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河北省沧州市盐山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A卷解析版.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775766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2.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河北省沧州市盐山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A卷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历史河北省沧州市盐山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A卷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历史河北省沧州市盐山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A卷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历史河北省沧州市盐山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A卷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历史河北省沧州市盐山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A卷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河北省沧州市盐山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A卷解析版.docx

《历史河北省沧州市盐山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A卷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河北省沧州市盐山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A卷解析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河北省沧州市盐山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A卷解析版.docx

历史河北省沧州市盐山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A卷解析版

河北省沧州市盐山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

期末考试试题(A卷)

考试时长:

90分钟卷面分值:

100分

一单选题

1.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根源是

A.“士”在社会、政治活动中十分活跃

B.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和变化

C.私人办学兴起,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被打破

D.分封制崩溃,周王室衰落

【答案】B

【解析】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出现标志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旧的制度走向崩溃,新的制度尚未建立,各个阶层的代表纷纷著书立作,宣扬自己的主张,即百家争鸣,故B正确;士人阶层的崛起,这是百家争鸣出现的文化因素,故A错误;私人讲学的兴起,培养了一批学识丰富的知识分子,这是百家争鸣出现的文化因素,故C错误;分封制崩溃,周王室衰落,并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故D错误。

2.董仲舒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对先秦儒家伦理思想进行了伦理概括和神学改造,形成了新儒学。

这实质上是

A.为了统一信仰和社会规范

B.反映了儒学兼收并蓄、与时俱进

C.背离了先秦儒学的全部宗旨

D.为君主专制统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答案】D

【解析】结合题干“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道家)以及法家思想,对先秦儒家伦理思想进行了理论概括和神学改造”及所可知,董仲舒的新儒学宣扬“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神化皇权,为君主统治披上了神圣的外衣,实质是为君主代表天意进行独裁统治提供理论。

故答案为D项。

A项,“统一信仰”的表述不符合史实,秦时“焚书坑儒”既已进行思想的统一,排除;B项,儒学兼收并蓄、与时俱进是其特点,不是其实质,排除;C项,“背离了……全部宗旨”与“新儒学”不符,排除。

3.王夫之认为,人性的丰富是一个发展着和运动着的过程,是一个长期努力奋进的过程,是一个“日新又新”的过程。

他在自己的住处,以“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的诗句题壁。

这突出表现了王夫之

A.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

B.对政治变革的热切呼唤

C.对人性本善的深刻认同

D.对社会现实的强烈批判

【答案】A

【解析】“六经责我开生面”是说自己致力于儒家的学术研究,“七尺从天乞活埋”的意思是明朝亡了,七尺男儿岂能屈服,整体两句表明了他凛然大义的崇高气节以及对中华传统文化继往开来的历史责任感,故A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呼唤“政治变革”,排除B;材料表现了王夫之的民族气节和人生追求,与“人性本善”无关,排除C;材料表现了王夫之的民族气节和人生追求,并非批判社会现实,排除D。

4.作为赵匡胤后裔的赵孟頫,南宋灭亡后任职于元朝;颜真卿,在平定安史之乱中为国捐躯;明末清初书法家傅山,20岁时对赵孟頫的墨迹“爱其圆转流丽,遂临之”,后“薄其为人,痛恶其书浅俗无骨”,且转而开始临摹颜真卿的字体。

据此推知,导致傅山临摹对象发生变化的历史原因应是

A.文人注重表现个人主观性情

B.中国书画同源独树一帜

C.明代书法强调个性化的创造

D.明朝末年清军入主中原

【答案】D

【解析】“赵匡胤后裔的赵孟頫,南宋灭亡后任职于元朝”,由傅山“爱其圆转流丽,遂临之”到“薄其为人,痛恶其书浅俗无骨”,可见傅山前期肯定其书法成就,后期以气节视书法。

结合所学,明朝末年清军入主中原,傅山有感明亡变化,所以傅山临摹对象发生变化,故选D;ABC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5.某学习小组以“中国印刷术的发展历程”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收集到了历史资料唐代《金刚经》卷子,该资料卷末有“咸通(唐懿宗年号)九年四月十五日王蚧敬造”的字样。

