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商业银行论述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842358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0.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商业银行论述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农村商业银行论述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农村商业银行论述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农村商业银行论述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农村商业银行论述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村商业银行论述题.docx

《农村商业银行论述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商业银行论述题.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村商业银行论述题.docx

农村商业银行论述题

农村商业银行论述题

1.试论金融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1)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可表达为:

二者紧密联系、相互融合、互相作用。

具体来说,经济发展对金融起决定作用,金融则居从属地位,不能凌驾于经济发展之上;金融在为经济发展服务的同时,对经济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但也可能出现一些不良影响和副作用。

(2)经济发展对金融的决定性作用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金融在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并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

二是商品经济的不同发展阶段对金融的需求不同,由此决定了金融发展的结构、阶段和层次。

(3)金融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是通过金融运作的特点、金融的基本功能、金融机构的运作以及金融业自身的产值增长这四条途径来实现的。

(4)在经济发展中,金融可能出现的不良影响表现在因金融总量失控出现信用膨胀导致社会总供求失衡;因金融运作不善使风险加大,一旦风险失控将导致金融危机、引发经济危机;因信用过度膨胀而产生金融泡沫,膨胀虚拟资本、刺激过度投机、破坏经济发展三个方面上。

(5)正确认识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充分重视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积极防范金融对经济的不良影响。

摆正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应有位置,使金融在促进经济发展过程中获得自身的健康成长,从而最大限度地为经济发展服务。

2.如何理解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谈谈你的认识和理解。

(1)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核心地位,是由其自身的特殊性质和作用所决定的。

现代经济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从本质上讲就是一种发达的货币信用经济或金融经济,它的运行表现为价值流导向实物流,货币资金运动导向物质资源运动。

金融运行得正常有效,则货币资金的筹集、融通和使用充分而有效,社会资源的配置也就合理,对国民经济走向良性循环所起的作用也就明显。

(2)金融是现代经济中调节宏观经济的重要杠杆。

现代经济是由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其显著特征之一是宏观调控的间接化。

而金融在建立和完善国家宏观调控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金融业是联结国民经济各方面的纽带,它能够比较深入、全面地反映成千上万个企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同时,利率、汇率、信贷、结算等金融手段又对微观经济主体有着直接的影响,国家可以根据宏观经济政策的需求,通过中央银行制定货币政策,运用各种金融调控手段,适时地调控货币供应的数量、结构和利率,从而调节经济发展的规模、速度和结构,在稳定物价的基础上,促进经济发展。

3.结合实际,试述货币市场上金融机构参与者的活动目的与形式。

货币市场上金融机构参与者包括:

中央银行、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

(1)中央银行参与的目的:

进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实现货币政策目标。

参与的主要形式:

买卖短期国债。

(2)商业银行参与的目的:

进行头寸管理、灵活调度头寸。

参与的主要形式:

短期借贷和买卖短期债券。

(3)非银行金融机构参与的目的:

实现最佳投资组合以降低风险,获取收益。

参与的主要形式:

选择低风险、高流动性的金融工具。

4.请谈谈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对于商业银行的影响。

(1)影响商业银行的利润水平。

对商业银行而言,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则意味着商业银行存放在央行的准备金金额增加,这将直接导致其可以用于发放贷款的资金减少。

由于商业银行具有创造信用的功能,因此商业银行实际减少的可以用来创造利润的资金将比增加的准备金数额成倍放大。

(2)促进商业银行提高资金管理水平。

商业银行具有较强的吸收流动性的能力,商业银行持有国债、政策性金融债、中央银行票据等,通过出倍或回购可以及时满足流动性的需求,还可以从中央银行获得流动性支持。

准备金率的上调客观上促使商业银行更能够灵活使用各种资金运用渠道,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促进资金管理水平的提升。

