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广超法师弹指讲中观三 因不可得 果不可得.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258629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听广超法师弹指讲中观三 因不可得 果不可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听广超法师弹指讲中观三 因不可得 果不可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听广超法师弹指讲中观三 因不可得 果不可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听广超法师弹指讲中观三 因不可得 果不可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听广超法师弹指讲中观三 因不可得 果不可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听广超法师弹指讲中观三 因不可得 果不可得.docx

《听广超法师弹指讲中观三 因不可得 果不可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听广超法师弹指讲中观三 因不可得 果不可得.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听广超法师弹指讲中观三 因不可得 果不可得.docx

听广超法师弹指讲中观三因不可得果不可得

听广超法师弹指讲中观三因不可得果不可得

听广超法师弹指讲中观:

观因果品第二十

因不可得果不可得

佛教是非常注重讲因缘果报的宗教。

基督教虽然有些见解跟佛教不一样,但是他也不能避免因缘果报。

婆罗门教的大梵天王给信徒的教导是「我是世间的主人,这世间是我创造的,这世间是我掌握的。

」这跟基督教的教导是一样的。

有一天大梵天遇到佛陀,佛陀就问他:

「一个人行善,是不是升天?

」梵天王说:

「当然是升天。

」佛陀再说:

「一个人造恶,堕落地狱,是吗?

」梵天王再说:

「是。

」佛陀又再问:

「一个人行善,他不升天而堕落地狱,能不能?

」梵天说:

「不能。

」那佛就说:

「这世间即然是你造的,为什么你不能让行善的让他升天,行恶的也让他升天?

」梵天说他必须遵造一些法则。

佛陀再问即然要遵造某些法则,你也可以改变它嘛,梵天再说不能。

佛陀就说这样世间就不是你控制的了。

所以基督教也是一样,信仰上帝的人升天,不信仰上帝的人下地狱,那上帝是否能让不信仰上帝的人升天呢?

不能。

所以世间就不是他管的。

因此梵天王承认世间有一些法则,道理上他不能违背,为什么呢,因为梵天是一个善神,他必然做符合因果的事,不然他不会做梵天。

可见就算你做了世间上最高的天,或认为你是世间的主人,还是没有办法违背因果,就算你有权力,也须要按照因果来惩罚或给人家好处。

因果的有一些法则我们必须明白。

第一条法则是不能先有因后有果,这是中观的见解。

但在部派佛教却认为先有因后有果。

然后因果法则里面不能有开始,即所谓的第一因,为什么呢?

因为因果法则里面,每一个你能见到的法都是果,这果本身要有因缘做他出来,这样子就是你认有那个开头的原因也要有因缘做它出来,所以因果法则里面不能有第一个因。

同样的在因果法则里面不能有最后一个果,在小乘部派里却认为有,但中观派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再来的因果法则绝对不是一个因对一个果,若一个因对一个果的话,因就是果,则没有因果了。

因为因没变,果不能出来,因没有变,因就是因的本身,一个因一个果的话,那因就是果了。

所以因要变化才产生果出来,要不然因就是果本身,所以不可能发生一个因一个果。

这是一般小乘部派宗教所接受的,不能一因一果,因果没有开头,因果也不能结束,很多人认为修行解脱生死就是因果的结束,这是大错。

从因到果也要其它的缘来配合,不可以只有一个因和一个果。

而果也不能停止,它也会成为其它东西的因,因此因果是多种的。

但在中观的见解,不是真实的有因,也不是真实的有果,这跟小乘部派的讲法完全不一样,小乘部派认为真实的因变成这个果,变的过程虽是因缘变化,但还是有真实的因变成真实的果。

中观却说因不可得,果也不可得。

因不过是因缘变化过程中暂时看到前面那个阶段,你说是因;而后面那个变化阶段你说是果,你给他个别的名称分开来,不过是如此而已,叫做假名安立因自己的范围没有自己的,也没有果自己的范围,是你分隔开来说有自己的范围,这是中观的见解。

因为没有实在的因变成果,就没有实的生和灭,这一点跟部派佛教的讲法不一样,他们认为有实在的生和灭在发生,所以你要快点出离。

而中观认生灭的无常现象不实在,而是因为我们在迷惑的情况下认为有因有果,这是中观要破部派佛教的自性见。

自性见是认为在因缘变化过程中有某样东西存在而变化生灭。

如果你明白你是因缘变化当中从中取出一段而给它假名安立,那在名称底下你就不会犯上自性见,如果你认为因缘变化当中有东西存在,那在佛法来说叫「法有」,是存在一个东西的意思,依中观来说,任何有存在的东西让你看到,是因为你的分别心安立,是你的心念去执取它而认为它存在,如果你不去分别执取,没有那东西可得,就没有它存在这一件事。

