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新闻采访的一般方法采访中的提问方法_精品文档.ppt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570031 上传时间:2022-11-01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6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讲新闻采访的一般方法采访中的提问方法_精品文档.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第五讲新闻采访的一般方法采访中的提问方法_精品文档.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第五讲新闻采访的一般方法采访中的提问方法_精品文档.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第五讲新闻采访的一般方法采访中的提问方法_精品文档.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第五讲新闻采访的一般方法采访中的提问方法_精品文档.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五讲新闻采访的一般方法采访中的提问方法_精品文档.ppt

《第五讲新闻采访的一般方法采访中的提问方法_精品文档.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讲新闻采访的一般方法采访中的提问方法_精品文档.ppt(5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五讲新闻采访的一般方法采访中的提问方法_精品文档.ppt

新闻采访与写作,主讲教师:

田瑛授课班级:

编导141授课学时:

64学时,第四章新闻采访的一般方法,第一节新闻采访中的提问方法本次课学习内容一、采访提问面临的诸多难题二、始终掌握采访提问主动权三、审时度势地问出精彩问题四、采访提问中应注意的问题课堂讨论:

采访过程中,采访对象谈话跑了题怎么办?

第四章新闻采访的一般方法第一节新闻采访中的提问方法,提问的含义?

提问,是指记者运用对话与采访对象进行沟通的主要方式。

第一节新闻采访中的提问方法,一、采访提问面临的诸多难题(笔记)第一,采访活动没有不变的模式第二,采访对象情况极为复杂第三,采访过程中随时可能出现新的线索,或新的问题如,面对面栏目对刘子亮的采访,案例面对面栏目对刘子亮的采访,记者:

一夜之间没人理了,这种变化明显吗?

刘子亮:

太明显了,有些人就说,怎么不把刘子亮抓起来,要是刮一阵风,我们村不就完了吗?

记者:

刮一阵风就完了,刮一阵风怎么就完了呢?

刘子亮:

他们好像是说空气也会传染。

比方说我从这过去,你从那边过来,看到我以后,你本身是往这儿看的,马上就往东,站在这里,等着我过去以后,你再过来走你的路,就给我让道,就那样怕我。

记者:

那时候你心里的感受呢?

刘子亮:

我真想搂住,抱住他们。

记者:

你为什么想着要去搂他们,抱他们?

刘子亮:

我脸上挂不住,我心里挺苦恼的,挺可恨,我有这么可怕吗?

我是个人啊!

记者:

那个时候是不是心里头有一点怨恨?

刘子亮:

我不(只)是怨恨,几乎泪都要出来了,注意(笔记),抓住这些新线索、新疑点,深入追问,直到水落石出;追问到一定程度时,要及时回到主题。

第一节新闻采访中的提问方法,二、始终掌握采访提问主动权(笔记)

(一)明确提问目标首先,正视新闻文体对确定提问目标的影响问题一:

撰写“人物报道”,采访提问的目标是什么?

如何提出问题?

问题二:

撰写“事件报道”,采访提问的目标是什么?

如何提出问题?

人物报道案例采访逐梦杂志的主编,采访提问的目标:

性格特点工作作风成长经历内心世界提出问题1、你为什么要做逐梦杂志的主编?

2、作为逐梦杂志的主编,你主要得到了哪些方面的锻炼?

3、你是如何处理主编工作和学习的关系?

4、听说逐梦杂志已经变成电子版了,请问你有什么感想?

事件报道案例采访逐梦杂志的主编,提问的目标:

围绕该事件的来龙去脉确立,如,历程、曲折、起伏、高潮。

提出问题:

1、你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当选为主编的?

2、你能说说参与逐梦杂志电子出版的其他编辑的情况吗?

3、逐梦杂志推出电子版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麻烦?

吸取了什么样的教训?

4、能介绍一下逐梦杂志将来的发展走向吗?

第一节新闻采访中的提问方法,二、始终掌握采访提问主动权(笔记)

(一)明确提问目标其次,正视记者新闻价值观对确定提问目标的影响,案例分析,中国发生非典型肺炎疫情的报道外国媒体:

你是什么时候就发现了“非典”病人群在迅速蔓延扩张的?

中国媒体:

您真正的休息时间有多少?

您的同事有多少倒在了第一线?

第一节新闻采访中的提问方法,二、始终掌握采访提问主动权(笔记)

(一)明确提问目标最后,正视不同目标受众群体对确定提问目标的影响,二、始终掌握采访提问主动权(笔记)

(二)创造良好的对话环境1用合适的方式拉近与采访对象之间的心理距离2把整个对话有效地控制在较短的时间范围内,第一节新闻采访中的提问方法,案例分析斯诺夫人对毛泽东、王震等人的采访,海伦福斯特斯诺,毛泽东,我的心在中国,我愿在墓中面向东方,那是太阳升起的地方。

王震,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等与中外记者见面,凤凰卫视记者胡一虎:

您在回答问题时,双手打手势超过了有30几次,这一幕让我印象深刻。

我想问的是,两年前您到访香港,带去了中央政府的大礼包,未来有哪些新的举措?

