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整合备课.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704203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单元整合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第一单元整合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一单元整合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一单元整合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一单元整合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整合备课.docx

《第一单元整合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单元整合备课.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单元整合备课.docx

第一单元整合备课

第一单元整合备课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本单元生字,会写本单元所要求的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3.学习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句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4.学习课文中优美生动的语言,感受到江南山水的自然美、桂林山水的秀丽、天山的美景,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5.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句段,以及结合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二、教学重难点

1.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上。

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2.学习课文中优美生动的语言,感受到江南山水的自然美、桂林山水的秀丽、天山的美景,激发学生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对探索大自然的浓厚兴趣。

3.感受溶洞的奇观,学习按游览顺序的记叙方式和运用恰当的词句描绘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

1.领悟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积累语言。

2.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四、前置自学提纲

一、朗读课文

反复朗读,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二、识记生字词

1、在课本上给生字注音并口头组词。

2、读熟下列词语

洞庭、漓江、波澜、无暇、翡翠、山峦、兀立、嶙峋、浙江、小溪、臀部、额头、水源、溶洞、戈壁、白缎、山涧、无限、幽静、萦绕、矫健、马鞍、敬亭山

3、这一单元,我积累了很多四字词语,我要把他们写下来。

三、感知课文

1、找出桂林的山和水各有什么特点?

2、双龙洞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作者展示了天山景物的哪三个不同的方面?

四、研读课文

1、在这组课文中,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了解课文结构及作者的叙述顺序。

3、画出描写做过秀丽风光的语句,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五、资料、阅读

搜集有关祖国风光的资料及图片。

五、教学时间1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主要内容:

古诗两首、桂林山水

主要活动(结合前置自学完成以下内容):

1.学生自学生字词,然后共同交流要点、难点词语。

2.学生利用各种资料理解词语的意思,大体理解诗句的含义。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画出课文中的好词、好句,简单写一写自己的理解。

第二课时

主要内容:

记金华的双龙洞、七月的天山

主要活动(结合前置自学完成以下内容):

1.学生自学生字词,然后共同交流要点、难点词语。

2.学生利用各种资料了解双龙洞和天山的资料。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画出课文中的好词、好句,简单写一写自己的理解。

第三课时学习《古诗两首》

一、导入:

祖国的千山万水是那么多姿多彩,那奔流不息的江河,那连绵起伏的丘陵,那直插蓝天的雪峰,那辽阔的草原……真是江山如画。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

咱们一起学习第一课《古诗两首》。

二、交流汇报:

1.小组内交流读诗。

2.说说诗意

三、学习诗文

(一)学习《独坐敬亭山》:

1.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后人称为诗仙,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

他的诗对后人有深远的影响。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古诗

①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②结合上下诗句理解词语意思

③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2.检查合作学习情况

①师小结:

从这两句诗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李白很孤单、孤独)

②介绍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被迫离开长安后,经过了长达十年的飘泊生活,来到宣城时所写。

在长期的飘泊生活中,他饱尝了世态炎凉的滋味,增添了孤独寂寞之感

③指名完整叙述古诗概意:

天上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天上的那片云也悠闲地飘向远方。

此时此刻,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着,怎么看也不觉得满足。

3.多诵读,悟诗情

 ①过渡:

学了这首诗歌,让我们进行下一个步骤:

多诵读,悟诗情②复习朗读方式:

表演读、轮读、叠诵、唱诵、小组读、配乐读……③自己带着感情读 

(二)略学《望洞庭》:

1.复习学习古诗方法:

解诗题,知作者

抓字眼,明诗意

多诵读,悟诗情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古诗

①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②结合上下诗句理解词语意思③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2)检查合作学习情况

①指名读②汇报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和:

和谐,这里指水色和月色融为一体  秋月:

点明时间——秋天  洞庭湖水色和秋天的月色融为一体  潭面:

湖面  湖面上没有一点风吹过,就像一面还没有磨过的镜子(运用比喻,我们还学过什么古诗中也有比喻手法?