四位同学各抒己见,你认为其中说法恰当的是

A.资料卷末的纪年说明唐朝就已有了印刷术

B.印刷术是宋代毕升发明的,此件可能是伪造的

C.这一资料证明唐代最早开始印刷术的发明与研究

D.佛教的传入是印刷术产生的根本原因

【答案】A

【解析】隋唐时期我国出现了雕版印刷术,“咸通(唐懿宗年号)九年四月十五日王蚧敬造”见证了唐朝实行印刷的史实,故A正确;活字印刷是北宋毕昇发明,故B错误;这一资料并不能说明是最早发明印刷术,故C错误;佛传入是佛教思想符合当时民众心理需要,不是印刷术的产生,故D错误。

6.中国京剧成功入选2010年“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下列关于京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它的形成和发展与当时统治阶级的喜好密不可分

B.“文化大革命”中一统天下的“样板戏”大多是现代京剧

C.可以用“乾嘉落户、同光扬名、民族瑰宝”概括它

D.它以北京地方戏为母体而成,故名京剧

【答案】D

【解析】京剧是在昆曲和徽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D符合题意;京剧的发展与当时清朝统治者喜爱具有密切关系,A不符合题意,排除;文革中的样板戏主要是现代京剧,B不符合题意,排除;乾嘉落户、同光扬名、民族瑰宝,可以用来概括京剧的发展历程,C不符合题意,排除。

7.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是民主和科学,但是《新青年》从创刊到终刊所发表的文章中专门讨论民主和科学的合计不超过10篇。

而同时期《申报》等新闻媒体和保守派对《新青年》关注的焦点却多集中于文学革命。

出现这一现象说明

A.新文学是传播民主科学的载体

B.国民并不关心民主科学的实质

C.新文化运动具有形式主义倾向

D.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发生了变化

【答案】A

【解析】从“而同时期《申报》等新闻媒体和保守派对《新青年》关注的焦点却多集中于文学革命”可以看出,新文化运动着力开展文学革命,采用新文学的形式来传播民主与科学的思想,A选项符合题意。

题干中并没有提及国民对于民主与科学的态度,B选项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新文化运动包含三个基本的内容:

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愚昧与专制;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题干中“而同时期《申报》等新闻媒体和保守派对《新青年》关注的焦点却多集中于文学革命”表明新文化运动在进行着文学革命,并不是形式主义,C选项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方向的变化是新文化运动开始传播马克思主义,材料无法体现,D选项排除。

8.张之洞编著《劝学篇》批评治学的偏颇,“旧者不知通,新者不知本。

不知通则无应敌制变之术,不知本则有非薄名教之心”,并以此反对那些“恢诡倾危乱名改作之流”制造出来并横流天下的“邪说暴行”。

张的观点

A.反映了晚清中西思想的激烈交锋B.维新变法运动前的思想融合

C.以“中体西用”反对康梁“新学”D.反映了民族危机的空前加深

【答案】C

【解析】张之洞是洋务派思想代表,材料“反对那些‘恢诡倾危乱名改作之流’”显然是批判康有为等维新变法思想,C正确;材料中不涉及中西思想交锋,A错误,排除;B中思想融合的说法错误,排除;D中的民族危机属于背景,排除。

故选C。

9.毛泽东曾经指出: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不只是开创了俄国历史的新纪元,而且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影响到世界各国内部的变化,同样地而且还特别深刻地影响到中国内部的变化。

其“特别深刻地影响到中国内部的变化”的基本含义是

A.增强了中国人民的反帝信心

B.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C.指明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D.提供了中共成立的外部条件

【答案】C

【解析】十月革命对中国最大的影响是给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帮助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用无产阶级世界观思考国家的前途,为中国指明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故C正确;A不是对中国的最大、最深刻的影响,排除;十月革命促使中国产生了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他们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谈不上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B错误;中共成立的外部条件是共产国际的帮助,不是十月革命,排除D。

10.新华社迎接十七大特稿《在历史关节点上——中国共产党八十六年回眸》一文中用以下一些关键词概括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关节点,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

B.力挽狂澜—进京赶考—日出东方—灯塔指引—星火燎原

C.日出东方—力挽狂澜—灯塔指引—星火燎原—进京赶考

D.力挽狂澜—日出东方—进京赶考—星火燎原—灯塔指引

【答案】A

【解析】“日出东方”指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星火燎原”指井冈山道路,即工农武装割据;“力挽狂澜”指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灯塔指引”指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进京赶考”指七届二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即将夺取政权,建立新中国。

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故选A;力挽狂澜指遵义会议,应在日出东方后,BD错误;力挽狂澜指遵义会议,星火燎原指井冈山道路,星火燎原应在力挽狂澜前,故C错误。

11.邓小平曾说:

“为什么一谈市场就说是资本主义,只有计划才是社会主义吗?

