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美版一上美术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803975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41.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美版一上美术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浙美版一上美术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浙美版一上美术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浙美版一上美术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浙美版一上美术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美版一上美术教案.docx

《浙美版一上美术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美版一上美术教案.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美版一上美术教案.docx

浙美版一上美术教案

 

第一课走进新天地

课型:

综合·探索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了解小学阶段美术学科学习的内容,认识相关的工具材料。

2.通过看看、说说、画画、玩玩的形式,培养学生对儿童美术作品欣赏和学习使用各种相关美术工具材料的能力,大胆尝试油画棒、彩色水笔的几种基本用法。

3.培养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兴趣,对美术作品的审美评价的情趣,养成爱护和正确使用美术工具材料的习惯,为学习美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美术课的学习内容和工具材料,培养学习美术的兴趣。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养成评价作品的习惯及正确使用美术工具材料的习惯。

课前准备:

(学生)一幅自己创作的画或一件手工作品、彩色水笔或油画棒一套、画纸

(教师)一只装有优秀儿童美术代表作品和各种工具材料的“百宝箱”:

形式多样、能反映小学段美术教学内容的作品(如学生的作品画册或成长袋),相关美术资料图片(课件或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1.展示、交流,激发兴趣。

(1)出示我国彩陶上的绘画杰作或法国史前绘画的拉斯科洞穴壁画的图片,引起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2)启发谈话:

我们小朋友会画画、会做手工吗?

能展示一下你的作品吗?

教师启发学生展示自己带来的美术作品,简单评述自己的作品,并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别人的作品,同时进行简单的评价。

让小朋友互相了解、互相学习,初步熟悉美术课的学习内容。

(3)教师出示“百宝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2.欣赏、感受各种作品,了解学习内容和相关材料。

教师从“百宝箱”中逐一展示儿童代表作品,通过多媒体教学或观看展览的形式,让学生猜猜、看看、说说和评评,自然、生动地讲授小学段的美术课学习内容,也可通过相关作品欣赏,重点了解本学期的学习内容。

(1)出示各种形式的手工造型作品。

结合书本、课件、图片,让学生欣赏更多的手工造型作品,如纸艺、橡皮泥、陶艺、废旧物创意造型等等。

教师可进行相关制作演示,让学生认识手工造型作品及相关材料。

(2)展示绘画造型作品。

结合书本、课件、图片,让学生进行“连线游戏”等活动,欣赏更多的绘画造型作品,如纸版画、水粉画、水墨画、线描画和贴纸画等。

同时出示相应的绘画制作工具,可结合讲讲有关工具的发明等。

(3)出示学生参加美术活动的图片或进行直观演示,帮助学生了解学习方式,培养学习兴趣。

3.了解油画棒、彩色水笔的用笔,激发想象。

(1)结合课本和儿童作品,出示油画棒、彩色水笔的绘画作品,让学生看看,并说说对这两种作品的不同感受。

(2)让学生学习油画棒、彩色水笔的各种用笔方法,用油画棒、彩色水笔尝试画出不同的点、线、面。

(3)可出示米罗绘画作品,如《太阳与鸟》等,启发学生想象点、线、面可画成什么,鼓励学生进行大胆地想象。

4.大胆尝试、表现。

让学生尝试彩色水笔和油画棒的用法,画一幅点、线、面组合的绘画作品,并像米罗一样进行想象,同时给画取个题目。

5.展示、评价、交流。

(1)让学生分组张贴自己的绘画作品,布置一块展板进行展览,并让学生互相观摩、学习,养成评价、交流的习惯。

(2)用讨论的形式启发学生怎样正确使用彩色水笔、油画棒。

6.总结、拓展。

(1)出示思考题:

你知道本学期美术课学习什么吗?

你会使用哪些工具?

你喜欢学习什么样的美术内容?