)师强调“潭”字笔画

③指名小结: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洞庭湖水色和秋天的月色融为一体,湖面上没有一点风吹过,就像一面还没有磨过的镜子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遥望:

远远地看;翠:

苍翠青螺:

这里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也用上了比喻的手法 远远地看去,洞庭湖山水苍翠,就像银盘子里放着一只青青的田螺。

 

④同桌互相用自己的话解释整首古诗的意思  

⑤指名复述:

 洞庭湖水色和秋天的月色融为一体,湖面上没有一点风吹过,就像一面还没有磨过的镜子。

远远地看去,洞庭湖山水苍翠,就像银盘子里放着一只青青的田螺。

⑥师小结:

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准确的比喻,生动地描绘出了洞庭湖那美妙的秋月风光。

你们说,作者此时的心情会是怎么样的呢?

(轻松、自然)

⑦朗读想象诗歌画面。

全班齐读古诗,边读边想象诗歌画面。

 你们想用自己手中的彩笔把它画出来吗?

 

⑧把优秀图画展示在黑板上

3.多诵读,悟诗情

①师:

这是几张洞庭湖月夜图,让我们看着这些图,自己美美地读一读《望洞庭》好不好?

(全班自读古诗)

②师:

谁想当一会大诗人,上来吟诵这首古诗?

(指名读)

③师:

有很多同学还想上来读,但是时间不够了,你们在四人小组里读给其他组员听。

宫的美酒春竹叶,看一看吴宫的歌女双双起舞像朵朵迷人的芙蓉。

清晨夜晚总要再次相逢。

(三)拓展背诵写景古诗:

板书设计

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以动衬静)

借景抒情孤云/独去闲。

孤独寂寞

相看/两不厌,(相知相守)

只有/敬亭山

板书景物:

湖光秋月

湖面无风

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第四课时学习《桂林山水》

一、朗读课文,提出问题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指名回答

提出合作探究问题:

(小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探究)

⑴找出描写桂林水的句子,你从哪些词句体会到水的特点?

⑵找出描写桂林山的句子,你从哪些词句体会到山的特点?

⑶交流,文章开头和结尾是什么关系?

二、展示交流

交流汇报一:

中心句

1.小组汇报:

找出中心句,理解意思,说说作用。

(学生默读课文,找出并划出中心句)。

2.读后讨论小组汇报:

(1)中心句是:

桂林山水甲天下。

(2)用抓关键词的方法理解句意:

先学懂“甲”的意思,再理解全句的意思:

“桂林山水天下第一。

(3)这句话点明了全文的中心,写出桂林山水的秀丽,也抒发作者赞美桂林山水的感情。

交流汇报二:

桂林的水和山

Ⅰ水

1.找写桂林水的句子。

2.交流:

从哪些词句能看出漓江的水“甲天下”?

课文写了漓江水的哪些特点?

用什么方法写的?

3.汇报:

(1)大海的水“波澜壮阔”,很美;西湖“水平如镜”,也很美。

可作者说“从没见过漓江这样的水”,说明漓江的水胜过大海和西湖,比大海、西湖更独特,更美丽。

是用“比较”的方法写出漓江的水“甲天下”。

(2)漓江的水有“静、清、绿”三个特点。

写“静”,是通过人的“感觉”来写的——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写“清”是从“视觉”的角度写的——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写“绿”是用“比喻”把内容写具体的——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结合教学比喻句,知道句中把漓江的水比作绿色的翡翠。

(3)小组赛读,引读,要读出感情。

(特别注意三个“啊”的读音:

真静啊nga.真清啊nga,真绿啊ya)

(4)小组合作交流写法:

对比:

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

比喻:

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Ⅱ山

1.找写桂林水的句子。

2.交流:

从哪些词句中能看出桂林的山美得“甲天下”?

课文写了桂林山的哪些特点?

用什么方法写的?

3.小组汇报,其他小组补充。

(1)作者先用“比较”的方法写出桂林的山胜过泰山和香山,说明桂林的山“甲天下”。

(2)再用生动的比喻描写出桂林的山“奇”。

(结合看图,理解“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并理解“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的词意。

(3)同样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描写桂林的山“秀”。

(结合看图解释:

翠绿的屏障。

(4)桂林的山很“险”,抓“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等词语,领会山势之险。

(5)结合学习比喻句,分别说出在这些比喻句中各把什么比作什么?