没有它实体可得不是它什么都没有,比如我们从小到大都一至在呼吸,我们却没有分别说,我们呼吸这边房间的空气,或呼吸外边的空气,一点也没有错乱,但是我们绝对不会说,我打开这房间的空气让它跑出去了,而现在房间的空气不存在了。

可是我们对很多东西都这样说,这个存在,那个存在,这叫法有。

因此我们了解了我们看东西的过后,我们就会明白中观的见解。

但中观只是破对佛法的错误见解,而没有破佛陀讲的佛法,反而是把佛法更清楚的交待给我们明白,让你明白什么呢,就是没有一个法可以让你得到。

存在的,必然是因果法,但如果执着因果的实在性,即不能了解因缘和合生果的真义。

■破因中有果或无果

若众缘和合而有果生者

和合中己有何须和合生

在部派佛教中有者认为在众缘和合前果就要存在,龙树菩萨就说如果「果」是在因缘和合前就先存在,那「果」就不必等因缘和合才来有。

比如金矿里面已经有金了,不必提炼它它才在,就是说金已经在矿里面了,不必提炼它。

所以你认为因中有果,则不必生它出来,它本来说在了,众缘就更不须要了。

这是第一种看法。

若众缘和合是中无果者

云何从众缘和合而果生

第二种说法是众缘和合前没有果,为什么说从众缘和合时会生出果呢?

比如沙子里面没有金,那你没有办法从沙子里面提炼出金。

就是说从因到果,而沙子里面没有金,却可以提炼出金来,那就可承认因中无果却可以出生果来,但是这是不可能的。

但我们要记得,这些颂文的说法不是中观的见解,而是针对执着的人的话来套回它。

因为执着因果是真实的人会执因中有果或因中无果,都在有无中打转。

他们的有无是真实的有或真实的没有。

因中有果,或因中无果,都是自相矛盾。

因中先有果或无果都是错,错在那里呢,就是因和果被分开了。

若众缘和合是中无果者

和合中应有而实不可得

他说众缘和合之间就有果的话,那么在和合之中你要找到或看到真的是那样,但事实不是。

比如说泥巴里面已经有瓶子的话,其实是找不到的。

事实上泥巴里面是没有瓶子而是后来做成的,所以要在因中找到果是不可能的。

若众缘和合是中无果者

是则众因缘与非因缘同

就是说在众因缘之前,如果没有果的话,他能生出果来,这样等于说沙子里面没有金他也能提炼金,而众因缘跟非因缘的法是一样的了,就是说沙子里面没有金可以提炼成金的话,其它的东西也可以提炼成金,因为因缘里没有果他可以生果的话,这样任何东西都可以生果。

龙树菩萨就是如此破因中有果无果的见解。

若因与果同作因已而灭

是因有二体一与一则灭

其它部派的人则说因可影响到果,叫做「与果的因」,这个因在影响果后它就灭了,而这个能够影响的因素就跑到果那边去了。

比如说我们用木柴做一张桌子,这些木柴会影响这张桌子以后是木柴的材料,也就是说这些木柴还是没有做成桌子之前就含有影响桌子的因素了,然后桌子做出来了,我们看到这些木柴会说木柴影响到这个果,就是说这些木柴还是因的时候他已经在影响了。

事实上做成桌子前的木柴和做成木柴后的木柴是一样的,那里能说前者影响后者呢?

这是自打嘴巴,自己骗自己。

因为木柴还没做成桌子前它是木柴,没有所谓的因,而做成桌子后,它还是木柴,也没有所谓的果。

这是因为执着因果是实有的人会认为因灭了果才会生出来,而不接受因就是果,果就是因。

若因不与果作因已而灭

因灭而果生是果则无因

论主说:

因要是不与果作因就灭了,不合道理。

好比牛奶不与乳酪作因就灭了,牛奶灭了,乳酪怎么成?

如果牛奶灭了,乳酪还可成功的话,那是乳酪不因牛奶,没有因。

若众缘合时而有果生者

生者及可生则为一时俱

有的部派则说,当众缘和合时,就生出果来。

论主就破:

当众缘和合的那一刻果生出来时,因和果是不是都在?

必定要都在,没有在因不能和合。

比如以桌子为比喻:

在四支木棍和一张木板弄成一张桌子的形状的时候,就在当时那些因,即木棍和木板还在吗?

若没有在的话谁来和合啊?