(2)教师可出示以往学生的画册或成长袋,可布置拓展性的作业:

准备一本绘画本,让学生回家继续尝试油画棒或彩色水笔的用法,画画自己喜爱的东西。

(3)布置下节美术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准备的工具。

反思:

重点强调绘画工具的重要性,还是会有部分孩子不重视工具,上课不带工具。

主要以激发孩子绘画兴趣为主,为重点。

课堂中粉笔示范画很能吸引孩子,如果改为A4上示范应该效果更好。

孩子能更快掌握彩笔的画法。

板书:

走进新天地

绘画种类:

工具种类:

第二课我的新朋友

课型:

造型·表现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目的:

1、通过画我的新朋友,培养学生正确观察人物外貌特征的方法、并进行大胆的作画。

2、培养学生活泼大方的性格,学会与人交往(人教版美术教案)画《我的新朋友》。

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正确观察方法。

我的新朋友

2、让学生学会表现人,描绘我的新朋友的外貌特征。

教学难点:

1、构图安排

2、人物造型表现。

课前准备:

1、学生分成四组,每组挑选一位特征明显的学生为模特绘作范图。

2、《找朋友》我的新朋友

3、画纸、彩笔等我的新朋友

教学过程:

一、分组:

把学生分成四组围坐一起。

二、展示范图

(一)引导学生观察范图、感受人物外貌特征。

(二)找一找、猜一猜:

播放音乐《找朋友》,让学生跟随音乐找一找、猜一猜老师画的是谁?

三、引导观察:

(一)、提问:

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生:

从脸和头发的形状看出来的。

师:

对了,我们要想知道他是哪位同学,就要从脸型、五官特征、发型、服饰进行认真观察,并进行比较才能确定范图上的学生我们班上的。

哪位同学。

让学生想一想并分组讨论:

我想画谁?

他长什么样?

该怎么画?

让学生说一说。

教师展示构图比例偏小的范图对比说明构图的重要性。

作业要求:

从五官、脸型、服饰、发型等方面画出新朋友的样子;注意构图应饱满适中,色彩鲜艳。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辅导,鼓励学生大胆作画,注意人物外貌特征。

作业展评:

让学生说一说画的是谁?

像不像?

并说出理由。

课后拓展:

欣赏优秀作品,引导学生认识还可用拼贴或立体的形式表现新朋友。

四、板书:

我的新朋友

特征:

脸型发型五官

反思:

一年级的孩子在行为习惯上还是不能保持的很好,在看有意思的范图后,很容易注意分散开,所以应多用很生动的语言来介绍范图,并强调行为习惯。

第三课色彩大家庭

课型:

综合·探索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红、橙、黄、绿、蓝、紫、褐、黑、白、灰等常用色彩,并能说出它们的名称。

2.采用故事、表演等形式让学生结合春、夏、秋、冬四个季节,进行简单的色彩练习,进一步寻找自然界其他色彩,发现色彩的美感和魅力。

3.运用小组合作等方式加强学生的合作与交流,逐步提高他们对自然界的观察力,激发对艺术学习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对大千世界的热爱和探求。

教学重点:

认识红、橙、黄、绿、蓝、紫、褐、黑、白、灰等常用色彩,并能作简单的练习。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能够顺畅地讲述色彩的故事,并能准确地运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

课前准备:

(学生)①运用剪纸或绘画的形式表现所认识到的色彩;②寻找有关色彩的照片和图片。

工具:

彩色水笔、油画棒和水彩等作画工具材料

(教师)课件、录像《多彩的世界》、标准色标、10只彩色小球等

教学过程:

1.认识色彩,认识世界。

  

(1)出示课件:

播放录像《多彩的世界》。

指名要学生说说看到的色彩,说出自己最喜欢的颜色。

  

(2)揭示课题:

《色彩魔方》。

  (3)出示课件:

欣赏书本中的作品(色彩魔方、生活中的色彩、学生和画家的作品等)和教师提供的色彩作品。

(4)提供欣赏的建议:

  ①注意作品的整体性;

  ②分析色彩的组成;

  ③感受作品的美感。

  2.玩玩游戏,猜猜颜色。

  

(1)教师出示准备的10只气球:

教师放飞气球,学生抢答气球的颜色,谁先回答出奖一只气球。

  

(2)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对生活中的色彩的感受。

  3.交流体会,画画色彩。

  

(1)把收集的色彩和书本中的色彩进行比较并分析差别。

  