(3)促进商业银行优化资产结构。

法定准备金率的微小变化将会导致货币供应量的大幅度增加或减少。

商业银行创造货币信用主要靠贷款的发放进行,政策调整将使商业银行更加审慎地发放贷款,合同调节资产负债期限结构,保持合理的流动性储备结构,增强可持续经营能力。

5.试述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

(1)货币供给的含义。

货币供给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行为。

(2)各类资产业务变动的影响。

①购买政府证券。

这是中央银行为改变银行准备金而进行的公开市场买卖业务。

中央银行通过购买证券,使商业银行准备金增加;如果中央银行出倍证券,则可使商业银行准备金减少。

②再贷款和再贴现。

中央银行给存款机构贷款增加,将直接增加银行体系的准备金存款;当商业银行把未到期的票据经过背书后送到中央银行再贴现,中央银行按贴现率扣除利息,把蓁部分贷记贷款银行准备金账户。

③黄金和特别提款权。

如果黄金和特别提款权增加,银行准备金也将增加同样数额。

特别提款权证券是中央银行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所创造的、由财政部持有的特别提款权的要求权。

这种证券与购买黄金的结果是一样的。

④中央银行的其他资产。

中央银行其他资产的增加,也会使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增加。

6.请谈谈你对资金的直接融通和间接融通关系的认识和理解。

(1)直接融资。

①直接融资的含义。

②直接融资的特点。

赤字单位和盈余单位双方是对立当事人,易于互相了解;没有金融机构作中介,因而双方均可降低成本,提高收益;手续简便,节省时间;通常采取有价证券形式,适合市场的需要,可以转让,具有流动性;容易受时间、期限以及融资金额的限制。

(2)间接融资。

①间接融资的含义。

②间接融资的特点。

金融机构有专门人才来对筹资者的各种状况进行深入了解;可以节省直接融资中的佣金、印花税等费用;银行资金来源充足,可以从银行获得期限较长、金额较大的借款。

(3)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关系。

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各有公有制点,双方可以取长补短,相互促进。

直接融通与间接融通两部分共同构成统一的金融市场,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经济的发展。

在经济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两种融资方式起着不同的作用。

在简单的商品经济中,直接借贷占重要地位;在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时代和地区,以金融机构为中介的间接融资占主导地位;在商品经济高度发达,资金调度力求高效率的当代社会,直接融资的地位又日益重要。

7.论述金融市场形成的基本条件。

(1)商品经济高度发达,商品生产和流通十分活跃,社会上存在着庞大的资金需求和供给,这是金融市场得以建立和有效运行的前提条件。

(2)健全完善的金融机构体系以及丰富多样的信用工具和交易形式是金融市场形成的内部条件。

金融机构是金融交易的主体,它通过提供灵活有效的金融服务,作为资金供求双方的媒介,赋予金融市场活力。

信用工具是金融交易的客体,只有交易工具丰富,形式多样化,才能满足社会上众多资金供求者的需求,充分调动社会资金。

(3)健全的金融立法,合理的市场管理是金融市场健康发展的外部条件。

健全的立法,使交易双方有了可以遵守的规则,并能保障双方的正当权益,保证金融工具的信用。

另一方面,金融当局通过合理的市场管理,可以运用适当的金融手段来调控市场的运营。

8.请谈谈你对普遍实行的分支银行制的优缺点的认识。

(1)分支银行制的优点。

①便于资金在银行的分支行间进行划拨,有利于汇兑结算。

②在现金准备的运用上,各分支行间可以相互协调,从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③由于放款与投资分散于各地,符合风险分散的原则,银行安全性大大提高。

④银行的规模可以按业务发展扩大,可以实现“规模效益”。

(2)分支银行制的缺点。

①容易产生垄断,从而不利于提高服务效率。

②由于是分级管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信息反馈、决策传递都会受到影响,所以管理效率不高。

③银行容易把当地分支行的资金转移到他处,从而不利于当地经济稳定和发展。

9.论述货币流通和商品流通的关系。

(1)货币流通实质上是商品流通的实现形式和表现形式,商品流通才是货币流通的基础和实质内容。

在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的关系上,商品流通始终是第一位的,它不但决定其流通的规模,也决定其流通的方向和速度。

(2)在现实中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具有相对独立性,货币流通还能够反作用于商品流通,两者之间存在着差异性。

