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章制药习地训练题目.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5730531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16.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4章制药习地训练题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4章制药习地训练题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4章制药习地训练题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4章制药习地训练题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4章制药习地训练题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4章制药习地训练题目.docx

《4章制药习地训练题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章制药习地训练题目.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4章制药习地训练题目.docx

4章制药习地训练题目

一、名词解释

1、化学全合成工艺;2、化学半合成工艺;3、相转移催化剂;4、药物工艺路线

5、类型反应法;6、追溯求源法;7、模拟类推法;8、平行反应;

9、可逆反应10、催化剂;11、中试放大;12、放大效应;

13、生产工艺规程;14、助催化剂;15、催化毒物;16、催化剂的活性;

17、载体;18、“一勺烩”工艺;19、配料比;20、“尖顶型”反应;

21、“平顶型”反应22、原料成本23操作工时24生产周期

25消耗定额26COD27BOD5

二、单选题

1、下列不是目前世界制药行业具有的特征的是:

A目前新药研究的类型主要是针对皮肤和呼吸道疾病

B研发投入不断加大,研发费用不断上升

C企业并购和不断重组,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制药集中度不断提高

D重磅炸弹药物数量不断增加,生物技术药物发展迅速

2、化学药物合成工艺路线设计,应从剖析药物着手。

A化学性质B物理性质C化学结构D生产成本

3、下列反应过程的总收率为:

A47.8%B72.9%C59%D53.1%

4、下列不属于简单反应的为。

A单分子反应B平行反应C双分子反应D零级反应

5、温度t对反应速率k的影响是相当复杂的,归纳起来有四种类型,其中属于催化反应或酶反应的为。

kkkk

 

tttt

6、中试放大的规模一般比实验室放大。

A10倍B50倍C150倍D200倍

7、下列不属于第一类污染物的为。

A烷基汞B总铅C苯并芘D氰化物

8、凡反应物分子在碰撞中一步转化为生成物分子的反应称为   。

A简单反应B复杂反应C零级反应D基元反应

9、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是复杂的,归纳起来有四种类型,其中属于爆炸型反应的为          

ABCD

10、在某些反应过程中,反应产物本身即具有加速反应的作用,称为         

A正催化作用B负催化作用C自动催化作用D助催化剂

11、中试放大的规模一般比实验室放大        。

A10倍B100倍C200倍D500倍

12、下列         不是制药工艺学在小试阶段的主要研究内容。

A设计合理的工艺路线

B优化生产工艺条件

C研究成品、半成品的检验分析与质量控制方法

D制定标准操作规范

13、巴比妥中间体丙二酸二乙酯的合成如下,正确的加料次序是    。

A先加溴乙烷,再加丙二酸乙酯,最后加乙醇钠

B先加乙醇钠,再加丙二酸乙酯,最后加溴乙烷

C先加溴乙烷,再同时加丙二酸乙酯和乙醇钠

D同时加入溴乙烷、丙二酸乙酯和乙醇钠

14.GMP是。

A.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B.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C.新药审批办法  D.标准操作规程