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

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

”这一论断

A.阐述的是政治路线的问题B.解决的是经济发展手段问题

C.论证了社会主义本质问题D.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

【答案】B

【解析】“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

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解决的是经济发展手段问题,故B正确,A错误;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材料没有体现,排除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提出是在十四大,D排除。

12.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中,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本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是

①实行“工农武装割据”②对资本家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

③建立“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④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本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体现了实事求是,根据所学可知,1927年后毛泽东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找到了符合国情的革命道路,推动了革命发展,①正确;鉴于民族资产阶级在民主革命期间的重要作用和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形势,党对资本家生产资料采取了和平赎买政策,这是一项创举,推动了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本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②正确;邓小平在分析国情的基础上,认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本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④正确;①②④正确,故选A;人民公社体制超越了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不符合国情,挫伤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是“左”倾错误,给社会主义建设造成了损失,③错误,排除BCD。

13.《邓小平时代》记载:

“1978年,邓小平与美国工商界人士交谈中,鼓励美国商人对华投资,中国商品可供出口,用来购买技术。

”“(他)允许市场逐步发育,使人们获得经验,让制度适应更加开放的经济。

”材料佐证当时邓小平最具远见的是

A.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B.促成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C.将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市场经济结合

D.全面阐述了“一国两制”伟大的构想

【答案】A

【解析】材料“1978年,邓小平……鼓励美国商人对华投资,中国商品可供出口,用来购买技术……让制度适应更加开放的经济”反映了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构想,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故A正确;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材料内容与此无关,故B排除;1992年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材料也没有反映将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市场经济结合,故C排除;材料未涉及“一国两制”伟大的构想,故D排除。

14.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

结论

A

《九章算术》记录了周秦到汉代的数学成就

世界上第一部数学专著诞生

B

张择端绘制《清明上河图》

宋代文人崇尚民间风情和市井生活

C

曹雪芹写成文学名著《红楼梦》

中国古典现实主义文学走向高峰

D

2003年“神州”五号宇宙飞船发射成功

中国科技水平领先世界

【解析】张择端绘制《清明上河图》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都城东京(又称汴京,今河南开封)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B项史实与结论均正确,为正确选项;《九章算术》记录了周秦到汉代的数学成就,是中国第一部数学专著诞生,排除A;《红楼梦》并非曹雪芹一人完成,排除C;中国实际上是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D结论说法片面,排除。

15.“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科技事业严重受挫,与发达国家在科技领域的差距越拉越大。

但这一时期,中国在科技领域也取得了一些成就,属于该时期的科技成就有

①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②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

③袁隆平成功培育籼型杂交水稻

④“东方红一号”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D

【解析】首次合成牛胰岛素是在1965年,文革从1966年开始,不属于文革时期;1967年中国氢弹试验成功,属于文革时期;1973袁隆平成功培育籼型杂交水稻属于文革时期;东方红一号1970年发射成功,属于文革时期。

根据材料①不符合,故A、B、C错误,D选项正确。

16.1984年,伴随着香港电视剧《射雕英雄传》热播,内地掀起了第一轮“金庸热”。

金庸小说一夜之间在大江南北遍地开花,仅仅一年时间,全国约有14家出版社,出版了将近20种金庸小说单行本。

这最能说明

A.文学发展受制于电视艺术的普及

B.文学和电视艺术都是现实的反映

C.电视艺术影响文学的走向

D.电视和文学相伴而生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中所说的金庸小说因电视剧的热播而引起广泛阅读,销量大增。

这体现的是电视对于文学接受的促进作用,电视艺术影响了文学的走向,故选C。

材料反映电视艺术影响文学传播,排除A;文学和电视艺术都是艺术,高于现实,排除B;在没有电视之前,文学就已经存在,排除D。

17.下列关于文艺复兴时期西欧新型道德观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要求彻底公开否定宗教神学、改变封建的传统观念