(2)小组讨论差别的原因,教师小结(正是因为有这些色彩,才有丰富多彩的世界)。

  (3)尝试练习:

把记住的色彩用彩色水笔等作画工具画出来,并交流记住色彩的各种好方法。

  4.创作作品,表现色彩。

  

(1)作业主题:

画出自己心中的色彩组合,如教材中的《七色花》,还有生活中的日常用品、动物、人物等都可以。

  

(2)出示课件,提供创作建议:

  ①画出生活中自己熟悉的物品及其他东西,并融入自己的情感;

  ②画的线条要自然流畅,有一定的表现力;

  ③作品要有个性,各具特色;

  ④学生作品完成后,教师与学生一起作简单的评价。

  5.拓展主题,寻找色彩。

  

(1)小结:

生活中有很多美丽的色彩,我们要用心去发现、去探索,原来世界是这样的多姿多彩。

 

(2)提供拓展性的主题:

结合四个季节,寻找自然界中美丽的色彩。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美术课常规工具、上节课拓展的作业

(教师)课件,春、夏、秋、冬的录像及10张有色彩的卡片等

1.述说故事,发现色彩。

  指名要学生讲述印象深刻的一件事(结合各个季节也可以),并分组讨论故事中出现了几种颜色,然后讨论感受故事中色彩的美与丑及其原因

2.引申故事,表达色彩。

(1)教师根据同学讲的故事,选择其中一个,运用色彩来表现。

  

(2)学生分组讲故事,分组表演(表演的学生在胸前挂上画有色彩的小卡片)。

  (3)师生共同小结,理出创作思路:

  ①讨论故事及表演的优点与缺点;

  ②进一步探讨色彩在表现情感变化上所具有的特点和作用。

  3.升华主题,创造色彩。

  

(1)提供创作主题:

我心目中的四季(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其中一个季节,也可以把四季的景色都画出来)。

  

(2)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4.拓展教学,评价色彩。

  

(1)采用小组评、自评、集体评与教师评相结合的形式。

  

(2)评价的建议:

  ①作品的主题是否明确;

  ②作品是否熟练而准确地运用了自己所认识的色彩;

  ③作品是否体现了自己的情感和个性。

  (3)教师小结,对创造性的色彩予以表扬。

  (4)提供拓展性的主题:

①进一步探索色彩的秘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研究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色彩变化;

②记录一周的色彩心情日记,或者进行听音乐画色彩等有意义的色彩练习。

板书:

色彩的大家庭

色彩:

红橙黄绿青蓝紫

原色:

红黄蓝

反思:

课堂上的色彩小游戏很受孩子的喜欢,很好的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可以尝试放在课前来做,更好的活跃课堂气氛。

 

第四课生活中的基本形

课型:

造型·表现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1.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各种物体,直观地感受和认识各种常见的基本形,初步认识各种形状,了解生活中的物体由各种基本形组合而成。

2.继续学习油画棒和彩色水笔涂色、画线的方法,学画各种基本形及简单的组合形,画画身边的物品和景象,并尝试用撕纸的方法,借助基本形及组合表达自己对形的感受、记忆,以此来培养学生对形的感受力、观察力,提高学生对各种形的描绘能力和撕贴等造型能力。

3.激发学生用各种基本形去观察、描绘生活中的不同物体的兴趣,培养对形的审美感受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认识基本形,并用基本形画或撕贴身边的物品或景象。

难点:

用基本形去观察、理解生活中的由基本形组合的物体。

课前准备

(学生)彩色水笔或油画棒一套、彩色纸、收集一些生活中具有基本形的物体的图片或实物

(教师)各种生活中的具有基本形的物体及其图片、基本形模具一套、生活中的基本形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趣味导课,初步感受基本形。

触摸、猜谜和画画,趣味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一个装有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物体的纸盒或袋子,让一位学生上来摸一摸。