主要表现在,一是商品与货币的互换不具有强制性,商品流通决定货币流通是有条件的。

二是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在时间上有不一致性,商品转化为货币或货币再转化为商品是两个不同的过程。

三是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在量上有不一致性,货币流通量总是小于商品流通量,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的决定因素也不相同。

(3)虽然从本质上说货币流通是由商品流通决定的,但在形式上商品流通却通过货币流通反映出来,并通过货币流通来实现,货币流通是否正常和稳定,直接影响着商品流通和国民经济运行。

10.“相对于通胀而言,通缩对生产的危害性更大”,请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

企业效益下滑、库存大量积压、占用资金、增大费用、影响利润、产品销售不旺、导致生产能力闲置、影响企业发展;失业人口增加,就业压力增大;居民收入减少;抑制社会投资和消费需求的增长;造成银行坏账增多,利息支付增多,直接影响银行的效益、生存和发展。

通货紧缩虽然没有通货膨胀来得快,但通货紧缩的慢性特点使得它的破坏力也是巨大的,这种力量积累起来,在短期的危害就是大量的生产力不能释放出来,大量资金无法利用,就业成问题,消费需求也就上不去。

11.论述财政体系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1)银行和财政是再分配部门,所集中的货币都不能由自己直接运用,而要贷给或拨给国民经济各部门、企业、个人等去使用。

从这个意义上说,财政和银行一样,成为国民经济的货币供给者之一。

财政把自己的收入拨给企业、机关团体、学校和个人,那么其货币收入就增加,因而购买商品和劳务的能力增强了,或有支付能力的货币购买力增强了。

(2)从直接的购买力来说,财政收入资金则流通中货币量减少,财政支出货币则流通中货币量增加;此外,财政收入与支出结构同时影响流通中货币的供给结构。

(3)财政部门的货币收支对货币供给的影响还表现在,财政的收支过程实际上是货币收缩和流入商业银行账户,由此而扩大商业银行货币供给能力扩张的过程。

12.请谈谈金融创新的表现形式及其推动因素。

(1)金融创新的含义:

金融创新是指金融领域内通过各种要素的重新组合和创造性变革所创造或引进的新事物。

(2)当代金融创新的主要表现:

①金融制度创新。

国际货币制度的创新;国际金融监管制度的创新。

②金融业务创新。

新技术在金融业的广泛应用;金融工具不断创新;新型金融市场不断形成;新业务和新交易大量涌现。

③金融组织结构创新。

创设新型金融机构;金融机构的组织形式不断创新;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频繁创新。

(3)金融创新的主要特征:

新型化、电子化、多样化、持续化。

(4)推动金融创新的主要原因:

经济思潮的变迁;需求刺激和供给推动;对不合理金融管制的回避;新科技革命的推动等。

13.试论当代金融创新对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影响。

(1)金融创新对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影响有正有负,但主流是正面的、良性的。

金融创新是金融发展的主要动力源,没有创新推动,就没有多层次和开发性的金融发展,就不可能对现代经济发展有如此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但同时也必须充分认识金融创新给金融和经济发展带来的矛盾和问题。

(2)当代金融创新的概念、基本特征及其对金融、经济发展推动作用得以实现的四条途径即储蓄效应、投资效应、收入效应、就业效应。

(3)创新过程即经济发展的实现过程,故而创新过程中出现的矛盾、问题会对金融、经济发展产生直接不利影响。

后果是使金融风险有增无减,金融业的安全稳定性趋于下降。

(4)正确认识和客观评价金融创新对金融、经济发展的影响,是驾驭并把握金融创新的基本前提。

在此前提下,采取积极措施,使金融创新对金融、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最大化和副作用最小化,从而实现金融、经济发展过程中安全与效率的兼得。

14.论述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的发展阶段及其主要内容。

(1)资产管理理论。

资产管理理论认为银行资金来源的规模和结构是银行无法控制的外生变量,银行应主要通过对资产规模、结构和层次的管理来保持适当的流动性,实现其经营管理目标,强调流动性为先的管理理论。