15.药物工艺路线是。

A.具有工业生产价值的合成路线B.生产中正在使用的合成路线

C.中试放大中使用的合成路线D.实验室研发中使用的合成路线

16.安排工序顺序时,一般情况下是将。

A.收率低的反应放在最后进行B.价格便宜的原料放在最后使用

C.价格贵的原料放在最后使用D.难以进行的反应放在最后进行

17.下列同浓度的碱性催化剂中,催化能力最强的是。

A.吡啶B.氢氧化钠C.乙醇钠D.叔丁醇钠

18.重氮化反应的终点控制方法是。

A.淀粉—碘化钾试纸法B.比重法

C.酸碱滴定法D.压强控制方法

19.气相反应如果反应结果是体积增大,则对反应有利的是。

A.加压B.减压C.常压D.降温

20.温度对催化剂催化活性的影响是    。

A.温度越高,活性越大B.温度越高,活性越小C.温度越低,活性越小

D.开始温度升高,活性增大,达到一定值后,温度升高,活性降低

21.药物合成反应中,利用搅拌不能起到的作用是。

A.加速传质B.加速传热C.改变化学平衡D.加快反应速度

22.对催化剂描述正确的是。

A.改变化学平衡B.改变反应速度

C.加快反应速度D.降低反应温度

23.生产1千克成品所需各种原料的价值总和称为。

A.原料成本B.操作工时C.生产周期D.消耗定额

三、填空题

1、制药工艺学是研究药的工业生产过程的共性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包括、

和。

2、工艺过程是由直接关联单元操作的次序与操作条件组成,包括、和。

3、化学药物合成工艺路线设计方法主要有、、、。

4、化学合成药物的工艺研究中往往遇到多条不同的工艺路线,不同的化学反应存在两种不同的化学反应类型,分别为、。

5、化学反应步骤的总收率是衡量不同合成路线效率的最直接的方法,其装配方式有、。

6药物合成过程中的常采用的催化剂有、和。

7、相转移催化剂可以分为、、

8.物料衡算的理论基础是。

9.凡属可逆反应,可采用或

的办法,以提高反应速率和增加产品的收率。

10.中试放大的方法有、、。

11.化学制药工业中,影响催化剂活性的因素主要有、、、。

12.酶经固定化后活性大都、稳定性、最适温度。

13、化学制药厂污染的特点、、、。

14、防止污染的主要措施、、、。

15、废水的处理方法、、、。

16、表征废水水质的指标很多,比较重要的有、、、。

17、根据生物处理过程中其主要作用的微生物对氧气需求的不同,废水的生物处理可分为

、两大类。

18、废渣的处理方法有、、、。

19、含有机物废气的处理方法有、、、、。

20、含尘废气的处理方法有、、。

21、好氧生物处理法分为、。

22.酶催化反应的特点有、、、。

23、酶的固定化方法有、、。

四、判断题

1.药物合成反应中,对于多相反应必须使用高效搅拌器。

()

2.级数相同的平行反应,其反应速率之比为一常数,各生成物的比例与反应物浓度及时间无关。

()

3.重结晶时加入活性炭的目的是为了除去沉淀物。

()

4.中试放大就是规模化生产,在生产车间进行。

()

5.质子性溶剂一定是极性溶剂,非质子性溶剂一定是非极性溶剂。

()

6.酸催化反应中的速度常数值随PH值的增大而减小。

()

7.药物合成反应时间越长,反应越完全,收率越好。

()

8.叔卤代烷在碱性溶液中的水解速度仅依赖于叔卤代烷的浓度,与碱的浓度无关。

()

9.酶经固定化成为固定化酶后,活性大都下降,稳定性提高。

()

10.氯霉素的生产工艺中,对硝基乙苯催化氧化制备对硝基苯乙酮的反应属于“尖顶型”反应,已成功地用于工业生产。

()

11、化学制药工艺中,进入一个系统的全部材料量必等于离开系统的全部材料量。

()12、药物生产过程中,车间的年工作日一般为365天。

()

13、进行物料衡算时,要选择一定的基准作为计算基础,基准的选择是按具体情况而定。

()

14、原料成本一般是指生产1千克成品所消耗各种物料价值的总和。

()

15、对于任何化学反应来说,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都加快。

()

16、催化剂只能加快反应速率。

()

17、对所有的化学反应都要求物料按一定的先后次序加入,否则会加剧副反应,降低收()

18、含有第二类污染物的废水在排污单位排出口取样,根据受纳水体不同,执行不同的排放标准。

()

19、在中试阶段就应该制定生产工艺规程()

20、各种药物的生产工艺规程的繁简程度有很大差别。

()

21、随着科学进步,生产工艺规程也将不断地改进和完善,以便更好地指导生产。

()

 

五、简答题

1、制药工艺的研究步骤有哪些?

各步骤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什么是药物合成路线?

并简述其工艺路线的评价标准。

3、化学合成药物工艺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4、如何选择重结晶溶剂?

5、催化作用的机理是什么?

6、什么是催化剂的活性,其影响因素有哪些?

7、什么是反应的终点?

反应终点的控制方法有哪些?

8、物料衡算的基准是什么?

什么是转化率、收率和选择性,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9、影响中试放大的因素有哪些?

10、试述如何确定配料比与反应物浓度。

11.抗血吸虫病药呋喃丙胺的中间体呋喃丙烯醛采用呋喃甲醛与乙醛在碱催化作用下反应制得,正确的加料顺序是什么?

为什么?

12.中试放大的目的有哪些?

13、中试对小试工艺的要求?