(2)拿出这三个常见的基本形物体,让学生猜猜写在上面的谜语,谜底是一些基本形明显的常见物体。

(3)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常见的基本形物体,并用简笔画的形式画出这些形状。

2.结合生活,深入观察,感受不同基本形的特征。

(1)让学生按小组观察实物的各种基本形,深入感受各种基本形及特征。

(2)让学生在教师准备的模具中找出与实物相对应的基本形,并说说特征。

(3)结合“生活中的基本形”课件,说说有关基本形的有趣故事,让学生感受生活中更多的基本形及特征。

3.抓住特征,探究表现方法,激发撕画兴趣。

(1)让学生探讨如何画好生活中所观察到的各种基本形,通过分析,启发学生用弧线画圆、用三条直线画三角形、用四条直线画长方形等等。

(2)让学生分组在黑板上进行比赛,看哪一组画得多和抓住特征画得好,教师学生共同进行评价与修改。

(3)让学生在黑板上记忆想象添画基本形。

(4)进一步启发学生用撕纸的方法撕出基本形,探讨怎样用长方形或正方形彩纸撕出各种基本形,感受与绘画不同的审美情趣,并提示学生正确的用纸方法。

4.撕撕、画画喜爱的各种基本形,进行记忆想象。

(1)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撕、画练习。

(2)请学生对自己撕、画的基本形进行添画练习。

5.趣味展示、评价。

展示学生撕、画练习作品。

游戏展示:

可让各小组推选一名同学参加比赛,教师与同学共同评价其作品。

6.拓展学习。

教师总结,欣赏擅长用基本形画画的艺术家的作品,开拓视野;布置下节课的准备工作。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1.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

请学生说说、画画和撕撕已认识的各种基本形,可用比赛形式比比哪位同学说、画、撕得又多又好。

2.摆摆玩玩,游戏导课。

(1)出示一副七巧板,让学生拼出各种有趣的物体。

(2)教师导入新课:

生活中许多物体都是由各种基本形组合起来的。

3.观察感受,探究认知,启发想象。

(1)初步感受:

用实物投影仪出示课本中的上海浦东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感受,说一说那些建筑物是由哪些基本形组成。

(2)深入感受、探究:

生活中许多物体都是由各种基本形组合起来的。

教师利用课件、图片和实物,出示一些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物体,通过观察分析,得出结论。

(3)发散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进行大胆创新。

教师给出各种基本形,请学生任意组合成各种物体或图案,并让学生充分想象。

4.欣赏感受,激发尝试。

(1)欣赏儿童撕贴、绘画作品,从作品中感受各种基本形。

(2)欣赏大师撕画作品,进一步感受艺术作品中利用基本形进行创作表现的手法,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

5.小组合作,撕拼画练习。

(1)让学生分小组,把自己撕成的各种基本形在桌面上进行组合、想象练习。

(2)选择拼图画面,小组合作,把它添画完整。

(3)首先让学生选择自己擅长的表现手法,画画记忆或想象中的基本形,然后小组合作,最后把画组合在一起,最后拼成一张大作品。

6.展示、自评。

让学生展示作品,启发学生自取题目,自我评价作品,并说说撕贴的画与画的画有什么异同。

7.出示课题,拓展教学。

(1)教师总结,教师出示课题:

《生活中的基本形》。

(2)让学生加上所感受到的词,如:

“美丽的”有形世界、“缤纷的”有形世界、“多姿的”有形世界等等。

(3)布置回家作业:

继续用基本形组合方法观察生活中的物体,并在自己的画册上画一画。

同时要求学生做好下节课的准备工作。

板书:

生活中的基本形

说说、撕撕、画画基本形

 

第五课巧用碎纸片

课型:

造型·表现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_@_{_e__R 

1、初步了解借形联想、添画等造型表现方法。

'_cdN_@1i* 

2、通过对碎纸片的想象、添画等练习活动提高造型表现能力。

_>iQxUcUt 

3、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独特想法,并对造型活动产生兴趣。

5YQ_[Zg__ 

教学重点与难点:

wJT+U._3_3 

重点:

对碎纸片的联想和添画。

|CL_wrO?

难点:

对各种碎纸片的巧妙联想。

[i_1._s6"z 

课前准备:

_jrj_t_A 

(学生)各种碎纸片、胶水、黑色记号笔、水彩笔、油画棒、画纸等。

AG

(教师)课件、示范作品、碎纸片、白色卡纸等。

GKLp__

教学过程的设计:

Z}_1Sh_ 

一、组织教学。

6_B9/I_hI 

 检查学生课前准备。

{Af_e_j?