(6)反复诵读课文,特别注意三个“啊”的读音:

真奇啊(ya),真秀啊(wa),真险啊(na)。

读后完成课后第一题的第二张表格。

交流汇报三:

重点领会句子的意思和作用。

1.小组找重点句。

2.合作交流: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先学懂词意:

舟,指小船;碧波,碧绿的波浪;画,画卷;游,游览。

再学懂句意:

小船行驶在碧绿的江面上,人好像在美丽的画卷中游览。

句子形象地写出桂林山水的无比秀美。

也抒发了作者赞美桂林山水的情感。

3.汇报句子的作用

与开头“桂林山水甲天下”一句照应,并有总括全文的作用。

三、作业:

1.背诵全文。

2.拓展阅读关于山水的文章。

四、板书设计

桂林山水

  总起——分述——总结

水:

静、清、绿

甲天下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山:

奇、秀、险

  

第五课时学习《记金华的双龙洞》和《七月的天山》

一、移步换景:

(一)《记金华的双龙洞》:

1.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

重点写了哪几个地方?

(在书上画出)

2.途中、洞口、外洞、孔隙、内洞有哪些特点?

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写清楚的?

(在书上画出做好批注)

(二)《七月的天山》

1.作者一是从高到低,由远及近,运用形象的比喻写了哪些景物?

2.描绘了哪些天山密林幽静的美景?

二、品读美景:

(一)体会《记金华的双龙洞》中路上景色

①小组汇报:

小组内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学生自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作者所看到的景物、当时的心情。

再让学生个别展示朗读,点评中体会作者是怎样描述这些景物的。

②读后讨论小组汇报:

感悟课文写溪流的匠心。

山中有花也有水。

请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你觉得作者对溪流的描写很有情趣,对吗?

你从哪里感觉到的?

(品味“时而……时而……”一句,体会几对反义词的妙用)

(二)欣赏《七月的天山》中的景点

1、每一道风景都在我们心头留下了独特的印象。

请同学们再次读课文,抓住某个景点,多读几遍。

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汇报交流师相机引导品读,指导朗读。

重点指导这些句子:

(1)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

(2)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在山脚下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3)沿着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漏下斑斑点点的细碎的日影。

(4)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

三、突出特点:

1.外洞——宽、高、大

2.内洞——险、奇

四、句式:

1.怎样的小船呢?

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设问

2.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无边繁花的天山呢?

——反问

五、作业:

读关于描写“双龙洞”或“天山”美景的文章,体会不同的语言之美。

六、板书设计:

记金华的双龙洞

  山路——洞口——外洞——空隙——内洞

  

七月的天山

走进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

第六课时语文园地一

 一、口语交际

  1.谈话引入:

  师:

小朋友,我门祖国历来以风景优美著称,有一碧千里的草原,有金浪翻腾的沙漠,又有多少名山大川,吸引着无数的中外游客。

我们的家乡在祖国版图上,虽然只占一点点地方,但是也有许多迷人的地方。

让我们互相交流,共同赞美自己的家乡吧:

  2.明确说与听的要求:

  

(1)讲清你介绍的这处风景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要表达出对家乡的热爱。

如有小朋友提问,应耐心解答他们的提问。

  

(2)认真听别人讲,可以补充,可以提问题。

  (3)小组同学互相介绍,并评出介绍得最清楚最动人的同学

  (4)全班交流,其他人点评或提问。

 二、我的发现

  1、出示课本里的词语。

  2、学生自己读词语,想想你发现了什么

  3、交流:

每个词中两个字的意悬是相反的。

  4、说一说,还发现哪些词有这个特点?

引导学生发现更多类似的词语。

  大小多少东西来往

  三、日积月累

  1、我会填

  

(1)自己尝试填一填

  

(2)指名说说是怎样填的,并说几句含有这些词语的句子。

  如:

一(身)羽毛。

  句子:

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

  2、读读背背

  

(1)自由读成语

  

(2)指名读,读准生字的音。

认读生字:

姹、紫、嫣、缤、郁、旭、皓、崇、峻、悬、峭

  (3)引导发现:

看看每一行成语有什么特点?