14、中试放大的内容有哪些?

15、制订和修改生产工艺规程的要点有哪些?

16、怎样处理含无机物废水?

17、怎样处理含有机物废水?

18、含尘废气的处理方法有哪些?

各有哪些优缺点?

19、含有机物废气的处理方法有哪些?

各有哪些优缺点?

20、巴比妥类药物的一般合成中,用卤烃取代丙二酸二乙酯的氢时,当两个取代基大小不同时,应先引入大集团还是小集团?

为什么?

21、溶剂对反应的主要影响有那些?

 

五、简答题答案

1、制药工艺的研究步骤有哪些?

各步骤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

制药工艺的研究可分为小试、中试及工业化生产三个步骤,分别在实验室、中试车间和生产车间进行。

⑴小试研究:

研究工艺路线设计、反应规律,工艺参数,原料、质量控制标准,并核算成本;⑵中试研究:

放大技术及其影响因素、工业化生产工艺研究与优化;⑶工业化生产工艺研究:

制定或修订工艺规程、工艺验证,产品的安全生产及有效验证,并在生产过程中不断完善和改进工艺,提高企业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2、什么是药物合成路线?

并简述其工艺路线的评价标准。

答:

药物工艺路线是具有工业生产价值的合成途径,称为药物的工艺路线或技术路线。

理想的药物工艺路线应该是:

1)化学合成途径简易;2)需要的原辅材料少而易得,量足;3)中间体易纯化,质量可控,可连续操作;4)可在易于控制的条件下制备,安全无毒;5)设备要求不苛刻;6)三废少,易于治理;7)操作简便,经分离易于达到药用标准;8)收率最佳,成本最低,经济效益最好。

3、药物化学合成工艺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

药物生产工艺研究的七个重大课题:

1)配料比2)溶剂3)催化4)能量供给

5)反应时间及其监控6)后处理7)产品的纯化和检验。

4、如何选择重结晶溶剂?

答:

应用重结晶法精制最终产物时,一方面要除去由原辅材料和副反应带来的杂质,另一方面要注意重结晶过程对精制品结晶大小、晶型和溶剂化等的影响。

选择重结晶溶剂规律:

相似相溶;溶质极性很大用很大极性的溶剂溶解;反之,用非极性溶剂溶解,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用混合溶剂作为重结晶溶剂。

5、催化作用的机理是什么?

答:

1)催化剂能降低反应活化能,增大反应速度。

大多数非催化的活化能Ea=167~188kJ/mol,催化的活化能Ea=65~125kJ/mol,使用催化剂时,活化能大大降低。

催化剂只能加快反应速率,它的目的缩短反应时间,不能改变化学平衡。

它是通过改变反应历程实现催化作用的。

催化剂对于正反应速率常数和逆反应速率的常数的影响是相同的。

即正反映的优良催化剂可是逆反应的优良两催化剂。

2)催化剂具有特殊的选择性。

不同类型的化学反应,有各自适宜的催化剂;对于同样的反应物系统,应用不同的催化剂,可以获得不同的产物。

6、什么是催化剂的活性,其影响因素有哪些?

答:

催化剂的活性就是催化剂的催化能力。

工业上要求催化剂具有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

在工业上常用单位时间内单位重量(或单位表面积)的催化剂在指定条件下所得到的产品量来表示。

影响催化剂活性的因素较多:

1)温度,温度对催化剂活性影响很大,温度太低时,催化剂的活性小,反应速度很慢,随着温度上升,反应速度逐渐增大,但达到最大反应速度后,又开始降低。

绝大多数催化剂都有活性温度范围。

2)助催化剂 在制备催化剂时,往往加入少量物质(<10%),这种物质对反应的活性很小,但却能显著提高催化剂活性、稳定性或选择性。

3)载体(担体)常把催化剂负载在某种惰性物质上,这种物质称为载体。

常用的载体活性碳、硅藻土、氧化铝、硅酸等。

使用载体可以使催化剂分散,从而使有效面积增大,既可以提高其活性,又可以节约其用量。

同时还可以增加催化剂的机械强度,防止其活性组分在高温下发生熔结现象,影响催化剂的使用寿命。

4)毒化剂对于催化剂的活性有抑制作用的物质,叫做催化毒物。

有些催化剂对毒物非常敏感,微量的催化毒物即可以使催化剂的活性减少甚至消失。

7、什么是反应的终点?

