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考九年级化学溶液计算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257146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89.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中考九年级化学溶液计算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最新中考九年级化学溶液计算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最新中考九年级化学溶液计算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最新中考九年级化学溶液计算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最新中考九年级化学溶液计算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中考九年级化学溶液计算题及答案.docx

《最新中考九年级化学溶液计算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中考九年级化学溶液计算题及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中考九年级化学溶液计算题及答案.docx

最新中考九年级化学溶液计算题及答案

中考九年级化学溶液计算题及答案

1、实验室里同学们要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钙溶液。

药品柜中可供选择的药品只有氢氧化钙、氧化钙、碳酸钙和硝酸钙四种固体及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

同学们交流讨论后,选择了一种固体药品并称取15g加入烧杯中,再向其中加入105.4g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5g固体和111g氯化钙溶液(实验中物质损耗忽略不计),并将上述配好的氯化钙溶液倒入贴有相应标签的试剂瓶中。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同学们选择的固体药品是;

(2)请根据已知条件计算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计算结果保留至0.1%)

 

2、利用中和反应可以测定酸或碱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例如,在一定量的待测酸(或碱)溶液中逐滴滴入已知质量分数的碱(或酸)溶液(这种溶液被称为标准溶液),直到酸、碱恰好完全反应,根据消耗标准碱(或酸)溶液的多少即可求算出待测酸(或碱)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右下图为某次测定过程中,溶液的pH随所滴加的某标准溶液体积的变化而变化的关系图。

(1)根据右下图曲线可以判断在实验中是向(填“酸”或“碱”,下同)溶液(待测液)中滴加溶液(标准液)。

(2)在这次测定中,为了指示中和反应刚好完全,用酚酞做指示剂,即在待测溶液中先滴入几滴酚酞试液,若看到现象,则证明中和反应刚好完全。

(3)如果实验中使用的酸是硫酸溶液,碱是氢氧化钠溶液,且待测液和标准液的密度均以

1.0g/cm3计。

若测定中取用待测液25mL,标准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5%,根据图中数据,计算待测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计算过程中数值保留至0.1)

 

3欲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石灰石样品中的杂质受热不分解,且不与酸反应),甲、乙两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两个实验方案:

方案一:

①称取石灰石样品质量8g;②用酒精灯加热样品,直至质量不再改变;③将固体残余物放在干燥的器皿中冷却后称得质量6.9g;④计算。

方案二:

①称取石灰石样品质量8g;②加入质量分数为7.3%的盐酸100g,使碳酸钙完全反应;③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含溶质3.2g的氢氧化钠溶液,恰好中和多余的盐酸;④计算。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100g质量分数为7.3%的盐酸中,溶质氯化氢的质量为g;

(2)你认为上述方案中,切实可行的是方案,不选用另一方案的原因是

(3)求方案二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4将1.5g混有铜粉的镁粉投入100g稀硫酸中,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共收集0.1g气体。

过滤后,向所得溶液滴入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

开始滴入时无沉淀生成,滴加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后开始出现白色沉淀。

当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80g时,恰好得到最多的沉淀量2.9g。

试求:

(1)原混合物中镁的质量分数;

(2)最终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计算结果保留至0.01%)

 

1、

(1)碳酸钙………1分

(2)产生的二氧化碳质量=15g+105.4g-5g-111g=4.4g………1分

设盐酸中氯化氢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7344

x4.4g

x=7.3g………1分

盐酸的溶质的质量分数=7.3g÷105.4g×100%=6.9%………1分

答:

略。

2、

(1)碱;酸(每空1分)

(2)溶液的红色刚好褪去(1分)

(3)消耗掉的硫酸溶液质量:

24.5mL×1.0g/mL=24.5g

消耗掉的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24.5g×4.5%=1.1g………………1分

解:

设待测液溶质质量为x

2NaOH+H2SO4=====Na2SO4+2H2O

8098

x1.1g

80:

98=x:

1.1g………………1分

x=0.9g………………1分

待测液溶质质量分数为0.9g÷(25mL×1.0g/cm3)×100%=3.6%………………1分

答:

待测液溶质质量分数为3.6%

3

(1)7.3(1分)

(2)二(1分)碳酸钙要在高温下才能完全分解(1分)

(3)解:

设与氢氧化钠反应的HCl质量为x

HCl+NaOH===NaCl+H2O

36.540

x3.2g

36.5:

40=x:

3.2g

得x=2.92g(1分)

与碳酸钙反应的HCl质量为:

7.3g-2.92g=4.38g

设与盐酸反应的碳酸钙质量为y

CaCO3+2HCl====CaCl2+CO2↑+H2O

10073

y4.38g

100:

73=y:

4.38g

y=6g(1分)

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6g÷8g×100%=75%(1分)

解:

(1)设原混合物中镁的质量为x,

则Mg+H2SO4=MgSO4+H2↑

24      2

x0.1g

24:

x=2:

0.1g

x=1.2g,(1分)

Mg%=80%(1分)

(2)首先中和未反应的H2SO4   H2SO4+2NaOH=Na2SO4+2H2O

然后再发生如下反应,MgSO4+2NaOH=Na2SO4+Mg(OH)2↓(1分)

即NaOH全部转化为Na2SO4设最终所得Na2SO4的质量为y,

2NaOH~  Na2SO4

80    142

80g×10%y(1分)

80:

80g×10%=142:

y

y=14.2g(1分)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所得溶液质量为

100+80+1.2—0.1—2.9=178.2g.(1分)

