用月数),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则会在备注中说明。
开始和结束时间不明的则使用“?
”代替。
在年中改元或终止使用年号的,则在年份后按照传统习惯注明农历月份。
灰色背景的年号为用其他政权的年号。
汉朝时期[编辑]
西汉[编辑]
另见:
前元、中元和后元
年号
起讫时间
使用时间
备注
汉武帝(在位:
前141年—前87年二月)
建元
前140年—前135年
6年
元光
前134年—前129年
6年
元朔
前128年—前123年
6年
元狩
前122年—前117年
6年
元鼎
前116年—前111年
6年
元封
前110年—前105年
6年
太初
前104年—前101年
4年
天汉
前100年—前97年
4年
太始
前96年—前93年
4年
征和
前92年—前89年
4年
又作延和[1]:
3
后元
前88年—前87年
2年
此年号有争议,有人认为可能不是年号[1]:
3-4[2],详见本年号条目正文
汉昭帝(在位:
前87年—前74年四月)
始元
前86年—前80年七月
7年
元凤
前80年八月—前75年
6年
元平
前74年
1年
七月汉宣帝即位沿用[1]:
4
汉宣帝(在位:
前74年—前49年)
本始
前73年—前70年
4年
地节
前69年—前66年
4年
元康
前65年—前61年二月
4年2个月
神爵
前61年三月—前58年
4年
五凤
前57年—前54年
4年
甘露
前53年—前50年
4年
黄龙
前49年
1年
汉元帝(在位:
前48年—前33年)
初元
前48年—前44年
5年
永光
前43年—前39年
5年
建昭
前38年—前34年
5年
竟宁
前33年
1年
六月汉成帝即位沿用[1]:
5
汉成帝(在位:
前33年—前7年)
建始
前32年—前28年二月
4年2个月
河平
前28年三月—前25年
4年
阳朔
前24年—前21年
4年
鸿嘉
前20年—前17年
4年
永始
前16年—前13年
4年
元延
前12年—前9年
4年
绥和
前8年—前7年
2年
二年四月汉哀帝即位沿用[1]:
5
汉哀帝(在位:
前7年—前1年)
建平
前6年—前3年
4年
二年六月改元太初元将,同年八月又改回建平二年[1]:
5
太初元将
前5年六月—八月
3个月
又作太初[1]:
5—6
元寿
前2年—前1年
2年
或作元受,二年九月汉平帝即位沿用[1]:
6[3]
汉平帝(在位:
前1年—5年)
元始
1年—5年
5年
居延汉简中这个年号被用至元始二十六年[1]:
6
汉少帝(在位:
6年—8年十一月)
居摄
6年—8年十一月
3年
这时王莽摄政,代行皇帝之权
初始
8年十一月
1个月
或作始初[1]:
6[4]
新朝[编辑]
年号
起讫时间
使用时间
备注
王莽(在位:
9年—23年)
始建国
9年—13年
5年
或作建国[1]:
7
天凤
14年—19年
6年
也作始建国天凤上戊、始建国天凤[3]
地皇
20年—23年九月
4年
也作始建国地皇上戊、始建国地皇[3]
更始[编辑]
年号
起讫时间
使用时间
备注
汉更始帝(在位:
23年二月—25年九月)
更始
23年二月—25年九月
3年
新朝之后,更始至东汉初建立的各政权年号
年号
起讫时间
君主
使用时间
备注
汉复
23年七月—34年十月
隗嚣
12年
又作复汉[4]、朔宁。
十一年隗纯沿用[1]:
8
龙兴
25年四月—36年十一月
公孙述
12年
建世
25年六月—27年闰正月
刘盆子
3年
一作建始[1]:
9
东汉[编辑]
年号
起讫时间
使用时间
备注
汉光武帝(在位:
25年—57年二月)
建武
25年六月—56年四月
32年
建武中元
56年四月—57年
2年
一作中元。
二年二月汉明帝即位沿用[1]:
10
汉明帝(在位:
57年—75年)
永平
58年—75年
18年
十八年八月汉章帝即位沿用[1]:
10—11
汉章帝(在位:
75年—88年)
建初
76年—84年八月
9年
元和
84年八月—87年七月
4年
章和
87年七月—88年
2年
二年二月汉和帝即位沿用[1]:
11
汉和帝(在位:
88年—105年)
永元
89年—105年三月
17年
元兴
105年四月—十二月
9个月
汉殇帝(在位:
106年)
延平
106年
1年
八月汉安帝即位沿用[1]:
11
汉安帝(在位:
106年—125年)
永初
107年—113年
7年
元初
114年—120年四月
7年
永宁
120年四月—121年六月
2年
建光
121年七月—122年三月
2年
延光
122年三月—125年
4年