  第一行:

多用于写花草树木的

  第二行:

写日月的

  第三行:

描写山的

  (4)多样读

(5)背诵

第七、八课时习作

  

  --、激发兴趣,导入主题

  师:

小朋友,通过你们的介绍,我发现,你们的家乡是个非常可爱的地方!

你们的介绍,让更多的人了解了你们的家乡。

要知道,我国多少风景区在最初是名不见经传的,说不定因为你们的介绍,会使你们的家乡成为著名的风景区呢!

这次习作就请小朋友们介绍自己家乡的景物。

介绍的时候,要注意把景物特点写清楚,如能写上自己的想象或关于家乡景物美妙的传说,就更吸引人了!

二、写作指导:

1.弄清题意不迷路

我们先看题目要求:

校园一角。

首先,这篇文章属于写景的文章,而且是要求写一处景色,而不是整个校园。

其次,介绍校园的一角应该通过我们对校园中的建筑或设施进行观察描写,表达我们对学校的热爱之情。

最后,这次作文限定了作文的题目。

大家不能再任意给文章命题。

2.拓展思路选材新

在这个特定的范围——校园一角,有哪些可以作为这篇文章的写作材料呢?

我们的学校或大或小,但是,一般都会有大家学习、活动的场所,因此我们可以从这些方面考虑自己要描写的“一角”是什么:

教室:

我们最为熟悉的就是自己班的教室。

但是,别忘了,图书馆,充满大自然奥秘的自然教室,有着艺术氛围的美术、音乐教室、大家乐此不疲的计算机教室等,这些各类专业的教室也应在我们选择的范围中。

活动场所:

我们最为熟悉的是操场,操场上会有球场的各种设施,单双杠等。

环境:

也许校园里有精心装饰的宣传栏、评比栏,或许有美丽的花坛、喷水池,还会有庄严的升旗台……

总之,只要是你在校园某处看到的具有特色的景物都是这次写作的范围。

但是首先要考虑哪些事物能够反映校园景色的特点,再从中选取最能反映校园特点的事物具体观察。

3.按序观察选景物

选择好了景物还不能急于动笔。

因为写景物不是看到什么就写什么,有什么就写什么。

它需要对选取的有特点的景物按序观察。

这个观察顺序就是文章的写作顺序。

写某处的景物,常见的有这几种观察顺序:

⊙选择一处固定的观察点,按照目光的移动观察。

或自上而下,或由远至近,或由中间到四周,从整体到局部等。

这种方法适应于景物集中、区域较小的一处景物的描写。

⊙移动脚步,按照观看的顺序观察。

这种方法多运用于景物分散,无法一次看清楚的地方。

假如校园的一角有几处集中的景物,就可以按照这种方法。

应注意的是观察时要交待清楚观看的路线,景物之间的相对位置。

⊙按照时间变化的顺序观察。

这种观察的方法多用于描写自然景物的时候。

长的按照四季的变化,短的则按照天或小时的时间推移观察景物的变化。

4.动静比拟写生动

选择好要写的景物,注意了观察的顺序,还要对所选的景物仔细观察,后进行生动的描写。

这就要求我们不但抓住景物的外形、颜色的特点写出它们的静态的美,而且注意用变换角度、时间、环境的方法写出景物动态的美。

与此同时,对景物静态、动态的美用比拟的方法表现出来,景物的描写才会生动、形象。

三、自主习作

  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了解全班习作的情况。

第九课时

  修改习作

  一、指名读习作,师生评议。

  可选2—4篇各具特点的习作,扣写得比铰清楚的,想象较丰富的,并加上传说的,或者存在带有共性的缺点。

  评价标谁:

语言是否通顺明白、是否写出了景物的特点、是否有自己的想象

  二、老师范读优秀习作或片段,并进行点评。

  三、修改习作。

  

第十、十一、十二课时处理本单元《乐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