则Na2SO4%≈7.97%(1分)

2、

二、中考化学推断题

2.某固体粉末由氢氧化钠、氯化钠、硫酸铜、硝酸钡、氯化铜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确定其成分,现进行如下图所示的探究。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溶液C的pH_______(“大于”、“小于”或“等于”)7。

(2)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

(3)沉淀A溶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4)溶液E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____________。

【答案】小于硝酸钡、氯化铜、氢氧化钠硫酸铜Cu(OH)2+H2SO4=CuSO4+2H2O铜离子和钠离子

【解析】

【详解】

(1)沉淀A中加入过量稀硫酸得到溶液C,说明溶液C的pH小于7;

(2)由溶液C和溶液B混合生成不溶于酸的沉淀,可知沉淀D为硫酸钡,故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硝酸钡;又因为沉淀A可以完全被酸溶解,说明沉淀A中不含有硫酸钡,故固体粉末中一定没有硫酸铜;则沉淀A为氯化铜和氢氧化钠生成的氢氧化铜沉淀;故填:

硝酸钡、氯化铜、氢氧化钠;硫酸铜;

(3)沉淀A为氢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方程式为Cu(OH)2+H2SO4=CuSO4+2H2O

(4)溶液E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说明溶液E中有氯离子,且由

(2)推知固体中含有硝酸钡、氯化铜、氢氧化钠,可知溶液E的阳离子为铜离子和钠离子。

 

3.A、B、C、D、E、F、G分别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铜、稀硫酸、氢氧化钡溶液、碳酸钠溶液、氯化钡溶液中的一种.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关系,图中相连的两个方框表示相应物质间能发生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1)B、E分别为_____、_____.

(2)A与D反应的实验现象为_____.

(3)F与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答案】二氧化碳稀硫酸产生白色沉淀CuO+COCu+CO2

【解析】

【分析】

A、B、C、D、E、F、G分别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铜、稀硫酸、氢氧化钡溶液、碳酸钠溶液、氯化钡溶液中的一种,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所以B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会与氢氧化钡反应,所以C是氢氧化钡,氢氧化钡会与稀硫酸、碳酸钠反应,D如果是碳酸钠,碳酸钠除了会与氢氧化钡、稀硫酸反应,不会与气体物质反应,所以A是氯化钡,E是稀硫酸,稀硫酸会与氧化铜反应,所以F是氧化铜,G是一氧化碳,经过验证,推导正确。

【详解】

(1)所以B是二氧化碳,E是稀硫酸;

(2)A与D的反应是稀硫酸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所以实验现象为:

产生白色沉淀;

(3)F与G的反应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CuO+COCu+CO2.

故答案为:

(1)二氧化碳,稀硫酸;

(2)产生白色沉淀;(3)CuO+COCu+CO2.

 

4.A~H都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已知A、B都是黑色固体,D、F为红色固体,E为剧毒气体,反应③在工业上常用于炼铁,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2)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3)H溶液可能是溶液(填化学式).

【答案】

(1)C+2CuO2Cu+CO2↑;

(2)Fe2O3+3CO2Fe+3CO2;(3)CuSO4.

【解析】

A~H都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已知A、B都是黑色固体,D、F为红色固体,结合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则A、B为碳和氧化铜中的一种,D为铜,C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则A为碳,B为氧化铜;E为剧毒气体,反应③在工业上常用于炼铁,则E为一氧化碳;反应③在工业上常用于炼铁,结合工业上常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来炼铁,则F为氧化铁,G为铁;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则H可能为硫酸铜溶液.

(1)反应①,即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2CuO2Cu+CO2↑.

(2)反应③,即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O3+3CO2Fe+3CO2.

(3)H溶液可能是硫酸铜溶液,其化学式为:

CuSO4.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题时往往需要从题目中挖出一些明显或隐含的条件,抓住突破口(突破口往往是现象特征、反应特征等),获得结论,最后把结论代入原题中验证.

 

5.小雪同学发现家里有一瓶无标签的无色液体,她为了探究它是何种物质,做了如下实验:

把此液体编号为A,加热A液体,发现有气体B产生,在A中加入黑色粉末C,稍微振荡,在常温下就能迅速产生气体B,且产生了常温下为液体的纯净物D,而C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没有改变。

她把B收集起来,用带火星的木炭伸入盛B的集气瓶中,木条剧烈燃烧。

如把黄色粉末E点燃后放入盛B的集气瓶中,能剧烈燃烧,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F。

(1)根据小雪的实验,分析A、B、C、D、E、F分别是什么物质。

写出各物质的名称:

A______、B______、C______、D______、E______、F______。

(2)在横线上写出题中所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并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种类的角度看各属于什么类型的反应,把反应类型写在括号内。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过氧化氢溶液氧气二氧化锰水硫二氧化硫过氧化氢水+氧气分解反应木炭+氧气二氧化碳化合反应硫+氧气二氧化硫化合反应

【解析】

【分析】

在A中加入黑色粉末C,稍微振荡,在常温下就能迅速产生气体B,且产生了常温下为液体的纯净物D,C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没有改变,所以C是二氧化锰,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盛B的集气瓶中,木条剧烈燃烧,所以B是氧气,A是过氧化氢,D为水,把淡黄色E点燃后放入盛氧气的集气瓶中,能剧烈燃烧,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F,所以E是硫,F是二氧化硫,经过验证,推出的各种物质均满足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正确。

【详解】

(1)A是过氧化氢溶液,B是氧气,C是二氧化锰,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