四年三月北乡侯刘懿即位沿用;同年十一月汉顺帝即位沿用[1]:
11
汉顺帝(在位:
125年—144年)
永建
126年—132年三月
7年
阳嘉
132年三月—135年
4年
永和
136年—141年
6年
汉安
142年—144年四月
3年
建康
144年四月—十二月
9个月
八月汉冲帝即位沿用[1]:
12
汉冲帝(在位:
144年—145年)
永憙
145年
1年
或作元嘉、永嘉、永熹。
正月汉质帝即位沿用[1]:
12
汉质帝(在位:
145年—146年)
本初
146年
1年
闰六月汉桓帝即位沿用[1]:
12
汉桓帝(在位:
147年—167年)
建和
147年—149年
3年
和平
150年
1年
元嘉
151年—153年五月
3年
永兴
153年五月—154年
2年
永寿
155年—158年六月
4年
延熹
158年六月—167年六月
10年
永康
167年六月—十二月
6个月
汉灵帝(在位:
168年—189年)
建宁
168年—172年五月
5年
熹平
172年五月—178年三月
7年
光和
178年三月—184年
7年
中平
184年十二月—189年三月
6年
汉少帝(在位:
189年四月—189年九月)
光熹
189年四月—八月
5个月
昭宁
189年八月—九月
2个月
汉献帝(在位:
189年—220年)
永汉
189年九月—十二月
4个月
中平
189年十二月
1个月
十二月,“诏除光熹、昭宁、永汉三号”,复称中平六年[5]
初平
190年—193年
4年
兴平
194年—195年
2年
建安
196年—220年二月
25年
延康
220年三月—十月
7个月
东汉时期建立的其他政权的年号
年号
起讫时间
君主
使用时间
备注
神上
?
张曼成
约在中元年间。
《后汉书》和《资治通鉴》都未言建年号之事,李兆洛《纪元编》载:
“张曼成,神上。
”其注云“见《类聚考》,不知所本。
”[1]:
14
三国[编辑]
曹魏[编辑]
年号
起讫时间
使用时间
备注
曹丕(在位:
220年—226年)
黄初
220年十月—226年
7年
七年五月魏明帝曹睿即位沿用[1]:
15
曹睿(在位:
226年—239年)
太和
227年—233年正月
7年
青龙
233年二月—237年二月
5年
景初
237年三月—239年
3年
三年正月齐王曹芳即位沿用[1]:
15
曹芳(在位:
239年—254年)
正始
240年—249年四月
10年
嘉平
249年四月—254年十月
6年
曹髦(在位:
254年—260年)
正元
254年十月—256年五月
3年
甘露
256年六月—260年五月
5年
曹奂(在位:
260年—265年)
景元
260年六月—264年五月
5年
咸熙
264年五月—265年
2年
曹魏统治地区出现的其他割据势力的年号
年号
起讫时间
君主
使用时间
绍汉
237年七月—238年八月
公孙渊
13个月
蜀汉[编辑]
年号
起讫时间
使用时间
备注
刘备(在位:
221年—223年)
章武
221年四月—223年四月
3年
刘禅(在位:
223年—263年)
建兴
223年五月—237年
15年
延熙
238年—257年
20年
景耀
258年—263年七月
6年
炎兴
263年八月—十一月
5个月
孙吴[编辑]
年号
起讫时间
使用时间
备注
孙权(在位:
229年—252年)
黄武
222年十月—229年四月
8年
黄龙
229年四月—231年
3年
嘉禾
232年—238年八月
7年
赤乌
238年八月—251年四月
14年
太元
251年五月—252年正月
2年
神凤
252年二月—四月
3个月
孙亮(在位:
252年—258年)
建兴
252年四月—253年
2年
五凤
254年—256年十月
3年
太平
256年十月—258年十月
3年
孙休(在位:
258年—264年)
永安
258年十月—264年六月
7年
孙皓(在位:
264年—280年)
元兴
264年七月—265年三月
2年
甘露
265年四月—266年七月
2年
宝鼎
266年八月—269年九月
4年
建衡
269年十月—271年
3年
凤凰
272年—274年
3年
天册
275年—276年六月
2年
天玺
276年七月—十二月
6个月
天纪
277年—280年三月
4年
晋朝[编辑]
西晋[编辑]
年号
起讫时间
使用时间
备注
晋武帝(在位:
266年—290年)
泰始
265年十二月—274年
10年
咸宁
275年—280年四月
6年
太康
280年四月—289年
10年
太熙
290年正月—四月
4个月
晋惠帝(在位:
290年—306年)
永熙
290年四月—十二月