资产管理理论随着历史的发展经历了商业贷款理论、资产转移理论、预期收入理论等三个发展阶段。

(2)负债管理理论。

负债管理理论主张以负债的方法来保证银行流动性的需要,使银行的流动性盈利性的矛盾得到协调。

同时,传统流动性为先的经营管理理念转变为流动性、安全性、盈利性并重;银行在管理手段上有了质的变化,将管理的视角由单纯资产管理扩大展到负债管理。

(3)资产负债综合管理。

资产负债管理理论认为商业银行单靠资金管理或单靠负债管理都难以达到流动性、安全性、盈利性的均衡。

银行应对资产负债业务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管理,保证资产负债结构调整的及时性、灵活性,以此保证流动性供给能力。

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既吸收了资产管理理论和负债管理理论的精华,以克服了其缺陷,从资产、负债平衡的角度去协调银行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之间的矛盾,使银行经营更为科学。

15.请谈谈你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的认识。

(1)含义:

资产负债管理理论认为应通过资产和负债的共同调整,协调资产和负债项目在期限、利率、风险和流动性方面的搭配,尽可能使资产、负债达到均衡,以实现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统一。

(2)资产负债管理理论主要内容包括:

①流动性问题:

从资产负债两个方面预测流动性;②风险控制问题:

通过有效的资产和负债管理防范各种风险,保证安全经营③资产与负债对称:

调整各类资产负债搭配。

(3)作用。

①它增加了银行抵御外界经济动荡的能力。

资产负债管理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及技术手段,从资产负债的总体上协调资产与负债的矛盾,使得银行在调整资产负债结构方面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和应变力,从而增加了银行对抗风险的能力。

②资产负债管理有助于减轻银行“借短放长”的矛盾。

利率自由化引起筹资成本的提高,迫使商业银行减少冒险性、放弃性、进攻性的放款和投资策略,采取更为谨慎的态度对待放款和投资。

16.请结合工作实际,试述商业银行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意义及影响。

(1)含义:

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是对银行的资产和负债规定一系列的比例指标,从而实现对银行资产控制,保持资产的合理增长,消除和减少风险的一种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方法。

(2)资产负债比例指标主要有五大类:

①反映资产与负债关系的比例;②反映资产结构的比例;③反映资产质量的比例;④反映负债结构的比例;⑤反映盈利能力的比例。

(3)影响:

①商业银行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防止了银行无限制地扩张资产和负债。

②改变了大银行过分依赖向中央银行借入资金扩大信贷规模的做法。

③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银行过度短借长用。

④保证了银行的流动性处于较为合理的水平。

⑤增强了银行以创造利润为中心的意识。

⑥增强了银行的资本金意识。

17.请结合实际,论述为什么中央银行被称为“银行的银行”。

(1)保管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

这是保证存款人的存款安全和调节国家经济的方法之一,中央银行能够通过各种手段影响商业银行的现金准备数量,从而控制全国信贷规模和货币供应量。

(2)对商业银行提供信贷。

商业银行需要补充资金时,可将其持有的票据向中央银行请求再贴现,或以有价证券抵押申请贷款。

中央银行成为商业银行的“最后贷款者”,这是中央银行极为重要的职能。

通过对商业银行提供信用,中央银行加强了对它们的监督和管理。

(3)办理商业银行间的清算业务。

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开账户,并在中央银行拥有存款。

这样,它们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能通过存款账户划拨款项进行结算。

这一方面节约了资金的使用,减少了清算费用,解决了单个银行资金清算所面临的困难;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监控。

18.请谈谈你对基础货币变化的根本原因的认识。

(1)政府的财政收支。

政府的财政收支中有一部分为直接影响到基础货币的发放量,增发通货,扩大基础货币构成中的通货总量;向中央银行透支弥补财政赤字,也同样增加了基础货币的总投放量。

(2)黄金存量变化和国际收支状况。

黄金是中央银行的资产项目,当中央银行向财政部门购买黄金时,资产和负债同时增加,即放出了部分的本币通货,增加了基础货币量;同样,当中央银行在外汇汇市场上购入外汇时,也使中央银行的资产和负债同时增加,中央争行买进外币、放出本币,基础货币投放量增加。