②强调“人”的价值,追求个性解放、自由平等

③攻击矛头对准封建社会里最神圣的王权、神权和特权

④对人文主义的过分推崇,造成了个人私欲膨胀和社会混乱

A.②④B.①②③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艺复兴,旨在考查正确评述相关史实的能力。

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即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崇尚科学和理性,追求知识。

故①②③项的表述正确;但过分推崇人文主义,容易导致个人私欲的膨胀和社会混乱等不良现象的出现,故第④项的表述正确。

本题应选D项。

18.英国史学家韦尔斯指出:

“(文艺复兴)不是古典崇拜而是解放人的思想”,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强调自由,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

B.推动人们去追求自身的发展与现实幸福

C.挑战神权,批判对上帝的盲目信仰

D.促进人们思考理性与浪漫的界限

【答案】B

【解析】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追求现实的幸福,B正确;“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希腊智者学派代表人物普罗塔哥拉提出的,认为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准绳,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智者学派的主要思想,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排除A;文艺复兴并未挑战神权,排除C;理性是启蒙运动的重要思想,排除D。

19.路德认为“经商、来往、吃喝、睡觉和其他一切于身体有益的事都是善功(美好的功德)”,甚至吃饭喝酒、衣服洁白和头发擦油也是善功。

路德的这些思想

A.弱化人们的宗教信仰意识B.体现人文主义的宗教观

C.强调世俗化生活的必要性D.助推资本主义对外扩张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经商、来往、吃喝、睡觉和其他一切于身体有益的事都是善功(美好的功德)”可知,马丁路德重视人的正当的欲求,是人文主义的宗教观的体现,B正确;路德认为人进行的一切对身体有益的都是善功,这是在强化宗教信仰意识,排除A;材料并没有强调信徒的世俗化生活,排除C;D与题无关,排除。

20.伏尔泰认为:

“如果全部自然界,一切行星,都要服从永恒的定律,而有一个小动物,五尺来高,却可以不把这些定律放在眼中,完全任意地为所欲为,那就太怪了。

”伏尔泰所说的“永恒规律”是指

A.伏尔泰提倡的自然权利说

B.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C.达尔文的进化论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伏尔泰”“全部自然界,一切行星,都要服从永恒的定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永恒规律”是指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故答案为B项。

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达尔文出生时伏尔泰已去世,排除;D项爱因斯坦出生时伏尔泰已去世,排除。

21.2009年7月,在XX贴吧里,一个只有标题“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没有任何内容的贴子,在短短一天内迅速成为网络第一神帖,点击数百万次,回帖数十万条,引发了一场网友们纷纷参与的网络集体大狂欢。

同时,与其意思相似的流行语开始大行其道。

祖国60周年大庆,有网友就打出了“台湾,你妈喊你回家吃饭!

”的口号,得到了普遍认同。

由此可见,网络传媒()

①具有迅速传递信息的作用②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③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④决定了社会的舆论导向

A.①②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根据“得到了普遍认同”可知网络传媒具有迅速传递消息的作用,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①②说法符合题意;网络传媒对人们的生活方式有影响,但并没有体现改变了生活方式,决定舆论导向的说法过于绝对,③④不符合题意,故选A项,排除BCD项。

22.在1543年出版的《天体运行论》中,哥白尼提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在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中,达尔文提出了生物进化理论。

两种学说的共同意义是

A.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B.推动了近代科学体系的形成

C.提供了观察世界的新视角D.奠定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基础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自然科学的共同作用。

根据所学知识,哥白尼的日心说反对天主教会宣扬的地心说,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反对了教会宣扬的上帝造人说,这些都是提供了观察世界的新视角。

哥白尼的日心说是天文学领域成就,与人无关;1687年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发表,标志着近代科学体系的形成,1859年《物种起源》出版时,近代科学体系早就形成了;17—18世纪的启蒙思想奠定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基础。

所以答案选C。

23.“理性是激情的奴隶”——抱持这样的认识,形成于18-19世纪的欧洲浪漫主义极大地丰富了人文主义的精神内涵。

下列项中属于这一时期浪漫主义思潮的内容是

①人

情感②人的个性③尊重自然④宽容心态

A.①③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形成于18-19世纪的欧洲浪漫主义强调人的情感和个性,主张人要有宽容心态,并认为人应该尊重自然,故D符合题意;ABC都不全面,所以排除。