9个月
永平
291年正月—三月
3个月
元康
291年三月—299年
9年
永康
300年—301年四月
2年
永宁
301年四月—302年十一月
2年
太安
302年十二月—303年
2年
或作大安[1]:
20
永安
304年正月—七月、十一月
8个月
七月改元建武元年,同年十一月复称永安,次月又改元为永兴元年[1]:
20—21
建武
304年七月—十一月
5个月
同上
永兴
304年十二月—306年六月
3年
光熙
306年六月—十二月
7个月
十一月晋怀帝即位沿用[1]:
21
晋怀帝(在位:
306年—313年)
永嘉
307年—313年四月
7年
晋愍帝(在位:
313年—316年)
建兴
313年四月—317年三月
5年
也有只记到晋愍帝投降前赵时的建兴四年[6]。
前凉多位君主沿用该年号[1]:
30—33
西晋统治地区出现过的其他年号
年号
起讫时间
君主
使用时间
备注
太平
300年十二月—301年正月
赵廞
2个月
《晋书·惠帝纪》:
永康元年十二月“益州刺史赵廞与洛阳流人李庠....据成都反。
”《资治通鉴》考异:
“《晋春秋》云‘建号太平元年’。
他书无之。
”
建始
301年正月—四月
司马伦
4个月
《晋书·惠帝纪》记载:
永宁元年正月赵王伦篡帝位。
《赵王伦传》说篡帝位,大赦,改元建始。
神凤
303年五月—八月
刘尼、张昌
4个月
张昌以山东县吏丘沈为天子,更名为刘尼,称国号“汉”。
建元神凤。
[7]
东晋[编辑]
年号
起讫时间
使用时间
备注
晋元帝(在位:
318年—322年)
建武
317年三月—318年三月
2年
大兴
318年三月—321年
4年
或作太兴[1]:
22
永昌
322年—323年二月
2年
闰十月晋明帝即位沿用[1]:
22
晋明帝(在位:
322年—325年)
太宁
323年三月—326年正月
4年
三年闰八月晋成帝即位沿用[1]:
23
晋成帝(在位:
325年—342年)
咸和
326年二月—334年
9年
咸康
335年—342年
8年
八年六月晋康帝即位沿用[1]:
23
晋康帝(在位:
342年—344年)
建元
343年—344年
2年
二年九月晋穆帝即位沿用
晋穆帝(在位:
344年—361年)
永和
345年—356年
12年
升平
357年—361年
5年
五年五月晋哀帝即位沿用[1]:
23。
前凉沿用该年号
晋哀帝(在位:
361年—365年)
隆和
362年—363年二月
2年
或作崇和[1]:
23—24
兴宁
363年二月—365年
3年
三年二月晋废帝即位沿用[1]:
24
晋废帝(在位:
365年—371年)
太和
366年—371年十一月
6年
晋简文帝(在位:
371年—372年)
咸安
371年十一月—372年
2年
二年七月晋孝武帝即位沿用[1]:
24
晋孝武帝(在位:
372年—396年)
宁康
373年—375年
3年
《魏书》错写作康宁
太元
376年—396年
21年
二十一年九月晋安帝即位沿用[1]:
24
晋安帝(在位:
397年—418年)
隆安
397年—401年
5年
或作崇安[8]
元兴
402年—404年
3年
胡三省注《资治通鉴》:
元年三月,元显败,复隆安年号。
桓玄寻改曰大亨。
玄篡,又改曰永始。
大亨
402年三月—十二月
1年
同上
义熙
405年—418年
14年
403年—404年桓玄篡位
晋恭帝(在位:
419年—420年)
元熙
419年—420年六月
2年
东晋统治地区出现的其他年号
年号
起讫时间
君主
使用时间
备注
建康
319年四月—320年五月
司马保
2年
凤凰
370年八月—九月
李金银、李弘
1年
《晋书·废帝纪》作九月反;《资治通鉴》作八月反,九月平
桓楚政权年号
年号
起讫时间
使用时间
备注
桓玄
永始
403年十二月—404年五月
2年
初作建始[9]
桓谦
天康
404年—405年二月
2年
或作天安[1]:
26
十六国时期[编辑]
前赵[编辑]
年号
起讫时间
使用时间
备注
刘渊(在位:
304年—310年)
元熙
304年十月—308年九月
5年
永凤
308年十月—309年四月
2年
河瑞
309年五月—310年六月
2年
刘聪(在位:
310年—318年)
光兴
310年七月—311年五月
2年
嘉平
311年六月—315年二月
5年
建元
315年三月—316年十月
2年
麟嘉
316年十一月—318年六月
3年
刘粲(在位:
318年)
汉昌
318年七月—九月
3个月
刘曜(在位:
318年—328年)
光初
318年十月—329年八月
12年
或作佐初[10]
太和
?