19.试述金融期货与远期交易的异同。

(1)远期合约的交易一般在场外进行,通过电话、电传等方式进行交易,由银行给出双向报价;而期货交易是在高度组织化和有严格规则的金融期货交易所进行的,通过公开拍卖方式决定合约价格。

(2)远期合约的交易是在银行和银行之间,或在银行与客户之间直接进行的;而期货交易所内会员可以进行自营业务,也可以代客交易。

(3)远期合约的条款由交易双方协凋确定,金额、到期日等是比较灵活的;而金融期货合约都是标准化的,合约中涉及的金融商品的品种、数量、交割的时间等都是统一规定的,唯一变化的是价格。

(4)远期合约交易不需交纳保证金,交易意味着接受对手方的风险;而在金融期货交易中,为了有效控制风险,实行保证金和逐日结算制度。

(5)远期合约交易一般都要进行实物交割,金融合约的持有人可以在到期前进行反向交易来对冲,所以金融期货合约很少有实物的交割。

20.请谈谈你对商业银行贷款政策主要内容的认识。

(1)贷款政策的含义。

(2)贷款政策的主要内容。

①贷款业务发展战略。

②贷款工作规程。

贷款工作规程通常包含三个阶段:

贷前推销、调查及信用分析阶段;评估、审查及贷款发放阶段;监督检查、风险监测及贷款本息收回的阶段。

③贷款的规模和比率控制。

主要衡量指标有:

贷款/存款比率、贷款/资本比率、单个企业贷款比率、中长期贷款比率。

④贷款地区。

⑤贷款的担保。

贷款担保政策一般应包括:

明确担保的方式;规定抵押品的鉴定、评估方法和程序;确定贷款与抵押品的价值的比率、贷款与质押品的比率;确定担保人的资格和还款的能力的评估方法与程序等。

⑥贷款定价。

银行贷款的价格一般包括贷款利率、贷款补偿性余额(回存余额外负担)和对某些贷款收取的费用(如承担费等)。

21.请结合工作实际,谈谈信用评级在信用风险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信用评级是对客户偿债能力和偿债意愿的分析、计量和评价,反映客户违约风险的大小。

其重要作用包括:

(1)客户信用评级是银行业金融机构防范信用风险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2)建立和完善客户信用评级体系,是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精细化风险管理的需要。

(3)由于信用等级在客户准入、授信审批、风险定价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建立和完善客户信用评级体系也是银行业金融机构提升信贷风险管理水平和自身竞争能力的需要。

22.请结合工作实际,试论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实行统一授信的现实意义。

统一授信是指银行业金融机构统一对客户确定最高授信额度,并集中统一控制的信用风险管理制度。

实行统一授信的现实意义在于:

(1)实行统一授信有利于提升银行业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精细化水平。

(2)实行统一授信有利于加强对客户信用风险的管理和控制。

(3)实行统一授信有利于积极引导信贷结构调、优化资源配置。

23.请结合工作实际,谈谈你对银监会“三个办法,一个指引”的必要性和深刻意义的认识和理解。

(1)有利于银行贷款风险监管制度的系统化调整与完善,促进贷款业务的健康规范发展。

面对近年我国金融资产显著增长,信贷资产规模迅速扩张的状况,如何保障贷款资金的安全,有效防范信用风险,已经成为银行日常经营和银行监管的重要责任。

(2)有利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贷款的精细化管理,促进公平竞争和科学发展。

贷款新规借鉴了境外银行贷款业务的通行做法,从加强贷款全流程管理的思路出发,要求将贷款管理各环节的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和岗位,并建立贷款各操作环节的考核和问责机制,实现贷款经营的规范化和管理的精细化。

同时,以贷款资金向交易对象支付的“受益人原则”为抓手,重点强调贷款资金交易的真实性,防范和杜绝贷款用途的虚构和欺诈。

(3)有利于规范和强化贷款风险管控,保护广大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支持实体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贷款新规的出台,将有利于银行业金融机构不断更好风险管理理念,应用先进风险管理技术,逐步建立和完善信贷风险管理架构体系,进一步提升贷款风险管理水平,优化信贷结构,提高信贷管理质量,保障贷款业务安全运行和长远发展。