第一节新闻采访中的提问方法,二、始终掌握采访提问主动权(笔记)(三)通过追问挖掘事实的新闻价值如,1986年,美国著名电视记者华莱士采访邓小平,记者华莱士采访邓小平,华莱士:

你说过,你要活到一百岁,然后可以去见马克思。

到时候,马克思旁边可能坐着毛泽东,他可能对你说些什么?

”邓小平:

我是个马克思主义者,过去干革命、打天下靠的是这个信念。

革命胜利以后搞建设,我们也是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原则,我们搞四个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

华莱士:

毛泽东对现在的一些事会怎么看?

这一切同他的主张都不一样,他会怎么看?

邓小平:

有些不一样,但原则还是一样的,现在的毛泽东思想还是我们的指导思想。

我们有一个若个问题的决议,解答了这个问题。

第一节新闻采访中的提问方法,三、审时度势地问出精彩问题(笔记)

(一)不同采访题材所要求的不同提问方法1采访题材符合采访对象的利益或价值观如,记者对作家石钟山的采访,记者对作家石钟山的采访,记者:

你说话速度很快,跟你是军人有关系吗?

我总觉得军人就是雷厉风行的,像激情燃烧的岁月里的石光荣一样。

石钟山:

说话快是我一直的特点,实际上我不仅说话快,就连写小说我也很快,一个中篇往往一个月就出来了。

记者:

这是不是表明你的写作总是处于一种“激情燃烧”的状态?

石钟山:

也不尽然从前的阅读为我创作小说打好了技术方面的基础,所以,我写小说基本上很少去琢磨技术层面的东西,只要把握小说的意义。

这也许是我写得快的一个原因吧,

(一)不同采访题材所要求的不同提问方法2采访题材不符合采访对象的利益或价值观(笔记),如,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记者对山西繁峙矿难的采访,新闻调查栏目记者对山西繁峙矿难的采访记者:

比如说出事的这个矿,王全全探矿,这个矿跟你是什么关系?

殷三:

他们自己的矿。

记者:

跟你有关系吗?

殷三:

没有。

记者:

他们不需要向你交什么承包费吗?

殷三:

就是承包费,就是有这110万承包费,第一节新闻采访中的提问方法,

(二)针对不同阶层的采访对象的不同提问方法1平视强势群体(笔记)如,高层官员、富商、企业主、娱乐和体育明星、文化名人等等问题:

面对强势群体,如果你是记者,你应表现出怎样的采访态度,钟汉良,李嘉诚,记者的采访态度:

消除紧张感(笔记)提问宜直接、切中要害,必要时可以使用一些尖锐和敏感的问题,记者提问:

我们注意到中纪委刚刚发布消息,十二届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珉被查,去年也是在这个发布会上说过,反腐治标有效才能治本有道。

请问这一年来,全国人大在反腐治本方面是否有什么新的举措?

此外,在您看来,当前的反腐是否已经到了一个节点,就是进入了一个已经建章立制的阶段?

2016年两会热点和亮点话题-傅莹答记者问,2尊重弱势群体(笔记),如,农民工、残疾人士、农村家庭主妇、下岗工人、失学儿童等等问题:

面对弱势群体,如果你是记者,你应表现出怎样的采访态度?

问题:

面对弱势群体,如果你是记者,你应表现出怎样的采访态度?

提问应当以尊重关怀为基调(笔记)问题宜委婉、谦和,避免提过于尖锐和敏感的问题。

3与一般群体的沟通(笔记),如白领人士、知识界人士、公务员等等,问题:

面对一般群体,如果你是记者,你应表现出怎样的采访态度?

面对一般群体,如果你是记者,你应表现出怎样的采访态度?

提问宜直接明确多用交流切磋的口吻,补充内容新闻采访中的提问方式(笔记),1、开放式提问是指所提问题比较笼统、概括,被采访者的回答范围广泛,发挥余地较大的提问方式。

如,,1980年法拉奇问邓小平,法拉奇:

如何避免类似“文化大革命”那样的错误?

补充内容新闻采访中的提问方式(笔记),2、闭合式提问是指所提问题比较具体,采访对象的回答范围狭小、指向性强的提问方式。

如,法拉奇:

天安门上的毛主席像,是否要永远保存下去?

邓小平:

永远要保留下去。

尽管毛主席过去有段时间也犯了错误,但他终究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拿他的功和过来说,错误毕竟是第二的,他为中国人民做的事情是不能抹煞的。

补充内容新闻采访中的提问方法(笔记),1、正面提即直截了当,开门见山地提出问题。

如,1933年著名记者斯诺在上海问鲁迅斯诺:

请问,1917年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出现的最好的长篇小说家是谁?