?
见于《魏书》,一般认为是石勒的太和年号之误[11]
前赵统治地区出现的其他势力年号
年号
起讫时间
君主
使用时间
备注
平赵
320年六月
句渠知
1个月
成汉[编辑]
年号
起讫时间
使用时间
备注
李特(在位:
303年)
建初
303年—304年九月
2年
元年二月李流即位沿用[1]:
29
李雄(在位:
304年—334年)
建兴
304年十月—306年六月
3年
晏平
306年六月—310年
5年
或作宣平[1]:
29
玉衡
311年—334年
24年
二十四年六月李班即位沿用,十月李期即位沿用[1]:
29
大武
?
?
一般认为大武年号并不存在。
《晋载记》中称“改元大武”,乃是该书转写《三十国春秋》误写“改年大成”所致。
“改年大成”又是因为成汉国号“大成”,《魏书》称“雄称帝,号大成,改元晏平”之误。
[1]:
29
李期(在位:
334年—338年)
玉恒
335年—338年三月
4年
钟渊映认为《华阳国志》没有玉衡,只有玉恒,可能是玉衡是李期所改,李雄并没有改元玉衡,而记载错误,误以为是李雄年号;也有可能是李期没有改元,而是沿用李雄年号。
但是这两个年号无从考质[11]
李寿(在位:
338年—343年)
汉兴
338年四月—343年
6年
六年八月李势即位沿用[1]:
30
李势(在位:
343年—347年)
太和
344年—346年九月
3年
嘉宁
346年十月—347年三月
2年
前凉[编辑]
年号
起讫时间
使用时间
备注
张寔(在位:
314年—320年)
建兴
317年—320年五月
4年
用晋愍帝年号,作建兴五年到八年。
一作永安[1]:
31
张茂(在位:
320年—324年)
建兴
320年六月—324年四月
5年
用晋愍帝年号,作建兴八年到十二年。
一作永元[1]:
31
张骏(在位:
324年—346年)
建兴
324年五月—346年四月
23年
用晋愍帝年号,作建兴十二年到三十四年。
一作太元[1]:
31
张重华(在位:
346年—353年)
建兴
346年五月—353年
8年
用晋愍帝年号,作建兴三十四年到四十一年。
一作永乐[1]:
31
张祚(在位:
353年—355年)
和平
354年—355年九月
2年
张玄靓(在位:
355年—363年)
建兴
355年闰九月—361年十一月
6年
用晋愍帝年号,作建兴四十三年到四十九年[1]:
32
升平
361年十二月—363年七月
3年
用晋穆帝年号,作升平五年到七年。
一作太始[1]:
32
张天锡(在位:
363年—376年)
升平
363年八月—376年八月
14年
用晋穆帝年号,作升平七年到二十年。
一作太清[1]:
32
前凉统治地区出现的其他势力年号
年号
起讫时间
君主
使用时间
备注
凤凰
386年二月—十一月
张大豫
10个月
后赵[编辑]
年号
起讫时间
使用时间
备注
石勒(在位:
319年—333年)
太和
328年二月—330年八月
3年
建平
330年九月—333年
4年
四年七月石弘即位沿用[1]:
34
石弘(在位:
333年—334年)
延熙
334年
1年
元年十一月石虎即位沿用[1]:
34
石虎(在位:
334年—349年)
建武
335年—348年
14年
太宁
349年
1年
或作泰宁。
四月石世即位沿用;五月石遵即位沿用,十一月石鉴即位沿用[1]:
34
永熙
?
?
《资治通鉴》考异:
“《三十国·春秋》‘虎即位,改元永熙’;《大统历》云‘石虎即位,改建平五年为延兴,明年改建武。
’”而《三十国春秋》并没有记载石弘改元延熙,故《资治通鉴》考异认为“误云”。
“弘既号延熙,虎安肯称永熙?
”
延兴
?
?
《资治通鉴》考异:
“陈鸿云虎改建平五年为延兴,即是弘逾年不改元,恐鸿说误。
”
石鉴(在位:
349年—350年)
青龙
350年正月—闰二月
3个月
石祗(在位:
350年—351年)
永宁
350年—351年
13个月
冉魏年号
年号
起讫时间
使用时间
备注
冉闵(在位:
350年—352年)
永兴
350年闰二月—352年四月
3年
后赵统治地区出现的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