24.2014年2月,美国著名电影明星秀兰·邓波儿去世。

在20世纪30年代危机最深重的时候,她在多部影片中的表演给沮丧、绝望的美国人带来了希望、勇气和乐观。

美国总统罗斯福曾公开宣称:

“只要我们有秀兰·邓波儿,我们的国家就没事。

”材料主要说明了

A.电影使美国摆脱经济危机

B.电影诞生在危机中的美国

C罗斯福借助电影实施新政

D.电影艺术影响着社会生活

【答案】D

【解析】材料“在20世纪30年代危机最深重的时候,她在多部影片中的表演给沮丧、绝望的美国人带来了希望、勇气和乐观。

美国总统罗斯福曾公开宣称:

‘只要我们有秀兰·邓波尔,我们的国家就没事。

’”说明电影艺术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

故应选D。

其它选项不符合题意。

二、材料解析题

25.中国古代一直存在着限制君权的思想学说。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臣谨案《春秋》之中,视前世已行之事,以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董仲舒《对贤良策》

明年(隆兴六年)夏,大旱,(朱熹)上疏言:

“天下之务莫大于恤民,而恤民之本,在人君正心术以立纪纲。

——《宋史朱熹传》

(1)根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的核心观点。

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南宋朱熹的社会政治理论。

材料二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

……古者不传子而传贤,其视天子之位,去留犹夫宰相也,其后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

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

然则其(封建国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

……即论者谓有治人无治法,吾以谓有治法而后有治人。

……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2)根据材料二概括黄宗羲限制君权的主张。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主张有何进步意义?

【答案】

(1)核心观点:

天人感应。

理学社会政治理论:

是以道统论为依据的社会实践理论;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儒家有干预政治的天然权力;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就是要设法正君心。

(2)皇权需要宰相制度补救;废除君主专制下的一家之法,建立天下之法;应以学校为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

影响:

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解析】

(1)核心观点,据材料一“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体现了天人感应。

理论,结合所学知识从道统论、三纲五常、儒家干预政治、正君心等方面回答。

(2)主张,据材料二“古者不传子而传贤,其视天子之位……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

……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宰相制度、天下之法、学校的作用等方面概括。

意义,结合所学知识从反专制的思想武器的角度回答即可。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诚如梁启超所言:

“尽此六十年中(1840〜1898年),朝士即有言西法者不过炮械军兵而已,无人知有学者,无人知有政者。

”康有为则敏锐地认识到,要救亡图存,决非仅仅师法西方的炮械军兵就已足够。

“中国所欠,但民未有权耳,苟行立宪,民可有权,国即能强,即驾于万国之上。

夫革命之所望,亦不过至立宪而止极矣。

”直至1917年年底,他依然坚称自己“先发民主共和主义,为中国人最先”,他拥君复辟也确有主观上希望通过“虚君”实现“奇妙之暗共和”的一面。

康有为在维新变法时期间接引儒学作为其理论根据,日后又创立孔教会,力图将孔教推之于“普天下之万国”的思想基础。

——摘编自李翔海《康有为思想的内在矛盾及其文化指向》

材料二人们在辛亥革命失败后的迷茫中有了新认识:

把中国社会推向前进,要有文化的觉醒和思想的启蒙,即陈独秀说的“吾人之最后觉悟”。

他指出:

在当时如果“复兴旧制”,则必“摧折新机”,动摇国本;“设使今日之俄国,欲复彼得以前之旧法,今日之日本,欲行明治以前之藩制,则世皆知其不能,识其不可矣。

”让世人皆知其不能,识其不可,正是新文化运动“猛勇”攻击孔教的光辉所在。

胡适曾称吴虞和陈独秀“是近年来攻击孔教最有力的两位健将”。

显然,“打”的孔家店,就是“孔教”。

他赞扬吴虞为“只手打孔家店的老英雄”,并把这比喻为清道夫扫除大街上的“孔渣孔滓”。

——摘编自陈卫平《新文化运动反传统之辨析》

(1)根据材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有为思想呈现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与维新运动相比较,简析新文化运动出现的新变化及所起的作用。

【答案】

(1)特点:

强调救亡图存与政治变革相结合;进步性与保守性并存。

原因:

康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