反应终点的控制方法有哪些?

答:

对于许多化学反应,反应完成后必须停止反应,并将产物立即从反应系统中分离出来,否则反应继续进行产物可能使反应产物分解破环,副产品增加,产率下降,若反应未达到终点,过早停止反应产率也会下降,为了保证产品质量,要控制反应的终点;反应重点的控制,主要是控制主反应的完成。

可以通过测定是否尚有未反应的原料存在,或其残存量是否达到规定的限度,在工艺研究中常用薄层色谱、气相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来监测反应,也可以采用快速的化学或物理方法,如测定显色、沉淀、酸碱度、相对密度、折射率等手段进行监测。

8、物料衡算的基准是什么?

什么是转化率、收率和选择性,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答:

物料衡算可以以每批操作为基准,也可以为单位时间、每千克产品为基准;选择性即各种主、副产物中,主产物所占的比率或百分数,可用符号φ表示。

转化率对于某一组分A来说,生成产物所消耗掉的物料量与投入反应物料量之比简称为该组分的转化率,一般以百分率表示,用符号XA表示;收率是主要产物实际产量与投入原料理论产量之比值,也用百分率表示,用符号Y表示。

三者间的关系为Y=Xφ。

9、影响中试放大的因素有哪些?

答:

影响中试放大的因素有:

1)放大效应制药工艺过程很复杂,如果简单的对小试的操作条件进行放大,将导致放大结果的数量和质量发生变化;放大效应多指放大后反应状况恶化,转化率下降,选择性下降、造成收率下降。

2)原辅材料杂质,将小试工艺直接用于生产,由于原料来源不同,导致放大失败也很不鲜见,在化学制药中,原辅料中的微量杂质,可能使催化剂中毒,或引起副反应,也可能影响产品的质量。

3)反应规模,在放大过程中,反应器规模的变化对化学反应过程和生物反应过程及其单元操作有从量变到质变的影响;反应器放大后会影响物料的传热和传质以及混合效果。

4)其他因素:

例如物料输送、设备腐蚀、搅拌放大等工程问题,充分研究这些问题,可望获得放大效应。

10、试述如何确定配料比与反应物浓度。

答:

有机反应很少是按照理论值定量完成,这主要由于有机化学反应的复杂性,往往会发生可逆反应、平行竞争或串联的副反应等,合适的配量比,在一定的条件下也就是最恰当的反应物的组成,配料比的关系,也就是物料的浓度关系,寻找最合适的配料比目的:

提高收率、降低成本、减少后处理的负担;配料比主要根据反应过程的类型来考虑:

1)可逆反应可采取增加反应物之一点浓度(即增加其配料比)或从反应系统中不断除去生成物之一的办法,以提高反应速度和增加产物的收率。

2)当反应生成物的生成量取决于反应液中某一反应物的浓度时,则增加其配料比。

最适合的配料比应是收率较高,同时单耗较低的某一范围内。

3)若反应中,有一反应物不稳定,则可增加其用量,以保证有足够的量能参与主反应。

例如催眠药苯巴比妥生产中最后一步反应由苯基乙基丙二酸二乙酯与脲缩合,该缩合反应在碱性条件下进行,脲在碱性条件下加热易分解,所以要用过量的脲。

4)当参与主、副反应的反应物不尽相同时,应利用这一差异,增加某一反应当用量,以增加主反应当竞争力。

5)为防止连续反应(副反应)的发生,有些反应当配料比宜小于理论量,使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停下来。

如乙苯是在三氯化铝催化下,将乙烯通入苯中制得。

所得乙苯由于引入乙基的供电性能,使苯环更为活泼,极易继续引入第二个乙基。

11.抗血吸虫病药呋喃丙胺的中间体呋喃丙烯醛采用呋喃甲醛与乙醛在碱催化作用下反应制得,正确的加料顺序是什么?

为什么?

答:

正确的加料顺序是先将等量的苯甲醛与乙醛混合,然后加入氢氧化钠。

反应如下:

如果先将苯甲醛与氢氧化钠混合,则发生歧化反应又称康尼查罗反应。

如果先将乙醛与氢氧化钠混合,则发生羟醛缩合反应。

12.中试放大的目的有哪些?

