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稳定度_精品文档.ppt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575630 上传时间:2022-11-02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20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气稳定度_精品文档.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大气稳定度_精品文档.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大气稳定度_精品文档.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大气稳定度_精品文档.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大气稳定度_精品文档.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气稳定度_精品文档.ppt

《大气稳定度_精品文档.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气稳定度_精品文档.ppt(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气稳定度_精品文档.ppt

四、大气稳定度,1、大气稳定度大气垂直方向上的稳定程度。

2、几个概念气块:

宏观的微小容积绝热(adiabatic)过程:

无热量交换干过程:

不发生水相变化的过程干绝热过程:

无热量交换和质量变化,可逆,绝热上升过程:

外界压力减小,气块对外做功,温度降低;绝热下降过程:

外界压力增大,外界对气块作功,温度升高。

干空气在升降时的绝热变化,干绝热垂直递减率(d):

干空气上升时温度降低值与上升高度的比:

式中A功热当量Cpd干空气的定压比热g重力加速度d1/100m,3、大气稳定度的划分稳定:

气块减速并有回到原来位置的趋势;不稳定:

气块继续加速前进和离开原来的位置;中性:

不加速也不减速。

稳定:

d;不稳定:

d;中性:

d。

未饱和空气三种不同稳定度,A0.8、B=1.0、C=1.2。

气块C:

不稳定状态。

越大,气块越不稳定;越小,气块越稳定。

气块B:

平衡状态。

气块A:

稳定状态。

第2节大气中污染物的迁移,一、大气污染物与污染源二、影响大气污染物迁移的因素,一、大气污染物与污染源,1、清洁空气和污染空气2、大气污染和大气污染物3、大气污染物(pollutant)的分类按化学组成和内部结构:

无机污染物、有机污染物;按形态:

气态污染物、液态污染物、固态污染物;按性质:

物理污染物、化学污染物、生物污染物;按毒性和致病效应(nosogenesis):

毒性污染物、剧毒污染物、致癌物carcinogenic、遗传诱变物inducement等;按来源:

一次污染物(primarypollutant)、二次污染物(secondarypollutant),4、大气污染源(pollutionsource),自然源:

自然的生命活动或自然现象。

人为源:

人类生活及生产活动而产生。

工业污染源交通运输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各类工业企业向大气中排放的主要污染物质,环境化学中主要研究化学污染物,不涉及物理污染物、较少涉及生物污染物,因为后两者分别属于环境物理学和环境医学的范畴。

大气污染化学中主要讨论氮氧化物、碳氧化物、含硫化合物、颗粒物、挥发性有机物等大气污染物。

二、影响大气污染物迁移的因素,迁移过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空气的机械运动影响天气形势和地理地势的影响污染源本身的特性,1、扩散作用(气流扩散)风:

气块作有规则运动时,速度在水平方向的分量。

污染物的迁移方向与风向有关,迁移距离跟风力大小有关。

铅直速度:

气块作有规则运动时,速度在铅直方向的分量。

铅直运动使污染物随空气升到高空而扩散。

系统性铅直运动:

在大尺度范围内有规则运动,铅直速度小;对流:

在小尺度范围内有规则运动,铅直速度大。

摩擦层:

乱流混合层,厚约10001500m,底部与地面相接触。

产生原因:

动力乱流(湍流):

由于规则水平运动的气流遇到起伏不平的地形干扰时所产生;热力乱流(对流):

由于地表表面的温度与地表附近的温度不同,产生温差而形成。

自由大气:

摩擦层以上的气层。

污染物很少到达这里。

在摩擦层内,有时以湍流(动力乱流)为主,有时以对流(热力乱流)为主,有时两者共存、主次难分,这些是大气中污染物迁移的主要原因。

低层大气中污染物的分散程度取决于对流与湍流的混合程度。

最大混合层高度,最大混合层高度:

对于一个静态平衡大气的流体元,有下式:

dP=-gdz

(1)式中P大气压;大气密度;g重力加速度;z高度。

当气块受热受到浮力的作用而进行向上加速运动,则有:

(2)式中dv/dt气块加速度;受热气块密度。

(1)式代入

(2)式中,且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并考虑压力相等,则:

受热后气块会产生速度不断上升,直到T与T相等为止,此时气块与周围达到中性平衡,此时的高度定义为对流混合层上限,或称最大混合层高度。

夜间最大混合层高度较低;白天时最大混合层高度则升高。

随季节不同,冬季平均高度最小,夏初为最大。

当最大混合层高度小于1500m时,城市会普遍出现污染现象。

2、天气形势和地理地势的影响天气形势:

气压分布,气象条件,扩散条件。

地理地势:

地面物理性质的差异引起热状况在水平方向上分布的不均匀,可能产生局地环流。

地理地势形成的局地环流:

海陆风形成原因:

海洋和大陆的物理性质差异:

大陆表面温度变化剧烈,海洋表面温度变化较缓。

对空气污染的影响:

a.循环作用;b.往返作用;c.封闭型和漫烟型污染:

城郊风形成原因:

城市热岛上暖而轻的空气上升,周围郊区的冷空气向市内流动,形成城郊环流。

(热岛效应)对空气污染的影响:

这种环流造成城市本身排放的烟尘等污染物积聚在城市上空,形成烟幕,导致市区大气污染加剧。

山谷风形成原因:

山区复杂的地形,使山坡和谷地受热不均而产生一种复杂的局地环流。

对空气污染的影响:

山风和谷风转换时会造成严重空气污染;地形作用造成山区的辐射逆温作用增强:

夜间冷空气沿坡下滑,在谷中聚集,再由于地形阻挡,便易形成厚而强大且持续时间长的逆温层。

ATMOSPHERICTRANSPORTTIMESCALES,Source:

IntroductiontoAtmosphericChemistry,Jacob,D.J.,1999,北美,南美,非洲,欧洲,亚洲,第3节大气中污染物的转化,一、大气中的重要污染物二、光化学反应基础三、大气中重要自由基的来源四、氮氧化物的转化五、碳氢化合物的转化和光化学烟雾六、硫氧化物的转化及硫酸烟雾型污染七、酸性降水八、大气颗粒物九、温室气体和温室效应十、臭氧层的形成与耗损,一、大气中的重要污染物,大气污染的发展阶段大气污染的形成时期:

18世纪末至20世纪初。

大气污染加剧时期:

20世50年代至70年代。

全球性大气污染:

20世纪80年代以后。

含硫化合物:

硫化氢、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亚硫酸盐、硫酸、硫酸盐和有机硫化合物等。

含氮化合物:

N2O、NO、NO2、N2O5、NH3、硝酸、亚硝酸、硝酸盐、亚硝酸盐、硝酸酯ester、亚硝酸酯和铵盐等。

含碳化合物:

CO、CO2、碳氢化合物hydrocarbon等含卤素化合物:

CH3Cl、CH3Br、CH3I、氟氯烃类(CFCs)化合物等。

主要污染物,1、含硫化合物,1969年Robinson等人报道,地球上全年SO2的产生量为2.97亿吨。

天然源:

来自火山、有机物分解和陆地、海洋中的微生物厌氧活动:

硫酸盐(还原)H2S(氧化)SO2人为源:

矿物燃料和含硫矿物的燃烧。

煤的含硫量约为0.5-5%,石油0.5-3%。

SO2SO2(燃烧过程)2SO2O22SO3(15%的氧化过程),2、含氮化合物,N2O(笑气)无色气体,含量约为0.3ppm。

是清洁空气的组分,是低层大气中含量最高的含氮化合物。

是目前已知的温室气体之一。

主要通过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产生。

天然源:

主要有海洋、土壤、淡水和雷电。

人为源:

主要有氮肥、化石燃料燃烧及工业排放等。

NOx(NO和NO2)天然源:

闪电、微生物固定及NH3的氧化等,火山爆发和森林大火等都会产生氮氧化物。

N(高温下氧化)NO(转化)NO2人为源:

各种燃料在高温下燃烧,硝酸、氮肥、炸药和染料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其中最严重的是燃料燃烧排出的废气。

危害:

NOx由呼吸能够进入人体肺部,引起支气管炎bronchitis或肺气肿emphysema,senileemphysema老年性肺气肿NOx能和碳氢化合物生成光化学烟雾。

特点:

城市空气中的NOx含量大约高出全球平均值2个数量级。

NOx的浓度变化受季节和气象因素影响:

一般冬季高于夏季;取暖期高于非取暖期。

NOx的汇:

被土壤和植被吸收;转化成HNO3和硝酸盐而去除。

3、含碳化合物,CO人为源:

含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或者是内燃机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燃烧。

天然源:

海洋中生物的作用、植物叶绿素chlorophyl的分解、森林中放出萜terpene的氧化、森林大火以及大气中CH4的光化学氧化和CO2的光解等,放电作用引起云层中有机物的光氧化作用,二氧化碳的轻微解离作用,以及种子发芽burgeon、籽苗生长及人和动物新陈代谢metabolism过程等等。

CO2CO2是大气的一个组分。

无毒的温室气体。

人为源:

通过燃烧产生。

天然源:

通过动物的呼吸排出;植物体废弃物作为燃料燃烧或腐败decay而自然氧化时能够产生;甲烷在平流层中与OH自由基反应的最终产物为CO2;海水与大气进行交换作用而排出(海水中CO2比大气高60余倍)。

碳氢化合物指碳原子数C1C8的可挥发的碳氢化合物,包含烷烃alkyl、烯烃alkene、炔烃alkyne、脂肪烃和芳香烃aromaticity等,CH4是主要的碳氢化合物。

罗宾逊等1968年估计,全球碳氢化合物每年的总产量为18.58亿吨,其中天然源占几乎95%以上,CH4约16亿吨;其次是植物排出的萜烯化合物约1.7亿吨。

CH4:

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发生光化学反应。

其温室效应比CO2大20倍。

近100年在大气中的增长速度快。

天然源:

主要是由厌氧细菌的发酵过程如沼泽swamp、泥塘moss、湿冻土带tundra、水稻田底部、牲畜反刍regurgitation和白蚁termite的墓穴grave等产生。

人为源:

汽油燃烧(38.5%)、焚烧incinerate(28.3%)、溶剂蒸发(11.3%)、石油蒸发和运输损耗(8.8%)、提炼废物(7.1%)。

汽车废气:

烃类:

甲烷、乙烯、乙炔、丙烯和丁烷等;醛类:

甲醛formaldehyde、乙醛acetaldehyde、丙醛、丙烯醛和苯甲benzyl醛等;少量芳烃和和微量致癌物如苯并(a)芘等。

碳氢化合物的危害:

一般对人的毒性不大。

甲醛和丙烯醛是刺激性物质,长时间接触0.15ppm甲醛能引起催泪现象。

碳氢化合物是形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参与者。

烯烃以及醛类等,他们能在空气中反应形成污染更大的二次污染物。

4、含卤素化合物,天然源:

主要来自海洋,包括CH3Cl、CH3Br、CH3I。

人为源:

其余都是由于人类活动产生的。

如:

氟氯烃类(CFCs)化合物(氟里昂)可用作冰箱制冷剂、喷雾器中的推进剂、溶剂和塑料起泡剂等。

CFCs完全由人为产生。

最常用的氟里昂是二氟二氯甲烷(F12)和一氟三氯甲烷(F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笔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