即然和合时有在(木棍和木板),则因和果则同时在了。

那同时在时,因就不能生果了,因为果是从因生的,如果因果同时生,那果就不靠因来生了。

反过来说若桌子的四条木棍和木板都不在,它就没有办法和合,若在的话就因果同时。

因果同时的话,那张桌子就不靠那些木棍和木板生。

若先有果生而后众缘合

此即离因缘名为无因果

外人又有一种说法:

先有果生出来,众缘才来合,如果是那样的话,那个果就离开了因缘而自己有,因为不须要因缘他就先存在了,那就是没有因的果了。

即然他跟众缘无关他可以生,他在任何时候就可以生了,这就不叫因果。

若因变为果因即至於果

是则前生因后已而复生

又有者论说是因变成果,是因一直变化达成了果。

龙树菩萨就破他,就是那个变化以前那个能生的因,变化以后的因又在生果,这怎么可能呢?

就比如他种榴连,后来生出榴连的果,那种榴连生出它的果,他不是因立刻生出果,而是因渐渐的变出果来,如种子的长芽,长树叶,树茎,开花,结果等。

这样渐变的因果对吗?

龙树菩萨说不对,如果这个因变了,它就不是原来的东西了。

比如拿牛奶去发酵,就变成酸奶,酸奶就不是原来的牛奶了,酸奶又可参其它成份而变成另外的食物,那它又再变成另外一个东西了。

但是它这样变的时候,你欺骗了你自己。

比如说榴连种子发芽了,长出根茎,树叶的时候,你说那不叫「果」,要看到榴连那个才叫果,那样说的话,龙树菩萨说它变成树的那个部份,那个当时另外一个因,那个树生出果实出来。

它中间已经变了了,它前面的因是榴连的种子,后来的因是树,你认为它还不是果,后来的榴连果子才是果。

他说种子的因又变成另外一个因,然后那个因又变成果出来。

所以这个因生出另外一个因,就犯上这个毛病,就是因生了又再生,你认为是同一个,其实不是。

因为它变的时候,前面的那个因还在,如果是同样的一个因就变成二个,生了又再生。

如果不同样,它就不是因了。

意思是说,榴连的种子是因,榴连的树是因,这二个是一样还是不一样?

你说都是因的话,它们是同一个,生了二次,第一个因生了第二个是果,这是错误的。

但因变为果可能吗?

是自我欺骗罢了。

比如说我们把绿豆放在水里而长了豆芽,吃豆芽,消化了,变了粪便,这个过程你会说绿豆是因,粪便是果,然后绿豆慢慢的变成粪便。

这是错误的,你不认为豆芽已经是一个东西出来了,你要的果是粪便,所以你说豆芽的半中间的属于变的状态。

所以因变为果是不可能的。

云何因灭失而能生於果

又若因在果云何因生果

很多人说因灭后生果,龙树菩萨破斥为更严重的错误。

比喻说妈妈死后才生孩子,怎么能呢?

或是说我今生的因灭了,我的果报然后出来,又说因在果里面,比如用四条棍子和一块木板做成一张桌子,做成后木棍木板是因,桌子是果,同时,刚才那些因就在桌子里面。

龙树菩萨就破说如果因在果里面,你怎么说因生果呢?

因为因在果里面,就是因和果同时在了,因还在的话,他又还再能生果。

因为因还没有消失之前,它能生果,生果以后他还没有消失掉他依能生果。

所以因和果同在,因那里有生?

若有生的话,他会继续生得很多,其实木块木条钉成桌子的时候,我看到果出来,我叫他做桌子,是假名安立,根本是无生。

又有人说一因里面有无数量的果。

比如一颗种子里有根,有茎、有花、有果。

就是说种子可以生上述种种的果出来,或说水可以做很多东西出来,即它是很多果的因。

龙树菩萨就破说「更生何得果」,即说即然因中有这些东西了,何必再生呢?

问题是因中没有了才须要生,因中有了就不必再生了。

然后有人说看得见看不见的时候才知道,龙树菩萨说不管你看得见或看不见,他都不能生,为什么呢?

因为如果在因中看到示果就不能再生此果,因为此果已经存在了,如果见到和果没有关系的,他也不能存在,好像苹果跟米没有关系,你多么多粒的苹果都不能做出米来。

就是你在苹果里面看不到米来,无谓你怎样弄这个苹果都不能生出米来。

所以看到或看不到都不能生。

假设你看我在妈妈肚子里面我就不能「生」了,因为我已经存在了。

你或会说不是,出胎的时候才算生,在妈妈肚子里面不算。

那法师说他可以说他现在不存在,出了门才存在。

因为这一切都是我们规定的,我们切断某种现象来说它存不存在。

■破因果的相合

若因遍有果更生何等果

因见不见果是二俱不生

就是说有人认为因和果要互相配合,他就形成因果的过程,好像过去的因,跟现在的果配,现在的因跟未来的果配合,就相续下去,但龙树菩萨就破,他说因果如果互相配合,是同时在的因果配合?

还是不同时的因果在配合?

比如妈妈生我,妈妈是因,我是果,我跟妈妈配合,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