同时,贷款新规通过必要的操作流程及内部控制等手段,规范商业银行贷款支付行为,确保贷款资金按借款合同约定用途使用,防止借款人资金被挪用,有效保护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24.请谈谈你对“三个办法,一个指引”主要内容的认识和理解。

贷款新规的核心要义体现在七个方面:

(1)全流程管理原则。

固定资产贷款、流动资金贷款及个人贷款,均经过从借款人申请贷款到贷款业务结束的过程。

全流程贷款管理强调要将有效的信贷风险管理行为贯穿到上述贷款生命周期中的每一个环节。

(2)诚信申贷原则。

一方面,借款人恪守诚实守信原则,按照贷款人要求的具体方式和内容提供贷款申请材料,并且承诺所提供材料是真实、完整、有效的。

另一方面,贷款人应证明其设立合法、经营管理合规合法、信用记录良好、贷款用途明确合法以及还款来源明确合法等。

(3)协议承诺原则。

银行作为贷款人应与贷款人乃至其他相关各方通过签订完备的贷款合同等协议文件,规范各方有关行为,明确各方权利义务。

(4)贷放分控原则。

贷放分控是指商业银行将贷款审批与贷款发放作为两个独立业务环节,分别管理和控制,以达到降低信贷业务操作风险的目的。

贷放分控的要义是贷款审批通过不等于放款。

(5)实贷实付原则。

实贷实付是指在借款人需要对外支付贷款资金时,银行根据借款人的提款申请以及支付委托,将贷款资金直接支付给符合合同约定的借款人交易对象的过程。

(6)贷后管理原则。

贷款新规定出强调:

监督贷款资金按用途使用;对贷款人账户进行监控;强调贷款合同的相关约定对贷后管理工作的指导性和约束性;明确了贷款人按照监管要求进行贷后管理的法律责任。

(7)罚则约束原则。

罚则约束原则,就是指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执行贷款新规的行为进行严格监管,对于明显违反贷款新规定的商业银行,监管部门将利用市场准入、现场检查、非现场监管等手段给予处罚,以保障办法的执行力。

25.请结合工作实际,谈谈流动资金贷款需求测算的重要意义和主要要求。

(1)对流动资金贷款进行需求测算是《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的核心指导思想。

这主要是考虑流动资金贷款支付频繁,周转速度性,支付管理控制的成本较高,但影响企业流动资金占用的因素相对较为明确,流动资金需求可进行合理测算等因素,同时实践中流动资金贷款挪用也多是源于贷款人发放的流动资金贷款金额超出借人实际流动资金需求。

通过对流动资金贷款的合理测算,做到既有效满足企业正常经营对流动资金贷款的需求,同时又有效防止因超过实际需求发放贷款而导致的贷款资金被挪用。

(2)《流动资金贷款需求量的测算参考》,明确流动资金贷款需求量主要是基于借款人日常生产经营所需营运资金与现有流动资金的差额确定。

在实际估算过程中,首先考虑借款人用于日常经营的营运资金融需求量,再扣除其现有融资和能够投入到日常经营的自有资金,缺口即为新增流动资金贷款需求量。

在估算营运资金需求量过程中,还要结合借款人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状况,合理预测各项资金占用;同时考虑小企业融资、季节性生产、订单融资等情况。

26.请结合工作实际,谈谈实贷实付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1)有利于有效控制信贷规模和进度。

贷款资金直接支付到借款的实际受益方,企业借贷行为为更趋于理性,信贷“虚放、虚增”等问题将得到有效控制。

(2)有效遏制贷款挪用现象,提高贷款质量。

通过将贷款资金直接划入交易对手账户,有效遏制信贷资金挪用问题,防目信贷资金流入股市和房地产市场。

(3)银行存款营销模式将发生变化。

由于贷款资金支付至借款人的交易对手,商业银行在存款上要积极争取公司客户上下游的客户资源。

(4)中小银行的扩展模式将发生变化。

在实贷实付模式下,不能保证贷款人所有的交易对手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