验证、复审和完善实验室工艺所研究确定的反应条件;研究确定工业化生产所需设备结构,材质、安装和车间布置等;为临床前的药学和药理毒理学研究以及临床试验提供一定数量的药品;通过中试放大可以获得较确切的消耗定额,为物料平衡、能量平衡、设备设计及生产管理提供必要的数据。

13、中试对小试工艺的要求?

答:

工艺过程明确,操作条件确定,产品收率稳定,质量可靠;建立了产品、中间体及原料的质量标准和分析方法;提出所需的一般设备和某些特殊设备及管道材质的性能;有初步的三废处理方案和安全生产要求。

14、中试放大的内容有哪些?

生产工艺路线复审;设备材质与形式的选择;搅拌器形式与搅拌速度的考察;

反应条件的进一步研究;工艺流程与操作方法的确定;原辅材料和中间体质量监控。

15、制订和修改生产工艺规程的要点有哪些?

16、怎样处理含无机物废水?

制药废水中的无机物通常为卤化物、氰化物、硫酸盐以及重金属离子。

常用的处理方法有稀释法、浓缩结晶法以及各种化学处理法。

对于不含毒物而一时又无法回收综合利用的无机盐废水可用稀释法处理;单纯的无机盐废水可用浓缩结晶法回收利用。

如在制药工业中硫酸钠废水浓度较高时,可采用浓缩结晶法回收硫酸钠粗品,然后加工成无水硫酸钠作为干燥剂用;也可和碳在高温下还原成硫化钠作为还原剂使用。

对于毒性大的氰化物、氟化物废水必须经处理后方可排放。

处理方法一般为化学法。

例如,高浓度含氰废水可用高压水解法处理,去除率可达99.99%。

含氟废水也可用化学法

行处理。

如肤轻松生产中的含氟废水可用中和法处理,去除率达99.99%以上。

重金属包括汞、镉、铬、铅、镍等。

对含重金属离子的废水处理,有中和法、硫化法、置换法、萃取法等多种方法。

在这些方法中,尤以中和法和硫化法应用最为广泛。

中和法是向废水中加人中和剂,使重金属离子形成氢氧化物沉淀,并将废水控制在一定的pH范围内,使处理水含重金属离子达到最小的浓度。

常用的中和剂有生石灰、消石灰、石灰石、电石渣、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等。

应用最多的是消石灰。

中和法几乎可以处理除汞以外的所有常见的重金属废水,且工艺简单、处理成本低廉。

此法最大的缺点是中和渣(氢氧化物等)脱水困难(颗粒细、料粘)。

必要时需根据废水的特点配以辅助手段,如混凝沉淀、碱渣回流或分步沉淀等方法进行综合回收。

硫化法是向废水中加入硫化剂(如硫化钠、硫化氢等),使水中重金属离子与S2—生成溶解度很小的硫化物而除去。

其优点是排出的水中含重金属离子比中和法低,特别是对汞、镉等废水,用中和法难以达到排放标准,而硫化法很适用;沉渣量比中和法少,渣中金属含量相应提高,更有利于回收利用。

该法的缺点是使用的硫化剂价格较贵,且处理水中残硫高。

17、怎样处理含有机物废水?

制药废水中常含有许多有机原辅材料、产物、副产物等,在无害化处理前,应视为一种资源尽可能回收利用。

常用的方法有蒸馏、萃取、化学处理等。

若成分复杂、无法进行回收或者经回收仍达不到排放标准的有机废水,要经过适当处理后方可排放。

有机废水的无害化处理有多种方法,应根据废水的水质情况予以选择。

对于易被氧化分解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可采用湿式氧化法或厌气生物处理法进行处理。

而对于浓度高、热值高、用其他方法不能解决或处理效果不佳的有机废水,可采用焚烧的方法予以处理。

首先将废液过滤、调整黏度后,用泵输送,经喷嘴雾化进入炉内。

在高温下废液中的水分立即蒸发,可燃组分呈液膜雾状细滴,借助于空气发生燃烧反应,部分固体微粒也着火燃烧。

该法可将废物完全氧化成无害物质,COD的去除率可达99.5%以上。

对于低浓度的有机废水,也应区别情况分别处理。

对于大多数的有机废水,目前化学制药厂还是采用生化法进行处理。

几乎所有的有机物都能被相应的微生物氧化分解,即使是烃类化合物经某些微生物长时间适应后,也能用作这些微生物的食料。

生化法具有处理效率高、运转费用低的特点,目前已被广泛用于各种有机废水的处理。

对于低浓度、不易氧化分解的有机废水,生化法往往达不到排放标准。

对这些废水可用沉淀、萃取、吸附等物理、化学方法进行处理。

18、含尘废气的处理方法有哪些?