鲁迅:

当代中国还没有出现很有名的长篇小说家斯诺:

最好的短篇小说家是谁?

鲁迅:

矛盾、丁玲、郭沫若、张天翼、沈从文、郁达夫、田军,正面提问适合的场合,采访对象十分忙碌某些领导干部或公众人物记者熟悉的某些特殊场合中的现场访问如,广播、电视演播厅中现场采访、记者招待会上的提问;突发事件的采访等(火灾、交通事故),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等与中外记者见面,运用正问法,注意的问题,1.注意情感的铺垫问题:

你是怎样拍这部作品的?

你是怎样拍这部作品的?

我听说,你特别能干,一个人干了好多工作,都干得不错,.这部作品,你是怎样拍出来的?

运用正问法,注意的问题,2.要防止问得太直太白大娘,您吃上自来水,高兴吧?

大娘,原先您想到过吃自来水吗?

大娘,听说你们过去吃水好困难啦?

2、反问法(笔记),记者通过一定强度的刺激、反问,促使采访对象思考,迫使采访对象回答问题。

表现为两种形式:

激将法和错问法,

(1)激将式,采用激烈的措辞发问,触动其要害,引起对方重视,让对方无法回避,甚至会迫不及待地解释、澄清事实。

例一斯诺:

外界对你有种种传说和谣言。

1936年斯诺采访毛泽东,

(2)错问法,这是一种从相反方向,“明知故犯”地提出一个分明错误的问题,促使对方澄清事实,谈出真相的提问方式。

如,记者:

记不清在哪里听说了,你们厂今年2月份因为安全措施没落实,曾经触电死过一个人,是不是?

使用错问法应注意的事项(笔记),注意措辞、分寸出处不能确指,要以模糊的第三者为宜,一般采用“听说”、“有人说”、“据传说”等。

在采访结束时,切记要说明原委,不要留下后遗症。

3、侧问法(笔记),不直接从正面提问,而是从相关方面入手,经过迂回绕圈,不动声色地过渡到正题上面的提问方法。

如,光明日报女记者樊云芳采访武汉医学院附属医院朱桃英的故事。

樊云芳:

我家有个病人,已经躺倒了两个月。

听别人讲,三分医治,七分护理。

我想了解一下,该怎样护理病人?

侧问法适合的场合(笔记),不习惯接受记者采访,紧张不善谈心里有顾虑,不愿谈,四、采访提问中应注意的问题(笔记),1、提问宜简洁言简意赅,提问时尽量使用单句,不用复句。

把问题和背景分开,问题:

以下提问合理吗?

为什么?

请问你对目前不少高校毕业生找工作时眼睛只盯大城市和富裕地区,如北京、上海等,不愿到小城市和农村的现象,是怎样看的?

正确问法:

把问题和背景分开,现在不少高校毕业生找工作时眼睛只盯大城市和富裕地区,如北京、上海等,不愿到小城市和农村,请问你对这种现象是怎样看的?

2016年两会热点和亮点话题-傅莹答记者问,记者提问:

在本次“两会”期间对“十三五”规划纲要作出审议是一大热点,尤其是在当下,不少人对经济下行的压力感觉担忧之时,请问全国人大代表们对这个五年规划有何期待?

又如何保证能够做出高质量的审议?

四、采访提问中应注意的问题(笔记),2、提问要具体记者想要了解一个大问题,提问时要善于化整为零,把大问题化解为一个小的“问题串”记者:

老李(李建华)请谈谈总理给你的印象?

正确做法:

把大问题化解为一个小的“问题串”。

如,,

(1)为什么说周总理生活十分简朴?

(2)为什么说周总理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装在心里,四、采访提问中应注意的问题(笔记),3、提问宜间接直接发问,就是针对新闻要素中的“什么”要素发问(闭合式)。

间接发问,就是针对“为什么”这个要素发问(开放式)。

如,记者采访美籍华裔花样滑冰运动员。

你同意下列哪种提问法,为什么?

第一种记者:

你是第一次来中国吗?

运动员:

是的记者:

心情一定很高兴、很激动吧?

运动员是的记者:

听说你母亲在中国居住是吗?

运动员是的记者:

这次回来一定要看看她了?

运动员是的第二种记者:

看得出,对此次来中国访问和表演,你比其他运动员更高兴、更激动,请问为什么?

四、采访提问中应注意的问题(笔记),4、提问宜深刻特别是采访干部、专家、学者等对象时,提问应有深度如,新民晚报记者采访王蒙。

记者:

青春万岁是您的长篇小说,为什么要让被爱情遗忘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笔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