L_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N,_!

}%H_?

1、讲故事设疑并释疑,引出人物“豆豆”把碎纸片变纸片添画,激发学生兴趣。

]-___

_k~M 

23、原来简简单单的碎纸片经过巧妙的运用都可以变成美丽的东西.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巧用碎纸片》。

(揭示课题)?

%c{QN_&& 

三、知识传授,技法揭示_V6

___x 

1、视频欣赏碎纸片添画变成铃铛和老鼠,并提问:

q__y\.___$ 

①我们去看看豆豆杨贵妃撕下来的纸还变成了什么东西?

Rs_

=

_|1 

②这些东西是怎么变出来的?

9S+L5XaJRm 

③想一想为什么这个形状的纸片可以变成铃铛和老鼠?

__ZMfVfZ8j 

2、以游戏的形式,结合生活,深入观察,引发联想。

_HB}Q__uLV 

①请学生根据老师出示的碎纸片形状经过观察,说说它像什么东西。

78@_Xq_(_ 

②结合学生回答,出示联想事物的真实图片,进一步引出抓住纸片特征引发联想。

_

niQS_ 

③把碎纸片倒转,请学生再次观察,说说它又变成了什么?

引导学生转换角度观察联想。

&o]_b_?

④继续出示其它的碎纸片,让学生探讨怎样看可以发现更多奇妙的联想,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联想,并提示可以从动物、植物、人物、风景、用品等方面展开联想。

(KmC_kd_ 

3、抓住特征,探究表现方法,激发添画兴趣。

P>Xsc_x 

①出示一张碎纸片,说说可以联想成什么?

{?

.)O32G)U 

②说出联想的物体后,请学生上台进行添画。

VZ7890}~m_ 

③师根据学生的添画做进一步示范,探讨怎样更巧妙地添画让作品更形象,可以结合里面添画、外面添画以及综合添画的表现方法来表现。

eq8.xOP\n 

4、欣赏学生作品,启发学生思维。

?

k86Q>ON7_ 

四、学生创作Z

?

6O@qD 

1、接下来,我们来玩一个"超级变变变"的游戏,游戏规则是:

*\qdU_zY_, 

①对桌子上的任意一张碎纸片进行转动观察,看看它们像我们生活中的什么东西,再进行想象添画,对它进行一个大变身.w<-n

_HG\W 

②把一张纸撕出的碎纸片全部利用起来进行组合,然后再想象添画.[>q8hd>B$ 

2、比一比哪位小朋友能在这个游戏中获得最具创意奖.最佳人气奖和最美色彩奖。

-6_g!

pX(oD 

3、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播放背景音乐。

jaJsaip 五、作品展评`I_QV-r}pL 

学生自评与互评,教师选择性讲评。

:

6_4_FD._~ 六、总结:

^_Udat%V"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巧用碎纸片,希望同学们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废弃物,用自己的双手变废为宝。

板书:

巧用碎纸片

说说、撕撕、画画

 

反思:

小朋友的联想很丰富,但是落实到具体的添画时候,还是画不出来,所以示范时候还是应该多练习,多举例。

 

第六课来来往往的汽车

课型:

造型·表现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_@_{_e__R 

1.学习概括地表现不同种类汽车的外形特征,初步了解汽车的历史、构造及功能等。

2.通过撕纸拼贴各种各样的汽车,进行基本形的练习。

学习有目的地撕纸、有序地拼贴。

在对汽车的观察、分析和表现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感知和形象思维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通过对来来往往的汽车的观察、分析,感受汽车造型的奇特、色彩的美丽。

4.在评价中,通过活动提高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初步懂得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

5YQ_[Zg__ 

教学重点与难点:

wJT+U._3_3 

重点:

认识各种汽车,观察、分析来来往往的车辆的外形特征,学习用撕纸拼贴的方法表现自己喜欢或想象中的车辆。

难点:

概括地表现汽车的外形轮廓及将纸撕出自己想要的形状。

课前准备:

_jrj_t_A 

1、(学生)各种玩具汽车、胶水、彩色纸等用具,分成4至6人的小组

(教师)课件(含汽车的历史介绍、汽车图片展示、构造介绍等)、范例、示范用纸等

2、(学生)胶水、彩色纸等工具,纸箱、纸板等材料

(教师)各种概念车的图片、示范用纸等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表达感受。

(1)请学生在小组内展示自己的玩具车,互相介绍玩具车的名称、功能等,并交换着玩一玩。

(2)学生汇报游戏体会,教师小结活动情况。

(3)教师出示课题:

《来来往往的车辆》。

2.引导欣赏,加强体验。

(1)出示课件:

作品欣赏。

结合书本的作品和教师提供的作品,让学生欣赏(提示:

欣赏可以用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方法,结合外形、结构和色彩感受汽车文化,了解汽车的发展历史)。

(2)让几名学生说说欣赏后的感受,教师小结。

(3)讨论研究以下问题:

生活中常见的汽车有哪些?

从外表看,它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特点?

3.自主研究,激发创意。

(1)提问:

怎样表现汽车?

除了这些方法,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2)研究课本中的步骤图,分析撕纸拼贴汽车的表现方法。

(3)学生汇报研究结果,教师适当示范:

先撕出车的轮廓,再拼贴车轮、车窗等。

4.布置作业,表现感受。

(1)提出作业要求:

用撕纸拼贴的方法表现一辆自己喜欢的汽车。

(2)学生创作表现,教师巡回辅导。

5.展示作品,学习评价。

(1)学生用完成的作品,模拟来来往往的车辆行进的场景进行游戏活动,在游戏活动中互相学习、评价同学的作品。

(2)教师小结本课的学习情况。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1.运用情景,启发思维。

(1)出示课件:

创设情景后,教师介绍未来汽车的发展趋势。

(2)请学生想象未来汽车的特点。

2.结合课件,述说感受。

(1)老师展示各种概念车的图片,向学生介绍几种现代化新型汽车,如汽车飞机、超音速汽车等。

(2)小组内讨论自己想象中的未来汽车的模样。

3.讲述故事,结合表演。

(1)让学生说说未来汽车的故事(可结合表演的形式)。

(2)小组评价,教师总结。

4.布置作业,创作表现。

(1)提出作业要求:

设计一辆未来的汽车,用撕纸拼贴或在纸板、纸箱上贴的方法表现出来。

(2)学生创作表现,教师巡回辅导。

5.作业欣赏,开拓思维。

(1)全体学生将自己制作的汽车拿在手上或粘在身上,全班模拟车辆来来往往的场景。

(2)学生之间互相介绍自己创作的汽车的特点。

(3)学生互评作业,教师对有独创性的作业予以表扬与肯定。

察生活中的废弃物,用自己的双手变废为宝。

板书:

来来往往的汽车

撕纸拼贴

反思:

直接撕纸拼贴孩子们掌握的不是很好,将其改为画完剪贴更为适合一年级小朋友现有的手平,同时也能提高动手能力和绘画能力。

 

第七课字母设计

课型:

造型·表现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绘画或剪出字母形状彩色字母娃娃;

  2.能对字母进行“拟人化”彩色字母娃娃的想象创造表现;

  3.在装饰设计游戏中,彩色字母娃娃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

  能运用多种材料表现“拟人化”的字母及进行装饰。

  教学难点:

  运用对称、均衡、夸张等手法表现字母。

  教学过程:

  一、我能行:

  学生运用多种材料、工具,尝试绘画或剪出几个自己喜欢的字母形状。

(比较对称、均衡、变化、夸张的美感。

  二、像什么?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人体字母造型”和“手势造型”比赛,激发学生“拟人化”的观察和想象。

  三、他们是什么?

  欣赏艺术家表现的字母。

思考:

  1.是什么字母?

  2.艺术家用什么表现字母?

(人物、动物、静物)彩色字母娃娃

  3.字母美在哪里?

(对称、均衡、拟人、夸张)

  4.表现的物象与字母有什么关系?

(符合字母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