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师秋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期末考核答案.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582189 上传时间:2022-11-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师秋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期末考核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东师秋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期末考核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东师秋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期末考核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东师秋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期末考核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东师秋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期末考核答案.doc

《东师秋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期末考核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师秋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期末考核答案.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东师秋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期末考核答案.doc

期末作业考核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

满分100分

一、辩析题(每题10分,共30分)

1、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阶级。

答:

正确。

(1)无论是民族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民族资产阶级都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阶级,

(2)在民主革命时期,民族资产阶级既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一面,又有软弱性、妥协性的一面。

(3)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民族资产阶级既有剥削工人取得利润的一面,又有拥护宪法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

2、人类认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追求真理。

答:

错误。

该命题没有看到实践在人类认识中的最终决定作用。

人类认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所以,实践是人类认识的最终目的。

3、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答:

正确。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动摇这个中心。

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而不能离开这个中心,更不能干扰和冲击这个中心。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必须把改革开放同四项基本原则统一起来。

两个基本点互相贯通、互相依存,二者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我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答: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在改造过程中实行赎买政策,进行和平改造。

创造了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委托经销代销、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逐步过渡形式,最后实现了对资产阶级和平赎买。

对资方人员实行团结、教育、改造的政策,“量材使用,适当照顾”,把企业改造与人的改造结合起来。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

答: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革命,它使哲学在内容、对象和作用方面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成为全新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同一,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

科学性、实践性和阶级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哲学。

它第一次使哲学获得了真正科学的性质。

它的科学性就在于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运动、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

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现着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因而在人类认识史上把哲学变成了一门严密而完备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革命的实践性。

它第一次把时间引入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全部理论都要付诸实践。

成为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手中的思想武器,化为改造客观世界的巨大物质力量。

马克思主义哲学还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它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总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

3、“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涵义和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

“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是:

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部分,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一国两制”构想包含以下基本点:

(1)一个中国。

这是“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的政府。

(2)两制并存。

祖国统一后,祖国大陆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和台湾保留资本主义制度不变。

(3)高度自治。

祖国统一后,香港、澳门、台湾将成为特别行政区。

它不仅不同于其他一般省区,也不用于现有的各经济特区。

它拥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保持财政独立;自行制定适合于特别行政区的经济、贸易和文化教育等政策;同各国和地区及国际组织继续保持和发展经济文化关系。

(4)和平谈判。

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和平统一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每一个主权国家都有权采取自己认为必要的一切手段包括军事手段,来维护本国主权和领土完整。

中国政府不作放弃使用武力的承诺。

三、分析题(第1题10分,第2、3题每题15分,共40分)

1、试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的含义及坚持这个原则的重要性。

答: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就是在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前提下,保持共产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独立性。

其实质是坚持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抗日战争中的领导权。

   ⑴坚持这个原则,是抗日战争时期民族斗争和阶级斗争的关系决定的。

在抗日战争时期,民族斗争是主要的,因此必须坚持统一战线;但阶级斗争仍然存在,因此必须坚持独立自主。

     

 ⑵坚持这个原则,是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

在统一战线中坚持党派和阶级的独立性,才有利于合作,否则就变成了混一,必然牺牲统一战线。

⑶坚持这个原则,是把抗日战争引向胜利的中心环节。

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只有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才能保存自己的力量,发展自己的力量,保证抗日战争的胜利,并使之成为人民的胜利。

 

      ⑷坚持这个原则,也是为了反对党内的右倾投降主义。

抗战开始后,党内出现了以王明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倾向。

为了反对这种错误倾向,必须强调坚持独立自主原则。

 

以王明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主张“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主要是国共两党的合作,如果一切经过和服从统一战线,就是一切经过和服从国民党。

 

如果一切经过和服从国民党,共产党就丧失了在抗日战争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就会导致抗日战争和中国革命的失败。

 

中国共产党应该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这样才能保证党的领导权的实现,保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发展和抗日战争的胜利。

2、论述事物发展的曲折性与前进性统一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答:

世界发展的质量互变规律与事物发展的状态分析  

 这部分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质、量、 度。

质是决定事物根本性质的内在规定性;量是事物的规模等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

度是事物质和量的统一。

认识事物的质、量、度有重要意义。

   

量变和质变及相互变化。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质变体现和巩固原来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拓道路。

量变和质变是相互转化的。

 

   质量互变的复杂性和普遍性。

量变形式的多样 :

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质变形式的多样性:

爆发式飞跃和非爆发式飞跃。

量变与质变的相互渗透。

质量互变规律是客观世界发展的普遍规律。

掌握质量互变规律对于实际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如何正确认识邓小平所说的“两个没有完全搞清楚问题”?

答:

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是,中国只有坚持社会主义才能消灭贫穷、走向富强、消灭落 后、走向现代化,而中国坚持的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当代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为此,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这两个“搞清楚”,是邓小平理论中一个最基本的理论问题。

邓小平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历史经验时,多次讲到我们过去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

早在1980年,邓小平就提到这个问题。

1984年经济体制改革从农村向城市推进以后,邓小平更加鲜明地、频繁地、突出地提出这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他说,我们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个好制度,必须坚持。

现在我们搞经济改革,仍然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但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是建设社会主义。

我们的经验教训有许多条,最重要一条,就是要搞清楚这个问题。

为了搞清楚这两个问题,邓小平总结了过去我们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上,没有“完全搞清楚”的问题:

(1)在我们的社会主义观念中严重存在着把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理论教条化的倾向。

没有搞清楚在新的时代、新的条件下,应该如何认识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2)我们曾经把苏联模式神圣化,照抄照搬苏联模式及其相应的社会主义观念。

我们没有完全搞清楚,如何认识和突破苏联模式,如何建设切合当代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