各有哪些优缺点?

化学制药厂排出的含尘废气常用的处理方法有三种:

机械除尘、洗涤除尘、过滤除尘。

1.机械除尘:

机械除尘是利用机械力(重力、惯性力、离心力)将固体悬浮物从气流中分离出来。

这种方法设备简单,运转费用低,适用于处理含尘浓度高及悬浮物粒度较大[(5~10)×10-6m以上]的气体。

缺点是细小粒子不易除去。

为了取得较好的分离效率,可以采用多级串联的形式,或将其作为一级除尘使用。

2.洗涤除尘:

洗涤除尘又称湿式除尘,它是用水(或其他液体)洗涤含尘废气,使尘粒与液体接触而被捕获,并随液体排除。

洗涤除尘的装置种类很多,常见的填料式洗涤除尘器,适用于极细尘粒[(0.1~100)×l0-6m]的去除。

此类装置除尘效率较高,一般为80%~95%,高效率的装置可达99%。

洗涤除尘器的结构比较简单,设备投资较少,操作维修比较方便。

洗涤除尘过程中,水与含尘废气可充分接触,有降温增湿和净化有毒气体等作用,尤其适合高温、高湿、易燃、易爆和有毒废气的净化。

洗涤除尘缺点是除尘过程中要消耗大量的洗涤水,而且从废气中除去的污染物去不转移到水中,因此必须对排出的洗涤废水进行净化处理并尽量回收,以免造成二次污染。

此外,洗涤除尘器的气流阻力大,因而运转费用也高。

3.过滤除尘:

过滤除尘是使含尘气体通过多孔材料,将气体中的尘粒截留下来,使气体得到净化。

药厂中最常用的是袋式过滤器。

这类除尘器适用于处理含尘浓度低、尘粒较小[(0.1~20)×10-6m]的气体。

袋式除尘器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方便,可以处理不同类型的颗粒污染物,尤其对直径在(0.1~20)×10-6m范围内的细粉有很强的捕集效果,除尘率一般为90%~99%,是一种高效除尘设备。

在使用一定时间后,滤布的孔隙会被尘粒堵塞,气流阻力增加。

因此,需要专门清扫滤布的机械(如敲打、振动),定期或连续清扫滤布。

另外,不适于温度高、湿度大或腐蚀性强废气的处理。

19、含有机物废气的处理方法有哪些?

各有哪些优缺点?

含有机物废气一般可采用冷凝、吸附、吸收、燃烧和生物法进行处理。

1.冷凝法:

用冷凝器冷却废气,使其中的有机蒸气凝结成液滴而分离。

本法适用于浓度高,沸点高的有机物废气。

对低浓度的有机物废气,就需冷却至较低的温度,这样需要制冷设备,在经济上不合算。

2.吸收法:

选用适当的吸收剂,除去废气中的有机物质是有效的处理方法。

它适用于浓度较低或沸点较低的废气。

此法还可回收利用被吸收了的有机物质。

但是浓度过低,吸收效率就明显降低,而大量吸收剂反复循环的动力消耗和吸收损失就显得较大,因此对极稀薄气体的处理,一般可采取下列吸附法处理。

3.吸附法:

将废气通过吸附剂,其中的有机成分被吸附,再经过加热、解析、冷凝可回收有机物。

采用的吸附剂有活性炭、氧化铝、褐煤等。

各种吸附剂有不同的吸附效果,如活性炭对醇、羧酸、苯、硫醇等类气体均有较强的吸附力,对丙酮等有机溶剂次之,对胺类、醛类吸附力最差。

本法效果好,工艺成熟,但不适于处理浓度高、气体量大的气体,否则吸附剂用量太大,投资及经常性费用都高。

另外,废气中若含有黏胶物质,也容易使吸附剂失效。

4.燃烧法:

若废气中易燃物质浓度较高,可将废气通人焚烧炉中燃烧,燃烧产生的热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